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得幾許禪心散文

得幾許禪心散文

前幾日,遠方的朋友用微信發來了一張圖片。內容是自己用毛筆敬錄的《心經》,筆跡清秀有力,氣韻流暢,是一幅不錯的習作。而她問我:剛抄的《心經》,不知能解萬難?一時間,我卻不知道怎樣去回答她。一般來説,一位能寫毛筆字或者懂書法的女子,她的心要比平常的女子靜得多,而她心中有疑惑或者不解,一定是遇到了人生難題了。

得幾許禪心散文

對於佛經典籍,前些年,我只是粗略地看過一些。這是由於在那時候,自己的心情浮躁,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安心下來,因而顯得鬱鬱寡歡,不知所措。幸好得遇一位年長的老兄,對我説:“要想心靜下來,你去看看《金剛經》和《六祖壇經》吧。這樣能給你得幾許禪心,而且能開啟你人生的智慧。”於是,我半信半疑地答應了。

在家中,我仔細地閲讀了《金剛經》,但是似懂非懂。就這樣,我前前後後請教了這位老兄不知多少回,是他給我不厭其煩地講解和答疑。經過半年多的時間,終於把《金剛經》能通閲下來,並且有了自己的理解。特別是對《金剛經》的核心部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更是情有獨鍾,並讓喜歡書法的朋友給我寫成條幅,掛在書房,供我閲讀。漸漸地我的心靜下來了,而且重新定位了自己的工作方向,讓我受益匪淺。

現在,對於朋友提出的這個疑問,我實事求是地談談自己的看法。首先,任何經典和典籍,既有科學性又有侷限性,不是萬能的,佛經也是如此;其次,在各種典籍中,只有適合自己的,就沒有不對的。這就是佛學所説的法門要通;第三,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要活學活用,善於思索,但必須虔誠和恭敬。只要心中具備了敬仰和敬畏之心,那麼就能達到“心誠則靈”的效果。

我在接觸《心經》的時候,剛一開始,就被題目的釋義吸引了。心經,就是“到達智慧彼岸”的意思。而一個人要擁有智慧,就必須得禪心,這樣才能悟出人生的真諦。禪心,佛教指清空安寧的心。有一句:清池皓月照禪心。可見,禪心始於一個人的清淨之時,只有心靜了,就像平靜的池水映得那輪明月一樣,熠熠生輝,靈動清心。但是,心中的這種空靈境界,絕不是拿來顯擺和自誇的,而是一個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理解感悟。

有這樣一則故事:蘇東坡在瓜州任職時,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禪師,相交莫逆,經常一起參禪論道。一日,蘇東坡靜坐之後,若有所悟,便撰詩一首,遣書童送給佛印禪師印證: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禪師從書童手中接過詩作,莞爾一笑,拿筆批了兩個大字,叫書童帶了回去。蘇東坡見書童歸來,以為禪師一定會讚賞自己修行的境界,急忙打開詩作,卻赫然看見上面寫着“放屁”兩個大字,不禁怒火中燒,立刻乘船過江,找禪師理論。蘇東坡見禪師,大聲質問:“大和尚!你我是至交道友,我的詩,我的修行,你不讚賞也就罷了,怎麼可以惡語中傷?”禪師若無其事地反問:“我罵你什麼了?”蘇東坡把詩上批的“放屁”兩字拿給禪師看。禪師看過,哈哈大笑:“哦!你不是説‘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屁就打過江’來了呢?”蘇東坡呆立半晌,終於恍然大悟,慚愧不已。

從這個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深受人們喜愛的一代文豪蘇東坡,在自我學習參禪論道中,自我徹悟的過程。一位千古風流人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對於生活在塵世中的人們,通過學習和領悟,就能得幾許禪心,來釋放自己的心懷。因此,禪心與一個人並不遙遠,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這正是“生活禪”。當一個人真正做到了耳聰目明,心如止水,就能給感受到在自然風物、人文景觀、吃穿住行、喜怒哀樂中,處處透着禪意。

在自然風物中,隨着春夏秋冬的輪轉,就明白了“一葉知秋,易水生寒”的道理,同時就能感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禪意。禪心,在萬事萬物面前,在眾生面前,是平等的,沒有尊卑。正如,陽光,空氣,水等等,在自然界中都是一樣的恩澤哺育萬物。而對於一人來説,相由心生,就有了複雜的情感和感受,所以讓自己變得鬱鬱寡歡,去追逐於浮雲。但是經過了百年的時光,再看,那山還是那山,那水還是那水,只是不見當年的那人了。何能永生?就是一個人的靈魂吧!這正是在文字中,留下的典籍智慧啊!

在人文景觀中,帝王將相,遷客騷人,遂成一代代風流。有辛棄疾説過得“我見青山多嬌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和豁然呢?有張廷玉為解決老家的房子糾紛寫得“千里捎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是怎樣的一種和善鄰里的處事方式呢?有武侯諸葛亮在《戒子書》中説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怎樣的一種修為和真諦呢?看着這些風雲人物,他們的思想和做人的原則,哪一個不是與禪心緊密聯繫的呢?

在吃穿住行中,更能體會一個平凡人的'禪心。當吃飯之時,能夠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做到了節儉和悲憫之心;當穿衣之時,能夠想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就做到了感恩和慈悲之心;在住新房之時,能夠想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就是做到仁人和關照之心;在行走之時,能夠想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做到了恆心和堅持的意義。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禪意,就看自己是否擁有一顆禪心?

在喜怒哀樂中,讓一個人真實的情感得到釋放。喜,莫過於“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他鄉逢知己,久旱逢甘霖”;怒,莫過於“貪嗔痴,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哀,莫過於“少年喪父母,中年喪配偶,老年喪獨子,少無良師”;樂,莫過於“助人為樂、天倫之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在眾生的情感中,道出了人間的“悲歡離合”,讓人生變得回味悠長,有情有意。因此,在人生的經歷中,能把持有度,有禮有節,自然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一個人體會到了生活禪,就會感到“悠然、隨心、隨性、隨緣”的快樂。無論面對什麼事情都要淡定,凡事要用平常心去面對,做事不必勉強,順其自然。既然生活在人間煙火裏,就要學會從容不迫,淡然處之,做到心無遺憾就好。能夠從六祖慧能大師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中,關照當下,給自己樹立起一種超脱的人生觀,就能在林林總總,起起伏伏的人生經歷中,感受“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浪漫主義情懷。

當然,迴歸到現實的生活中,有句俗語: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而這個“經”,正是生活禪的一種體現,因而一個人只要注重了自己內心的禪意,就開啟了自己處事方式中的智慧。輪迴復轉,這是自然年輪賦予了人間的恩澤,才會有春生、夏長、秋斂、冬藏、生生不息的物華氣象。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從呱呱墜地,到寒窗苦讀,再到成家立業、事業奮鬥,最終知足常樂,頤享天年。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一把辛酸淚。但是笑看人生,何處不春光呢?

標籤: 幾許 散文 禪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3d922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