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實用的家鄉的民俗作文四篇

實用的家鄉的民俗作文四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民俗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的家鄉的民俗作文四篇

家鄉的民俗作文 篇1

説到我家鄉過年的民俗,那數最隆重的可謂是過年了,過新年了,也可以算是最忙的時候了,也是最快樂時光了,因為可以玩那些只有過年才有的炮啊什麼的,還可以拿紅包,自己看着那説厚不厚,説薄不薄的紅包,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喜悦,也有一種奇怪的‘傷感’。

要數最忙的就是過年了。過年的前一兩個星期都要準備好過年的必備品——如鞭炮啊,新衣服啊,“祭品”啊,等等所象徵過年的東西,都要一一準備好,準備好了以後等到過年了就要去永思堂了。

永思堂?你可能不知道永思堂是什麼東西,恩,大概是以前古人為了“祭神”吧?對了蔡氏的人就去蔡氏的永思堂,某氏的人就去某氏的永思堂,反正,只要是百家姓裏的一個姓,幾乎都有,不過村裏有什麼姓氏才會建那所屬性氏的永思堂,好像早在以前就搞定了這件事。

過年是從除夕開始的,除夕一到,早上就要起來準備好今天要拜的東西,到了中午,就是洗澡時間了,你會發現打開水龍頭是沒有水的,為什麼呢,拜託,這是全村,全鎮甚至全區全市大家所‘統一的洗澡時間’,好像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了。接下來,去玩永思堂以後就跟其他地方(國內的……)差不多咯,放鞭炮,穿新衣,貼春聯,千篇一律的感覺。

我家鄉是這樣過年的,你的家鄉呢?

家鄉的民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興義,有一種風俗習慣: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勞動的成果。

我和小夥伴最喜歡這一天。早在幾天前,我們就盼望着……這一天終於到了。晚霞姐姐剛和我招手再見,我就背起小揹筐,提着小燈籠去找小麗、玲玲、祝梅。我們大家手拉着手,一蹦一跳地朝地裏走去。

今夜是這般寧靜,遠遠望去千盞燈籠閃閃發光,螢火蟲也亮着小燈籠來湊熱鬧了,星星和月亮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為我們照亮。不知不覺,已到了地裏。我們按傳統方法,先拔一些葱、蒜、白菜和青萊。聽老人説,你拔了這些東西,新的一年中你就會變得聰明,會算,還很清白。

我們最感興趣的當然是去摘蠶豆,“我家的蠶豆最好,又嫩又大還很甜。走,去摘我家的。”祝梅先發出邀請。“我家的才好。”小麗也不甘示弱。望着她們,我想了想説:“這好辦,我們一家裏摘點,吃着一比,不就行了嗎”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於是我們一會兒在這家地裏,一會兒又躥到那家地裏、不大工夫,就摘了大半筐。走出菜地,坐在一塊乾淨的草坪上。這時我的肚子“咕咕”地提意見了,我想出個好主意,就説:“咱們把蠶豆煮熟了吃。”我的話剛出口,玲玲馬上拍手贊成。小麗和玲玲挖坑、剝,祝梅回家找鍋、柴,我去提水大家齊動手,很快就把蠶豆煮上了。

蠶豆很快就煮熟了。我着又軟又甜的蠶豆,心裏有説不出的快樂。大概小星星也聞到了香味,都從雲層中鑽了出來。一大鍋蠶豆很快就被消滅了。“真好吃!”小濤説。“誰家的最好吃?”小麗問。祝梅、小麗兩家蠶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説:“兩家樣好吃。”

月亮姐姐照着我們踏上了歸途。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們呢?摸到了歡樂。

家鄉的民俗作文 篇3

微涼的清水順着指尖流下,隨意的拿起手邊的毛巾,無意間看到了門後的一條白毛巾,心頭微微一震,思緒隨着那條白毛巾飄向遠方。

黃土地,黃山坡,黃皮膚,頭上卻繫着一條白毛巾,這是所有人對黃土高原上土生土長的農民形象,我的家鄉就在這裏,豪放,不拘小節的黃土風情也感染着我。然而很多人只是印象裏覺得這個人比較偏愛白毛巾,事實上不能用偏愛來形容,應該用偏執來説。

在我回家鄉的幾次中,幾乎沒有看見過他們是不帶白毛巾的時候,舉個例子就能感受到他們對白毛巾的無私的愛,別人耕田勞作時,頭上戴的是草帽,黃土高原帶的是白毛巾,別人表演時頭上戴的是表演帽,他們戴的是白毛巾,別人做飯時帶的是高白帽,他們是站在大鍋前,頭上戴着白毛巾。

如此偏執的愛好,常常令我不解,為什麼他們非要在頭上戴白毛巾呢?事實上,在地裏帶白毛巾是為了防曬,因為白色反熱,但是最初也不知道白色反射,就是為了擦汗方便而已,可是誰又知道白毛巾因為它的方便功效,最後甚至被奉為傳統了。

無論是表演還是工作,頭上必戴白毛巾,在表演時你不需要看他們誰在前面只需要看誰的毛巾不一樣,誰就是領頭的了,放羊上山,頭上也少不了白毛巾,甚至你可以看見很奇異的景象,在黃土山坡上放羊時,你總會看見對面山坡有個白毛巾,然後就聽到,對面山坡上那個帶白毛巾的人喊你的聲音。

只不過隨着科技的越來越發達,戴白毛巾的.風俗雖然還沒有完全泯滅,但也只有極少的人還在戴着。

重新回到現實,我看着那條白毛巾,心情微微複雜,大聲的叫着:“爸爸,你怎麼又買一條白毛巾。”然後就聽見我爸爸用濃厚的陝北腔説:“習慣了。”

是啊,習慣了,大概爸爸如今洗完澡後也改不了把白毛巾掛在脖子上的習慣,我默默的收回視線,若無其事的説:“那就彆強迫自己改了。”

家鄉的民俗作文 篇4

元宵節,是一個温馨,充滿愛的節日。元宵節在我的家鄉有些特別的習俗,這也要從一個傳説説起……

正月十五是農曆的元月,古人把“夜”稱之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在元宵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説吃湯圓、賞燈、猜燈謎等許多習俗。

在我的家鄉,元宵節做湯圓是元宵節最讓人興奮的事情了吧!開始,我認為做湯圓太容易了,後來才發現其實還挺難的。讓我來説一下我們是如何做的吧!

我們需要準備一些糯米粉,些許芝麻,一點麪粉,適量的水,還有豬油。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裏磨成芝麻粉,加少許糖,再把大塊的豬油放入慢慢攪拌均勻。真沒想到,磨了十分鐘,我就感覺手臂酸得就快斷了。接下來,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個大大的球,再發酵30分鐘……

哈哈,一切準備就緒,我們要開始最關鍵的包湯圓的環節!這可是最難,並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們把芝麻餡放入攤平的湯圓皮上,一邊轉一邊將湯圓皮裹起來,最後變成了一個圓子。我連試了三次,都失敗了。我問奶奶怎麼辦?奶奶説:“是你包的芝麻餡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沒問題啦!”我恍然大悟。看來奶奶做湯圓的經驗已經爐火純青了。這下子我連續成功做了五個,一個個堪稱完美。最後,我們把做完的湯圓放到鍋子裏煮十分鐘。煮熟後,我們一起開心地品嚐起來,真的太美味了啊!

這就我們家鄉的元宵風俗。通過這樣的學習不但讓我學習到了製作手工食品的經驗,也讓我們一家人在元宵佳節,其樂融融,歡聚一堂。

標籤: 民俗 四篇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3dqn2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