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潮汕八月十五中秋“燒塔”的民俗

潮汕八月十五中秋“燒塔”的民俗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是南方諸如廣東、福建、江西等地農村在過中秋節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潮汕八月十五中秋“燒塔”的民俗,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潮汕八月十五中秋“燒塔”的民俗

潮汕八月十五中秋“燒塔”的民俗

燒塔簡介

據傳燒塔起源於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也有説燒塔之俗,源自元末劉伯温於月餅裏藏字條,約以八月十五舉火為號,實行武裝起義,至今民間流傳的“三家養一元,一夜殺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來。

舉火為號傳衍至今已成為燒塔民俗,並且多表達“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通過燒塔表達收穫的喜悦,祝福生活像聖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的含義。

燒塔文化

中秋燒塔相對於一般中秋活動而言有其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它是稻穀節節飽滿,家裏紅紅火火,親朋平平安安的象徵,寄託了南方許多人幾千年來的審美情趣。

燒塔活動的參與者會用小調、山歌等各地自己的方式慶賀豐收,祝福日子紅紅火火,歲歲平安。歌唱好年景,歌唱幸福美滿的生活,活動一般會進行到深夜方才結束。

塔形寓意

瓦塔形狀有“圓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圓形塔寓意為“中秋月圓人也圓”,一般有親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設圓形塔、方形塔狀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達;多角形塔寓意生財多道,生意興隆。砌塔的工藝也相當講究,有密封形,開窗形。開窗形的塔身上的“窗”有方形、菱形、梅花形等等,千姿百態,塔的頂端是開放式的,像煙囱,其大小高低也不一而足,矮的有兩米多高,高的有四五米高的,直徑從幾十釐米到一米多。為了使塔身通風透氣和造型美觀,大的瓦塔常是兩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

燒塔的由來

元朝統治中國以後,採取種族歧視的政策,蒙古貴族沒收了漢人的馬匹和兵器。為了監控老百姓活動,元統治者把五户人家編成一甲,由元政府派一名蒙古貴族當甲長,甲長由五家輪流供養,甲長到每家受供養前後,都要秤體重,如果體重減輕,負責供養的那一户就要受懲處。元朝貴族在各鄉村作威作福,勒索百姓財物,姦淫良家婦女。他們做賊心虛,怕受百姓報復,規定每甲五户只能共用一把菜刀,其餘的沒收。

元朝末年,黃河連年水災,物價飛漲,人民流離失所,飢寒交迫。因此,韓山童、劉福通等白蓮教領導人便利用宗教作掩護,發動起義開展推翻元朝統治的鬥爭。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2)夏天,劉福通領導的白蓮教——紅巾軍在皖北預南一帶舉起反元旗幟,得到全國各地的響應。潮汕人民為與周邊統一步調,按事前密約,於八月十五這一天,在空曠地方用瓦片砌塔,燃燒猛火,作為行動信號,一齊動手,斬殺了蒙古貴族韃子。從此,燒塔便成為中秋習俗相沿下來。

潮汕八月十五中秋“燒塔”的民俗

潮汕八月十五中秋“燒塔”的民俗活動有以下步驟:

1.提前用土磚搭配紅磚堆砌成的塔基,上面用瓦片堆至塔頂,下面塔底留下的一個向裏面放柴的“火門”,這個就是用來燒塔的成型塔身。

2.從“火門”放柴燒塔,火苗時而會躥過塔頂。

3.燒到午夜的時候,組成塔身的紅磚和瓦片,已經被燒得通紅透明,這個時候稱為“紅塔”,不再需要從“火門”往裏添柴,燒塔基本上就算結束了。

燒塔之俗據説是當年劉伯温為了反抗元朝末年殘暴統治,於是他在月餅裏藏了一張字條,約以八月十五,瓦片砌塔燃燒猛火舉火為號,作為行動信號舉義。也有傳聞説燒塔起源於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因此,燒塔便成為潮汕地區的中秋習俗,作為民間的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相沿下來,為更多的人所知曉和傳播。同時,它也表達了“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通過燒塔表達收穫的喜悦,祝福生活像聖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的含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rx80e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