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家風作文 >

家風的作文10篇

家風的作文1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風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風的作文10篇

家風的作文1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温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説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説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

1、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

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説話。

3、不能翹腿。等等……

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着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麼讚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麼誇獎是因為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家風的作文2

爸爸媽媽經常教育我,想學本領,先要學做人。我家的家風就是:孝順、禮貌、寬容、善良。

媽媽常説,百善孝為先,我覺得就是在好多個善良裏面,孝順排最先吧。我從小在姥姥身邊長大,自我記事起,他們就照顧癱瘓的太姥爺,雖然很累,可他們總是樂呵呵地,從不埋怨。每次有了好吃的,總是第一個拿給太姥爺,要是東西少,姥姥就偷偷告訴我:“太姥爺給你吃,要説已經吃過了。”我經常這樣“騙”太姥爺,可我覺得這就是孝順,我也要做孝順的孩子。

姥姥買回香甜的蛋糕,我先拿一塊送到姥姥嘴裏,姥姥直誇我懂事。姥爺幹活累了,我就幫他捶捶背,按按胳膊,倒杯熱水。節日或爸爸媽媽生日的時候,我都會認真做漂亮的禮物送給他們,有時爸爸工作忙,不能回家,我就打電話給他,唱祝福歌,祝爸爸生日快樂,並告訴他注意身體,不要太累了。

姥姥教育我,在家孝順,在外就要禮貌文明,寬容待人。遇到長輩,我會主動問好,講話先要有稱呼,不能把“你”掛嘴邊。向別人借東西,開口要説“請”、“能不能”,得到幫助先説“謝謝”,不小心傷害了別人,要誠懇地説“對不起”。不説髒話,也不説傷害別人的話,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情,堅決不能做。在公共場合,我也注意文明禮讓,上下樓梯,要謙讓,要愛護公共財產,不踩草坪,不亂寫畫。在外面玩耍,垃圾不能隨便扔,如果是在車上,我就放進媽媽事先準備好的廢紙袋裏。待人寬容,我覺得就是能忍讓,多原諒。別人不小心傷了我,雖然很疼,可他不是故意的,我都不會生氣,還會安慰他,沒關係。小朋友對我沒有禮貌時,我會想,沒事兒,他還小呢。

姥姥説,關愛別人就是關愛自己,要善良,我想,善良就是有愛心。每次有換下來的衣服和書報,我都和媽媽把它們攢起來,送給貧困的小朋友,希望能幫到他們。同學有困難了,我都會熱情幫忙,下雨的時候同桌沒有帶雨傘,我主動把自己的傘借給了他。出去玩,我會讓着比我小的小朋友,照顧他們,注意安全。

孝順、禮貌、寬容、善良,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我要一直銘記在心,讓美德激勵我成長,一代一代傳播下去。

家風的作文3

閲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這是爸爸常用來教育我的話。爸爸是個建造師,他非常重視學習。爸爸告訴我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家裏很窮,他不想一輩子都在農村種地。為了擺脱貧窮,爸爸説他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他意識到讀書能夠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因此養成了勤學好讀的好習慣。在我的記憶裏,爸爸的書桌上總是擺放着一摞子的書,他不停地學習,參加各種考試,常常書不離手,而這種好習慣也漸漸地影響了我。

在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求每天讀書半小時。那時我認字少,我把讀書當成作業,覺得很累,總想看會兒電視休閒一下。爸爸知道了我的想法後,告訴我其實電視裏的人物都來自書中,書中對人物描述的更生動,更有意思,還可以邊看書邊發揮自己的想象。你要換一種態度對待讀書,讀書可以豐富你的詞彙量,可以增長知識。於是隨着識字量的增加,我開始讀一些簡裝本的名著,也常常被故事中的人物所吸引。讀書對我寫作幫助很大,在一次作文課上老師讓寫我的同桌,我想到同桌有一個特點很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於是我把它運用在我的作文中,也得到老師不少的誇獎。還有一次我參加了華人作文大賽,得了三等獎。現在我感覺讀書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每天回到家我就會拿起我心愛的書讀一會兒,有時讀的入了神,連媽媽叫我吃飯也聽不見。讀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更自信。

我家的勤勞之風是媽媽樹立的,媽媽就是勤勞使者。她每天早早起牀,把家裏打掃的井井有條、乾乾淨淨。打掃完還要給我做早餐,等我起牀後,吃着包含着愛的早餐。但媽媽自己卻顧不上吃早飯又開始洗衣服。我每天都穿着乾淨的衣服去上學,就連我的鞋子也是一塵不染。媽媽的勤勞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我也越來越勤快。我每次學習完,不僅把書包收拾好,還會把我的學習桌整理乾淨。每當看到媽媽幹活,我也會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學校我也同樣積極勞動,每次值日時,我都會認認真真打掃衞生,而且總要比別人多幹一些。

爸爸媽媽不經常批評我,但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指導着我,讓我不禁想起一句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爸爸的勤學好讀,媽媽的勤勞成就了我現在的好習慣。

家風的作文4

告訴你,我們家可是少有名氣的惜時之家,所謂的惜時就是指珍惜時間,我家家風就兩字:惜時。

要説,就從奶奶説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裏左洗右刷,從沒閒着。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牀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髒的,要重複着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珍惜時間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職員”。媽媽下班後,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誇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後,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着家裏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幹,晚上媽媽搶着幹,讓奶奶休息。

一天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裏閃着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着,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裏的燈依舊亮着。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珍惜時間的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珍惜時間。在學校我可是衞生部長,不僅勞動響噹噹,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數學老師佈置作業,很多,並且要求我們認真完成。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完成的很認真,堅持不懈,沒有浪費一分一秒。別的同學都沒有完成作業,都覺得時間不夠。那次作業,我被當眾表揚,那是珍惜時間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惜時之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惜時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户之中!

家風的作文5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明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讓每個家庭都有了各自的家風家規。古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至今仍舊膾炙人口的有關家庭風氣的故事。而今,我所在的家庭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家庭,卻也有着自己的家風。

多交朋友,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是我家的家風。爸爸媽媽總是鼓勵我廣泛交友,多和不同年齡段的人交往。在與人相處時,又常常給我講一些古今中外寬厚待人的故事。父母讓我懂得:只有以寬容之心對待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真心相待。當我剛剛懂事的時候,媽媽就經常用孔子的話“不與小人同坐”來教導我。媽媽説多交朋友是好的,但不要和品德不好的人交朋友。孔子對待品德不好的人連坐在一起都不願意,何況是交朋友呢?媽媽還告訴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品德不好的人交往會受到不好的影響,與品德高尚的人交往,時間久了,自己的品德也會得到提升。

守時誠信,互相尊重是我家的家風。我從來不允許自己上學遲到,同時我要求自己講誠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去辦。在我家,爸爸媽媽很尊重我,把我這個小孩子的地位提高了不少,家裏的事情我也可以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這讓我自豪不已。這也讓我學會了尊重別人,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多讀書,好學習,尊敬長輩是我家的家風。我堅持每週去圖書館看書,讀書後要還做筆記,寫心得。多讀書才會有知識,有了知識才會有眼界。媽媽時時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為我樹立了尊老愛幼的好榜樣。無論工作多忙,媽媽都會抽出時間帶着我看望姥姥姥爺,陪姥姥姥爺説説話,做做家務。於是,我漸漸明白了尊敬長輩的含義:對於成年人來説,尊敬長輩不是給父母錦衣玉食,而是願意在百忙之中抽出一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對於小小年紀的我而言,尊敬長輩就是幫媽媽洗幾次碗,幫爸爸端上一盆洗腳水這麼簡單。

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果再加上優良家風的弘揚,那我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的作文6

隨着20xx的到來,“家風”一詞也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熱點。那麼,“家風”是什麼呢?據史書記載,”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

這不,在春節期間央視的一檔節目:“家風是什麼呢?”就與我們的話題有關。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

“不準喝酒,不準在外頭熬夜,不能欺負妻子,對家中的每一筆開銷都要有記錄”這是一餐廳老闆的家規;“我們家有這麼一個規矩,就這麼一碗飯,留一粒米都不行”這是一顧客家中的規矩;“家規,簡單點説就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街頭散步的一市民這樣説道;“家規有很多啦,比如,無論做什麼事都得先考慮別人。給別人説話的時候,多多少少帶點尊重”在路旁吆喝賣菜的小夥子邊整理蔬菜邊説着;“俺家的規矩就是教孩子做個好人,好好學習”一農民工憨厚的笑了笑;“俺娘教俺要做個善人,要對別人好”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嚴肅的説着;“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堅決不能泄露家庭成員的信息”……

正如你所看到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家風,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是有所不同的。而良好的家風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精華,不信,你看!

司馬光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吉鴻昌的父親在病逝前,告誡他: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着想,做官就不許發財。父親病逝後,他牢記父親的教誨,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他奮起抗日。後遭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但,家風,隨着時間的流逝,在我們的生活中漸漸淡化。

毛建國説:“家風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和規則的信仰”我認為,家風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指向標,家風是一個家庭幸福美滿的見證,家風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家風是一個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誠然,家風的確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信仰。

讓我們牢記良好的家風,為家風插上飛翔的翅膀,讓家風引領我們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家風的作文7

家風是什麼?家風是家的氣質,家風是家的柱腳。家庭是廣袤的草原,孩子是稚嫩的小草,家風如點點細雨,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草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提到我們家的家風,那便是誠信。

做人,必須要講誠信,這是從我記事起,父母就要求我做到並遵守的家訓。誠信是文明的花朵,帶給我們希望;誠信是美德的彩虹,引領我們向前;誠信是信用的枝幹,帶領我們走進美妙的世界。法國著名的巴爾扎克曾經説過:“遵守諾言像保衞你的信譽一樣。”是啊,媽媽常説誠信非常重要,你若沒了誠信,你就沒了價值。關於誠信,媽媽也給我做了良好的示範。

記得那是一個下着傾盆大雨的下午,我看媽媽拿着一把雨傘準備出去,便問:“媽媽,你要去哪啊?這麼大的雨,別出去了,淋濕了怎麼辦?”媽媽笑了笑,説:“我和一位朋友約好了,今天一起購物的,我要守信。”“這麼大的雨,她不一定會去的啊!”我説。“我們做人就要講誠信,如果你不守信用,別人再也不會相信你了,再説了,她一向守信用,我相信她。”媽媽説完這句話便出去了。可我卻不大相信媽媽的朋友會來。

三個小時後,媽媽回來了,手裏提着漂亮的衣服和好吃的零食,看得出她的朋友來了。我問媽媽:“媽媽,你怎麼這麼確定她會來呀?”媽媽笑着回答:“我和她一起工作了兩年多,她的為人處事我清楚,只要她答應了的'事,就一定會做到。”我又問:“如果今天她沒有來,你不就白等了嗎?”媽媽很乾脆地説:“這不算是白等,因為我們做人就是要守信用,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你失信,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少。”媽媽的這番話,讓我明白了原來誠信是這麼重要。

誠信是初升的朝陽,照耀我們,使我們產生無窮的力量;誠信是久旱的甘露,滋潤大地,使大地勃勃生機。願我們的家風——誠信,常駐我家;願中華民族的每一個角落充滿誠信。

家風的作文8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它對我們的成長既起着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又在陶冶我們的道德情操。好的家風,又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是家庭幸福、和諧、美滿、興旺的法寶。

現在讓我來告訴你,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吧,我家可是這社區裏曉有名氣的勤勞之家。

我奶奶年紀很大了,她在家也是忙過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所有時間,在家裏左洗右刷,從不閒着。奶奶每天都起得很早,她為我們準備好早餐後,就開始幹其它活兒。我起牀看到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那麼的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髒的,總要重複着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但她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她,感激她!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十分勤勞的人。也是值得我們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下班後,媽媽總是急匆匆地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趕回家做晚飯。晚飯後,媽媽放棄娛樂,也沒有早早休息,而是幫着家裏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幹,晚上媽媽搶着幹,讓奶奶休息。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在奶奶、媽媽的啟發下,我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是衞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噹噹,學習也不例外。有一次,周老師佈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作業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作文我寫了兩個小時!寫了五頁。完成得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眾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你覺得它不好嗎?我願那勤勞的家風走進千家萬户!

家風的作文9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曾説過:“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家是成長的第一空間,所以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一言一行無一不是家風烙下的印跡,像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我家的家風是寬厚待人,在這一方面,我的父母給我做出了榜樣。

爸爸在生活中,交際廣泛,人緣很好。我爸爸一直在用行動告訴我什麼叫寬容。有一次,鄰居的小孩把我家的魚缸裏的魚給玩死了,我本以為他會大發雷霆,要知道,爸爸十分喜歡那些魚,每一次定時餵它們,每週親自給魚換水,這些魚在爸爸的精心照料下,在我家生活多年。沒想到他卻對那個小孩和顏悦色地説話,教育他,讓鄰居對他的行為十分欽佩。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有如潤物細無聲的小雨點。苗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我覺得用這一比喻來闡釋我對家風的理解,再貼切不過了。提起家風一詞,我的腦海中不禁湧現出我的家長們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記得每次上學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菲菲,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發生衝突,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給我説,我去學校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總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爺爺奶奶的諄諄教誨下,我基本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矛盾的現象。

還記得有一次,我和鄰居家的小妹妹因為一張卡片吵了起來。我告訴媽媽,我們倆的卡片一模一樣,她不知在什麼地方弄丟了,現在和我搶了起來。媽媽瞭解了原因之後,硬讓我把那張精美的卡片讓給了小妹妹,我哭着回家了。回家後,媽媽告訴我:“那張卡片是你的,我知道。可小妹妹還小,你跟她講不清道理,另外,鄰居之間要和睦相處,做人要寬宏大量。”我瞬間明白了媽媽的用意,開心地笑了。

家風對我們的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給我們幼小的心靈種下了道德的底線。但願家風真如一陣春風,吹入家家户户中。

家風的作文10

第一次聽到家風一詞是在電視的採訪裏,我一頭霧水不知道家風是什麼,就跑去問正在廚房做飯的母親。

母親説“家風”就是爸爸媽媽教你怎樣為人處世。

我回頭望了一眼一直貼在牆上的字——真愛,温暖,熱情,自信,思考,包容,堅強,發展,誠實守信。

父母一直是按照《弟子規》和《朱子家訓》來教育我的,他們常説,要與人為善,常思己過。

父母從不溺愛我,自小出門旅遊都是我自己準備東西,自己揹包,自己買票。有了什麼好吃的東西從來不獨自享用,都是大家一起分着吃。父母還鼓勵我學習做飯,從三年級的時候起,我就能自己在家做簡單的飯菜了,現在我不但會做西紅柿炒蛋,還學會了紅燜土豆,祕製五花肉,以及烤制戚風蛋糕。

父母潛移默化的教會了我要多照顧別人,幫助別人,每逢坐公交車我們全家總是先後起立讓座。

父母還教會了我節儉,不亂花錢,他們從不給我零花錢,我的每一分零花錢都需要自己掙,比如考試成績進步就是三等獎,成績突出是二等獎,懂的如何做人是一等獎,獎金額度不限。如果犯了錯還死不認賬就會加倍扣罰。

父母教育我與人交往不要佔便宜,他們經常説,沒有不會做的人,只有不願吃的虧。別人對自己的好要永遠記住,自己對別人的好要儘快忘掉。

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都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祕訣——家訓,又可稱為家風,它貫穿於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曾國藩留給家人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有個細節是,他於日理萬機之餘寫家信給兒子曾紀澤,要求兒子每天起牀後,衣服要穿戴整齊,先向伯、叔問安,然後把所有的房子打掃一遍,再坐下來讀書,每天要練習一千個字。

諸葛亮也曾有教子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岳飛的母親也曾刺一個忠字與他。

那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要做有德行的人。

家風是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瀰漫於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於家庭的成員。

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廕庇之下。勤奮好問、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都可成為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

標籤: 家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jiafengzuowen/r4v7r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