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家鄉的味道的散文隨筆

家鄉的味道的散文隨筆

生於小城,長於小城。如今,離開小城也已然有九年之久。戀家的我雖會時常回家,可一離開,還是會想念。想念至親,想念家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的散文隨筆

家的味道於我而言,是媽的燜面。色清味淡,綠綠的豆角,白白的麪條,頗有些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意味。作為地道的山西人,這道燜面的最大亮點便是老陳醋,蒜罐裏搗幾瓣蒜,倒些醋,最後淋在碗裏的燜面上,霎時酸味撲鼻,在我心中,這永遠都是最正宗的山西燜面。偶爾週末晚班火車回家,我都會一個下午加晚上都耐着飢餓,為的是肚子裏還能再盛下一碗媽做的荷包雞蛋方便麪。挑剔的我從小便不吃方便麪中的自帶調料,每次都要讓媽親自給我調好醬油醋料,面一定要是偏硬的,荷包蛋一定要是溏心的,最後還一定要淋幾滴芝麻香油,星星點點的漂浮在湯麪上,若是寒冬,這一碗荷包蛋方便麪簡直就是我的安胃暖身法寶。倘若遇到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媽總會給我做上一份病號飯——一碗濃濃的小疙瘩拌湯。綠綠的菠菜,嫩黃的雞蛋,紅紅的西紅柿,鮮豔的呈現在一小碗拌湯裏,一看就會胃口大開,下肚更是渾身舒暢。若只是小感冒發燒,這一碗便是上佳的治癒良藥。

兒時的假期,總是會在外婆家和奶奶家輪流度過。外婆家,我的常備飯菜必是外公的土豆絲和外婆的土豆白麪窩窩頭。外公土豆絲不會很細,入口也偏軟,卻是汁多味濃,配着白饅頭蘸汁吃,上好。外婆的土豆白麪窩窩頭出鍋時總是很香,大大的蒸屜上手捏的窩頭似一座座各異的小山丘,冒着蒸騰的熱氣,夾着面香,料香。窩窩頭在蒸以前已放好了鹽和五香粉(貌似是,不是很確定),每次出鍋,我總會饞饞的趁熱掰一塊來吃,軟糯糯,香噴噴。每次離開,外婆也總會給我帶好多,回家後,媽會給我切成片,熱油翻炒,再噴蒜,又是另一種滋味。奶奶在我心中的味道,一定是軟軟的雞蛋餅。奶奶苦日子過多了,即便後來生活好了,也是習慣了的省吃儉用,每次給我做雞蛋餅,最多也只是在麪糊裏放兩個雞蛋。一大盆的稀麪糊,奶奶能燙出來一厚摞薄薄的雞蛋餅,雖放的雞蛋少,餅卻還是軟中帶有着勁道,這點我至今不得要領。我吃餅喜歡蘸醋,奶奶總會在醋料裏放入搗好的芝麻面,芝麻香、陳醋香伴着蛋餅,即使不配別的菜,我也總是能吃好多。

每次離家時,總會有各種的瓶瓶罐罐隨身,三姨醃製的糖蒜,大爺熗炒的芥梗絲,二姑做的辣椒醬,好姨炸的麪筋……三姨的糖蒜是用家的陳醋醃的,雖不似白醋醃出的蒜瓣那麼清透,卻也是酸甜適中,清脆爽口。大爺以前是老家村子裏遠近聞名的廚師,做得一手好菜,但我最愛的還是那一瓶瓶嗆鼻的芥梗絲。這是我記事兒以來冬天家中必備的下飯小菜,熗炒好的'芥梗絲一定要在密閉的罐子裏封存一段,待到開瓶時,總是伴有着比芥末辣更嗆鼻的辣味,這便是熗得上好的一瓶。大爺的刀工很好,方正均勻的細絲,粗細恰好滿足了清脆又軟糯的口感,對於挑剔的我而言,這一定是冬日必備的下飯良品。二姑的辣椒醬我一直不明具體的做法,只是入口時會在微辣中帶有些酸甜,細膩中又會偶遇似花生般的脆物,一定是燜面餄餎面必備的佐品。好姨炸的麪筋金黃乾脆,切片也薄厚適中,既不會磨牙,又不失嚼頭。偶爾也會配有些米飯在其中,面香,米香,油香,各種香脆簡直完勝市面上的任何大牌薯片零食。

家的味道於我而言,是酸,是甜,是辣或是鹹,但歸根到底,都是濃濃的思念。小年夜,在異鄉,突然很想廚師大爺除夕夜滿桌的年夜飯,突然很想媽做的方便麪,突然很想四礦口的麪皮,突然很想福壽街的小丸子,突然很想城區電影院的砂鍋涼麪,突然很想天橋坡上的泉寶冰激凌,突然很想華龍的糖葫蘆和烤爆的烤腸,突然想。

其實,我只是突然很想回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vxnm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