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再回母校經典散文

再回母校經典散文

我的母校石油大學,名稱經歷了石油大學到中國石油大學的轉變,經歷了從多點辦校向北京廣州部分分離的過程,也經歷了猶猶豫豫中搬遷黃島的過程,一路艱辛,每每想起,心裏就會有一種濕漉漉、暖融融的東西流淌。

再回母校經典散文

上次回石油大學大概還是在09年的春節,算來,也有兩三年沒有回去了。從大學畢業到現在,有好多年了,這些年裏,學校在快速地變化着。曾經,幾個月離開學校,再回去竟然陌生了,不知道這一次時隔幾年再回去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心情不免有些急燥和迫切。

下班後驅車直接出發,出京趕上晚高峯,再加上有那麼多不守規矩的車,耽誤了一些時間。一路還算順利,但是回到石油大學已經晚上十點半了,比預想的還是晚了一個小時。

我從學校的南門驅車直入,竟然沒人過問,這讓我很感意外。記得,當年搬個空調進那個門,還是打車運的,門衞竟然不讓進,生氣之餘給保衞處打電話才算進了大門,當時覺得管理還是很嚴格的。這個校門是零三年五十年校慶時建成的,大門很寬,門內的廣場也很大,算來應該有幾個足球場大吧,夏天的晚上,那裏總有很多扭秧歌跳舞的,很是熱鬧,也有老人帶着孩子在那裏嬉戲。那時的我,常常路過那裏,不是很忙的時候,也會停下腳步感受那裏的氣氛,覺得很温馨很舒暢。夜深人靜,把車停在樓前。曾記得,比這更晚的時間,那些前前後後的樓上,很多窗口還透出燈光,還有印在窗户上的幾許身影。如今望去,燈光已經寥寥無幾了,忽然覺得有些陌生,不由得徒生一些傷感。也許,真的是黃鶴一去不復返,此地空餘黃鶴樓吧。沒敢多想,匆匆離開。

白天,跑了許多地方把事情辦完,下午又開車從北門回到母校。北門右首是一座實驗樓,也是當年最新的辦公場所,我在那裏曾經工作過一年多,除了吃飯睡覺之外的時間都泡在了那裏,這個地方見證了我的成長和艱辛。那時候,每天清晨騎一輛自行車或者走路到那裏,一天的繁忙之後,往往到了深夜,我穿過教學區,家屬區再回到位於南門附近的住處,依然可以看到象我一樣工作和學習的人在來往。如今尚在下午,實驗樓前就沒有了自行車,也沒有了行人,顯得一片空曠。

開車走到位於學校西北角的車隊,一路竟然沒有碰到一個人。返回來,走過正對北門的圖書館,回想起當年同學們早早地去圖書館佔地方,一個男生用一卷衞生紙站了不下十個座位,便忍不住笑了。學生宿舍區與辦公區之間的馬路曾經是我最常走的路,三個一夥,五個一羣,談笑風生。即使在假期,也往往是人聲鼎沸,有實習的,有打工的,也有複習準備考研的學生。然而如今,這條路沒有了熙熙攘攘的繁華,只有寥寥無幾的學生,寂靜中有些許的失落。自動化館、外語村、勘探館,外牆的灰色已經很陳舊,透着滄桑和落漠的感覺,當年到處洋溢的靈氣和朝氣不知何時已經不見了……

站在曾經的.宿舍樓下,依稀聽見當年一次次制定打掃衞生制度的爭執聲,和永不疲倦地闊談,有國家大事,有校園韻事,有足球,也有美女,更多的是壓題。

處處皆情皆景的薈萃湖,是我見過的第一處美景,那清澈的湖水,那逗留在枝頭的麻雀,那湖邊垂釣的老人,現在想起,仍有一種韻味留在心間,越是細品,越覺得芳香。只是這一次,匆匆開車而過,似乎怕攪動了湖的心事。

曾經最具誘惑力的服務樓上,顯得冷清清的,人聲鼎沸的景象已經不在,那個當年讓許多同學們流連忘返的小白燒烤已經不知去向。想必,一條街上的那十家餐館也已經不在了吧。

晚上,到一個表姐家閒坐,才知道,整個學校都搬到了黃島的新校區,原先留下的一些學院也都走了。學生走了,老師也走了很多,留下的,是一些年老體弱的老師、後勤,還有校辦工廠的一部分人。才明白,為什麼圖書館沒有了當年的人頭攢動、辦公樓變得冷冷清清、宿舍區鴉雀無聲,就連公安保衞處都沒有了車和人。都走了,偌大的校區也疏於管理了,也許,學校不再苦心經營了;人少了,晚上巡邏的沒有了,據説治安也差了,甚至有入室偷盜的了。

曾經的繁華,不再有!當我再一次回到母校的身邊,她已經滿目滄桑。

但是我想説,我的母校,無論你有着怎樣的蒼老容顏,無論我走得多遠,在我的心中,仍然留着一片淨土,記憶着我的那些老師和同窗,記憶着深夜裏仍然亮着的燈光,記憶着生活在校園裏的日日夜夜、點點滴滴艱苦並快樂的時光。

標籤: 散文 回母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ezp20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