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下途歸石門舊居原文及賞析

下途歸石門舊居原文及賞析

原文:

吳山高,越水清,握手無言傷別情。

將欲辭君掛帆去,離魂不散煙郊樹。

此心鬱悵誰能論,有愧叨承國士恩。

雲物共傾三月酒,歲時同餞五侯門。

羨君素書嘗滿案,含丹照白霞色爛。

餘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

何當脱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

俯仰人間易凋朽,鍾峯五雲在軒牖。

惜別愁窺玉女窗,歸來笑把洪崖手。

隱居寺,隱居山,陶公煉液棲其間。

靈神閉氣昔登攀,恬然但覺心緒閒。

數人不知幾甲子,昨夜猶帶冰霜顏。

我離雖則歲物改,如今瞭然失所在。

別君莫道不盡歡,懸知樂客遙相待。

石門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處得雞豕,就中仍見繁桑麻。

翛然遠與世事間,裝鸞駕鶴又復遠。

何必長從七貴遊,勞生徒聚萬金產。

挹君去,長相思,雲遊雨散從此辭。

欲知悵別心易苦,向暮春風楊柳絲。

譯文

吳山高,越水清,握手無言是難以抑制別離時的傷情。

就要告別您揚帆而去,離魂正縈繞着春郊的樹叢。

此時我心中的鬱結有誰知曉呢?真是有愧於當初承受您對我以國士相待的恩情。

為賞春我們一起在春城三月暢飲,每當迎接節候,我們一起接受王公貴族的宴請。

我常常羨慕您案上擺滿素帛道書,那上面的朱字與素帛就像雲霞在空中相映。

我也曾為學道而鑽研道經與學仙,往往夢中都在仙山上游行。

總盼着有一天會得道解脱而玉,進入那壺中別有日月的仙境。

人生本來短暫,如花一樣易於凋零,又如同這窗前鐘山上的白雲,飄忽聚散不定。

前次傷別是您去嵩山玉女窗訪仙學道,歸來時我興奮地對您這洪崔仙子握手相迎。

隱居山,隱居寺,那裏曾留下陶公當年煉丹修行的蹤影。

當初我誠心誠意地攀登在那裏,頓時覺得心曠神抬,恬然清靜。

那裏一些人己長壽得説不清自己的'年齡,一個個肌膚如冰雪,還帶着處子的面容。

自從我離開那裏,一年年的發生了變化,但今天我還是能夠將那一木一石辨清。

莫要悲傷今天的相別不能盡歡,我預料那裏自有詩酒為東的朋友對我遠接高迎。

石門就像《桃花源記》裏描寫的那樣,到處是溪水繞着桃花。我要訪問的人家也是不知有漢,有唐,更不知世間的情景。

不知從那裏弄來的雞肉、豬羊招待我,人家周圍是一片片桑麻叢生。

他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世外,有時又騎彎駕鶴,不知道他們的遊蹤。

有這麼好的地方,我何必整天和那些權貴們打交道呢?費心巨力,即使能聚萬貫家產也是徒勞無用。

告別您,長相思,往日的歡聚就像雲散雨停。

要想知道我在此別離時心情有多悲傷,您可以看看那傍晚的楊柳在春風中依依舞動的情景。

註釋

⑴按《太平府志》:橫望山,在當塗縣東六十里。春秋楚子重伐吳,至於橫山,即此山也。實為金陵朝對之山。《真誥》稱其石形瓌奇,洞穴盤紆,陶隱居嘗棲遲此地煉丹,故有陶公讀書堂、石門、古祠、灰井、丹爐諸遺蹟。書堂今為澄心寺。石門山水尤奇;盤道屈曲,沿磴而入,峭壁二里,夾石參天,左擁右抱,羅列拱揖,高者抗層霄,下者入衍奧。中有玉泉嵌空,淵淵而來,春夏霖潦奔馳,秋冬澄流一碧,縈繞如練。觀詩中所稱隱居山寺、“陶公煉液”、“石門流水”諸句,知石門舊居,蓋在其處矣。

⑵虞炎詩:“聚學從煙郊,棲遁事環蓽。”

⑶五侯,五侯七貴,泛指達官顯貴。

⑷《神仙傳》:王烈入河東抱犢山中,見一石室,中有素書兩卷。按:古人以絹素寫書,故謂書曰“素書”。含丹者,書中之字,以朱寫之,白者絹色,丹白相映,爛然如霞矣。

⑸江淹詩:“一時排冥筌。”閔赤如注:冥,理也。筌,跡也。言理、跡雙遣也。一説:冥,幽也。筌,跡也。冥筌,道中幽冥之跡也。

⑹《漢書·郊祀志》:天子曰:“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脱屣耳。”顏師古注:“屣,小履。脱屣者,言其便易無所顧也。”《列仙傳》:王子喬乘白鶴駐山頭,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⑺《靈台治中錄》:“施存,魯人,學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煉不成,唯得變化之術。後遇張申為雲台治官。常懸一壺,如五升器大,變化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間,夜宿其內,自號壺天,人謂曰壺公。”

⑻《名山洞天福地記》:鐘山,週迴一百里,名朱湖太生之天,在潤州上元縣。五雲,五色雲也。

⑼玉女窗,在嵩山。洪崖,三皇時伎人得仙者。《廣博物志》:青城山洞,週迴二千里,昔洪崖先生服琅環之華而隱,代為青城真人。

⑽《因話錄》:宣州當塗隱居山巖,即陶貞白煉丹所也。爐跡猶在,後為佛舍。

⑾《左傳》: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於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

⑿桃花注水、雞豕桑麻,比之秦人之桃源也。

⒀《莊子》:“翛然而往,翛然而來。”陸德明《音義》:“翛,音蕭。徐音叔。李音悠。向雲:翛然,自然無心而自爾之義。郭、崔雲:往來不難之貌。”

⒁江淹《別賦》:“駕鶴上漢,驂鸞騰天。”

⒂七貴,泛指達官顯貴。庾信詩:“惜無萬金產、東求滄海君。”

⒃挹,即“揖”也。古字通用。

賞析

李白天寶九載(750)曾隱居在此石門,故稱石門舊居,此詩為天寶十三載(754)在金陵時作。王琦注:“題下似缺別人字。”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曾認為此詩為李白逝世之年與吳筠訣別之作。安旗先生《李白全集編年註釋》又認為是李白別其友人元丹丘所作。但都不能作為確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olgng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