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推薦】國學作文錦集7篇

【推薦】國學作文錦集7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國學作文錦集7篇

國學作文 篇1

讀國學,如品一杯茶,淡雅幽香,沁人心脾;味國學,似飲一罈酒,醇厚香甜,沉醉其中;賞國學,如看一場雪,紛紛揚揚,粉粧玉砌;知國學,如灑一場春雨,悄無聲息,滋潤萬物。捧起國學經典詩文的那刻,你便佔據了我的整個心靈。從此,你時時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邊。——題記

何為國學?那些我們看不懂,那些讓我們心塞的古文?當然不是,國學它的魅力不是文字,那先輩們用智慧為後人留下的精神食糧是國學,那先輩們為後人留下的指路明燈是國學,那一個個國學經典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遊子吟》中寫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告訴我們: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一樣的,永遠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要孝順我們的父母,不總是依賴着父母。

《論語》中寫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主要是説對於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告訴我們學習分為三個層次,只有以學為樂,才是讀書、做學問的最高境界。

《三字經》裏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們知道了“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學習,是不對的;年紀小的時候,不肯努力用心學習,等到年紀大了,還有什麼用處呢?”這個道理。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告訴我們:與他人相處,應抱有真誠、誠懇、熱情之心,懂得知恩圖報。

成長路上,有國學經典一直陪伴在身旁,足矣!

國學作文 篇2

也許那些極富有民族情感的人會覺得我是崇洋媚外,而這確實我認為當今學生內心的呼喊,也許家長們會提出抗議,可我指的不是家長們寄予我們的壓力,而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交流的環境:學校。

老師説,他們也是出於無奈,他們也不想給我們壓力,可是21世紀的競爭就是這麼殘酷,老師們還説,有了競爭才有了動力,才會催使我們奮發向上,而我想不然。

競爭的火花濺滿我們生活的分分秒秒中,就連我們去“夏都第二課堂”綜合實踐的課程中,也免不了老師“各小組競爭”的話語,説實話,我討厭競爭,我更討厭競爭所帶來的動力,我想要一片純淨的天,我不想要被“文明”糟蹋的天地。我想,大家深有同感吧。

現在,我們湟二,第一次月考的熱潮還未降下,期中考試就已經慢慢逼近了我們的生活,老師天天説:期中考試考不好了我們再慢慢説。傻子都能聽得出老師的話是什麼意思,每天為了考試唉聲歎氣,就像小學時我的同桌編出的歌謠: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在學校考不好,就會被老師一頓批死,回家後有的同學還會吃上家長準備的苦澀的麪條,我還好,老爸老媽從不給我施加壓力,但是學校老師的壓力已經讓我夠受的了。的確,每次的考試我的成績還算是理想的,但每次考試完鬆一口氣後我有開始擔心下次的考試,尤其是我的成績較好的時候,我就在想:要是下次考試我考砸了怎麼辦?當然,這帶有一定的主觀上的心理因素,但是學友們,你們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呢?有些人會説,好學生有什麼可擔心的,可是,正是因為安上了莫須有的好學生的名頭,才會讓我每次考試前如此的緊張,如此的懊惱。

現在國家天天説減負減負,可是又有哪個學校減負了呢?每個學校只不過是在表面上做做樣子,在私底下又虛偽的做着競爭,最終受苦的還是我們。的確,正因為這種競爭的氣氛,才讓我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而我討厭這種方式,它枯燥、無味,甚至讓我們學生喪失了活潑的本性。

家長們説,我們現在生活在如此優良的條件下,以前的孩子想上學都上不了,我們還不珍惜,天天想着玩玩玩。老師讓我們收心,家長讓我們努力,新的時代真的要把我們培育成一個個孤陋寡聞的書呆子們。

也許,這就是中國教育的最大缺陷,也許,我們註定此生受這樣的教育。

這,就是中國學生的悲哀!

國學作文 篇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小時,總是覺得國學就是沒用的,古人寫的話,我們還需要背,每次老師教給我們時,我總是會讓思想開一會小差,現在呢,長大了,我現在體會到了,國學那種獨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細細地品味,就會品嚐出它的奇妙之處。而這種奇妙之處也正是其他沒有的。

國學是我國古人博大精深的見證,古人將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書,傳授了下來。來到中國,不得不看看長城,體會它的雄偉壯麗,我認為,也不得不讀一讀國學,國學,是我國所固有的學術,裏面包含着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不是如長城一樣嗎,正是中國獨一無二的見證。

國學,適用的範圍十分大,比如在寫作文上,在結尾上寫上幾句國學,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滿詩意,令整篇文章充滿生機,説話時説上幾句國學,既可以清晰的表達意思,還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從書包裏拿出國學這本書,靜靜地打開,看着古人智慧的結晶,一絲驕傲湧上心頭,不禁,拿起了國學這本書,一邊搖頭晃腦,有聲有調地讀開了國學。一種輕鬆的感覺充滿了全身,腦子裏越來越充實了……

國學作文 篇4

國學,是我國的瑰寶。在我們華夏民族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國學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

國學的魅力是強大的。因為在我們這個時代,曾有多少東西被丟棄?而國學,一直在歷史的長河中歷久彌新。

我,作為一名普通的五年級學生,對國學的興趣不是很深。我對國學的認識大多都來自課本和我從小讀過的國學書本,儘管我能説出些許和國學有關的東西,然而很多時候我感到這些東西還是枯燥無味的。但自從觀看了《國學小名士》後,從選手那口若懸河的表達能力和主持人和嘉賓評委那妙語連珠的精彩國學點評中,我漸漸從國學中找到了樂趣並深深地愛上了國學。

《國學小名士》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台上哥哥姐姐們的勝利與台下他們的奮鬥和拼搏讓我明白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真實含義,而他們在台上的精彩表現又告訴我,面對自己的人生,我要努力,我更要自信。

在這眾多的古詩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詩就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讓我明白了朋友情意的重要性,我也學會了珍惜我和好朋友之間的友情。

國學,好似廣闊沙漠中的一朵花;國學,猶如蔚藍天空中的耀眼的太陽;國學,猶如漆黑夜空中的一顆璀璨的明星!同學們,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將國學,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國學作文 篇5

六年級一開學,爸爸給我買了《論語》。

我翻了翻,沒興趣,丟在一邊。第二天,爸爸對我説,要不要聽故事?我馬上來了精神,好的!爸爸開始講了起來:古時魯國有一羣人周遊列國,經過匡城時,被匡城人圍住了。因為以前魯國的陽虎曾經攻打過匡城,匡人一直記恨在心。此時,匡城的簡子認準其中一個正是陽虎,心想:這正是替匡人報酬的好機會!於是,轉身去召集兵卒。這羣周遊列國的人一天旅途下來,準備好好休息一下。突然聽到外面喊聲驚天動地,只見無數兵卒鎧甲齊備,把他們的住所圍了個水泄不通,並高喊:“快快讓陽虎出來受死!”這羣周遊列國的人中有人非常憤怒,手舉畫戟,要去與匡人拼命。這時,人羣中一位智者制止了他們,説:“為什麼不多從仁義方面想一想呢?我們本來不是陽虎,別人卻把我當成陽虎,這不是我的過錯,那是命運啊。來吧,我們自管自唱歌吧。”就這樣唱了三遍之後,簡子的圍兵就撤退了。

我聽了之後,好奇地問:那位智者是誰呀?爸爸:孔子。這個故事就在《論語》裏,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個小故事,卻能告訴一個個大道理。剛才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危急時刻更需要靜下心來”的道理。於是我慢慢翻開這本小冊子,驚奇地發現,原本以為高深莫測的神祕經典竟是用如此樸實無華的詞句寫就,一句句,一章章,無不是生活中老師對學生的諄諄教導,以及師生之間簡單樸素的對話和討論。

然而每一篇短小精煉的辭章卻都是微言大義,包含了無盡的人生智慧。

國學作文 篇6

上了高一之後,年級主任徐老師總是隔三岔五地找到我:“最近國學這麼熱,咱們要不要搞一個國學知識競賽?”

“好呀好呀。”

然後就冷場了。

但在11月的某個夜晚,徐主任把我們學生會整個小組都找了過去。

“咱們在12月初辦一個國學知識競賽吧。”

眾人無言,默許通過。

“zk,你牽頭吧。”

“哦……好……”

最開始我的心裏還是很排斥的,因為高一上學期到12月時就要進入複習階段了,我對導數圓錐曲線什麼的還都不熟練,歷史必修一的幾個單元小知識點心裏還挺模糊的,感覺自己實在沒有精力再“分出一個身”來去操辦一個大型活動。

而且之前學校的競賽類活動,都是學生會的文藝部或是體育部組織的,我最多就是噹噹場務乾乾雜活,作為一個主管學習部和生活部的副主席,我真的是除了組織“表彰大會”什麼也不會。

當然我的這些推脱終究是個人的原因,最難的組織點在於“國學”這個命題上。

不同於合唱比賽或是長跑接力,“國學知識競賽”,單單是這個名字,就有一種文科生“自詡”很厲害的感覺。國學,對於大部分理科同學還是模糊的,大多數同學對此的印象也就停留在小學時期的啟蒙教育和電視劇裏的“之乎者也”上。讓文科生來操辦“國學知識競賽”,似乎可以和讓理科生操辦全年級都參與“物理實驗比賽”的想法來一比高下。

週日下午的學生會例會,我問大家:“如果把所有參賽班級的順序打亂,一組五位同學都來自不同的班級,是不是就能增加一些不同班級的交流,也能讓理科班級有更多的興趣瞭解國學?”

“提議是不錯的,但是可行性太低了。”

我有點猶豫了,60個人每人都抽一次籤,光找個抽籤的地方都得弄個較大的`場地。

最終大家接受了我這個提議,不然到時候理科生“罷場”可就是件更尷尬的事情了。

接下來就開始了真正忙碌的過程。

找語文和文綜老師要題庫,每天用大喇叭向全年級招募選手,找年級幹事批活動場地,不斷開會去通知各個班級做準備。

初賽時間定在了月考後,月考的當天晚上,我還在教室的電腦前設計着初賽的PPT。

月考結束後,我沒有心情對答案,反而用很多的時間去協調“國學知識競賽”各方面的工作。本來可以讓部員去做的事情,我總是怕落實不到位,於是自己課間時間在不同的班級間穿梭;本來可以讓學習部主管去篩選題目,卻擔心保密不當,於是就自己上手選題。

學生會主席看我忙得像一隻找不到回家路的蜜蜂,常常在午休的時候遞給我一包乾脆面,一邊互相“分食”一邊提醒我:“別太累了,有些事情分給其他同學幹就好,你主要負責牽頭。”

其實那時忙碌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事情還需要幹,哪些事情已經做好了,也不知道哪些事情應該分給哪個部門去做才能做到“不用審核的放心”——我好像只知道不斷埋頭去做。

有點兒傻、進程有點兒慢,但我儘量確保每一步都不出差錯。

但説“不出差錯”,實際這樣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

月考後不到一週的初賽,12組選手分在兩個場地進行比賽。

地點選擇的是學校的心理教室,面積不大,但大概是因為剛考完試,倒有不少的同學來觀看。

先是心理教室的門關不上了,雖然我一直很“強硬地”認為不是我們乾的,但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和心理老師處理這件事;因為拷貝題庫的時候出了問題,以至於有兩組同學的題目並不完全,不得不再另找一天去進行加賽;接着又是計算得分出了一些問題,本來是客觀的題目在不同評委的判斷中卻有了不同的答案,使同一組的同學的分數有了很大的出入。這樣折騰了一箇中午,還耽誤了下午第一節課,才把初賽的事情大致了結了。

辦競賽類的活動比簡單的“頒獎”“講話”要難得多,這不是做好比賽就能畫上句號的工作,還要有後續的很多工作以確保比賽的“相對公平”。

本來主任跟我約定決賽的時間是週四,結果第二天早上又告訴我:決賽的時間改到了週二。

哦?!我當時連主持人都沒選好,比賽的表格也還沒有打印,一切工作都剛剛起步。

距離正式比賽還有不到30個小時的時間。

我跑到信息樓複印社把所有的表格都打印了,大課間和幾個同學開了好幾場會商量決賽事宜,我又把兩個好朋友拉來當了主持還不給“福利”……

幾乎每一個課間我都在一樓至五樓之間“上躥下跳”,常常上課鈴打響了還沒有趕回班級,以至於總得一臉尷尬地在前門喊着“報告”,有時候躡手躡腳地溜進教室以防被同學發現而被要求唱歌,中午和晚上都買了麪包胡亂地吃了兩口又接着去準備PPT,晚自習結束還得在教室的電腦前做着應急狀況的預案……

那兩天我大概把一個月的樓梯都給爬完了,經過30個小時的忙碌,終於走到了決賽的那個下午。

所幸的是一切都很順利,雖然最“驚險”的環節挑戰題部分因答錯題要扣分而沒有人蔘與,沉默且尷尬了幾分鐘,但整個比賽還是順利進行了下來。更讓我比較詫異的是,最後勝出的一組,有4位是理科生。

大概我的目的也達到了吧——理科生享受了答題的樂趣,提高了對國學的興趣。

在一個霧霾嚴重的下午,在報告廳裏,一人一人地答題。與屋外濃重的霧霾相比,屋內顯得很簡單、很純粹:有些題目還真的不僅是考國學性的知識,更考驗一個人的思維。場上的對決已不再是知識面的比拼,而是邏輯的較量,更是對一個小組合作默契度的考驗。

大概整場比賽,是以一串笑聲結尾吧。獲勝小組的5名同學,沒有拿到“最優個人獎”,而是榮獲了“最佳團結獎”——有點兒好笑的名字,但卻有重要意義。

站在舞台的旁側,看着同學們陸續離場,我想,為了“國學知識競賽”奔跑的這幾周,其價值也已不單單是侷限於“國學”二字了。

國學作文 篇7

誦讀國學既使我們這些小學生了解了我國的經典文化,又弘揚了民族精神,所以我們學校,在每一學期的寒、暑假,都會舉行“國學誦讀活動”

我們五年級,誦讀的是《國學》(又稱《老子》、《道德經》)學校要求誦讀到第12課就可以當上“小狀元”我為了想名副其實的當上小狀元。在假期,我看着原文與譯文慢慢的背誦與理解,終於在這假期的一個月中誦讀完了這12篇課文……

我經過好幾個學期的背誦與理解,終於一次又一次的當上了小狀元,大家知道嗎?當上小狀元是多麼的光榮!也是多麼的有收穫,既背誦了國學,又得到了這個榮譽的稱號,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誦讀《國學》能知我國經典文化、能揚民族精神常識、能品《國學》妙韻味!

真是受益匪淺,所以,大家在寒、暑假期間,要多背誦國學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ypeypj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