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旅遊散記之在路上散文

旅遊散記之在路上散文

日常生活是“衣食住行”,行是放在末尾的;出門在外順序則完全地倒過來了,成了“行住食衣”,行是要放在首位的。這次國慶出遊,如何過得有意義,而又不被堵車煩擾?我決定反其道而行之,避開行車的高峯,讓出行更快樂,更有意義。

首先我選擇了省內旅遊,這樣不用坐火車,可以自駕遊,就能夠避免擠車轉車的麻煩。離目的地大約二百多公里,自駕遊也就是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其次,按照以往的經驗,1號和7號是出城和回城的高峯期,無論高速路還是出城進城的路,大多擁堵。從國慶節當天的新聞裏我們也看到了,國慶節當天好多的高速路又成了停車場,尤其是有交通事的路段更是如此。而且今年還有個新特點就是:高速路上的行車高峯期提前了兩三個小時。以往一般都在上午九點到十點到來,而今年提前到了上午七點鐘,説明大家都想擠在高峯期到來之前走出去,結果想法撞車,還是“擠”在了一起。

我選擇了在2號出行,沒有走高速,雖然它免費,我查看了地圖,如果走高速的話還需要繞遠,走國道直線距離更近些。我們旅遊的意義不僅僅是“到此一遊”,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心靈放鬆的快樂。事實證明我的選擇非常得正確,行走在平坦寬闊的國道上,車輛很少,有些路段都能開出高速的速度來,讓我走在國道上不但享受着高速行車的快捷和暢快,而且還能欣賞着一路的田野風光。

2號早晨九點多,我們從家裏出發,平常擁擠的城市馬路出奇地安靜,沒有堵車,連紅綠燈都温柔了許多,每到一個路口,要麼綠燈,要麼稍微一等就過去了。我從二環路就近的一個匝道上了外環,平常差不多要跑半個小時的路,那天在外環路上只用了十分鐘,跑了十公里,就到黃河大橋了,下了黃河大橋就可以上國道了。

我的心情隨着車輛的飛馳逐漸地好起來了,像是一隻久在籠中的小鳥,被放飛到了天空。想想自己已經有兩年沒有出去玩了,上次出去旅遊還是前年的國慶節,那次我們也選擇這種攻略,到偏遠的地方去。在城市裏待久了,尤其像我們這個城市,天空永遠是灰色的,像是蓋了一塊天大的蓬布,就是偶爾有一兩天的太陽,也像是沒有洗臉的女人,蓬頭蓋面似的,不讓人待見。我總想衝出去,卻始終被這份沉重的雲霧壓抑着。以至於我都不敢去友們的空間看,看到他們那湛藍的天空,我除了羨慕之外,就是壓抑與苦悶。

這次我選擇的目的地是海邊一座小城,濱州市的沾化縣。空氣自然不用説,靠近海邊,又沒有重工業,應該是天藍藍、海藍藍。選擇這裏還有一個原因,這裏是我愛人的第二故鄉,我還從來沒有去過。因為我們認識後,她們家就搬走了。在我的印象裏,只知道這裏是全省的貧困縣,因為到處是鹽鹼地,黃河灘,不生長莊稼的。

從二環路上下來,過了黃河大橋收費站,看到一座大橋,我就驚呼起來,讓兒子快看要過黃河了。兒子問“黃河在哪裏?”我從視線的餘光裏看去,是啊?怎麼沒有水呢?這個季節難道黃河斷流了?不會吧?自從國家修建了黃河小浪底工程後,黃河基本上是不斷流的`。這時愛人在一邊説“這哪裏就黃河啊?是引橋,前面才是呢。”我啞言笑了,怎麼像個孩子似的呢?也許是太想看黃河了吧!雖然離得很近,可是平常很少來到這裏的。現在黃河南岸的護堤上,種滿了防護林,大約有一兩裏寬,保護南岸的城市不被大水淹。

汽車快速地向前行駛着,遠遠地我看到了一座斜拉索大橋。幾十根的鋼索從橋樑高高的支架上斜着下來,緊緊地固定在橋面上。看上去是那麼高大威嚴,像是兩排英武的解放軍戰士在守護着我們的鋼鐵大橋。

“快看,到黃河大橋了。”愛人坐在一邊驚呼道。

“哪裏?”兒子從後座上起身,往前望去。

“兒子,前面就是,看看橋兩邊的黃河水。”我一邊開車,一邊給兒子指引着。我從小在黃河邊長大,對黃河水有很深的感情。我的老家離黃河岸邊只有兩三裏地,春節回家的時候,我和哥哥們都會去黃河邊看一眼,説不上為什麼。只是覺得去看了,親近了,心裏才會安慰。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我們有幸在她的身邊長大,生長在她的懷抱裏,聽着黃河的故事,枕着黃河的波濤,吮吸着她的乳汁,我的骨子裏流着黃河的血。有時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來到黃河邊,看看波濤洶湧的黃河水,心情就會開闊起來,許多沒有解開的思想包袱在那一刻釋然了,自己得到了解脱。

黃河水幾千年了,奔流不息,誕生了中華文明,也哺育了黃河流域的中華兒女,作為黃河平原上的子孫,我對黃河有濃厚的感情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放慢車速,讓兒子可以認真地看看黃河水。可是兒子只是看了一眼,就坐回到了座位上,繼續玩他的手機了。我斜眼看到,黃河水依然雄渾熱烈,裹夾着渾濁的泥沙,一路東下,岸邊的泥灘被衝出一層層的“梯田”,那是河水親吻沙灘的印記,那是河水留下的脣印。

過了黃河大橋,我們車向東行,就行走了縣際間的國道上了。道路不寬,只能跑開兩輛車的寬度。我看到路邊的石碑上寫着“220”國道,我心裏感覺很温暖,那不是通向我家鄉的道路嗎?多少年來,我回家都是看着它走的,只不過現在我是向東北,而我家的方向是西南。無論是上初中的時候,還是上高中的時候,我和好友洪都是騎着自行車,數着這樣國道上的石碑走路,一走就是六年。那時候,我覺得這樣的石碑像極了冬天我娘切的紅蘿蔔,粗粗的,方方的,只不過蘿蔔是紅的,它是灰的。數着路碑,我從小村莊裏走向了鄉鎮,又從村莊走向了縣城,我就是在這條熟悉的“220”國道上,越走越遠。現在又一次看到了它,所以感覺非常親切,就像是看到了老朋友似的。

國道上車輛很少,偶爾一些收莊稼的農用車“嘟嘟的”通過,車上拉得卻不是莊稼,而是蒙着頭巾的婦女或兒童;還有一些騎着摩托呼嘯而過的年輕人,後面往往坐着他的長髮飄飄的媳婦兒,在快速地前行中體驗飛的感覺。我的速度放到了六七十邁上,不敢太快,怕有路人從叉路口上過來,只有在沒有人和車的時候,才會放心地飆上一會車,總體算下來速度也不慢。

出了市區,我看到道路兩邊的風景樹還是柳樹,這可是我們城市的風景樹,尤其是在“一城山色半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泉城,更是處處楊柳枝拂岸,那長長的低垂的楊柳枝,像女人那飄逸的長髮,風情萬種,婀娜多姿。這裏還屬於市區管轄,連風景樹都一樣呢。看着熟悉的楊柳樹,呼吸着混合着莊稼和泥土味道的空氣,我享受着這份靜謐,這份安逸。雖然天空還是有些渾濁,我的心兒卻像解開了枷鎖,這份感覺是在城市的環境裏享受不到的。

旅遊不就是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慰和放鬆嗎?行走在路上,我把繁忙的工作拋在了九天雲外,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我變成了一個純粹的人,一個享受生活的自然人,我自由地呼吸,自由地行走。每次出去玩,兒子都喜歡問“什麼時候到啊?”或者“怎麼還沒到啊?”我用行動告訴他“風景在路上,享受路程中的風景才是旅遊的真諦”,如果真到了目的地,也許會説“也不過如此。”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其實也都是這樣的,追求幸福與成功的過程是艱苦的,也是幸福的。一旦追求到了,也許我們會説“也不會如此”,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把好心情放在路上呢?

我愉快地開着車行駛在平坦寬闊的“220”國道上,看着路上的指示牌,很快就進入了濱州地界。此時,我發現路兩邊的樹木不知什麼時候,已經換成了槐樹。那平頂的樹冠,看起來像是個半大小子,初看起來不如我們的楊柳漂亮呢。那隨風飄揚的柳枝多麼像那長髮飄飄的少女呢!

我是第一次去濱州,大道可以看路牌,可是小道就要靠愛人來指引了。可是她來的次數也不多,而且以前都是坐車,也沒有自己開車回來過,所以對道路也不是很熟悉,只能憑記憶來走。我們到了市區外環的時候,愛人説是我們不用進市區的,因為沾化縣在市區的北方,我們需要走外環,可是在哪兒拐彎呢?為了不走冤枉路,我們在一個十字路口停下了車,一打聽,正好需要拐彎,真是幸運,否則就要進市區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再出來呢。

越靠近縣城,小道越多,雖説條條小道通縣城,可是我們還是走過了,錯過了去縣城的最佳道路。一路打聽着,七拐八拐,我們面前的大道越來越寬闊,眼前出現了一座嶄新的城市,還有一座大橋,那不就是沾化新城嗎?我在照片上見過的。

此時行駛在雙向六車道的縣城馬路上,看着道路兩邊成排的新的住宅樓,我心中那個矮小破舊的沾化縣城哪兒去了?我不敢相信這個曾經的全省貧困縣現在如此美麗。我們看到一座新的大橋橫跨一條寬闊的大河上,看路邊的標牌是“徒駭河大橋”。我們在橋附近停了下來,真的不敢相信這是在一個縣城裏?這條河是發源於河南的一條河,跨越了河南、河北與山東的十幾個縣,全長400多公里,在沾化縣境內48公里,在這裏流入了渤海。

我們下車看到,在這條橫跨三省的大河上,河水兩岸都修砌起嶄新的景觀大道,有台階,有景觀造型,有夜景燈,是附近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場所,也是縣城的一處旅遊景點。站在大橋上往北往南望去,一派秀美風光,河水自南向北一路蜿蜒,向大海流去。

沾化,我來了,我第一次投入到你的懷抱,就給我眼前一亮的感覺,我心目中的貧窮落後的舊沾化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裏的人們靠着豐富的海水資源,還有聞名全國的“冬棗”資源,已經逐漸走向了富裕奔小康的道路。

歷時三個小時,行程200多公里,我結束了旅遊的第一行程,我來到了沾化。接下來我要用心去感受這裏的一景一物。

標籤: 散記 散文 旅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xdlp0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