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我與書的結緣優秀散文

我與書的結緣優秀散文

我與書是有緣的,我喜歡讀書,對書有着一種無法言明的感覺。當然,書是否喜歡我這便不可知了,許是我對書單相思罷,曲迴轉折,書並非靈物,卻是聖物。

我與書的結緣優秀散文

依稀記得與我結緣的第一本書是本小説,説來也有些無法想象,一部小説書怎會成為我的啟蒙書,與我結緣呢,想來我也是解釋不清的。還記得那本書叫做《五鳳朝陽刀》,是父親買來的。不過也記不大清是金庸先生還是古龍先生的作品了,因為這本書被遺失了。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小學四年級。想來也覺可笑,一個小兒竟也讀這般書籍,但我就是讀了,還讀的津津有味。當時父親是很反對我讀這樣的書籍的,因此也沒少受批評,且被收走多次。不過我總是能找到父親藏起的書,只是自此讀這本書都是將父親躲開來的。

也未可知當時是喜歡其中的武俠故事還是其他,總之是讀來甚為愉悦。我仿似天生對語文文學有着解不開的情結,上學時期語文學的很好,至於其他功課便是馬虎帶糊弄了。這大抵也是我沒考上大學的原因之一罷。自上了初中我便更多些的涉及到了課外書籍,除了語文課是最專心聽的之外好似其他課上我都有在偷看其他書籍。尤其是英語課,總是肆無忌憚的看,此時也覺有些愧對英語老師。

我看的書籍大抵是文學與歷史,記得07年,曾買了一本《三國志》,遺憾的是這本書被我藏在草堆,以至於不知所蹤。藏起的原因許是怕父親責怪罷,直到後來我才發現父親是不反對我看書的,只是關於這本書的事件也並未向父親提起過。

記得在我放棄學業的不久有人嘲諷我看書,當時他是這樣説的,“學都不上了,現在看書有什麼用!”細細品來這話不可謂不傷人,隱含的意思大抵是説我做作罷。不過我是不介意的。以我的認知,看書是沒有等級與權限限制的,沒有誰規定什麼人能看什麼人不能看。書不只是大學問者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讀。讀書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歡喜,讀書是可以充實我們的。我歡喜讀書,這便不需要任何理由。或者説我也屬於尚書(非官名,這裏指崇尚,喜歡的意思)派,相信這個派別是自古至今都存在的,而且是非常龐大的`。

有位筆友曾問我我讀書是否是對放棄學業的一種補償呢。其實我並不這麼認為,放棄了學業許是我人生一大憾事,但卻並未左右我的人生。在社會中奔波的我一樣可以讀書,一樣可以寫作,一樣可以充實自己。中國的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讀至現在我依然沒有讀個通透,只是能勉強解其意罷了,也多有曲解。一本《論語》大約也讀了三兩月,還是蹲在圖書館讀的,着實打擾了圖書館的管理人士。《大學》《中庸》《孟子》時至今日也只是偶爾翻翻,只因生活所迫,沒那麼多時間去鑽研罷了。六才子書也就只讀了《水滸傳》,還是因為有名著的稱謂才讀的,不過這水滸是讀的很早的,初中時期便已讀完了,雖然讀的不是很透徹。(六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甫律詩》《水滸傳》)。當代文學對我影響最深的便是魯迅先生與胡適先生了,也曾收藏有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只是被人有借無還,便杳無音信。到現在只剩下一本魯迅先生的散文集與一本《彷徨》文集。魯迅的文章總是略顯悲慼與滄桑,言辭鋭利,只是我並不能仿出他的筆風。而胡適先生的書卻只收藏有一本《中國哲學史》上卷,可惜下卷是尋不到了。自己沒有收藏並不代表我就讀不到胡適的其他作品,當然,又得多次的去麻煩那書店的管理人士了。

作家,文學家,史學家,我都不是,我並不是博學者,我讀書的原因還是那三個字“我喜歡”罷。魯迅先生在《死》中留遺言給自己後代一句話“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在魯迅病逝後,蔡元培先生撰寫一聯表示哀悼,“遺言猶沉痛,莫做空頭文學家。”關於空頭文學家想了解的讀者可讀讀高昌文章《不要做空頭文學家》,於此不做多解。書可以説是海洋,是讀不完的,仿若你將讀完所有的書作為己身目標,那麼這便失去了讀書的意義了,讀書是可以陶冶情操的,當然某一類書籍是要除外的,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説到史學書,偶然之間在書店看到了當年明月撰寫的《明朝那些事兒》,不得不説這是一部經典,這本書是現今為止第一部以白話文撰寫的歷史書,讀來通俗易懂,且不會多枯燥。且書中包含多方面知識,古今結合,歡喜讀書者當不可錯過。如《春秋》,《左傳》、《漢書》、《史記》等諸多史書讀來難懂,文言文頗多,需要深入研究。説句玩笑話,一本《公羊傳》讀的我想哭!讀完之後猶在雲中飄。不過自隋唐之後宋元明清史書讀來是稍顯輕鬆些。

?讀書便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與書結緣未知是我幸還是不幸,幸者,書的好處想來大家是知道的。而這個不幸者,便是有太多的囧事與難堪。更有些糾結事件與矛盾是不足為外人道的。

標籤: 散文 結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w94m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