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6篇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獨不見

唐代:李白

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兒。

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春蕙忽秋草,莎雞鳴西池。

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桃今百餘尺,花落成枯枝。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譯文:

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兒。

騎在白馬上翩翩而馳的,那是誰家的少年,是在龍城邊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

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天山如今天寒地凍,積雪厚有三丈,這個時候怎麼適合遠行呢?

春蕙忽秋草,莎雞鳴西池。

春日的蕙蘭忽而變得枯萎,變成了秋草,閨中的美人也已經到遲暮之年了。在這悽清落寞的深秋,曲池邊傳來陣陣吱吱呀呀梭子的聲響。

風摧寒棕響,月入霜閨悲。

那是風吹動寒梭發出的聲響,月亮伴着清霜,更顯出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的無限傷悲。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還記得與丈夫離別的那年,門前種的桃樹與她齊眉。

桃今百餘尺,花落成枯枝。

如今桃樹已經高百餘尺了,花開花落幾十年過去,很多枝條已經枯萎了。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始終不見丈夫歸來,只有悽傷的眼淚獨自空流。

註釋:

白馬誰家子,黃龍邊塞(sài)兒。

黃龍:古代城池名。又名龍城。在今遼寧朝陽一帶。此處泛指邊塞地區。

天山三丈雪,豈是遠行時。

春蕙(huì)忽秋草,莎雞鳴西池。

蕙:蕙蘭,蘭花的一種,春日開花。莎雞:蟲名。又名絡緯。俗稱紡織娘、絡絲娘。

風摧寒棕(zōng)響,月入霜閨(guī)悲。

寒棕:謂織布梭,狀家境的貧寒,或冷天猶織,故稱。霜閨:即秋閨。此處指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

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桃今百餘尺,花落成枯枝。

終然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賞析:

《獨不見》,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這首詩描寫的是閨中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譯文

沒有見到李白已經好久,他佯為狂放真令人悲哀。

世上那些人都要殺了他,只有我憐惜他是個人才。

文思敏捷下筆成詩千首,飄零無依消愁唯酒一杯。

匡山那有你讀書的舊居,頭髮花白了就應該歸來。

註釋

“李生”句:李生,指李白。杜甫與李白天寶四載(745年)在山東兗州分手後,一直未能見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佯(yáng)狂:故作顛狂。李白常佯狂縱酒,來表示對污濁世俗的不滿。

“世人”句: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獲罪,繫獄潯陽,不久又流放夜郎。有人認為他有叛逆之罪,該殺。

憐才:愛才。

匡山:指四川彰明縣(今江油縣)境內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讀書於此。

“頭白”句:李白此時已經61歲。杜甫這時在成都,李白如返回匡山,久別的老友就可以相見了,故云歸來。

賞析

開頭一句,突兀陡起,好像蓄積於內心的感情一下子迸發出來了。“不見”二字置於句首,表達了渴望見到李白的強烈願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強調思念時間之長。杜甫和李白在兗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沒有見面了。

緊接着第二句,詩人便流露出對李白懷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古代一些不滿現實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時的接輿。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並常常吟詩縱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羈的態度來抒發欲濟世而不得的悲憤心情。一個有着遠大抱負的人卻不得不“佯狂”,這實在是一個大悲劇。“佯狂”雖能矇蔽世人,然而杜甫卻深深地理解和體諒李白的苦衷。“真可”兩字修飾“哀”,生動地傳達出詩人無限歎惋和同情的心事。

這種感情在頷聯中得到進一步展現。這兩句用了一個“反對”,產生了強烈對比的藝術效果。“世人”指統治集團中的人,永王李璘一案,李白被牽連,這些人就叫嚷要將“亂臣賊子”李白處以極刑。這裏“皆欲殺”和“獨憐才”,突出表現了杜甫與“世人”態度的對立。“憐”承上“哀”而來,“憐才”不僅是指文學才能,也包含着對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另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一詩,以蘇武、黃公比李白,力言他不是叛臣,又用賈誼、孔子之典來寫他政治抱負不能實現的悲劇。而這種悲劇也同樣存在於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也是“世人”的不公。“憐才”也是憐己。共同的遭遇使兩位摯友的心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了,這就是杜甫深切哀憐的根本原因。

頸聯宕開一筆,兩句詩是對李白一生的絕妙概括,勾勒出一個詩酒飄零的浪漫詩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飄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許能澆其塊壘,慰其憂愁。這一聯仍然意在寫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層地抒發了懷念摯友的綿綿情思。

深情的懷念最後化為熱切的呼喚:“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詩意承上“飄零”而來,杜甫為李白的命運擔憂,希望他葉落歸根,終老故里,聲聲呼喚表達了對老友的深長情意。“匡山”,指綿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時讀書於此,這時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迴歸蜀中正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言,開頭慨歎“不見”,結尾渴望相見,首尾呼應,全詩渾然一體。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飾。律詩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結合,胡應麟説:“作詩不過情景二端。如五言律體,前起後結,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詩藪》)杜甫往往打破這種傳統寫法,“通篇一字不粘帶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這首詩就是用的傾訴心曲的寫法,不裝點景物,感情深厚,同樣產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採用這種寫法必然要吸收口語、散文的成分入詩,首先是剝落華藻,語言質樸自然,如本詩語言看似平常,卻寫出了對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過散文化使精工整飭的律體變得靈活多姿,便於傳情達意,如此詩用虛字轉折詩意,使對偶不切等。這種律詩改變了傳統的妃青儷白、四平八穩的老調,增強了律詩的表現力。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題下自注:“近無李白消息。”可能是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被赦,又得到鄭虔在台州的消息後,引起對李白的思念而寫的。次年即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李白就去世,所以詩也應是杜甫懷念李白的最後之作。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望江南·春不見

清代: 賀雙卿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譯文: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春天你在哪裏?我尋你已過野橋西。淡淡的紅花如夢虛幻妄招粉蝶,蒼翠綠樹結着幽怨騙來黃鸝。那埋藏在心裏的深沉怨恨莫再提起。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如意人兒你在哪裏?恍忽瞥見又似是而非。拜月求福的祈禱毫無效驗,惜花飄零的淚水已無幾滴。凝望遠山殘陽越來越低。

註釋: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lí)。幽恨莫重提。

望江南:詞牌名。《望江南》有單調、雙調不同諸格體,把單調《望江南》擴大一倍,就成了雙調望江南。其上下片字數、句數、押韻仍同單調。幽恨:埋藏在心裏的深沉怨恨。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xiù),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是還非:似是而非。拜月:古代婦女祈禱幸福的一種方式。無淚:淚流完了,所以無淚。

賞析:

此詞上片女主人公感歎自己看不到人生的春天,在淒涼的身世中是沒有春天的,只有無限的“幽恨”;下片表述自己追求理想的幻滅,是説看不見自己嚮往的情投意合的人。這首詞寫的幽怨悽情,細緻入微,造景用語,不落俗套;如泣如訴,讀之催人淚下。

上片寫對春的尋找,春天,不是畫棟雕樑中的春天,而是山村草野中的春天,所以是“尋遍野橋西”。“淡紅的花剛剛有了嫩芽還沒開放,所以是淺淺的淡紅的顏色。而“染夢”就很妙了。它是説,花雖然還沒開,但花如果有知有情,那麼在它的生命萌發之際,它該有多少希望、多少期待和多少夢想。蝴蝶飛來是要採花粉的,花開了才有花粉,但現在花還沒開,它的“染夢淡紅”就把蝴蝶引來了,所以是“欺”。

“鎖愁濃綠”是説,樹已經開始綠了,在那綠色的煙靄之中,好像有一種憂愁的氣氛在那裏。而這“鎖愁濃綠”騙得黃鸝鳥也以為春天已經來到了。這兩句,都是寫早春季節的景色,而在景色裏卻包含了一種對春天的憧憬和期待。花有對生命美好的憧憬與期待,粉蝶和黃鸝也有對生命美好的憧憬和期待,那麼人該對自己的生命也有過美好的憧憬和期待。賀雙卿説,她也曾像春天的花一樣對人生有過一個美好的夢,而她也像粉蝶一樣被染夢的淡紅欺騙了,像黃鸝一樣被鎖愁的濃綠欺騙了,她的的夢幻已經破滅了,她的期待已經落空了。所以是“幽恨莫重提”。

下片寫對人的尋找。西方哲學家馬斯洛説過,尋找歸屬是人的一種需求。人最好的感情投注,就是投向另外一個人的心靈。“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中國古代的女孩子在月圓的時候有“拜月”的習俗,就是對着天上那圓滿的明月祝願自己也有一個圓滿的光明的歸宿與姻緣。拜月的時候是要焚香的。這兩句,她寫的是情。而下邊她説“山遠夕陽低”,遠山那麼遙遠,而且在山的那一面,太陽已經快要落下去了。這一句寫的是景。但她的所有那些盼望與期待落空的悲哀,都已經被糅進景物之中去了。

這首詞體現了作者對理想境界的執着追求。然而現實生活並不存在那種美妙的幻境,在理想之夢破滅之餘,她一腔幽怨無處傾瀉,只能面對山外斜陽惆悵歎息,全詞籠罩着一種若即若離、迷惘悽清的氣氛,如泣如訴,很是感人。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4

謝新恩·秦樓不見吹簫女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餘上苑風光。

粉英含蕊自低昂,東風惱我,才發一衿香。

瓊窗夢醒留殘月,當年得恨何長。

碧闌干外映垂楊,暫時想見,如夢懶思量。

古詩簡介

《謝新恩·秦樓不見吹簫女》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這是一首懷思舊好的怨詞,當是李煜對已故昭惠後周娥皇(即大周后)的懷悼之作,全詞寫得悲切纏綿,表現了對故人的懷思之情。

翻譯/譯文

沒有像秦穆公女那樣的美人,有皇家上苑的美好景色,也是空的了。那些花開得如此美,瓣是粉紅的,蕊是金黃的',可是隻有它們自己或低或昂,沒人能和我去欣賞。也許東風不高興我,所以才使那些花開了一半。

我長日思念,百無聊賴,倚窗獨睏倦後昏然入睡,一覺醒來已經是夕陽西下時分了。在夢中夢見了當年的歡愛之情,而夢醒後一切都是空的了,這恨該是何等長久啊!往年兩人曾一起在垂楊處依戀相愛,而如今都看不到了。我和她的相處,只是暫時的,真是很短,和夢一樣,還是懶於再想那些事了。

註釋

①秦樓:秦穆公為其女弄玉所建之樓,亦名鳳樓。相傳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弄玉妻之,為之作風樓。二人吹簫,鳳凰來集,後乘鳳,飛昇而去。事見漢劉向《列仙傳》。後人遂以“鳳去樓空”指樓中人去、睹物思人。

②上苑:指古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

③粉英金蕊:粉紅的鮮花,金嗽,此泛指各種顏色的花卉。

④低昂:高低,高下。

⑤一衿香:衿,同“襟”。是以人的感受説明香的程度。一般指不能指出形狀的事物,類似的情況有:徐仲雅《贈齊己》:“骨瘦神清風一襟,鬆老霜天鶴病深。”呂巖的《沁園春》:“有一襟風月,兩袖雲煙。”一説,堂後(北)叫背,堂前(南)叫襟,一襟香,指堂前一面有香。

⑥瓊窗:華美精緻的窗子。

⑦碧闌干:綠色欄杆。

⑧垂楊:垂柳。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

⑨思量(liáng):想念,相思。

賞析/鑑賞

這首詞抒寫懷人的心情,憂思綿長,充滿無奈的惆悵。

首句以“秦樓女”代指所懷之人,不僅寫其容貌,更寫其才藝,加強思念的感情。因為是獨自面對,不得與所愛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那麼即使是“上苑風光”,也只是“空”有,只是多“餘”,風中花木不過是“自低昂”而已,盡寫其無奈之感。“東風惱我”,其實是説“我惱東風”。“惱”字寫人的煩惱,不言自己,卻去怪罪於東風,很是生動。説這東風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這孤獨寂寞之時,吹開這滿苑的春花,讓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撥心情,不能自已。“東風惱我,才發一矜香”,與李商隱的詩句“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只不過李商隱是由自己的經驗而提出的勸告,因此言語沉痛;李煜則是一時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責難東風,言得無理,也就言得無奈。上闋是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闋掉轉筆頭去寫回憶與心情。“瓊窗”寫美好,“夢笛”是虛幻,“殘日”是留戀,盡寫出當時情景雖然美好,卻已經存在着不能如願的遺憾,因此説是“當年得恨何長”。此句可作兩解,一者可以解釋為還在沉浸於愛情的甜蜜之中時就已經預見了分別的痛苦,重點在“當年”;一者可以解釋為當時愛情是越短暫,就越深刻,以至於“長恨”到今天,重點在“何長”。無論何解,都只是一個“恨”。而這“恨”是如此的深刻與悠長,相聚時的碧欄杆,綠紗窗,分手時的楊柳樹,長絲絛,不曾有一刻的忘卻,歷歷如在眼前。而越是思量,越是難忘,越是叫人痛苦難當。結句言:“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既是説當時已經是短暫如夢,也是説即使今天相見又能如何?依然是短暫如夢啊。總歸是相思也無奈,回憶也無奈,這份感情始終就是一個無奈,雖然美好,卻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這種心情,也是李商隱曾經寫過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上下兩闋以轉折相對,沒有過渡,似乎在情緒上有一隔斷。但是,下片中的“碧闌干外映垂楊”,以記憶中的景物對照眼前的“上苑風光”;結句中的“如夢”又迴應着首句的“不見”,兩闋之間仍有着若明若暗的感情線索,使通篇的寫景抒情融為一體。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5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餘上苑風光。粉英金蕊自低昂。東風惱我,才發一衿香。

瓊窗夢醒留殘日,當年得恨何長!碧闌干外映垂楊。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

翻譯

沒有像秦穆公女那樣的美人,有皇家上苑的美好景色,也是空的了。那些花開得如此美,瓣是粉紅的,蕊是金黃的,可是隻有它們自己或低或昂,沒人能和我去欣賞。也許東風不高興我,所以才使那些花開了一半。

我長日思念,百無聊賴,倚窗獨睏倦後昏然入睡,一覺醒來夕陽已西下。在夢中夢見了當年的歡愛之情,而夢醒後一切都是空的了,這恨該是何等長久啊!往年兩人曾一起在垂楊處依戀相愛,而如今都看不到了。我和她相處只是暫時的,真是很短,和夢一樣,還是懶於再想那些事了。

註釋

謝新恩:詞牌名。王國維輯本《南唐二主詞》

校勘記:此首實系《臨江仙》調。

秦樓:秦穆公為其女弄玉所建之樓,亦名鳳樓。相傳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弄玉妻之,為之作風樓。二人吹簫,鳳凰來集,後乘鳳,飛昇而去。

吹簫女:指秦弄玉。

上苑:指古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

粉英金蕊:粉紅的鮮花,金嗽,此泛指各種顏色的花卉。

低昂:起伏不定,時高時低。

一衿香:衿,同“襟”。是以人的感受説明香的程度。一般指不能指出形狀的事物。一襟香,指堂前一面有香。

瓊窗:華美精緻的窗子。

夢醒:一本無“醒”字。

碧闌干:綠色欄杆。

垂楊:垂柳。古詩文中楊、柳常通用。思量(liáng):想念,相思。

賞析

這首詞抒寫懷人的心情,憂思綿長,充滿無奈的惆悵。

首句以“秦樓女”代指所懷之人,不僅寫其容貌,更寫其才藝,加強思念的感情。因為是獨自面對,不得與所愛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那麼即使是“上苑風光”,也只是“空”有,只是多“餘”,風中花木不過是“自低昂”而已,盡寫其無奈之感。“東風惱我”,其實是説“我惱東風”。“惱”字寫人的煩惱,不言自己,卻去怪罪於東風,很是生動。説這東風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這孤獨寂寞之時,吹開這滿苑的春花,讓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撥心情,不能自已。“東風惱我,才發一矜香”,與李商隱的詩句“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只不過李商隱是由自己的經驗而提出的勸告,因此言語沉痛;李煜則是一時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責難東風,言得無理,也就言得無奈。上闋是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闋掉轉筆頭去寫回憶與心情。“瓊窗”寫美好,“夢笛”是虛幻,“殘日”是留戀,盡寫出當時情景雖然美好,卻已經存在着不能如願的遺憾,因此説是“當年得恨何長”。此句可作兩解,一者可以解釋為還在沉浸於愛情的甜蜜之中時就已經預見了分別的痛苦,重點在“當年”;一者可以解釋為當時愛情是越短暫,就越深刻,以至於“長恨”到今天,重點在“何長”。無論何解,都只是一個“恨”。而這“恨”是如此的深刻與悠長,相聚時的碧欄杆,綠紗窗,分手時的楊柳樹,長絲絛,不曾有一刻的忘卻,歷歷如在眼前。而越是思量,越是難忘,越是叫人痛苦難當。結句言:“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既是説當時已經是短暫如夢,也是説即使今天相見又能如何?依然是短暫如夢啊。總歸是相思也無奈,回憶也無奈,這份感情始終就是一個無奈,雖然美好,卻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這種心情,也是李商隱曾經寫過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上下兩闋以轉折相對,沒有過渡,似乎在情緒上有一隔斷。但是,下片中的“碧闌干外映垂楊”,以記憶中的景物對照眼前的“上苑風光”;結句中的“如夢”又迴應着首句的“不見”,兩闋之間仍有着若明若暗的感情線索,使通篇的寫景抒情融為一體。

創作背景

從詞意判斷,此詞應為悼亡之作。李煜十八歲娶周宗之女娥皇,即位以後即立為昭惠後。二人情感甚篤,婚後十年昭惠後因病逝,李煜十分悲傷懷戀,竟是“哀苦骨立,杖而後起”,並自撰誄文,語極酸楚。這首詞應該不是虛寫,當是李煜的悼亡詞。

不見原文翻譯及賞析6

獨不見

朝代:唐代

作者:戴叔倫

原文:

前宮路非遠,舊苑春將遍。玉户看早梅,雕樑數飛燕。

身輕逐舞袖,香暖傳歌扇。自和秋風詞,長侍昭陽殿。

誰信後庭人,年年獨不見。

譯文

騎在白馬上翩翩而馳的,那是誰家的少年,是在龍城邊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天山如今天寒地凍,積雪厚有三丈,這個時候怎麼適合遠行呢?春日的蕙蘭忽而變得枯萎,變成了秋草,閨中的美人也已經到遲暮之年了。在這悽清落寞的深秋,曲池邊傳來陣陣吱吱呀呀梭子的聲響。那是風吹動寒梭發出的聲響,月亮伴着清霜,更顯出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的無限傷悲。還記得與丈夫離別的那年,門前種的桃樹與她齊眉。如今桃樹已經高百餘尺了,花開花落幾十年過去,很多枝條已經枯萎了。始終不見丈夫歸來,只有悽傷的眼淚獨自空流。

註釋

①黃龍:古代城池名。又名龍城。在今遼寧朝陽一帶。此處泛指邊塞地區。

②蕙:蕙蘭,蘭花的一種,春日開花。

③莎雞:蟲名。又名絡緯。俗稱紡織娘、絡絲娘。

④寒棕:謂織布梭,狀家境的貧寒,或冷天猶織,故稱。

⑤霜閨:即秋閨。此處指秋天深居閨中的女子。

簡析

《獨不見》,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這首詩描寫的是閨中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標籤: 翻譯 賞析 原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gwoj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