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故鄉啊故鄉經典散文

故鄉啊故鄉經典散文

謹將此文,敬獻給我記憶深處的家鄉

故鄉啊故鄉經典散文

———題記

觀陽河畔,彷彿就是我們的自家大院。

美麗的白沙灘,見證、記錄了我們孩提時代的許多斑斕影像、多彩時光。

夏天的沙灘表面,經常曬得暖暖的,中午甚至燙腳。整個沙灘彷彿蒸騰着看不見的滾燙熱氣。但是沙表層以下是涼的。我們脱下鞋子放到一邊,赤着腳。一會兒把腳放在沙灘表面的熱沙上,“燙”一燙;一會兒再把赤腳插進沙灘深處,“扎”一紮,用腳板撫摸沙灘的第二張臉,感覺像酷暑豔陽下吃一根扎牙的冰棍。要涼要熱,你儘可隨心選擇。

看看,50年前,我就已經開創了“沙灘浴”!不知道這是不是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我肯定,沙灘浴的發明者證書上,寫的一定不是“米粒滿倉”,真氣人!

現在的孩子們很幸福,什麼玩具都有現成的可買。比如有一種玩具叫沙盤,等於是一個沙灘微模型。在一大盤細沙裏,可以堆堆砌砌挖來挖去。我們那時候,可沒有買的正規玩具,鄉下沒有賣的,有也買不起。都是自己土法胡亂製作一些,自娛自樂。河灘,就是我們兒時不花錢的大玩具——免費大沙盤!

如今,有時候去海邊玩,總能見到一些孩子在海邊沙灘玩沙。我往往會悄悄地站一邊,很專注地看上一會兒,也不打擾他們,否則就看不到精彩細節故事了。他們,對泥沙那麼着迷。我呢?則是對幼小的他們着迷。看着他們迷失其中,我彷彿看到了幼時的自己!

孩子們與泥土、與水,是與生俱來就親近的,親得好似朋友、親戚、一家人!至少是從來不嫌棄泥沙,不像大人那麼愛乾淨,盡力遠離泥巴。小孩天生就是以泥巴、以水為伴,可謂從小在泥、水裏面摸爬滾打、越滾越大。

在沙灘上,可以製作一些簡單東西。如堆沙雕,説是“雕”,其實就是糊弄亂堆。徒手用沙子堆玩偶、小動物,當然都是形狀結構簡單的,複雜的玩不了。還有堆胖娃娃等。用水浸濕沙子,或者在沙灘上徒手挖個小沙水坑,從中取濕沙用。也不使小鏟。儘管沙濕,還是經常堆不成形、就坍塌了。題材內容基本是隨心所欲,跟着感覺走,想起什麼堆什麼。沒有耐心時,堆了半截就一把掃毀,換一樣再玩兒。沉迷其中怡然自得。

更多的是,堆砌水壩、長城、大灣、平塘、碉堡等。仿照村裏的水塘模樣或主觀臆想的物事形狀,徒手胡亂挖沙坑。邊挖,水便隨之滲出來,坑挖好了,水庫同時也建成、水滿了。所以,後半截挖的沙子,實際是從水裏撈出來的。把個沙灘搞得溝溝嶺嶺一片混亂。我們則樂不思蜀、不能自拔。

再就是,在沙灘上作畫。蹲着或者坐在沙灘上,先把手當作大掃帚用,在兩腿之間的沙灘上大刀闊斧、掃刮出一塊平和地,用手指頭或樹枝、草棍開始“繪”畫,是線描、“工筆”等藝術技法,沙面上沒法“潑墨”。哈哈。畫畫房子、樹木、花草,人物等。比如,畫一個小茅屋,有門有窗,屋旁邊衞兵站崗似地長一棵大樹,有大人孩子、雞鴨鵝等。

這些畫面,也會出現在我們的畫本里。

現在,有一種藝術繪畫——沙畫,多次在網絡視頻裏看過,不知道是不是跟小時候的我們學的?哈哈。“沙畫家”在一盤不大的沙盤上,用手抓沙粒徒手揮撒描繪。大約一分鐘就能畫一幅畫,畫好一張,接着塗掉再畫下一幅。一會兒工夫,就創作完成一批佳作。太美了,那美術效果簡直絕了。人家,這才叫藝術!我們那是瞎胡鬧。

在沙灘上玩渴了,就臨時挖小水塘,故意不到河裏喝。現在看,此法其實歪打正着了。河裏的水,不如在沙灘上挖水坑喝水衞生些。用手挖出小坑,剛挖好的沙坑,立即滲出一灣水。小水面上還漂着一些細沙粒,沒法喝,需要用手撇出去,再沉澱一會兒,水中沙末都沉底了,水徹底清了才能喝。

這個小水坑,等效於自家的一口小水井!你想啊,在自己親手掘出來的井裏喝水,那股水的清甜,那種成就感,是不是應該狠狠地陶醉一次、得意一番?

童年,就在這麼隨心所欲的玩耍中,嗖嗖地過去了。小時候,我們無權無勢,卻是自己生活玩耍的真正小主人!

在沙灘上面胡玩兒亂挖,無意中經常會挖出小沙蛤(蠣),淡水的。它們完全與沙混為一談。沙蛤的顏色也與沙粒很相近。這可能也是其自我隱藏保護功能在起作用。

我們經常在沙灘上面挖蛤蠣。其實,一般不吃,太小了。挖來挖去搗鼓半天,往往都是扔掉了,或者不知道忘到哪裏去了。也可以帶回家煮着吃。有比較生猛的鄉下人,喜歡生食河蛤,大人孩子都有。就是在河邊挖出來,順勢掰開把蛤肉喝掉!據説很鮮美!哈哈,我沒有經歷,談不出什麼成功經驗和指導意見

濕沙灘上,只要見有一個小凹坑或小洞洞,用手指插進沙裏幾釐米深,就有個小蛤蠣撞到你手指尖。沙蛤有大有小。大蛤的坑洞也粗大些,你仔細看其豎洞,可見它的身影就在下面,有的還大大咧咧地張着嘴巴,不知道是在休閒?午睡?還是餐飲空氣?它完全不知道剋星、死敵已經兵臨城下。

有時候,濕沙地上的小坑或小洞還在冒泡泡,那就更確定下面有小蛤了。它們似乎故意在招引人:“我在這裏呢!你看見我了嗎?”可能太想和你捉迷藏,又生怕你看不見、找不到它。

幹沙灘是沒有蛤蠣的,它們懂得隨着水的來去而遷徙、隨時搬家移居。就像人類、各種動物、植物,都會自然而然地追隨河流、湖海等水源一樣!

大自然裏,萬事萬物的生存技巧與本能,真的是令人歎為觀止!

我們在沙灘上玩耍,有曬粉條的.就撿粉條。玩夠了粉條,就去河水裏看玩藝兒,捉小魚小蝦玩耍,或在沙灘上挖小蛤。挽起褲腿兒或褲衩下沿。河裏水清清、魚嬉遊、蝦蹦跳。在清凌凌的淺水裏,水下的沙灘清晰可辨,在波動的水面上看去,各色大小沙粒也顯得晃晃悠悠,彷彿河底在動!在這些晃動的背景上,看或動或靜的小魚小蝦就很困難了!它們都晃到一塊去了。熱了,我們就下河裏,在不深的河水裏浸泡,降降温清涼一番,很是享受。

在河水裏,掀開小石頭,下面常有淡水小河蟹,大米粒或黃豆大小。有淡水小蛤蠣,也有小魚小蝦,藏在小石塊縫隙裏。你一掀開石塊,它們個個急不可耐地四散逃開、亂跑亂竄,其一舉一動非常鮮活、生動有趣!外加幾分瘋狂。有時候,拿着玻璃罐頭瓶抓小魚蝦,瓶裏放半瓶水。也可以用闊口瓶子,在水裏“扣”捉小魚蝦。

捉完魚蝦、玩夠了沙,你可以再去正式拜訪一次樹林!

夏天、冬天,不管熱了冷了,都可以鑽進森林,樹林裏冬暖夏涼。反正,四季裏無論何時,你進森林都沒有錯,都不會後悔,每一次進去都是英明、正確的!樹林是富有的,永遠都不會虧待你!進去的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幼都能得到一份厚禮——富氧、清爽、沁人肺腑!還有永遠免費的迷人美景!

有時候,在河裏遇上了小朋友,就在沙灘上追逐、瘋鬧。或一起在水裏玩,在河岸林裏遊玩閒逛、看花草、捉蟲蟲。有興致時,會在沙灘上賽跑,看誰跑得快。誰跑得快,誰就算有能耐,就有了傲人的資本,就提高了身價。然後,便有了高高在上、藐視眾生的權威和地位。

在沙灘和旁邊的樹林玩夠了,有時用高草和樹枝樹葉編織成花冠戴在頭上。既涼快、不熱,又滿足了貪玩心。

小時候,我喜歡“收藏”東西,常在沙灘撿些好玩的小石子裝在衣袋裏,大的、小的,往往是彩色的。有時候,都忘記了它們的存在,沒幾天,就把衣袋磨碎了。

要回家了。兩手往往滿當當的。抓的幾條小魚小蝦,用草棍穿着,或者裝在有水的玻璃瓶裏。還有在樹林折下的小樹枝,帶着好看的樹葉,以及幾棵漂亮好玩的各樣高草,回家放進有水的瓶瓶罐罐裏“生”着好看!這一切,都是我們河畔之旅的豐碩收穫。提留着它們,提着鞋子,赤着大腳丫,頭戴花草皇冠,渾身到處沾着沙子,脱下的三大眼白背心搭在肩上,或像毛巾似地頂在頭上,溜溜達達便回家了。

其實,我們挖蛤、捉魚蝦,都有名無實。實用價值不大,魚和蛤都小,幾乎很少吃它們。玩為主、食為輔。不過是冒用捉魚挖蛤幌子的玩耍而已。

小時候,在沙灘上一玩兒就是老半天。手抹弄沙玩耍,壘成各種形狀的東西。回家以後,在大人的斥責聲裏,才發現渾身多處沾了不少沙粒、泥塵,草屑、樹葉。那時候,懵懵懂懂“原生態”的我們,在原生態的河灘上,玩着各種原生態的遊戲,那才是原生態的生活、純粹的田園生活,田園牧歌式的七彩生活呢!

最關鍵的是,孩子的脾性、生活和世界,是與整個大自然和諧統一、水乳交融、完全融為一體的!兩者本來就沒有距離,是天生合二為一的。

沙灘故事,沙灘生活,這一切也許值得、能讓我們回味一生。甚至永誌不忘。

“小”我這種真正的“自由”、閒適、恬淡、本真,令今天的“老”我無限豔羨而神往!

觀陽河畔,我們兒時的樂園、生態園!

標籤: 故鄉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7j9ll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