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百善孝為先的散文

百善孝為先的散文

自古中國人崇尚百善孝為先,好一個孝字,説起來容易,可要是做起來豈能是一個難字可以形容的!也不是一個難字可以概括的,要不然也不會有“牀前百日無孝子”之説了。《紅樓夢》裏的《好了歌》不是也一針見血地告誡大家:“世上都説神仙好,唯有兒女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心兒女誰見了”。可當今社會,就在我們農場,就在我們身邊,孝心兒女卻比比皆是。

百善孝為先的散文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長壽老人也越來越多,同時各種各樣的怪毛病也向老人們襲來,常見的是老年人中風,有的老人倒牀幾年甚至十幾年,吃喝拉撒不能自理,就連翻身的能力也沒有。而老年痴呆,不但生活不能自理,還要時刻小心老人走失,照顧這樣的病人要多麼大的毅力,要付出多麼大的艱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一、沒有一句抱怨的兒子

筆者的老鄰居劉老師兩老幾乎是同時倒下,他們家住沒有電梯的四樓,兒子媳婦為了照顧方便,為了常推老人出來曬曬太陽,找到一處離家不遠的一處小平房,每天忙着喂父母親吃飯,為父母擦洗,照顧父母大小便。也就是從那個時候兒子陳忠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特別是寒冬臘月,北風呼號,大雪紛飛,牛皮凌讓人舉步維艱,可兒子還沒有睡下,父親電話裏一聲召喚,兒子披衣下牀,從四樓一路小跑,父親要翻身母親要方便,二老要吃藥喝水。這一輪剛料理完兒子上牀還沒有焐熱被窩,下一輪又開始了,一晚上如此這般來來回回好幾次,兒子根本無法入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終於有一天兒子也熬倒了,兒子突然從頸椎以下沒有知覺。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説真是滅頂之災,而且還不敢要二老知道,只説兒子有事要出去幾天,好在通過治療兒子慢慢恢復了。整整五個春秋,父親走了,剩下母親一人,這時的母親就是一個老小孩,只要兒子一個人照顧,女兒媳婦都不讓插手,就連那內衣褲也只能兒子洗,白天的三餐要按照她的習慣,半上午半下午單獨為她弄吃的,而且一頓飯下來最快也要一個多小時,每天天不黑兒子就開始陪着母親,劉老師本來就是一個很磨嘰很磨嘰的人,吃飯,洗澡,上廁所,一切操持完畢,最早也到晚上12點多了,就這樣劉老師一躺就是整整十三個春秋,最要命的是今年春節前夕,劉老師病情突然加重,不但不能翻身,就連語言能力也消失了,這時的病人情緒非常不好,脾氣壞極了,白天晚上兒子不能離開半步,就是兒子上廁所離開一會,母親也會大發脾氣,坐在椅子上陪伴媽媽兩三個月,就沒有沾沾牀的邊,白天不能上班,晚上不能睡覺,就是鐵打的身體也難以承受,何況兒子身體本來就不好,兒子腰椎出問題,坐下難以起來,妹妹陳紅實在是心疼哥哥,怕哥哥又一次倒下,好説歹説接走了她老人家,兒子陳忠才可以暫時有了調息的機會。

十三年如一日,誰也沒有聽到過半句抱怨,常常有人問起陳忠:“老天,這日子你是怎麼熬的啊?”他就是淺淺的一笑,“唉,習慣了。”好一個習慣了!這一聲“習慣了”包含了一個孝心兒子對父母全心的`愛,也體現了一個孝子對父母無私的回報,同時也是對那些不孝之子無聲的鞭笞,為如何贍養老人樹立了榜樣!

二、我母親絕對不能上養老院

張秀麗的婆婆在筆者心中是個通情達理而且幹練的老人。可還不到七十歲竟然什麼也不知道了,身邊的人也不認識了,不要説自理,還常常作出讓人啼笑皆非的事兒。在她還知道回家的時候,常常胡亂買東西,兒子媳婦給的零花錢買完後又到處借錢,所以她們還要常常幫母親還債,同時還要忍受不道德人的敲詐,因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借了這些人的錢。兒子不忍心母親一個人吃飯,但是媽媽竟然用筷子把所有菜攪個底朝天,她老人家特別不願意洗澡,還把衣服一天中換下一堆,兒媳秀麗為婆婆洗一次澡就是一次大拼搏,她老人家不但不停地大喊大叫,還瘋狂地打鬧,每次洗澡盆不知道要打翻多少次,媳婦渾身也被婆婆揪得青一塊、紫一塊,而且舊疤沒好又添新傷。就這樣年復年,日復日,本來身體壯實的兒媳秀麗,現在可算苗條有餘,她的朋友調侃説她,這比減肥有效果。兒子媳婦本來工作就忙,家裏外面忙得不可開交,還擔心老母走失,只有請人照顧,可是沒有哪個保姆能忍受她老人家逮誰罵誰,兒媳的孃家母親因為心疼女兒,幫他們操持菜園,可婆婆逮住老親家不依不饒,破口大罵,孃家媽媽也是一大把年紀,氣得老淚橫流,可又無可奈何。秀麗的老公是兩弟兄,本來老母親是分給另一個弟兄的,老母在秀麗他們身邊已經生活習慣,她老人家還有點明白的時候,就説過不願意去。所以至今兒隨母願,他們還是自己親自照顧,無怨無悔。曾經有人建議,你們這樣怎麼受的了,什麼時候是個頭,不如把老人家送到養老院。可是兒子一聽非常難過,斬釘截鐵地説:“那不行,那就是讓我媽媽早死,絕對不能去,這苦我們自己受。”養老院再好也比不上自己兒子媳婦照顧得周到,母親只有在自己身邊做兒子的才放心!

“養老院不能去,這苦我們自己受。”這樸實無華的話語,是真情的流露,是感恩情懷最好的理解和詮釋,它承載一個兒子對母親滿滿的疼,體現一個兒子對母親沉甸甸的愛!

三、他們領養我就是為這一天

筆者的老表,是筆者老姨媽領養的女兒,老姨媽一輩子沒有生育,領養了表姐劉遠菊,領養時表姐已經十多歲,沒有上過什麼學,來了就是姨媽的小幫手,長大後招女婿在家,二老長壽,活到近九十,可有十多年是二老相對躺在牀上度過的,一個牀上躺着兩個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一個個洗澡,一個個餵飯,這個翻身,那個小便,馬不停蹄,車軸轉,幾千個日日夜夜。

老姨媽是個脾氣很怪的老人,十分不好伺候,飯菜必須單獨為二老做,首先要達到老人愛吃又咬得動、易消化的標準,吃魚的時候魚刺要為他們慢慢剔去,稍不留神姨媽吃到一個小刺,那就是表姐犯了大錯,姨媽不但大發脾氣,弄不好就絕食,來個幾天不吃飯。有一次姨媽突然要吃湯圓,可當時正是搶插的農忙季節,表姐實在忙不過來,晚一天才為姨媽磨湯圓,煮熟出鍋慢慢攤涼,吃每一個都先用自己的嘴試試,吹吹才送到姨媽嘴裏,可是不小心有一個稍大的湯圓沒有涼透燙了姨媽,這下不得了啦,姨媽什麼話傷人就説什麼,而最使表姐傷心的就是那句:“到底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表姐為這句話偷偷哭了多少次。姨媽每天的大便不能排出,表姐要用手一點一點慢慢小心翼翼摳出。老人的房間儘管他們打理的很勤便,還常常推出來曬曬太陽,這麼多年來,兩老人雖説沒生過褥瘡,可老人自身發出的那種體氣味道也夠人受的,沒有這樣經歷的人難以想象老人房間的那種刺鼻的怪味,無論你怎麼收拾,怎麼清除,都難以去掉,這種氣味可不是誰都可忍受的,當時表姐兩人也不年輕了,六十多歲還要照顧八九十歲的卧牀老人,那種艱辛不言而喻,知情的人無不為之感動,表姐總是説:“他們養我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只要我能管的好,我就不會放棄。”

“他們養我不就是為了這一天!”為了這一天,他們付出了十幾年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一個領養的女兒,一個招來的女婿,為了養父母可以説是鞠躬盡瘁,試問親生兒女又有幾人能做得這麼好呢?

四、層出不窮的故事

如今孝道已被淡化,沒有幾個人還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沒有幾個人還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古老的“鹿乳奉親、卧冰求鯉”的故事已是鮮為人知,可我們身邊感人故事卻層出不窮;筆者的同事餘明慧已經退休一年多,用她的話説,一輩子沒有過二人世界,從結婚那天起,一直陪伴在公婆身邊,他們本來有一套很漂亮的的私房,可是不忍心父母孤零零的單住,處理了自己的房子搬到父母身邊,現代人誰都喜歡過自己的二人世界,誰也不願意忍受老父母的羅裏吧嗦,可他們不但一切生活習慣以父母為主,就是看電視也在客廳陪着父母,而且電視節目的選擇權永遠是婆婆的。她老公是個很瀟灑的人,公婆還能自理的時候,老公常常和朋友聚聚玩玩,可公公坐輪椅十幾年,老公沒有敢晚回來一回,婆婆年事已高,也一度中風,他們就把牀搬到客廳沙發上,白天忙上班,晚上忙病人,老公本來帥氣的模樣如今看上去比同齡人老上好多,那滿頭白髮滿臉滄桑記載着他那十幾年艱辛與磨難。説起來這一切不驚天不動地,可那細微中的真情,那平凡中的偉大,幾個做兒女的能比!

都説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可到了實處兒子一點也不遜色。鄰居小趙母親股骨頭摔傷,八十歲的老母做手術時三個兒子媳婦無微不至,至今手術已經做了兩三年,老人已經可以自理,可兒子們還是不放心,他們天天有空就陪伴母親,而且老大天天跑去為母親燒火做飯。老母生日那天兒子媳婦孫子也讓老人浪漫浪漫,那滿桌的佳餚,大大的蛋糕,兒孫們慶生的歌聲,老人合不攏嘴的滿臉笑容,勾畫出一副子孝、媳賢、孫乖、老來樂的動人畫面。

王明紅的老父是位老機務工人,今年九十有四歲,不但不能自理,頭腦也不清醒,兒子先他而去,只有大女兒和小女在農場,小女王明紅還沒有退休,照顧老人的重擔就落在大女兒身上,年近七十的大女兒老公已經不在,每天牀上牀下搬動老人就是一項大工程,何況老人吃喝拉撒要人侍弄,特別老人大小便不受控,一眼看不見老人就用手抓起大便到處撒。大姐不停地洗衣服牀被,院子裏嗮的像萬國旗,天氣好的時候還好點,要是陰雨綿綿,或者寒冬臘月,晾曬是個十分頭痛的問題,而且手常常泡冰冷刺骨的水裏,那份罪又怎麼受得了,實在難過大姐只有到小妹面前訴訴苦,可活還是照樣幹,苦還是一個人吃,即使伺候老人再難,老人有點頭疼腦熱,兩姊妹也不敢絲毫怠慢,連忙送到醫院細心照料,從沒有因為老人太麻煩放棄過。這樣的日子已經好幾年,如今還不知道那天是個頭。

一分場袁立襯的老父親早過古稀之年,可家中還有一個百歲老母,一箇中風多年的老妻,兒子打工常年不在家,小閨女工作又忙,照顧老母,伺候老妻他老人家從早到晚腳不沾地,袁立襯的老父從原來的十指不沾陽春水,到家裏家外一切家務從頭學,真是難為他老人家了。而且他那老母雖然年過一百,可吃東西一點不願馬虎,老兒子天天想着花樣弄吃的,老人還是一百個不滿意。筆者有一天問起他老人家,老人搖搖頭一聲歎息,那一聲深深長歎,是一個古稀老人無數心酸歲月的傾訴,是一種對過往生活無可奈何的折射!

這樣的故事太多,筆者無法一一道來。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人性使然,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有些人與這個傳統美德擦肩而過,漸行漸遠。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中華民族美德教育,“百善孝為先”的標語隨處可見,我們農場與時俱進,在社會大氣候的影響下,在農場黨委的倡導下,孝敬父母蔚然成風,大家以孝敬父母為榮,以不敬老人為恥,人們不比金錢多豐厚,不比權利多了得,“只將孝心與君比,願做泰山不做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gjzg0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