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精選散文閲讀五篇

精選散文閲讀五篇

有感於空白

精選散文閲讀五篇

在我覺着,沒什麼預備與準備有所想與所安排的事可做,可能就屬於時間的空白段。至於不想做,好像也該屬於此範疇,總之是自己想給自己身心放假了!

其實,空白沒什麼不好。至少可以想起什麼,便是什麼,隨意的想象添加與描繪,沒有什麼可以糾結。所謂的因素與元素,統統可以置之不理,只要這一刻感覺愉悦自在!

難得的空白,那些眷戀我的文字與感言,也會知趣的躲開或出去玩耍。思緒停在最簡單的意識裏,觸摸着具體與現實的感知!

幸運可笑的是,在相對的感覺裏,俺還是沒忘記為空白叫好!

很久了,每天所觸及的,總會有寫作與醖釀的衝動,我便認為,大腦亦是被思想佔據的。只有今天,是覺着解放了,空曠了,而且此時現刻持續着這種狀況!

有感於空白,是在這種情形的差使下,便滋生了眼下這些不成文的文字。空白是一種閒散與舒適,此時完全沒有寫作的願望,只有這些實際的理由,願意充當空白懶惰的説客!瞧瞧……不知不覺的俺又中了文字與思想的圈套!世上真的沒有絕對的事情,任何一種感覺,都有其表達的方式!空白也是如此!

生命只是一團泥

一座深山上有個小廟,廟裏住着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徒弟。

這天,來了一個達官貴人,為小廟捐了很多財物。他在廟裏住了一段時間,得到了老和尚和小徒弟的熱情接待。他告辭後不久,又來了一個書生。

這書生衣衫襤褸,面黃肌瘦,餓得暈倒在廟門外。老和尚見了,叫小徒弟將他扶進廟裏,同樣吩咐端上最好的茶,準備最好的齋飯。

徒弟心裏嘀咕起來——上次那位達官貴人,為廟裏捐了那麼多的財物,自然有資格喝最好的茶,吃最好的齋飯;如今,一個不知哪兒來的“叫花子”,師父還如此厚待他,難道師父是老糊塗了?

書生住在廟裏的那段時間,小徒弟沒給他好臉色看,有時候趁着師父不注意,就端出已經餿掉的齋飯,還不給他吃飽。

書生告辭後,老和尚用泥巴塑了一個菩薩,放在廟堂正中,對小徒説是廟裏新近請的菩薩。

小徒弟每天都很認真地給菩薩上香,對着菩薩叩頭,虔誠地念經。

一個月後,老和尚又將那泥菩薩削琢成一隻猴子放在廟堂當中。小徒弟發覺菩薩變成了一隻猴子,嚇了一跳,幾天都沒去上香。老和尚問:“怎麼不去上香了?”“師父,那菩薩變成一隻猴子了。”小徒弟回答。

老和尚拿過那猴子,再次削琢,一尊菩薩又栩栩如生地出現在小徒弟的面前。小徒弟愣愣地望着師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老和尚用棍子在小徒弟的頭上敲了一下,慢慢唸經,不再理他。

這一敲打,使小徒弟頓悟過來。他説:“師父,我明白了。其實每個人的生命就像這團泥,都是一樣的,只是塑造了不同的表象而已。心性卻是一樣的,而我之所以對前面的達官貴人謙恭對後面書生無禮,都是因為被其表象所迷惑啊。”

老和尚笑了:“其實,認識那平平淡淡卻奇妙得可以捏塑出無盡形象的覺性奧祕生命之泥,才是人生最大的意義所在。”

保持一顆寧靜心

寧靜是一種感覺,一種人生覺悟之餘的獲得。

漫漫人生,人生淡淡。在某個生命的路口,某個夕陽西下的黃昏,回望來時路,不等垂暮之年,不等來生可觸的懸崖。此時,你想到了什麼?童年的無邪、孩提的天真,青春的懵懂、年少的輕狂……那些芬芳印跡繁華舊日,彷彿被時間的碎片湊成了一幕光鮮華麗的電影,在腦海裏飛快地穿梭放映,不過那只是一幕劇而已,一幕由你當主角屬於你的紀實劇本翻版。忽然一聲清脆的汽笛響起,把你從劇中拉回到現實,那回憶卻成了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恍然一夢,剩下只是一聲歎息或莫名地笑罷了。

寧靜是一種心態,一種生活歷練之後的坦然。

經歷是一種寶貴財富,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教科書。苦樂悲喜,成敗得失,經歷過才更懂得。失去與收穫並存,苦難與歡樂交錯,短暫的挫折失意又算得了什麼,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這樣想着,你該坦然,你該慶幸,因為你已經有過這種經歷,相比一直生活順暢的人,你已經少了些人生路上的絆腳石。因此你該微笑,笑着説這一路風光獨好。

寧靜是一種態度,一種浮華社會之外的淡定。

每個人都有嚮往的遠方,每個人都有拼搏的方向。有些人追求物質的享受,有些人追逐官場的威風;有些人鍾愛利益的呼風喚雨,有些人偏愛隱者的飄然若仙。凡此種種千姿百態人生相,你我都未能置身於外。在你追我趕講究速度的時代,某些人成功地抵達了遠方,得到了他所願望的東西,卻丟失了最初的單純。一切所得到頭來只是過眼煙雲,只有我們在其中經歷時品嚐的滋味,我們開不開心才應該注重,而不因只看結果。擁有一顆平常心,榮辱不驚坐看世事變幻,得意時淡然,失敗時坦然,這樣才有更多的快樂追隨。

寧靜是一種氣質,一種不染塵埃的淡雅。當歲月洗去了鉛華,時光帶走了記憶,風霜侵襲了容顏,似水流年緩緩流淌。曾經的執着慢慢地淡之又淡,最後趨於平靜,也許偶爾會泛起一絲絲漣漪,卻再無先前的盲目,更多地從容不迫。

寧靜是一種懂得,一種知足,一種來自心靈的感恩。保持一顆寧靜的心,猶如荷的清香蘭的幽雅,不管世俗何等嘈雜紛亂,孤芳自賞怡然自得,也別有一番風味。

平凡像別人

特立獨行是極容易引起別人關注的,只是這些又是極容易騙人的。你會難以分辨特殊與普通、平凡與個性,掩人耳目的勞碌,辛苦的讓人感知不到自己的存在。

很多人以為,與眾不同的生活是高尚的;可我以為這些或許並非只是存在的話題。因為,簡單到生存的時候,任何人都是孤獨而無措的;反倒是簡單到生存的時候,沒有人能控制自己的莫名憂慮。

我知道不會有人擺脱自身孤獨內心的纏繞,拉羅斯福哥認為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內心,這樣算來,每個人都是那麼特別,那麼與眾不同。即便你用心引領一場詭異的青春,也抵不住提前夭折的時光如梭後蒼白一瞥。

該強調眼神不好,還是思維不善呢?我喜歡看路上的行人,匆匆形色,卻是那麼實實在在的.生活着。可能我們該喜歡上這樣的表象,然後加入早起晨練的隊伍,加入傍晚下班的隊伍。看夕陽,看日出。

朋友説,這或許是一個切到現實的事情,面對這樣一個世界,你總免不了俗,也總要活着,總要堅持的融入然後忘我。可我不便認同。就像生活的瑕疵在大部分人心裏放大以後一樣,你無法釋放自我。弗洛伊德對人格結構分析時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中的一切是完全無意識的,而自我卻是制約監督本我的,但自我中還可能有仍處於無意識狀態的東西。

無意識的東西是近乎可怕的,本我中一切無意識的看起來會很自然,但誰會冒險呢?可即使如此,誰也不曾否認我們自身慾望的好與壞。如同眾多人心中的幸福,否認只能是絕對而蠻不講理的。你在擔心自己的同時,往往是對自身周圍世界的恐懼。我們總是標榜自身的特殊性,連吃飯喝水都是要考究一番,反倒做點正經學問是萬萬不能搞獨創的。

今天穿了怎樣的衣服和鞋子,戴了帽子嗎,走起路來要不要快或慢,步子該大還是小。當然,這必須是要和別人存異的,這樣才不能落了套。

有些人總是聰明的讓人感到寒冷,那些心照不宣的温暖變得微弱,甚至沒有温暖。我們總是不能安靜的接受生活,亦不能左右經歷屬於自己的合適生活,擁有的遇見的多了,空白也越多。

平凡像別人,不是逆來順受。而是真誠的融入,積極的去生活。有更多的東西我們無奈錯過,無私才能無畏,因為特別也是平凡的。平凡像別人,不是模仿,而是如別人在自己眼中的存在一樣,坦然經過。

你或許沒有把微笑留下,可你會留下一個身影,完全屬於你的。平凡是一種大境界,無需贅述。當每一個人都沉浸在任性、叛逆、執拗、特立獨行之中,這世界不再是平和的,這讓人感到疑惑。

是該換個角度生活的時候了。不用相信什麼能逼迫我們就範,那是荒謬,只有脆弱的人才會善變,也只有善變的才會妥協。平凡是大智慧和強控制力的體現,保持安靜的狀態,不是與眾不同,更不是偽裝異樣。

讓一切歸於真切吧,即使是春天也未能讓我的思維顯的多餘,卻是擔心或許是多餘的。歸於真切,歸於平凡是心尋找安逸的方式。這樣的安逸不是頹廢,是對生活的原始態度,沒有疲於奔命,沒有歇斯底里。

平凡像別人,沒有刻意的做作,沒有偽裝。別人的平凡,是悄然經過帶走的一陣微風,最值得稱道;別人的平凡,是張開嘴就有一臉的微笑,喜怒坦然。

平凡像別人,找得到自己,安的了舒心。不要疲倦的高尚,只有平凡的雅緻。

平凡像別人,不必想太多,更不必難過太多。

細雨飄飛,路漫漫

已經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了,以前每每遇到這樣的天氣都感覺心情特壓抑,無法從天空的陰暗中走出來,無法讓自己快樂輕鬆的生活。而今,孤雁獨飛,走出那家庭的困擾,感覺面對的是嶄新的天空,不在為兩人的無法溝通和慪氣而受天氣的影響,讓原本快樂的我失去了那份自由。那份快樂……

今早一個人漫步在山路上,望眼過去那崎嶇不平的路,如人生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和韻味。人生就是一條崎嶇不平的路,只要你勇敢的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那麼你的人生也許從此點亮了通往象-牙塔的燈。能夠照亮你的每一步,不會在陰暗中摸索前行。遠處傳來<大悲咒>的音樂聲,我喜歡那種境界,如果人都可以放下那種自私、那種你爭我奪的情況、人與人之間可以多份理解和關心,這個世界就不會象今天這樣現實,現實的有點血淋淋的感覺,那麼赤-裸裸的,無利而不往,多麼慘淡的人生境地。我適應不了,也不想去適應,人與人之間很多時候不是那麼赤-裸裸的關係,有友情、親情和愛情……

面對山路上來往的人們,我問自己,每個人都在追求什麼呢?自己活過了人生的三十五年,又懂得了什麼?人生的追求是什麼?每天的忙碌中理解了什麼?那麼多問號在心中不自禁的產生了,人生路漫漫,我將上下求素,不是追求那種無謂的、變質的人生,而是想用自己的努力去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

細雨飄飛,路漫漫,一個人這樣走着,儘管多年的傷痕讓我感覺到疲憊,但是堅強的我會依然昂頭走下去,在這綿綿細雨中,我頓然清醒,人生的追求很多,能夠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那麼就要勇敢的走下去,不管前面是否荊棘叢生,只要堅持,會是天空一片晴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l9qo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