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培養孩子幸福的“能力”散文

培養孩子幸福的“能力”散文

老一輩的人經常“語重心長”地對後輩説:比起我們來,你們可幸福多了,生活在蜜罐裏啊,以前我們怎樣怎樣,而現在你們又怎樣怎樣……老人們説得多,我卻神經麻木,感覺不到自己的幸福。現在馬路是寬了,但車卻多了,到處都堵車,這是幸福嗎?房子是大了,但能活動的户外空間卻小了,這也是幸福嗎?

培養孩子幸福的“能力”散文

幸福究竟什麼呢?相信很多像我一樣的成年人都會神經麻木感覺不到。其實幸福感也是需要培養的,它很早就在我們的心裏慢慢發芽,慢慢成長……

越來越多新奇有趣的玩具,越來越多花樣翻新的遊藝活動,越來越高水準的物質生活,寶貝的每一個要求都能及時得到滿足……但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寶貝對幸福的感覺變得那麼淡漠?快樂真的就是幸福嗎?怎樣才能培養寶貝感受幸福的能力?

芊芊自然樸素的幸福觀

芊芊從1歲多就是個小汽車迷,現在已經2歲半了,對汽車的專業知識和熱愛與日俱增,不管是圖片還是實物,他都能準確無誤地説出汽車的名稱和原產國家,當然由於語言發展所限,他發明了一些富有個人特色的代替詞彙:説不好“千里馬”就用“馬馬車”代替,説不好“奔馳”就用“馳啊馳”代替。有一天,爸爸媽媽帶他去商場,他又在汽車玩具櫃枱不走了,他發現了一個新型的.“馳啊馳”,他看着這個汽車不停地“哼哼”笑,媽媽問:“你為什麼笑?”他説:“我笑這車。”“這車怎麼啦?”“漂亮!”“你想要不?”“想要!”“給你買一個吧?”“不買,家裏有了。”可是臨走的時候,他還要跑回櫃枱再看一下,“哼哼”笑笑。售貨員驚訝地説:“這孩子像個小大人,真懂事!”

平時走在路上,要是看見別人吃或玩什麼新鮮玩意兒,他會站在那兒一動不動,眼睛直勾勾地望着人家,還問:“這是什麼?”如果別人給他,他卻不要。可轉過身來,他還會問媽媽:“這是什麼?”媽媽給他買了他才會吃,有時他也會主動説:“咱也買吧!”鄰居幾個老人誇芊芊:“這孩子長大有出息!”

漸漸地,芊芊開始有了自己的幸福觀,他總結道:“媽媽,你説什麼最舒服?屙臭臭的時候肚子疼,不舒服,屙完就舒服了;睡覺的時候不想睡,不舒服,睡着就舒服了;彈琴的時候累,不舒服,彈完就舒服了。”總之,他體驗並明白了能忍得一時之痛將會獲得更大更爽的幸福感!

芊芊產生了擁有“馳啊馳”的願望,如果媽媽給他買一個,當時他的願望立刻得到滿足,他的感覺一定更加快樂;如果媽媽鼓勵芊芊接受別人給他的東西,當時他的願望也立刻得到滿足,他的感覺也一定更加快樂。但是如果這樣的話,擁有快樂的芊芊就缺乏了感受幸福的體驗和能力,而且這種感受是不依賴物質而存在的,也不是稍縱即逝的暫時快感,而是克服眼前困難、在心理上戰勝自我的巨大勝利以及由此帶來的自豪和成就感!可見,得到很多快樂的寶貝未必產生了相應的幸福感,快樂本身並不等於幸福。

快樂是建立在健康的身體和心理需求基礎之上的自然感官享受。幸福則是超越自然感官限制而獲得更大價值的精神愉悦。可見,感受快樂比感受幸福所需要的能力低級多了,寶貝只要擁有健康的感官功能和自然的身心需求,一旦得到外界的滿足,快樂就到手了;可寶貝與外界相互作用的時候,未必總是有求必應,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快樂便不翼而飛,於是有的寶貝可能與各種消極體驗“結盟”了:發泄、生氣、苦惱、急躁、焦慮、緊張、憤怒、攻擊、賭氣……

可是有幸福感受能力的寶貝則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來擺脱困境:他發揮想象力幻想一件比眼前更美的事物,自言自語編一則故事為自己搞笑,擺弄一下其他玩具分分心,或者乾脆“王顧左右而言他”……他總有辦法讓自己快樂起來,因為快樂主要來源於自己的心裏而不是外面的世界,做到這一點的寶貝就與幸福“手牽手”了。

標籤: 培養 散文 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gvlwz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