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實用的國學作文彙總8篇

實用的國學作文彙總8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國學作文彙總8篇

國學作文 篇1

茶藝是我國在全世界最早擁有的一項學問。它,富有香氣;它,富有文化;它,富有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是國之文學。

在冬令營的幾天中,我們跟着老師學到了許多關於茶的知識,讓我們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性情,增長了知識,收穫頗豐。

在第一節課,老師先講了茶的基本知識:先是茶分六大種,有紅茶、黃茶、綠茶、白茶、黑茶與烏龍茶。再是茶的吸味性很強,不能和有異味的東西放在一起,不然異味會代替茶香。然後是茶的四個禮:鞠躬禮,分九十度鞠躬、六十度鞠躬與三十度鞠躬;伸手禮,右手五指自然相併,手從胸部伸出,示意客人用茶;點頭禮,如果客人正在説話,可以點頭示意客人用茶;扣手禮,兩指相併在桌子上扣一下,寓意對主人倒茶的感謝。最後是倒茶鳳凰三點頭,寓意三點:對來賓的尊重、衝出茶香、看到茶在杯中上下翻飛。最後,老師講了綠茶泡法:在玻璃杯裏,用八十五度水泡,使用中投法,綠茶一泡是精華

第二節老師先講了烏龍茶泡法:在紫砂壺裏,用一百度水,烏龍一泡養茶壺,二泡喝茶,三泡四泡是精華。又講了紫砂壺一生都只能泡一種茶,以養茶壺。最後倒清水也有清香。

茶,是我國獨有的精神文化,是一種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啊,我愛茶!

國學作文 篇2

一説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朋友們都聲嘶力竭的跟着老師朗讀,我也大聲的讀着,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在,才理解其中所藴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在教誨,“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人我們要善待、照顧父母。儘管現在家裏有暖氣空調,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我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愛我們的父母。

關於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温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而且要做到學新知識不忘舊知識,要不斷複習鞏固。

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好的優良品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現在《三字經》和《弟子規》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嚮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給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專家點評:

本篇議論文圍繞“國學伴我成長”進行論述,運用《三字經》引入論題,通過一系列豐富的道理論證進行富有説服力的闡述。語言流暢而極有感染力,內涵深刻,發人深省。

國學作文 篇3

讀國學,如品一杯茶,淡雅幽香,沁人心脾;味國學,似飲一罈酒,醇厚香甜,沉醉其中;賞國學,如看一場雪,紛紛揚揚,粉粧玉砌;知國學,如灑一場春雨,悄無聲息,滋潤萬物。捧起國學經典詩文的那刻,你便佔據了我的整個心靈。從此,你時時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邊。——題記

何為國學?那些我們看不懂,那些讓我們心塞的古文?當然不是,國學它的魅力不是文字,那先輩們用智慧為後人留下的精神食糧是國學,那先輩們為後人留下的指路明燈是國學,那一個個國學經典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遊子吟》中寫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告訴我們: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一樣的,永遠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所以我們要孝順我們的父母,不總是依賴着父母。

《論語》中寫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主要是説對於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告訴我們學習分為三個層次,只有以學為樂,才是讀書、做學問的最高境界。

《三字經》裏的“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讓我們知道了“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學習,是不對的;年紀小的時候,不肯努力用心學習,等到年紀大了,還有什麼用處呢?”這個道理。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告訴我們:與他人相處,應抱有真誠、誠懇、熱情之心,懂得知恩圖報。

成長路上,有國學經典一直陪伴在身旁,足矣!

國學作文 篇4

一、一個民族的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呢?不是唱歌,不是繪畫,也不是建築形式、服裝頭飾、風俗習慣,這些都是外在的表現。文化的核心內容,是語言和哲學。有自己的語言,方可為民族,有自己的哲學核心概念,方可為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是幸福的,因為漢語獨特而富於生命力,中國哲學也獨特而富於生命力,我們擁有對全人類都有影響而又獨特的世界觀和哲學概念,比如“道”,比如“仁”,比如“和”。這是中國對世界、對人類的貢獻,是我們中國人的立身之本。

然而,我們自己的年輕人卻對自己的文化不甚了了,知道的、追求的,都是西方或日韓的流行。如果真能學到西方文化的精髓真諦,也還則罷了,關鍵是學到的大都是西方的皮毛,甚或垃圾,甚或西方莫須有的東西。中不中,西不西,四不像,無厘頭。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年輕人,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目前我們的教育,於中國傳統哲學幾乎談不上,沒有系統的傳授,而系統傳授的,往往是藝術、技術之類,總而言之,是技能,不是思想精神。對待西方文化也是同樣,只教技能,不講思想精神。於是國人之無信仰、無理想、無幸福、無聊可知矣。只有一個漢語,還在代代相傳,是為中國人的凝聚力之根。但是破壞漢語的現象也是比比皆是。漢語語感的喪失,也是頗可擔心之事。古典詩詞文賦,而用西方現代的朗誦法讀之,是為一例。古詩有音韻之美,有平仄、長短、高下、清濁、輕重、疾徐等等相間之妙;有平水一百零六韻各韻情緒之別;有脣、齒、舌、喉、鼻各聲母風格之異;有平上去入各分陰陽八調神態之分,種種美妙神韻,如今有誰還講?只把文學當文字看待,只解釋語詞的內容,分析社會的背景,於形式之意,全然不顧。那還是文學嗎?試想為什麼現代白話文很少有人背得過?如今信息爆炸,每天的白話文如塵埃滿世,但哪個能讓人記住?因為我們對漢語的音韻之美、文學的形式之妙已經不講究了。

二、國學教育需要從耳學回到目學。要讓學生背誦大量的經典。如今六部委聯合下文在全國開展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就是非常好的嘗試。只是如今的篇目,還不夠系統,不能使思想精神完整傳承。背誦的最好方法,就是吟誦。吟誦便於記憶,這是公認的經驗。吟誦也便於理解。傳統文化或者經典詩文,如果除了解釋字義,還要分析主題、結構、寫法、背景、意象、意境等等,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而學生年紀幼小,多半不能記住,更難得理解。而古代老師,除了解釋字義以外,講解不多,而多半通過吟誦把自己的理解灌注其中,教給學生。學生會記住吟誦,其中如句讀、語氣、聲調、情緒等等,一起記下,等到年長,自有豁然開朗的一天。是以古人記的多,悟的也多。現在講解太多,背誦太少,講的記不住,背的無神韻,自然竹籃打水。

三、吟誦只論其神態,中正平和,精氣內斂,可盪滌乖戾之氣,養成君子之風。學習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學習內在的精神。形式和內容不統一,精神自然難尋到。吟誦是為學習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

國學作文 篇5

捧起國學經典詩文的那刻,你便佔據我的整個心靈。從此,你時時刻刻地陪伴在我的.身邊。

國學,你從中華文化寶庫中像流水一樣嘩啦啦地流出來,氤氲成乍暖還寒時候草木的笑臉。親愛的,你禁錮在歲月的沙漠裏太久,早就該有一次靈魂的放逐,在乾乾淨淨的黃色臉龐上,綻放禮儀之邦的燦爛笑容,在乾乾淨淨的白紙上,像小樹苗簌簌地長大,長成一大堆茂盛的枝幹和葉子——那葉不是綠色,而是千年不褪的中國紅,同樣温暖動人。

國學,你在經典書籍上交錯繾綣,交匯成我心中的温暖。我們是一體的,你觸摸到那塊微熱的地方嗎?親愛的,我帶你曬太陽去。我們安靜地看看蹀躞的流雲去流浪,聽聽華夏大地的脈絡裏忙碌的心跳,然後我們相顧微笑。

我們在時光中穿梭,你陪我成長。日子好像老電影,播放我們自導自演的喜劇。“爆竹聲中一歲除”的除夕夜裏,你我一起歡度;“燈樹千光照”的元宵夜裏,()你我一道逛燈;“皓魄當空寶鏡升”的中秋夜裏,你我共同賞月。親愛的,你只是陪我長大,卻不會變老,我們一起尋找殷實的不懈的向上的幸福,像一根刺以光的速度向着宇宙那頭那個渺遠的終點。

若干年以後,我將帶你去北京,去敦煌。我們去看長城,我們去看莫高窟,我們穿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地帶,探尋前人的足跡,萃取先人的文化精髓。我們還要去西藏,仰望聖潔高遠的天空,讓心變成瓦藍瓦藍的顏色。順便梳個藏族小夥子的髮型。親愛的,你不知道,我那樣子會有多麼帥。我要那麼帥地去參拜布達拉宮。親愛的,在如此聖潔的空氣裏,活躍在紙上的你會比我更加嫵媚。

你從遠古走來,博大是你的風采;你向未來奔去,磅礴是你的氣概。國學文化,炎黃子孫永遠陪伴在你的身邊。

國學作文 篇6

這幾天,我讀完了《成才四書——國學啟蒙》這本書。裏面講了百里背米為父母的仲由,友愛兄弟的司馬光,謙虛好學的孔子,立志高遠的陳勝,改過除三害的周處,節儉治國的張居正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他們讓我學會了孝順父母,言而有信,謙虛好學,知錯就改好多好習慣。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故事。裏面講了孔子一生謙虛好學,從不向別人請教而感到羞恥。有一次他到東方遊歷。不遠處,他聽到兩個小孩在爭論着什麼。孔子就朝着正在爭得面紅耳赤的小孩走去。

原來是這樣的:矮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近一些,中午遠了。因為太陽剛出來時候馬車上的傘那麼大,到中午時像玉盤一樣小。

高個小孩認為太陽升起時很涼快,中午很熱。孔子聽了他們的爭論,覺得都有道理,不知怎樣回答。

後來他常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應該保持謙虛的態度,多向他人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

這個暑假,我向別人接了一本四年級的數學書我看了看目錄,覺得這題,認識很簡單。好朋友貝貝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出了一道數學題。我看了,才知道高估了自己,這題太難了,只好向她求教。

孔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從不以向別人請教感到羞恥,何況是我們呢?

國學作文 篇7

生活中的國學,我愛國學,讀國學,品國學。

這是充滿國學的一天……

“叮叮!”誰呀?我不耐煩的去開門,原來是同學呀!“你來我家幹什麼呀!”我有點生氣了,可見她嘻皮笑臉的樣子,我頓時火冒三丈,跳得老高:“你……你……”同學的臉立時嚴肅了起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這樣是不對的。同學搖了搖頭給我上起了課,我有點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好像做了什麼錯事似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在家中,我和同學在讀書,我越看越入迷,竟忘了動筆積累,同學擺了擺手,又指了指書説:“不動筆,不讀書,動筆是看書最重要的一部分,你怎麼能這樣呢?”我一手趕緊拿起筆,一手捧磁卡熱乎乎的小臉兒,心中一股羞愧感油然而生。

不動筆不讀書。

中午吃飯時,“媽媽,今天為什麼吃這些!”我極不情願地把一盤炒白菜吞下肚,同學見我挑食的樣子,又當起了小老師來:“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你可不能這樣了。”我羞得臉都快埋在飯裏了。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同學回家時,“再見,謝謝你今天提醒我這幾點,我一定會牢記的,成為一位國學文化優秀的人!“拜拜”。

國學作文 篇8

美輪美奐的舞台,多彩多姿的表演,國學藝術之花在這個殿堂綻放。

看,一曲《水調歌頭》描繪了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表達了蘇軾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之情;聽,一首《滿江紅》展現了岳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而《少年中國説》描繪了中華少年的豪言壯志——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精彩激烈的對決由此展開,每一個問題無不展現着國學經典的魅力,月亮、梅花、泉水……每一句古詩,每一首詞賦,都刻畫的那麼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而家則是永恆的話題,每一個思鄉的遊子,都會借遙遙明月寄託相思,父母之愛也給了每一位想家的遊子切切故鄉情的感念。

每一位國學小名士的精彩表演,讓我又一次在國學經典的藝術殿堂裏漫遊,詩詞歌賦讓我更加愛不釋手,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繼續在國學經典的海洋裏遨遊,讓傳統經典伴隨我成長。

標籤: 國學 彙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x88yp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