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同事素描之白師弟散文

同事素描之白師弟散文

城關中學乃縣域名校大校,聚鍾靈毓秀之氣,得地利人和之瑞。上下齊心,師生同德;教學相長,桃李爭春;特色立校,蔚為大觀;教化學子,福澤桑梓;聲名遠播,香遠益清!

同事素描之白師弟散文

今春伊始,沾城鄉輪崗之光,得支教新政之利,餘任教鄉村廿餘年後,竟也登一回大雅之堂,入該校教授學子音律。以竹笛一管,奏人間清音,發玉振聲韻。始覺善莫大焉,不虛此行矣。

校長聽聞吾亦善著文,遂囑餘為校諸師作小傳,以彰尊師重道之治校理念。

初來乍到,自當勤勉效力。吾本久居鄉村一布儒,得激賞倚重,遂感念有餘,焉敢辭焉。遂以拙筆一支,授課際遇,著文紀傳。既為聽將令報知遇,亦為繫念同事情分,封存倏忽歲月耳。

是為小記。

因其姓白,又和我畢業於同一高校的中文系,比我低五屆,且多授業於同一老師,故稱其為白師弟。

他是本鄉土星火人。星火原雖偏僻狹長,但文脈綿長,子民崇文尚學重教,多出拔尖的文科人才,如縣上的高考文科狀元,享譽縣內外的翹楚者,自不在少數。師弟自然佔盡天時地利,得造化之鐘靈毓秀之氣,遂鯉魚跳龍門,入隴東高等師範學府濡養深造。畢業後入鄉土教育門楣,傳道授業解惑,造福桑梓。故土教壇遂一派春意盎然,春花灼灼之氣象……

遙憶與其初識相逢,卻有幾多他鄉遇故知的偶然性和戲劇性。

1999年,數字很吉祥,於我卻是個體生命鳳凰涅磐的一年。我將內心的巨大嬗變和落差,都寫進了古體詩裏,以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方式作繭自縛,來抵禦來自外部世界的風雨侵襲,最終結成了一部詩集。在那年深秋陰雨連綿的日子裏,將詩集背到別離五年的高校贈送兜售。一樣的校舍,一樣的秋日,一樣的絲雨,卻是不一樣的陌生的面孔。而曾經教過我的老師,也多已認不出來我。於是,我成了母校最熟悉的陌生人。

已近黃昏,雨突然就下得格外大了。幾乎是下意識地,我走向了那座再熟悉不過的2號宿舍樓曾經的宿舍,一摸才知道沒鑰匙了。遲疑了一下,還是敲開了門。裏面的學生並未表現出特別的吃驚。當我詢問有無靈台的老鄉時,白師弟就站了起來。一陣噓寒問暖倒水泡茶後,他在灶上打來晚飯,熱情邀我共進晚餐。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温暖感,一下子衝散了所有的旅途疲倦,及和這絲雨一樣綿長的秋日的憂傷。

詢問了我的來意後,他慷慨解囊先買下了一本。然後向室友介紹推薦。接着,領着我轉遍了中文系的所有宿舍,也售出去了幾本。回到宿舍後,和他細敍了鄉情,及現在校系老師的變化情況。我遂很有恍然若夢前度劉郎今又來的些微滄桑感。那天晚上,他讓我住他的牀鋪,他去了另一宿舍,和老鄉擠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他給我打來了早餐,又讓我留下未賣完的書,由他慢慢處理,待期末回家後,再將錢捎給我。而後,他一直將我送到校門口,直至我坐上車後,才離開。

車子開動了,母校的一切都變得模糊和遙遠了。但另一份鄉情卻如此綿長和恆久,一掃我初始參加工作四五年裏,所有的心靈蒙塵後世俗的風雨侵襲……

此後,竟是許多許多年再未曾晤面。大約是十年以後吧,在原城關中學的一次抽調的集體評卷時,和他見過一面。當時他還在三中任教。由於時間緊,亦只是在評卷休息間隙交談過幾句。他説當年留下的書沒有賣出去幾本。後來畢業忙亂,搬運行李過程中,不慎弄丟了。並表示歉意。我一笑置之,説書終究是落在校園和學子手裏,也算是最好的.歸宿了。

此後,更是未見過面。流年似水,歲月無情,幾度滄桑。光陰的碎片,足以割裂開,許多的青葱詩意、人生片段和激情。人只是逝者如斯夫的時間長河裏的鵝卵石,在河牀裏停留或漂泊,完全不是自個兒能左右得了的事情。但毋容置疑和大同小異的是,每顆石子都在被不斷打磨中,變圓,變光滑。自然,亦是在變小着。終至於消失殆盡。例外者,除非是天外來客的隕石。但重複這一過程,依舊不過是時間長短罷了。然而,無論如何,石子的心事,卻是和河流的脈搏,和時間的心跳同步,且互為鏡像的。形體的消失,只是一個表象。並不能説明什麼問題。

一顆石子從形成,到磨光,直至死亡,是要用星球,甚至宇宙的生命輪迴,作為計量單位的。而人世的彈指一揮間,卻亦是佛教裏的十方大世界啊。

和白師弟的再次相見,是2016年的春天。一如此前一樣,具有偶然性和戲劇性。而這次卻不是邂逅,而是成了至少要相處一年的同事。人生匆匆數十春,按説這一年也不算短的時間了,整整三百六十五天哪。

本來這種概率是極小的。惟因這次結同事緣的地方是城關中學,是縣城一流的龍頭校。在基層普通教者眼裏,可望而不可即。要説來過,亦只是以參觀和學習者的身份,三年五載光顧一次,即匆匆而別。而譬若我居密城大山深處之普通鄉村教師,此生本是絕無可能來此學校任教的。然而,本學期開學前一天,接到密城學校校長的電話通知。我的命運就發生了不可思議的戲劇性變化。接下來,在密城學校等待的三天裏,我的神思都處於一種恍惚和夢幻般的不真實狀態。

但一切畢竟成了既定的事實。因為縣局出台了輪崗交流支教的新政策,加之密城學校,尤其是校長的大力推介和支持,我極幸運地成了此番的人選。臨行前,校長説:“你的名字裏有一個‘剛’字,雖説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但好鋼還是要軋在刀刃上。換個環境,激發一下靈感,好好寫些東西。此番前去,你可是密城學校的一面鏡子呵!”

人還未到,城關中學的排課安排意見,已通過主管教學的黃校長的電話通知給我了,並囑咐先收拾一下行李,下午送於校長的車子,順便將我接下來。無論我還是聽聞通話的密城同事,即刻就有了一種意味深長的感覺。本來都知道,我是要在外面街道僱三輪車下來的。大學校的做派和行事風格像這早春的風,遙遙地吹過來,拂面且暖心的。這一刻,我才最真切地意識到,自己人雖然還在密城,卻已經是城關學校的老師了。

我最後一次沿河川轉了一圈,在密城文化廣場坐了一會兒,留下了許多照片。下午時分,校長打電話讓來他辦公室,進去後,遂見到了城關中學王校長、郭主任及交流的於校長一行。密城校長做了介紹後,王校長向我談起了我的任課安排意見,並解釋了所以如此安排的緣由。並開玩笑説,剛一見面,就已經安排工作了,看我們的工作效率怎麼樣?方知我接的不是其他學校一般意義上的音樂課,而是教授校本課程,還要帶音樂社團。早就聽聞那是城關中學的名片,和校長治校理念方略的“三駕馬車”之一。遂有任重道遠的,沉甸甸的責任和惴惴感。惟因竹笛吹奏難度很大,是幹骨頭硬碗碗。作為八個班級,近四百名學生的教頭,終歸要教會他們吹出曲調的。説得比唱得好聽或有可能;但説得比“吹”得好聽,簡直是痴人説夢!惟須鞠躬盡瘁努力踐行,畢竟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麼!

在密城學校設的送迎酒席上,算是正式互換了人員。推盞換杯間,將整個傳統禮儀和人情味發揮到極致。席畢,遂和新學校的領導坐車離開了。

五年半的密城教壇歲月,就暫告一段落了。而近乎一出傳奇的城關中學的支教大戲,鑼鼓響起,大幕方啟……

到城關中學的第二天,我去校辦公室辦理相關工作事宜。遂見正坐在辦公椅上的白師弟站起來,熱情地打招呼遞煙。一別十餘年,兩隻手握在一起時,重逢真的是首歌了。他的臉上多了些歲月淺淺的印痕外,一如既往地熱情好客和古道熱腸,説初來乍到有什麼困難和不懂之處,儘管找他。並詳盡地向我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及我所擔任的工作事宜,還有所需要的物,及相關人員的樓層門牌號及聯繫方式。

在此過程中,他一直將我口稱師兄,而以師弟自稱。言行間,禮記篇之濡染印痕,和國文薰陶之氣質,於他身上很好地體現了出來。文以化人,文以載道。聖人之言到底不虛矣!

此後一兩天,我亦就間接地得知,他擔任學校辦公室主任,屬於領導班子成員。聞此訊,我很為他高興。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俗世給一個人定位和評價的主旋律,和幾乎亙古不變的唯一標準。教育行當雖以教書為主,以學術為宗,但早已不似古代書院的單純存在形式,仍處於社會主流漩渦之中,甚至愈來愈被推到風口浪尖上。自然,在體制的框架和別人的眼光中,從普通教師幹到領導層面,就是一次質的飛躍,是這個人本事和能力的最大體現,和最有力的證明。何況他還是如此大的學校的主任。

雖然,我於此是淡淡的。在自己廿餘年的教書生涯中,亦是一直疏離和絕緣着與此相關的一切。惟因人的秉性氣質愛好殊異,遂有合適與否的問題,而不單純是能不能的事情。而白師弟,以其熱情好客古道熱腸,及待人接物方面的感染力和溶解度,擔任這一職務,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亦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人盡其才、物盡所用了,亦能將其人生價值的實現最大化。

而他的專業亦與此齊頭並進,除過繁雜的辦公室管理工作外,他還擔任畢業班的語文教學工作,這是真正的重頭戲。而於他,卻是兩不誤,均將其做到最好。惟因對語文教學費人耗時收效慢的感同身受,才由衷地從心底裏面,對他生出許多的欽佩和敬意。師弟到底是個人才,和我本是同門出,聲氣相投。師弟比我年輕,卻出息了,騰達了,將事幹到人前頭去了。做師兄的,也覺得臉上有光,在人前很有面子麼!

更讓我對其刮目相看的是,在學校開展的第一次社團活動中,他將我邀約客串至秦腔社團活動室,甩一嗓子,聲驚四座。尤其是《周仁回府》的那段經典小生唱腔《刺嚴》,他唱得高亢、激憤、悲痛,聲韻俱佳。他用竹板擊節伴奏聲腔時,樂感很好。看得出他對秦腔,有一種發自心底的熱愛和實踐感悟。一直覺着,文科老師多些文化底藴和藝術技能,除過給自己的生命增色添彩外,其實亦能更好地潛移默化學生,求知愛美修德尊師的。白師弟這生死只為一聲吼,八百秦川皆俯首的大秦之腔,一下子喝喊出了精氣神。迴盪在校園裏,便就是一道久久不能消失,且餘音裊裊的風景了……

昔日他鄉遇故知,人生之幸事也;今日故鄉遇故知,人生之倖幸事也!

行文至華彩和激動處,情難自禁。覺着和師弟都是科班文人出身,不免小小炫技一下,以小詩一首,給此文作結罷。

密城縣城同根生,無邊光景時時新。

人生何處不相逢,河川一夜度春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eznn8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