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獨行青龍寺散文

獨行青龍寺散文

青龍寺的櫻花盛開了,怦然心動。

獨行青龍寺散文

於是,2012年4月5日中午,我獨自搭乘19路公交車從三森建材家居城出發至目的地,途經19站。

青龍寺位於西安城東南的樂遊原上,原名靈感寺,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582)。據史書記載,隋文帝是在佛寺裏降生的,並由尼姑撫養到十三歲。因此他受佛教的薰陶和影響很深。在修建國度大興城時,需將城中的墓冢遷葬到郊野,為超度這些亡靈,隋文帝特意在樂遊原上修建了此寺,取名為“靈感寺”。唐高祖武得四年(621),寺廟荒廢。高宗龍朔二年(662),城陽公主患病,有和尚法郎,誦“觀音經”祈禱保佑,公主病癒後,奏請皇上,由其重建寺廟,名為“觀音寺”。直到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後,青龍寺初毀,地面建築蕩然無存。

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西安鐵爐廟村以北勘察到了青龍寺的準確位置,並掘出一座隋唐方形木塔塔基和一座佛殿基址及一批唐代文物。1982年,為紀念空海這位中日友好交流的先驅,中日雙方在青龍寺遺址上建起了空海紀念碑,1984年,又建造了惠果、空海紀念堂,這就是今日的青龍寺。

今天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有手牽手的年輕情侶,有帶着小淘氣的中年夫婦,有互相攙扶的老頭兒老太太,也有經得住世俗考驗的閨蜜他們結伴而行……形單影隻的我唯有左手牽右手站在寺門下徘徊。望着眼前的大門自己的雙腳猶如被兩隻鐵釘釘在原地一般,動彈不得。莫名地想起位於河南商丘的古城。雖然兩處遊覽的地方不在同一個省份,然而它們卻有着相似之處。這一點已經躍然在硃紅色的大門之上了,只是此情此景身邊缺少一位幹練的“導遊”抑或是自己心靈深處一直念念不忘的朋友流年。

我又開始想入非非了。

3月28日至4月25日是櫻花節,而青龍寺實行“免費不免票”,憑票入仿唐庭園(櫻花園)。

如今的青龍寺是1982年在原青龍寺遺址上重建的,隨着人流我跨過門檻,一眼便瞥見一個小水塘,裏面的水有些渾濁而不辨游魚,旁邊的假山參差不齊倒不失幾分美色。朝前走了一段,越深入卻越感狹窄和壓抑,不是路不夠“寬敞”而是行人眾多,時不時貼身而過。我望着不遠處粉紅色的櫻花,心裏又泛起了陣陣漣漪。自己欣喜若狂地快馬加鞭和興致勃勃地遊人們爭相拍照。

櫻花,別名山櫻花,花色有紅色、白色和粉紅色。它最早出現在喜馬拉雅山區,種類有寒櫻、奈良之八重櫻、妹背、河津櫻、鬆月、雨情枝垂、關山、雛菊櫻、寒緋櫻等。它不僅可以用來觀賞,聽説還可以做壽司,而葉加工後可製作醃菜。樹皮和嫩葉亦可藥用,對於咳嗽、發熱有很好的療效。還可以護膚,有嫩膚、增亮膚色的作用,我想這是每個愛美的人所喜聞樂見的事情。

青龍寺的櫻花是在1986年從日本引進,而每每讀到一些文章宣稱“中國的櫻花就是來自日本”時,我心裏總是有種微妙的感覺,有些説不清,道不明。而一看署名是中國人時,自己就會不由自主地“暴跳如雷”。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曰《酬韓侍郎張博士雨後遊曲江見寄》,他在詩中寫道,“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枝便當遊。”明眼人一瞧便會探出一些端倪來。想必是日本的櫻花比中國的有名,所以才會有原生一説。這是一個有待考證的問題。

一位滿頭白髮的長者手拿相機,頻頻地換着各種姿勢,時而上前,時而退後,時而偏左,時而挪右,技術很嫻熟,而選取的角度也十分地新穎獨特。此刻,我卻覺得他更像是一位年輕的小夥兒,而自己反而成了年過花甲的老人。一位美麗的姑娘帶着偌大的耳環蹲下身子為櫻花樹下的朋友拍照,她囑咐朋友要記得面帶微笑,她們對視了幾秒鐘,兩人便露出了迷人的小酒窩,笑容如身後的櫻花般燦爛。一位老太太吃力地推着輪椅,而輪椅上的老人特像個小孩,咿咿呀呀地不知在叨咕什麼。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便上前幫忙。後來,我才知道老人家口吃。他連聲説着我聽不懂的話語,身旁的老太太急忙解釋道,他在謝你呢。我突然覺得自己太自以為是了,對先前的“冒昧”開始有些懊悔。

但聞櫻花飄香時,獨對樓閣空長思。青龍寺的櫻花有十餘種,其中有染井吉野、紅枝垂櫻、楊貴妃、一葉、普賢像等。而我對於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種卻如一個目不識丁的人一般。分不清呀,實在是慚愧。倒是關於櫻花的詩詞記得不少,如南宋詩人趙師秀的《採桑子》:梅花謝後櫻花綻,淺淺勻紅。試手天工。百卉千葩一信通。餘寒未許開舒妥,怨雨愁風。結子筠籠。萬顆勻圓訝許同。近代詩人徐書信的《五絕?櫻花頌》:櫻燦驚三月,如霞麗質柔。凋零香殞日,壯烈更風流。而他的另一首《七絕?題櫻花》寫道:瀑布櫻花別樣榮,枝繁蕊茂出東瀛。誰憐嫵媚情中物,如雨霏霏落地坪。或許是因為近日中日兩國的關係不和諧加劇,而我對於“出東瀛”這三個字眼分外敏感。

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然而,它象徵着美好的愛情與無限的希望,有純潔、熱烈、高尚之意。有一民諺“櫻花七日”,意思是説它生命的短暫。雖然它嬌豔嫵媚,然經歷剎那的燦爛後壯烈地凋謝。這不禁令人想起“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的詩句來。在日本,人們向來有一種觀念:即使人生稍縱即逝,也要像櫻花一樣絢爛。面對死亡,從容不迫。我想單從這一點上,國人就應該仔細地深思以及借鑑一番。

我是一個極度沒有方向感的人,朋友曾定義為隨性而走,而自己真不知這樣“糊里糊塗”的人生是好或是壞。

腳踩在石子鋪就的小路上,穿過稀疏的竹林。慢慢地走過長廊。望着廊壁上的鏤空圖案,無論是僧人的修行,或是誦經。而我十分地樂意把自己假想成圖案上的某一個人物,猶如學生時代的我們總是把自己想象成熒屏上的某一個傳奇角色一樣。

喝一口水,稍作休息。還是繼續回顧一段這裏的歷史吧!

由於皇室的大力扶持,佛教在唐朝就有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對當時的日本佛教界影響極大。中國佛教密宗是在唐開元初期,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傳入併成為中國佛教的宗派之一。青龍寺是傳播中國佛教密宗頗有影響的`寺院之一。在九世紀初至中葉,日本入唐求法的“學問僧”、“請益僧”頗多,著名的“入唐八家”,其中的六家(空海、圓行、圓仁、惠遠、圓珍、宗睿)就在青龍寺守法。

大曆年間,被稱為唐代宗、德宗、順宗三朝國師的密宗大師惠果和尚長期主持青龍寺。惠果在青龍寺傳密宗給日本空海,空海回國後在日本創立真言宗,至今信徒眾多,傳承不衰。日本密宗僧人一直把西安青龍寺尊為佛教密宗(東密)祖庭。

唐貞元二十年(804),日本空海大師到長安後,在青龍寺拜密宗高僧惠果和尚學習經典,並和唐朝士大夫交往。元和元年(806)回國後傳播密宗,成為日本“東密”開山祖師。空海還根據中國漢字偏旁創造了日文“平假名”字母,促進了大和民族語言文化的發展。日本入唐的求法僧回國時,都帶回大量佛教經典和其他書籍,“入唐八家”帶回書籍共達1700餘部,中日兩國文化交流達到極盛。如此説來,在古代兩國倒是相處“融洽”,那麼近代和現代呢?

解説青龍寺,就不得不提及樂遊原。

樂遊原為一隆起的高坡,地勢高平開敞,為登高攬勝最佳之地。樂遊原在大雁塔東北,青龍寺即在其上。這裏曾經高崗聳立,川窪縈紆,早在漢代就是皇家園林,叫宜春下苑。漢武帝曾有此地,著名的文學家司馬相如在賦中就描寫了此地竹林茂密如織的景色。漢宣帝在此修樂遊苑,後來的他的廟立於此叫樂遊廟。隋唐時長安城南移,城周長70公里,東男角環抱於曲江池,樂遊原坐落在城內偏東南部,為唐長安城制高點,海拔480米,而長安城大部分在海拔400米左右。唐代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在原上建有亭子以供遊賞。其地四望寬敞,俯視京城瞭若指掌。

站在樂遊原上東望秀美的驪山;南賞碧柔的曲江,遠處崔嵬的終南山像屏障一樣;西面大雁塔高聳入雲;背面太極宮、興慶宮恍若天宮;長安城市井整齊,經緯分明。每逢正月晦日、三月三日尤其是九月九日重陽節,京城的仕女都來此處遊賞。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如今,我站在詩人曾經駐足的地方,卻沒有幾分“吟詩作對”的心情,真不敢打誑語。而我只知古城西安在飛速發展,地鐵已經通了,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也難怪有人會杞人憂天地説,這座十三朝古都在漸漸地蜕變,愈來愈多的是現代的建築羣,而原有的古遺址在一天一天地消逝。其實,不無道理。這座城市當下面臨一個重大的課題就是如何能夠妥當地處理好現代建築羣體和古遺址之間的微妙關係,換句話説就是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糅合、共贏。

時針指向六,分鐘劃過五。一位工作人員一邊吹着哨子,一邊大聲地喊話。是啊,遊覽櫻花園的時間已經結束,雖然有些意猶未盡,而自己也該撤退了。在徵得有關人員的允許下,我便匆匆地給一些經卷和石造像碑拍了簡單的照片。站在雕有海浪花紋的漢白玉欄杆前又拍了三張靚照(空海紀念碑就矗立在欄杆之中,高約十米,分三層,第一、二層仿西安唐代興教寺玄奘大師舍利塔樣式,第三層為碑的主體,鐫“空海紀念碑”五個金字。欄杆外四角各放置由巨石鑿成的圓球。),而惠果空海紀念堂遺憾地沒有尋到(據説內堂供奉的惠果、空海鍍金銅像金光奪目,栩栩如生。牆壁上還懸掛大幅中國畫《古青龍寺》和《空海入唐渡海圖》。)。此時,我已飢腸轆轆。至於青龍寺裏的其他景點,亦沒有了多少的閒情雅緻去一一參觀,總在心裏面暗暗告誡自己:下一次,一定一覽無餘!

標籤: 獨行 散文 青龍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9n7yj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