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故鄉之戀-散文欣賞

故鄉之戀-散文欣賞

對故鄉的眷戀,是因為那裏有數不盡的記憶,回味無窮,或許當時是苦難、是窘境,隨着時間的消逝,人生的歷練,戰勝並度過困難的回憶,也有甜蜜和自豪。

故鄉之戀-散文欣賞

每年我都會回故鄉一兩次,最多也就一兩次,一九八四年,市裏新建水庫,處於警戒線水位的灘溪村整體搬遷,剩下一片荒灘。每次回去,留給我的僅是記憶——不同的記憶,開始能找到自家的屋基,搬遷留下的殘垣斷壁,高低不一,原來的格局依然存在,方便去家裏的石墩上坐坐;三十多年過去,隨着土地平整,只能感覺自家的大概位置。

蓄水後二十多年,路況一直不好,只能坐船進去,思緒跟着小船前行、隨着水波展開,看見熟悉的山形,就能想起那村那人那往事,要是沒有移民,不就是“少小離家老大回,笑問客從何處來”了,每年如此,回回不厭;船一靠岸,急切走進我的.故鄉我的家,尋找小時候的記憶,怕有遺漏,又恐灘溪小鐵船,裝不下故鄉戀。

每年一兩次回去,一次是清明前後祭祖,本家宗族約定去掃墓,去給記憶中的先祖祭奠,那幾天,不但我們宗族的男女老少,全村的移民鄉親及後代都會聚集那裏,給各自的祖墳祭掃,山上除了嬉笑就是問候聲。另外一次或許是戀家了吧!住過好幾個地方,除了灘溪村,哪裏都找不到故土難捨的感覺,有了空閒,約個朋友去那裏挖竹筍、摘葡萄,去隔壁村玩農家樂、吃農家飯,或者找那裏熟悉的同學朋友聊聊天,問個好。

市區東去的一級公路從灘溪村經過,車去車回一小時,去那裏走走停停的時間,足夠讓我回憶一番。小時候感覺村裏很大,雖然三面環山,但前後開闊,是鄉里大村,養育了一千多人;現在再看,村莊位置狹小,跟市區的廣場差不多,三山包圍的土地僅有眼前一塊,過村的公路穿過兩個隧道,把我放牛的地方一分為二。

七十年代的農村,集體組織生產勞動,家家户户輪流放牛,我家人口多,每月安排八天,那時候的我七八九歲,正是放牛的年紀,放一頭牛還能砍一擔柴,整個小學期間,父母商量決定,允許我帶着書本放牛;隋唐時期的李密同志,把書掛在牛角上,坐在牛背看《漢書》,我是坐在草地上、樹蔭下看課本做作業,趕牛山上是那些大嫂大嬸的事,等她們砍好柴,我負責把牛趕下山。現在想來,一頭牛是放,一羣牛也是放,何必每家每户放一頭牛。

遇到週末上山,不用帶課本了,小夥伴們一起,挖竹筍摘野果,砍柴草掏鳥窩,玩水看誰泳姿好,爬樹看誰爬得高;水潭不大水也不深,游泳技術分不出上下,爬樹就不一樣了,那時的山上,兩人合抱的松樹很多,松樹皮糙好爬,面對遠遠大於自身合抱的樹,爬上去還是需要技巧和勇氣的。我們脱下草鞋,拿着短繩爬樹,先是雙手將繩子甩到樹那側,高過頭頂拉緊,再曲起雙腿蹬身上樹,一步一步往上爬,下來則反向操作。大家相互合作,膽大技術好的,爬到樹上砍樹枝,其他的在下面整理,日中時分或夕陽西下,每人一擔松枝,朝着炊煙升起的村莊,趕着牛羣回家。

長大以後在外求學、工作變動,居住過許多地方,在村裏住的時間不是最長,但感情是最深的,記憶是最多的;沒有祖居的我,無論住在哪裏,總有他鄉非故鄉的感覺。

標籤: 散文 故鄉 之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jqz4l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