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精選】民俗作文300字彙總9篇

【精選】民俗作文300字彙總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俗作文300字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民俗作文300字彙總9篇

民俗作文300字 篇1

1. 文章有條理地記敍了採石磯一日遊的經歷,表現了小作者心中的留戀和難忘。

2. 按照遊覽順序,作者依次描寫了汽渡太白樓三元洞廣濟寺等景觀,突出了不同景觀的特點,字裏行間流露出對一路風景見聞的新奇感受。

3. 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能運用多句詩詞來表達心中的感受,真的實屬難得。希望你能繼續加油!

4. 能過合理的想象反映出意味深長的哲理…行文流暢簡潔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是一篇不錯的…文章清逸婉麗流暢連貫尤其人物語言幽默風趣再加上一些精妙詞語的使用無形中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5. 全文可圈可點的佳句不少給文章增添了些文學情趣

6. 本文在故事情節上或許並無特別之吸引人之處但仍不失為一篇成功之作其一較好地刻畫了角色的形象其二語言生動豐富生活氣息濃起到了良好的表情達意之效果

7. 文章以…為結尾言簡意賅其味無窮

8. 全文敍事集中不枝不蔓語言樸實流暢感情真摯感人

9. 通過豐富人物的語言和動作襯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質文章想象合情合理敍述自然生動結構緊湊銜接自然連貫中心突出

10. 語言樸素中心明確構思合理行文層次清楚

民俗作文300字 篇2

今天是春節。我們一家到紫荊山公園旁邊的人民大會堂廣場去看萬人大巡遊。

一進廣場,只見廣場四周掛着許多大紅燈籠。正前方有一張條幅,上面寫着“盛世鬧春”幾個大字,到處洋溢着春節的氣息。廣場上人山人海,他們是來自鄭州市各個市,區的表演隊伍。有高蹺、旱船、盤鼓、舞龍、舞獅、秧歌、武術表演……看的我眼花繚亂。表演開始了了,只聽“咚”的一聲,五彩的煙花在太空中綻放,五顏六色的氣球飛上藍天,綵帶隨風飄舞。這時,各個表演隊開始通過主席台表演,那場面真是壯觀。

最使我難忘的是舞龍。只見兩條神氣活現的龍在搶一個珠子,真是“雙龍戲珠”啊!它們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時快、時慢,我的眼睛看的真是應接不暇。

還有非常可愛的大頭娃娃。有西天取經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還有可愛的豬八戒背媳婦。他們一搖一擺地走着,胖胖的大臉,看上去真可愛。我都想試一試呢。

隨着“咚咚咚”的鼓聲,幾頭活潑可愛的`獅子閃亮登場了。他們搖頭擺尾的,最後還吐出了賀歲的對聯。

春節的民俗表演真好玩呀!

民俗作文300字 篇3

新春,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説,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新春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新春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新春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老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老媽説:“老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老媽爽快地答應了。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老媽説:“老媽,我要這些。”“沒問題。”老媽爽快的説老媽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老媽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老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民俗作文300字 篇4

令人期盼的新年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動呢?因為新年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餡兒足、飽滿的“耳朵”了,那個味道可比肯德基、麥當勞好吃健康多了,還是中國的傳統食品。這個“耳朵”就是馳名中外的餃子,你猜出來了嗎?

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響聲讓我們感覺很開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新年習俗。

過年玩的時候把“腰包”花扁了,怎麼辦呢?不用擔心,有壓歲錢呢!相信你一定會有不少收穫。可是,有些家長要幫孩子保管,我覺得這樣是不妥當的,壓歲錢本來就是給孩子的,否則,孩子會被“歲”這個妖怪抓走。

新年還要貼春聯,貼春聯是為了增加節日氣氛。此外還要貼門神等等。但你們知道貼“福”的時候為什麼要倒着貼嗎?因為這個意思是福“到”了。

現在新年又多了一項活動,就是大名鼎鼎的新年聯歡晚會。為了看這項節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價。不過很值,因為新年聯歡晚會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過新年的時候許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讓我們共同期待今年的新年吧!

民俗作文300字 篇5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滿族就是這五十六朵花中鮮豔的一朵,滿族的服飾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滿族服飾是對我國現代服飾影響最為顯著的少數民族服飾,至今及以其獨有的魅力,成為大家喜愛的服飾。

男子的衣服喜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質烏拉。

女子服飾多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麻製成。有的將旗袍上繡成一組圖案,有的在衣襟、袖口、領口、下襬處鑲上精緻的花邊。腳着白襪,穿着盆底繡花鞋,褲腿扎青、紅、粉紅等各色腿帶。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她們的腰間或衣服上掛上荷包等。這樣又給旗袍增添了一道色彩。

當然,滿族不僅有獨特的旗袍,還有漂亮的頭飾。旗頭,滿語稱之為“答拉赤”它是滿族婦人在一般禮儀或婚禮上佩戴的頭飾。是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絨或青紗為面的扇形頭飾。上面還繡圖案,鑲珠寶或插各種花朵。戴上這種飾品,再加上長長的旗裝和高底旗鞋,使她們分外穩重、文雅。

滿族的服飾真是又漂亮又獨特啊!

民俗作文300字 篇6

門神也是和春聯有着同樣地位的一件春節必備品,但是隨着文化的發展,它已經不多見了。

我個人認為它的衰弱應該是因為現代建築對於大門的改革,門神的畫像很難在這裏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漸消散了。

經過多方尋找,我終於看到了它。

聽賣畫人介紹,這是神茶及鬱壘的畫像,他們一個手執鋼鞭,一個腰帶鐵鐗,大有怒髮衝冠之勢。

通過資料,我瞭解到,在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鬱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

採摘野果,摘種桃樹生活。

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

一天,鬼王想在這裏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卻被兩兄弟打了一頓,鬼王一氣之下,現出原形,在晚上闖進了兩兄弟的住所。

兩兄弟沉着冷靜,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餵了老虎,眾鬼便對他們俯首聽命。

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桃樹下檢閲百鬼。

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

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鬱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

民俗作文300字 篇7

百家衣是嬰兒服的一種,由一百個家庭貢獻出的布片做成,故名百家衣。每當嬰兒出生後,特別是數世單傳、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家庭的沉寂,全家人為之驚喜萬分。這時,孩子的奶奶、爺爺就要向左鄰右舍報告喜訊,並向百家近親好友求乞布塊。特別是那些姓“劉”、“陳”、“程”諧音“留”、“成”,在老人們看來,這些諧音都是吉利之語,對於保佑孩子成長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這些人家的一小塊布頭或是一方舊布片,老人們也會珍重地收留下來。

布塊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講究,但以藍色為最好。因 “藍”諧音“攔”,只要有藍色的布塊,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人們把百家的布塊縫在一起。據老年人講,縫百家衣的講究也很多,像布紋的走向、拼圖等,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衣服不能在胸前開口,要做成偏開口的大襟衫,也叫道袍衫。這種衣服,往往不能做完,老人們常在底襟處留個口子,此稱藏魂處。待孩子滿月後,由孩子的母親將口子縫住,這就説明孩子的魂靈已留在了母親的身邊,再也不必為孩子的安全操心了。

民俗作文300字 篇8

普天之下,總不乏奇人異事。在我們身邊就有這類人存在,那一天我見到拉一個身壞絕技的刀削麪師父。

那一天,我路過一家拉麪館,拉麪師父正在拉麪的動作震住了。不知是店裏的那位客人點了刀削麪。師父正在削麪,那動作之快。令人震驚。削出來的面,更是薄如紙。

不知是做久了,熟練了,還是別的什麼。只見拉麪師父神色從容,動作敏捷。他手裏的削刀,被他運用的極為靈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簡單的削刀,一堆麪粉,在他的手裏,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卻有薄的如紙蟬翼般的面魚來。師父左手抓着麪糰,右手拿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麪糰上一劃,出來的面魚小巧可人,落在高湯裏,活像暢遊在水中的小魚。也許,這就是它被稱為"面魚"的原因吧。消出來的面魚,兩頭尖尖,中間則寬寬的,一點也不失諧調。乍眼一看,鍋裏已經有滿滿一鍋的面魚了。令人胃口大開,真想趕緊品嚐這美味,呵。沒一會兒功夫,一碗刀削麪便出鍋了。遠遠的,就已經聞到了刀削麪的味道。我想,這碗刀削麪一定不矢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麪的做法,不禁對拉麪師父佩服至極。

民俗作文300字 篇9

潮汕漁民過去出海捕魚有在左耳上戴金耳環的習俗。以前漁夫出海捕撈,常逢風浪,生命無保障,葬身魚腹的事時有發生。故有“今天我吃魚,明天魚吃我”的俗話。一次颱風過後,一具漁夫屍體漂至異鄉,赤身裸體擱在沙灘上。雖然僥倖免於葬身魚腹,卻成了烏鴉、海鳥的肉食。湊巧同船一倖存者經過這裏,不忍目睹,他想把那殘缺的屍首收埋。可是,沿海漁家苦相同,誰家能買得起棺木呢?只得忍着萬分悲慟,趕走烏鴉,就地在沙灘上挖一個坑,將屍首草草埋下。這倖存的漁夫回家鄉後把這事與人説了。從此,潮汕漁夫常在左耳別上一隻耳環,大小不拘,厚薄無妨,根據各自的能力,金、銀、銅均可。一旦遇不測,不論屍體漂到哪裏,誰打撈到,憑着良心,根據屍體身上留下耳環的價值,去換取棺木或草蓆將其掩埋。後來一些漁民以為這是一種裝飾品,也戴起金耳環。解放後,隨着科學的進步和發展,有氣象站,有天氣預報,漁民有收音機,海難少了,漁夫戴耳環的習俗也隨之絕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4ll24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