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高考語文必備古詩文

高考語文必備古詩文

高考語文必備古詩文:荀子·勸學

高考語文必備古詩文

本文主要結合歷年高考語文試題,為考生準備了“高考語文必備古詩文”,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高考頻道提醒考生,考前可以多看一些文言文範文,擴大對課本以外的淺顯的文言文閲讀。下面請看正文:

《荀子·勸學》(節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高中語文文言虛詞則的用法

1.用作連詞,可表示多種關係。

(一)表示承接關係。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複句中的前後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繫。可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例如: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鴻門宴》)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子燦寐而醒,客則鼾睡炕上矣。(《大鐵椎傳》)

(二)表示假設關係。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於“假使”“如果”;有的用於後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於“那麼”“就”。例如: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説》)

(三)表示並列關係。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裏,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並列關係(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可譯為“就”,或不譯。例如: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説》)

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

(四)表示轉折、讓步關係。表示意思有轉折時,“則”字用在後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例如: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説》)

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詩經·東門之》)

2.用作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例如: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説》)

從不同角度欣賞詩歌

近幾年的中考、高考試卷中詩歌鑑賞類的題目時有出現。那麼我們該從那些角度來鑑賞呢?

1.欣賞詩歌的韻律美。

欣賞詩歌時,尤其是古代詩歌,要善於把握詩歌的節奏,細細品味詩歌音韻和諧的音樂美。古代詩歌的音樂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是選字注意平仄;我國的格律詩十分講究聲調的高低升降、強弱長短;②是每句有一定的節奏,不同的詩往往鳴秦出不同的節奏,或剛現出詩人愉快的心情,緩慢的節奏則襯出詩人悲哀悽涼的心境,而高昂的有力的節奏則傾訴着詩人熱烈奔放的激情;③是一般都要押韻:平仄交替,講究節奏,注意押韻,三者結合起來,讀起來就會琅琅上口,和諧悦耳。

而在欣賞現代詩歌時卻又要注意如下的特點:①押韻自由,現代詩歌往往押寬韻。(押韻有嚴韻與寬韻之分 高考。)有些篇章甚至就不押韻;

文言文背誦五板斧

背誦是中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功,更是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今年秋季開始使用的高中新教材就有不少規定的背誦篇目,其中文言文佔了絕大部分,體現了新教材編寫者對背誦特別是文言文背誦的`重視。這樣,如何提高背誦文言文的速度和能力,就成了擺在我們每個高中生面前的重要問題。雖然説根本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礎上來熟讀成誦,但是若能掌握一些背誦的技巧,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何不一試?下面根據本人背誦和教學文言文的經驗和體會,結合高一新教材中的背誦篇目《鄒忌諷齊王納諫》(以下簡稱“《鄒》文”)來談談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背誦文言文。

一、利用比較整齊的句子來速記成誦。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齊的句子,它們結構相同或相近,用詞大同小異(比如對偶句、排比句等),這些句子給人節奏鮮明、鏗鏘有力、一氣貫通的感覺,我們可以利用它們在語音、節奏上的優勢,專門來記憶它們,記憶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內容混在一起好得多。比如《鄒》文中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等幾處就可以用這種辦法來記憶。

二、比較相關相似語句的異同來速記成誦。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語句,它們內容上有一定的關聯,形式上又有一定的差別,我們可以用求異的方法來分別記住它們。比如《鄒》文第一段中有鄒忌和妻妾客問美、回答的幾句話,它們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方式上有所不同。我們通過比較,可以很快找到它們的差異。鄒忌的三次問話,第一次和第二次用的都是“……孰與……”這種句式,區別在於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一個“城北”;第三句用的是“……與……孰……”這種與現代漢語相同的句式。而三人的答話中,妻妾都用了“徐公何能及君也”這種反問句式,只是妾言不由衷,少説了“君美甚”,而客人的答話純屬敷衍,所以用了一個語氣較弱的一般否定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辨清了差別,記憶自然要方便得多。

另外,在第一點中提到的句子,它們也有一些用語上的區別,對這些區別加以辨別,也將有利於我們的記憶。

三、鞏固中間段落。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人們對處於突出位置的事物容易記住,而對處於不明顯位置的東西則總難有深刻的印象。對於一篇文章來説,首尾兩段是突出的段落,在精力分配平均的情況下,我們對它們記得要相對牢固一些,而中間的段落由於受到來自前後的干擾,記憶的效果就要差一些。我們可以在對全篇記得較熟之後,把中間的段落抽出來專門記憶一下,這樣背誦中的薄弱環節就能得到加強,對文章就算不能倒背如流,起碼也能“正背如注”了。

四、強記段首、段尾的標誌語和轉換語。背誦文言文,由於缺少豐富的語感和對內容理解得不夠深透,使得我們雖然熟記了每段文字,但在由一段轉到另一段時,總是好忘記下一段開頭的語句,因一句而誤了一篇,實在可惜,而且要是在課堂上卡了殼,那場面也很難堪。有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呢?當然有的。那就是在熟記了每段之後,把每段開頭和結束的語句串起來,組成一個全文的框架。對《鄒》文,可以給它搭起一個這樣的“怪”架子:“鄒忌修八尺有餘……欲有求於我。於是入朝見威王……王之蔽甚矣。王曰……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戰勝於朝廷。”對這個框架專門記憶一下,再去背誦全文的時候就不至於上下段脱節,上氣不接下氣了。

五、利用提綱來提示背誦的內容。俗話説“綱舉目張”,提綱對強化記憶和提示背誦內容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我們把《鄒》文的內容提煉為“朝(zhāo)服問美——暮寢思美——諷王以美——齊五納諫”,不僅能讓我們在背誦時迅速理清思路,而且在嘗試背誦時會成為一條鮮明的線索,提示自己的思維往下一個內容轉換,確實可以大大提高記憶、背誦的效率。

想知道這幾招倒底靈不靈?那就趕快試試吧!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詩人李白的一生

編者按:小編為大家收集了“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詩人李白的一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白,字太白,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出生,“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陽冰《草堂集序》)。他一生經歷了唐朝武后、中宗、睿宗、玄宗、肅宗、代宗六位帝王,大約在代宗廣德元年(763)辭世,享年六十三歲。其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動和詩歌創作,卻在玄宗的開元、天寶時期,即歷史上的“開天盛世”時期。

李白一生名號甚多:天寶初,因奉詔入翰林院,為翰林學士(亦稱翰林供奉),故世稱“李翰林”、“李供奉”;在長安時,太子賓客、祕書監賀知章奇其才華風標,呼為“滴仙”,故世稱“李滴仙”;中年以後,李白屢屢自號“青蓮居士”,故世稱“李青蓮”;晚年,代宗嘗以左拾遺召之,雖然李白已段世,但後世亦稱他為“李拾遺”。

李白是我國自屈原以後最偉大的、成就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

終其一生,以其橫溢的天才,“斗酒詩百篇”的敏捷,創作了大量詩歌。雖然大部分在當時即散佚無法尋覓,“流落人間者,泰山一毫芒”,但傳世的《李太白文集》仍保留了近千首詩作。這些詩作,絕大部分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當時的社會、尤其是詩人悲劇一生的心靈寫照,成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各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李白又是一位足跡最飄忽不定的詩人。二十五歲出蜀後,由若他“一生好人名山遊”的個性,祖國的名山大川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其探幽訪勝的興致,不亞於中國歷史上任何一位旅行家。當然,李白絕非純粹的旅行家,他的漫遊,大都帶有功利的、政治的目的。李白的詩歌,既是他遊歷足跡的記錄,也是他政治追求、實現理想抱負的心靈歷程的記錄。以“知人論世”而言,研究李白詩歌,第一步應先了解他的生平(也包括他的家世等),瞭解他的遊歷;其生平遊歷猶如一條線,其詩歌創作猶如線上的點,點和線編織成網絡,詩人思想發展的某種規律、詩歌創作的某種規律就反映在其中。

然而要勾畫出李白的生平遊歷又何其難哉!作品的大量散佚,資料的缺乏,使我們以下的敍述,只能是一個簡單的輪廓而已。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高中語文基礎知識:詩人李白的一生”希望能對考生產生幫助,更多資料請諮詢中考頻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vyj70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