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大智大慧的和諧人生哲理散文

大智大慧的和諧人生哲理散文

孔子説:“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使各種意見得到合理的一致,卻不隨聲附和;小人隨聲附和,卻不去合理地解決意見的分歧。

大智大慧的和諧人生哲理散文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徵,也是中國文化的寶貴遺產,其內涵十分豐富,充滿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和而不同”的“和”,一是主張多樣,二是主張平衡,“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提倡寬厚之德,發揚包容萬物,兼收幷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載物”的博大精神,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做“和”。“和”能產生新事物。五聲和,則可聽;五色和,則成文;五味和,則可食。推及施政,則必須協調各種利益,綜合不同意見,化解複雜矛盾。“和而不同”,則和實生物。如果只是相同的事物疊加起來,不可能產生新事物,就不可能生機勃勃,而出現“同則不繼”的現象。

將“和諧”用於人際關係,“寬則得眾”,以寬和的態度待人,就會取得眾人的信任。“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將“和諧”用於政治,則能“政通人和”,促進歷史發展,文化繁榮。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百家爭鳴的光輝時代,是和當時的“和諧”的文化政策和“養士”政策密切相關。“和諧”能促進新事物、新思想的產生,能出現百花齊放,奼紫嫣紅的局面。反之,只能是萬馬齊喑,鴉雀無聲。

將“和諧”用於經濟,則能促進生產發展,經濟繁榮。我國許多朝代的開初,為了給人民一個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機會,都實行一段休養生息的政策。這種“和諧”政策,確實對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過良好的作用。

將“和諧”用於外交,則“協和萬邦”,既維護自己國家的獨立,又不向外擴張;既不侵犯別國,也絕不允許別國侵犯。這是中國愛好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優良傳統。

將“和諧”用於人與自然的關係,則“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人類發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界,與自然界保持和諧,才能維持和發展人類所創造的文明,才能既滿足代內需求,又實現代際公平,與自然界共生共榮、協調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提倡的“和諧”理論是十分深刻的。它作為一種調節社會矛盾使之達到適度、適時、適當的和諧狀態的深刻哲理,為中華民族帶來了穩定和祥和。

今天我們繼承我國古哲先賢所倡導的“和諧”理念,對於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廣泛集中民智,使決策真正建立在科學、民主基礎上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7gld2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