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推薦】國學經典作文錦集7篇

【推薦】國學經典作文錦集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國學經典作文錦集7篇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中國上下五千年,這五千年來,也許你不知道這些年是怎麼來的,但你必須瞭解記載着五千年的經典,必須懂得這些經典代表的意義,必須知道在這個古老的國家中,有多少不一樣的傳統。這一個個傳統使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繁榮蒼盛。

中國的國學經典有很多,今天我們來談談《論語》和《禮記》。

説到《論語》,很多人一想到的就是孔子,儒家經典,四書五經。沒錯,説起孔子這個人可算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中國人都熟知的人物。孔子的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都給予了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論語》從道德,人品,政治等方面都有一個個不一樣的説明。就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些都是論語裏面謹記人們的話。句子形象生動有趣,與現實生活很是貼近。有孔子不恥下問問老子的名言,也有孔子的學生虛心學習問孔子的名言。而對於我而言,這本書對中國的文化,傳統以及世界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它就像一個明燈,指引着,我們要走的路。它也像一個禁戒,不讓我們走向歧途。

接下來是西漢戴聖的《禮記》。《禮記》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的一個記錄,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裏面有一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句話就如現在的社會公平,和睦,人人平起平坐的現象。説明當時的古人就有這種公平的思想,可為什麼中國輪輪迴回幾百年才有了現在的公平呢?可能這就是人心吧,總有一些人貪財,虛榮。《禮記》它就像一個記錄儀,記錄了當時人們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社會風貌,讓我們瞭解到當時社會中國獨有的一面。

中國能走到今天,坎坎坷坷,碰碰撞撞,終於有了今天的輝煌,少不了古人們給我們留下的路,留下的一個個腳印;中國能走到今天,少不了古人們在我們探索中給我們的一個個啟發,一個個道理,中國能有今天,少不了這一本本看似笨拙卻藴含許多知識的國學經典。不管書中記載着什麼,不管是當時的戰爭,還是現在的繁華,不管是當時的蒼盛,還是現在的生生不息,這些都讓我們銘記着:這就是中國,這就是中國上輩子的一生。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國學對我們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幫助,例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們團結就是力量,如果兩個人團結一心就能有切玉斷金的力量。

自從認識了國學後,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更大的收穫是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一年的事業打算應在春天,為一天的事情打算應在於寅時,一個家庭的成功首先要和睦,一生的成功首先要勤勞。從這句話中我明白了我們要抓緊時間,為了明天不能盲目的生活,要有目標努力地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孝敬父母,幫爸爸媽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為了以後的成功就要辛勤努力的學習,為了明天的輝煌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了國學以後,我還了解到我們偉大祖國更多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身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小學生,我更要努力學習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作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國學使我懂得要有禮貌,要孝敬父母長輩,要樂於助人,要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等等,我一定要把這些從書本中學到的道理和知識,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個優秀的好學生。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其實“國學經典”這四個簡單而又深沉的字,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長輩們提起過。

依稀記得是春節拜年的時候。我隨着爸爸媽媽來到大爺爺的家中,那時候表姐長我幾歲,她見到我就歡歡喜喜地把我拉到她的房間,看着那佈滿灰塵的書櫃,輕輕地對我説:“小妹啊,你要多讀國學經典啊!”

吃飯的時候,大爺爺看向我,我記得那眼神,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大爺爺這般意味深長的眼神。他沉默片刻,低沉地對我説:“丫頭,好讀書,讀好書,讀國學經典。”

回家時,表姐遞給我一本書,紙張有些泛黃,卻依舊能看清楚封面的字:“紅樓夢”。表姐對我説:“小妹,多讀國學經典!”

那時的我還很小,就單純地以為“國學經典”是一本書,而且很重要。我慢慢地長大,慢慢地知道“國學經典”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一種傳承

我慢慢記得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記得《道德經》中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記得孟子的“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我在生活中也見到了“國學經典”的真實事例。在火車上,我見到一位花甲老人,他戴着老花鏡,飽經風霜,他用皺紋遍佈的雙手吃力地翻動着手中的“國學經典”。在路邊,我看見一對年輕夫婦,他們推着嬰兒車,悠悠地漫步在公園裏。年輕婦女輕柔地對嬰兒車裏的嬰兒念着:“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我想年齡不是問題,只要你想學國學,一切就都還來得及。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品,就像品一杯好茶那樣,去品國學,讓心記得這一本本厚厚的、耳熟能詳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國學經典。

我長得越大,就越清楚春節三次聽見“國學經典”的緣由,也明白“國學經典”為什麼婦孺皆知,而且還那般深入人心。

“國學經典”不止陪伴我成長,也陪伴了老人的垂暮,嬰兒的童年。國學經典,謝謝你!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學了《呼風喚雨的世紀》後我覺得文中寫了20世紀的科技發展和上萬年的科技做了一個對比。現在有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人們還可以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而以前什麼都沒有。

媽媽説:“以前我們小時候,連電話也沒有,如果有時候要跟別人説必須親自跑過去跟別人説才行。現在方便多了,科技發達了,有電話了,幾秒鐘就可以跟別人通話了,又方便又節省時間。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我在這次國學知識比賽中得了34。5,是所有人力的9392名。這個成績可能不太理想,但也是我經過一番努力。

這件事是我們的信息老師告訴我們的。孫老師一直叫我們讀經典,我不太想讀,因為覺得讀這種書太無聊了,太枯燥了,不過孫老師一直充滿精神在鼓勵我們,她的眼神裏充滿了對我們的希望。於是,我開始讀了。這次比賽我準備了很久,我以為是像試卷一樣,要1小時之內完成。後來才知道150題要在20分鐘做完。我讀過學而第一和為政第二,我就教弟弟度。我得意起來,覺得很有成就感。

現在,我已經深深感到,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華,它會讓我們的文明、禮儀得到很大的提升。

國學經典作文 篇6

國學如同一碗香甜可口的濃湯,向四周洋溢着淡淡的清香,製得你去細細品味精雕細琢。“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自幼在我心中牢牢的紮下深根,就是粒種子讓我一步步踏入國學的大門,正如孔子所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確實如此“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月夜思鄉的情景歷歷在目。“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該是怎樣開朗,達觀的情懷?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為國學,中國文化海納百川而經典。《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大學》,這些都是國學,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如果説國學是一片汪洋,那麼我們就只是一滴牛毛細雨罷了;如果説國學是片森林,那麼我們只是其中的一片葉子而已;如果説國學是浩瀚無比宇宙,那我們只不過是一隻渺小的螞蟻。我們對國學的接觸也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罷了。

國學不僅是中華文史知識的源泉,更是中國文化的`起源。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國學,它教我們明白事理,辯是非。讓中國文化站在世界的頂峯。

中國,擁有着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漫長的歲月為她積澱了厚重文化底藴,字骨,畫魂,音容,文氣,詩節,篆刻下了五千年曆史的興頹變遷,凝練成了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鑄就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從我們剛開始説話,就在接觸國學歷史,我依稀記得小時候媽媽教會我的第一首詩,是唐朝詩人李坤的《憫農》,我記憶最深刻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句詩。這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糧食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還有我小學背的《三字經》,裏面的孔融讓梨教會了我們要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會感受到他人的温暖。還有“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教會了我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能文會算是做大事的本錢,要做一個才德兼備的人,就必須從這兩點做起。

還有很多關於國學經典的故事,我們要在學習中不斷成長,才能掌握其中的奧祕。

國學使人進步,國學使人明智,每一個少年兒童的美好人生,將從國學開始。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讓國學陪伴我們成長吧!

國學就像一片汪洋大海,而國學經典就是那騰起的浪頭,雖然只是表面淺淺一層,卻承載了一個個先輩們的思想和無價的精血組成的道理,去鼓勵我們深探、去鑽研、去踏上研究國學的旅程!

從娃娃起我就慢慢接觸到《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由於太深奧,年幼的我呆站在國學的大門口,進不去也不可離去。所以我對它既熟悉又陌生,他陪着我一起成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幾句是懂非懂的語言,直到我現在才初步的理解它。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們小時候天性是善良純真的。“性相近,習相遠”人的性格是與向善的表現相近的,因為習慣又決定了性格,而習慣又受環境所迫,所以沒有根本的好人和壞人,只有根本擁有好習慣和壞習慣的人,所以我們先要養成的就是好習慣、好禮儀。如此簡單幾句,道出了莫大的哲理。“親師友,習禮儀”也讓我明白古人對禮儀的重視程度有多大!從此我開始步入國學的大門,試着去品嚐、去鑽研。終於我發現國學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基本常識,做人的根本!

品國學,國學像大海!鑽國學,國學像蜜糖!它給我們無窮的啟發。它就像一把把鑰匙,引領我們去打開那一扇扇智慧的大門。而我將用我的一生去國學之海中漂流。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國學經典更是數不勝數。《周易》、《孟子》、《論語》、《三字經》等更是出類拔萃。

《孟子》中,寫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古人立世的標準,也體現了中國人的骨氣。我們現代人也應該傳承這種精神,培養自己的高尚人格。

《周易》中,寫到了“人之所助者,信也”,人一定要講誠信。這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基石。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有人人講誠信,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傳遞“正能量”。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個人只知道學習而不知道思考就會感到迷茫,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所以在學習方面,我們要做到學思結合。

《三字經》裏説:“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教育我們要尊重父母,耐心聽取他們的教導。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國學經典,它們會告訴我們很多人生的道理,我們要細細去品味。

讓國學經典伴我們成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朗朗讀書聲從我耳邊傳來,我想起了小學時老師教我們的一首首古詩。這是我小時候學的一首,那時候的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兒,並不能體會到這首詩的含義,但隨着我慢慢長大,所學的知識越來越多,我明白了,原來它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是農民伯伯們辛辛苦苦才種出來的,我們應該珍惜他們的勞動果實。

除了這些詩、詞以外,我們還讀過一些經典名著,在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四大名著裏的《西遊記》唐僧西天取經,收了三個徒弟,其中一個那可是神通廣大啊。在這師徒四人裏面,我最喜歡的就是他了,他是誰呢?他就是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他會七十二變,一會兒變成小鳥,一會兒又變成蚊子,但我最羨慕的就是他那金箍棒,它可以細如針,也可以粗如擎天柱,變換自如。

他的火眼金睛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妖魔鬼怪,他的金箍棒不會對任何一個妖怪留情,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會退縮。這,就是孫悟空。正是因為有他,取經路上才會安全,唐僧才會平安的到達西天,取得真經。

其實,在生活當中,我們也會用一些詩句來表達我們的請感,比如:《秋思》中的‘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表達了在外遊子的思鄉之情。而《遊子吟》看似是一個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卻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看,這些國學經典就在我們身邊。

在時間的長河裏,直到現在,我們已經整整度過了十三年,而國學經典也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從在媽媽肚子裏便開始搖頭晃腦的默唸古詩,到出生時的激昂誦讀。從一歲時的牙牙學語,到兩歲半的倒背如流。從唐宋三字經到論語百家姓,直到最後的大學,中庸。從紅樓、三國、西遊、水滸,再到後來的背影、匆匆、受戒、孟子。甚至深入到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人物的內心,每一個作者的想法。

從經典裏,我們知道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在《論語》中,老子和他的弟子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知道謙虛,懂得廉恥。在《三字經》中告訴我要心胸寬闊,懂得謙讓。在《紅樓夢》中讓我瞭解了大家族中的心機謀慮,以及那之間的兒女情長。《三國演義》讓我明白了戰爭之中的殘酷和江湖中的愛恨情仇。《西遊記》令我看到了師徒四人努力取西經的堅強意志以及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水滸傳》中,梁山伯一百零八好漢使我忍不住為他們的兄弟義氣拍手叫好,他們一個個歷經曲折且都是有罪之身,但他們齊聚梁山之後衞國報效,也讓我知道了他們的愛國之心。

多讀經典故事使我受益非淺,如聞雞起舞,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都令我知道他們那其中的紛紛擾擾,甘之若霖。

直到如今,我也還在讀更多的國學經典,學習更多國學經典中那一個個的小故事,我相信,國學經典將會伴我成長!

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仁人。《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峯,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道德經》是我體會最深的,它總能用一句短小而精闢的話把我們領到另一種美妙的境界,那裏都是真善美。這就是國學的力量,在國學中一旦看懂人生,便會使生活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較得失,無論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看待,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看輕人生的權勢名利,看穿世間的繁華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諦,超然物外,你就會別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句話,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也是老子一生的堅守。權勢名利都看輕了,世間就安靜了。

《離騷》中有許許多多道理,仔細品讀。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我從中讀懂了許多道理。

國學經典源遠流長,我希望能一直流傳下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來了眾多讓後人們受益匪淺的國學經典。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一説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時候的我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在,才理解其中所藴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就是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的教誨。“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温則定”就是告訴我們要善待自己的父母,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儘管現在大多數家裏都有暖氣空調,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是我們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真心的去愛我們的父母。

關於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温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就是告訴我們在學習上面不能弄虛作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裝懂。《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焉。”比喻到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告訴我們應該去多向別人學習,而不是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盯耿馳際佻宦寵為觸力處比。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選擇他們中的優點跟從着學習這些優點

現在國學經典已經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風向標,是我學習和生活中的良師益友,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陪伴我一直健康快樂的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篇7

國學經典是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它好似一杯茶,淡雅幽香,我們要細緻入微的品,才能韻出其中的道理。正如《三字經》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一塊玉若不精心雕琢,它始終是一塊普通而又乏味的“石頭”,倘若用心去發現它自身的價值和內在的涵義,那鑄造出的就是塊價值連城的美玉!它並非是一本純粹的文學書,更多的是那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它是中國美德與智慧的結晶!而對於它的學習,我終身受益匪淺!

陽關透過窗子照射進屋裏,那冬日裏罕見的光束是如此令人心暖,我走去打開窗户。微風吹起,那搖曳的臘梅散發出淡淡的幽香……

和着冬日裏的良辰美景,我不禁想起了在教室裏書聲琅琅、書香幽幽的那段時光……

兒時

兒時那會兒,教育思想總是離不開一個人的品德與修養。因為學習不僅是為了將來鋪路,更多的是為了奠定一個人的品行的好壞。所以在我的幼兒階段,學校開展了《三字經》的國學學習。

每到了一天學習中的最後一課,那一堂課就是走進國學大門的時光,記憶中那場景依舊充滿樂趣:盤腿端坐的我們,手中持着書,在老師的領讀下,我們也隨聲附和,朗朗誦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腦袋優哉遊哉地搖着,好似一個個活生生的小書童。

兒時的國學故事裏,最熟悉的莫過於“孔融讓梨”了,這則故事讓我知道了“孝”的概念。而一句“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的學習,我“孝”出了行動。那天晚上,我早早入了被窩,用小小的身軀儘量的暖着。母親瞧見這“良心發現”的我睡這麼早,調侃道:“呦,寶貝,睡覺呢!”“不是啊,我給您暖被窩呢,我要孝順您!”我吚吚嗚嗚地説道。前一秒説笑的母親,頓時眼睛裏就泛閃着光珠了……

在國學文化的薰陶下我漸漸明白了國學的重要性,同時我的品行也得到了良好的啟蒙!

小學

隨着時間的流淌,我在學習《三字經》的道路上“畢業”了。但國學文化無止境,升入了小學,就緊接着踏上另一個階梯:《弟子規》。

已經對國學概念有基礎的的我,學起《弟子規》更是得心應手而愛不釋手。《弟子規》不僅是國學之經典,而且傳承者從古至今的傳統美德!其中,“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的這項傳統禮儀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公交車上的特殊座椅、排隊的準則……正是這千古美德才有了現在的國泰民安啊!

這時的我們總是伴隨着清晨出生的太陽,帶着最佳的精神,全心投入其中,誦出那顆熱衷國學的心!

在昇華學習的過程中,我領略到了國學文化的魅力。它使我的道德情操得到了文化性的陶冶……

初中

隨着《弟子規》的學習時光,我走進了初中的大門,我的人生又更上了一層樓。就在我就讀初中的這段期間,中考改革公佈了,這則消息的降臨,讓我更加意識到中國文化的重要性。

這個階段,我對國學學習的範圍已經提高到了廣泛。書本上少不了的文言文就是我的目標,它學起來並非大家認為的枯燥乏味,每一則所藴含的道理與人生真諦,無時無刻地在改變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那文學風采有的簡譜素華,好似一張深藏不漏的水墨畫,有的則華麗炫美,字字耀人,所寫道理也是字字俱到!

“布穀、布穀……”一陣布穀鳥兒的啼囀,讓我如夢初醒。抬頭望向湛藍的天空,意猶未盡的我不禁感慨道:國學經典無止境,伴我成長永不離!

漸漸地,漸漸地,在漫步國學之林,沉遊中華文化的過程中,我好像品出了那“茶”的獨道之味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82xl2m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