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關於《英英學古詩》的教學設計

關於《英英學古詩》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關於《英英學古詩》的教學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背誦《靜夜思》。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熱愛故鄉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圖畫,聯繫上下文,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難點:藉助課文正確理解詩意,能夠有感情的朗讀《靜夜思》,讀出韻味。

三、教學工具: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第三課《英英學古詩》。你們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什麼嗎?我們來一起回想一下好嗎?

多媒體出示:小女孩( )學會了一首( ),是李白寫的《 》。她把這首詩背給了奶奶聽,並且還告訴了奶奶這首《 》的意思。

2、英英知道了這首古詩的意思,你們想知道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嗎?(想)那好,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它。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細細的品一品,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有自己獨特的體會。

(二)學習《靜夜思》。

1、多媒體出示詩題

解釋詩題:

“靜夜”就是“靜靜的夜晚”,“思”就是“思念”的意思,靜夜思的意思就是説在寧靜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圖。

出示投影片《靜夜思》。

(1)圖上出現的是什麼人?(圖上出現的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這幅圖是為《靜夜思》配的畫,《靜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圖上出現的人就是他)

(2)從圖上看,他正在做什麼?(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麼)。

(3)外面的月亮是什麼樣的?(又圓又大)什麼時候天上的月亮這麼圓、這麼亮、這麼大?

(中秋-----)

(4)中秋節的月亮又圓又亮,同學們説説你們中秋節的晚上是怎樣度過的?

(5)假如這時,你獨自一人遠在外地,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你會怎麼想呢?

(6)我們如果一個人在外可以打電話回家,可以上網和朋友聊天,可以看電視,等等。可是在詩人李白生活的`的那個年代是沒有電話、沒有電腦的。中秋佳節,和朋友、親人在一起説話聊天,吃月餅,共賞這明亮的月色,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啊!可是,在這樣一個夜晚,李白卻遠離家鄉,窗外的月色那麼皎潔。同學們想想看,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麼?又會想些什麼呢?

3、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勢出示古詩內容:

(1)一共幾句話?(兩句)每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叢書中找出英英的答案。

(①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牀前,地上就像鋪了一層白霜。②遠離家鄉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鄉來。)

△ 英英怎麼會知道這是秋天的夜晚呢?地上霜這裏為什麼加上的“疑是”這個詞?“疑是”這個詞英英是怎麼解釋的?

△ “舉頭望明月”中的“舉頭”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用“舉頭”?

既然是“舉頭”,那位什麼又要“低頭”思故鄉啊?(無心再看下去,不忍看月,睹月愈發思鄉,怕承受不住,可見思鄉之情之深沉。)

△ 英英把這句解釋成“不由得思念起故鄉來”。詩人望月望得好好地,怎麼突然思起鄉來了?想象一下,詩人抬頭望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三)指導朗讀,讀出意境

學到這裏,我們已經瞭解了李白的心裏面的想法,能夠體會到他的感情的同時,同學們又有了很多自己獨特的感受,下面,我們也來做一回李白(王白、張白、孔白……),把《靜夜思》這首詩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①《靜夜思》的朗讀節奏。

②“疑是”“低頭”語速要慢,表示詩人在沉思。

③“光”“霜”“鄉”押韻字要讀得清晰,停頓要長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四)課外拓展

師簡介李白()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除了文中的《靜夜思》,你還知道哪些?

(五)總結

1、怎樣才真正學會了一首詩?(會背、知道作者、知道意思、能夠有感情的朗讀)

2、課後找一首思鄉的古詩,按照四個標準自己學習。

標籤: 教學 古詩 英英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g8vp8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