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出塞二首》古詩賞析

《出塞二首》古詩賞析

《出塞二首》的作者是王昌齡,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43卷。《出塞二首》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

《出塞二首》古詩賞析

出塞二首

  作者:唐·王昌齡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裏金刀血未乾。

【註釋】

1、但使:只要。

2、龍城飛將:《漢書·衞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衞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籠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衞青奇襲龍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認為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峯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縱觀李廣一生主要的時間都在抗擊匈奴,防止匈奴掠邊,其中每次匈奴重點進攻的漢地天子幾乎都是派遣李廣為太守,所以這種説法也不無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讓。教,讓。

4、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5、度:越過。在漫長的邊防線上,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去邊防線打仗的戰士也還沒有回來。 要是攻襲龍城的大將軍衞青和飛將軍李廣今天還依然健在,絕不會讓敵人的軍隊翻過陰山。

6、陰山:崑崙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中國北方的屏障。

7、騮馬:黑鬣黑尾巴的紅馬,駿馬的一種。新:剛剛。

8、沙場:指戰場。

9、震:響。

【翻譯】

其一

秦漢以來,明月就是這樣照耀着邊塞,但是離家萬里的士卒卻沒能回還。如果有衞青、李廣這樣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其二

將軍剛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戰鬥結束後戰場上剩下淒涼的月色。

城頭上的戰鼓還在曠野裏震盪迴響,將軍刀匣裏的寶刀上的血跡仍然沒幹。

【創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做,《出塞》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 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組詩的第二首,《全唐詩》同時也錄入李白詩作下,作《從軍行》或《行軍》。但《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沒有《軍行》一首。歷來對此詩真實作者存有不同意見

【賞析】

其一

這是一首慨歎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

詩從寫景入手。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即展現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着邊疆關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緻描繪,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尤為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三字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中的圖畫,給萬里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這是詩人對長期的邊塞戰爭作了深刻思考而產生的“神來之筆”。

面對這樣的景象,邊人觸景生情,自然聯想起秦漢以來無數獻身邊疆、至死未歸的人們。“萬里長征人未還”,又從空間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這裏的'“人”,既是指已經戰死的士卒,也指還在戍守不能迴歸的士卒。“人未還”,一是説明邊防不鞏固,二是對士卒表示同情。這本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是因,後者是果。這是從秦到漢乃至於唐代,都沒有解決的大問題。於是在第三、四兩句,詩人給出了回答。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兩句,融抒情與議論為一體,直接杆發戍邊戰士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衞國家的壯志,洋溢着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寫得氣勢豪邁,鏗鏘有力。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有弦外之音,使人尋味無窮。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過對邊疆景物和徵人心理的描繪,表現的內容是複雜的。既有對久戍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顧局面的願望;又流露了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同時又以大局為重,認識到戰爭的正義性,因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發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誓言,洋溢着愛國激情。

詩人並沒有對邊塞風光進行細緻的描繪,他只是選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個典型畫面來揭示士卒的內心世界。景物描寫只是用來刻劃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漢關秦月,無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複雜的內容熔鑄在四行詩裏,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其二

詩人描寫勝利,不在於字面,而在於構成一種氣氛。把戰士的颯爽英姿,激昂振奮的風貌寫了出來。

這首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時的情景。棗紅馬剛剛裝上用白玉裝飾的馬鞍,戰士就騎着它出發了。戰鬥結束的時候天已經很晚,戰場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城頭上催戰的鼓聲仍在曠野上回蕩,刀鞘裏的鋼刀血跡還沒有幹。詩人寥寥數筆,就把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勝利者的驕傲神態,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作品評價

其一

《升庵詩話》:此詩可入神品。“秦時明月”四字,橫空盤硬語也。人所難解。李中溪侍御嘗問餘,餘曰:揚子云賦,欃槍為闉,明月為堠。此詩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蓋言秦時雖遠征而未設關,但在明月之地,猶有行役不逾時之意;漢則設關而戍守之,徵人無有還期矣,所賴飛將御邊而已。雖然,亦異乎守在四夷之世矣。

《批點唐音》:慘淡可傷。音律雖柔。終是盛唐骨格。

《唐詩絕句類選》:“秦時明月”一首,用修、於鱗謂為唐絕第一,愚謂王之渙《涼州詞》神骨聲調當為伯仲,青蓮“洞庭西望”氣概相敵。第李詩作於淪落,其氣沉鬱;少伯代邊帥自負語,其神氣飄爽耳。

《唐詩直解》:慘淡可傷。結句出人意表,盛唐氣骨。

王世貞《藝苑卮言》:於鱗言唐人絕句當以此壓卷,餘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極工妙才。既而思之:若落意解、當別有所取;若以有意無意、可解不可解間求之,不免此詩第一耳。

《藝圃擷餘》:於鱗選唐七言絕句,取王龍標“秦時明月漢時關”為第一,以語人,多不服。於鱗意止擊節“秦時明月”四字耳。必欲壓卷,還當於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渙“黃河遠上”二詩求之。

《詩藪》:“秦時明月”在少伯自為常調,用修以諸家不選,故《唐絕增奇》首錄之。所謂前人遺珠,茲則掇拾。於鱗不察而和之,非定論也。

《唐音癸籤》:王少伯七絕宮同閨怨,盡多詣極之作,若邊同“秦時明月”一絕,發端句雖奇,而後勁尚屬中駟,於鱗遽取壓卷,尚須商榷。

《唐詩摘鈔》:中晚唐絕句涉議論便不佳、此詩亦涉議論,而未嘗不佳。此何以故?風度勝故,氣味勝故。

《此木軒論詩彙編》:好在第二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不可通。“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令人起長城之歎。詩人之詞凡百,皆不忍盡、不敢盡、只有此一節尤不盡者,此《春秋》繼詩之旨也。如不信者、試遍覓唐人詩讀之。

《説詩晬語》:“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説李將軍”也,邊防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

《網師園唐詩箋》:悲壯渾成,應推絕唱。

《峴傭説詩》:“秦時明月”一首,“黃河遠上”一首,“天山雪後”一首,皆邊塞名作,意態雄健,音節高亮,情思悱惻,令人百讀不厭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pjqyd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