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實用的國學作文彙編8篇

實用的國學作文彙編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學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國學作文彙編8篇

國學作文 篇1

寒假裏,焦作日報社為校園記者舉辦了有意義、值得回味的“讀經典寫美文”活動,這讓我們瞭解了更多的中國古代經典文化。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鏗鏘有力、琅琅的讀書聲,是同學們在專心致志地讀《弟子規》。《弟子規》中藴藏着豐富的人生道理。“勿箕踞,勿搖髀”。任曉光老師告訴我們: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鐘,睡如弓。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要慌亂,慌亂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也不要馬虎草率。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穿着整潔,不要拖拖拉拉的,要時刻給人們一種利落的感覺。

《弟子規》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原則。“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如果犯了錯誤,能夠改過,就等於沒有過錯;如果犯了錯誤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弟子規》引導我們怎樣對待父母、師長;怎樣處事、為人;怎樣學習。誦讀中國古代經典文化,真使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國學作文 篇2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為國學,中國文化海納百川而成經典。《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菜根潭》……這些都是國學,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國學就好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國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總結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裏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那些沉積着一個偉大的名族不變的精魂,國學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真人,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國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位人生的真諦,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夠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

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仁人。《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峯,怎樣才能夠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菜根譚》囊括了5000年中國處世智慧的奇書。”這是世人對它的評價。“雲中世界,靜裏乾坤;冷靜觀人,理智處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無窮趣味。我覺得《菜根譚》它真的看懂了這複雜的社會,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道德經》是我體會最深的,它總能夠用一句短小而精闢的話把我們領到另一種美妙的境界,那裏都是真善美。這就是國學的力量,在國學中一旦看懂人生,便會使生活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較得失,無論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看待,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看輕人生的權勢名利,看穿世間的繁華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諦,超然物外,你就會別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句話,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也是老子一生的堅守。權勢名利都看輕了,世間就安靜了。

品讀國學,就是在品讀人生。

懂得國學,你就懂得了人生!

國學作文 篇3

國學以行孝道為主,其有關書籍,以孝經為中心。

身體髮膚授之父母,不敢損傷,這句是孝經中的一段。 譯解是:自己的皮膚,骨肉是父母給的不敢去損傷。所以父母是我最親的人,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的父母。父母向來是關心我們的,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光陰。 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但是父母打我們,請不要記仇,打我們是關愛我們,還是教育我們。 “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孝”是縱即逝的眷戀,所以趕快你的父母盡一傷孝心吧!也許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 比如動畫片的關於孝心的話就有許多。沉香救母也是一篇關於孝心的,還有二郎神劈山救母。這都是以孝為中心的,還有各種各樣的書都是關於孝心。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度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 ,相信水的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國學作文 篇4

眾所周知,國學是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她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等等。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載體,是傳承千年世代吟唱的絃歌,她是一把開啟智慧的鑰匙。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感受中華五千年曆史的脈動,聆聽古代聖賢的敦敦教誨,它們的話語點燃咱們心底的明燈,照亮咱們前行的腳步。

從《詩經》裏走出來,宛在水中央的窈窕女子,蕩氣迴腸的經典楚辭,更不用説老少莫不能誦的唐詩,那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婉約思鄉,更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更不乏蘇軾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佳作,隨手撿拾的詩詞,都撼動着咱們的靈魂……

誦讀國學經典,感受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領略中華民族多彩的風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誦讀國學經典,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悄悄撒播在咱們心裏,生長在咱們的人生旅途,讓咱們受用一生。

源遠流長的國學經典,是華夏文明經久不衰的精神瑰寶,誦讀國學經典,使咱們情懷高尚,靈魂純潔,使咱們的人生豐滿充盈。

國學作文 篇5

今天,我上了一節有趣的國學課。我們都非常積極踴躍的發言,感覺非常有意思。

下午,我準時打開媽媽的手機,開始上國學課。程老師今天給我們講的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我原以為這首詩我們以前學過,應該很輕鬆就能答出。誰知老師提出個問題:“在前兩句中找出幾個意義深遠的詞。”我有點兒丈二和尚摸不着頭,在聽了幾個同學的回答後,終於答了出來。沒想到老師還表揚了我,我感到信心倍增。老師提出下一個問題,我迅速搶答。其他幾個同學也表達了自身的意見。老師給我們所有人都伸了一個大拇指。

接下來,我似乎找到了感覺。好多問題,我都答了出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很快就講完了。老師又給我們拓展了幾首詩,想要鞏固我們對這首詩的理解。我們根據老師的指導,很快就答出了問題。老師很滿意。

通過上國學課,我不僅豐富了自身的國學知識,而且還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國學作文 篇6

一説國學,我就想起上幼兒園時學的《三字經》,“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小朋友們都聲嘶力竭的跟着老師朗讀,我也大聲的讀着,當然卻不知所云,直到現在,才理解其中所藴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國學的魅力所在。

“入則孝”講的就是親情,“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告訴我們要認真聽取父母在教誨,“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告訴人我們要善待、照顧父母。儘管現在家裏有暖氣空調,不需要我們扇扇子暖被窩,但我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愛我們的父母。

關於學習,孔子也告訴我們“温故而知新”這個最好的學習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在學習上不能弄虛作假,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要不懂裝懂,而且要做到學新知識不忘舊知識,要不斷複習鞏固。

助人為樂、尊師愛教、愛護公物、勤儉節約都是好的優良品德。作為我們新時代的小學生更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一些所謂“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良好的`習慣。

現在《三字經》和《弟子規》已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嚮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嚴肅的啟蒙老師,教給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專家點評:

本篇議論文圍繞“國學伴我成長”進行論述,運用《三字經》引入論題,通過一系列豐富的道理論證進行富有説服力的闡述。語言流暢而極有感染力,內涵深刻,發人深省。

國學作文 篇7

幾天前,我誦讀了《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它給我的感覺是:誦讀國學經典真好!

這本書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又明白了許多道理。我被《誦讀》裏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讀完這本書,我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愛孝悌、勤儉樸實、互助互愛的傳統美德。

我知道了經典是一個民族、一個時代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著作。經典是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是直探人性本源的東西。經典書籍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讓您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誦讀國學經典真好!經典既有宇宙深層的道理,又有人生的理想;既有政治的智慧,又有歷史的教訓,還有審美的情趣。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卓越輝煌;它是整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血脈、是浸潤華夏兒女心靈的智慧食糧。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需要咱們誦讀中華文化中那些最優秀、最有價值的篇章!國學讓咱們在繼承中感悟,在創新中昇華。

誦讀國學經典真好!

國學經典,您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積澱結晶,是曾經鮮活生命迸發出來的智慧之光。優秀詩詞歌賦還濃縮了漢語韻律、詞章之美,寄寓着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追求和審美理想。我在誦讀中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浸染;我在誦讀中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我在誦讀中理解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美德。

誦讀國學經典真好!通過誦讀國學經典,我享受到了誦讀的樂趣!

國學作文 篇8

國學,乃華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藴、乃華夏民族千年之精華,它見證古時候人們的智慧、古時候人們的氣節。其底藴的優厚,使得現在的人們依然感到心曠神怡,當讀到一篇好的古文時,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剎那感到內心深處的淨化,超凡脱俗。 有人問過我,問我怎樣比喻國學?我這樣回答:“國學就像一壺好茶,有着青山綠水的韻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無窮。”的確如此,如同王維“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一般,真是人間最享受的事。就從我華夏曆史最早的一部經典《大學》説起,他給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為核心。

提出:“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格物、至和、誠意、正心為修身的方法;強調人的修生養性不只是內醒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養的過程;以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本書我想這也是古人當中君子們都有的寶貝吧。發揚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舊的思想和習氣,以求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也就是《大學》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含義,在後面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讀以後雖然周圍沒有其他聲音,可是卻會讓人感覺氣勢浩蕩,激情澎湃,讓人引起共鳴。雖然現在是強大先進的社會,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十分先進。燈取代蠟燭、手機取代書信、汽車取代馬車、高樓大廈取代小平屋。但是,古人的這些言論,這種修身養性的精髓,現在人能做到嗎?發自內心的,大多數古人要兩袖清風得多、要高風亮節得多。現在回想古時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難忘的時光!

再向古人一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不得不感到與眾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聳,高山流水的曲調送入雙耳,茶已泡得濃香純,我眼睛已緊閉,在這詩文的意味下回望那遠古的大地……

我夢想來到曾經壯觀的好水雲南滇池,那真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孫髯在大觀樓題的長聯,深情描繪着壯觀景色,:“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奮人心,氣壯山河!可是,現在的滇池啊,唉!…………我也夢想來到西湖,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西湖,也沒有漂亮的面貌。曾經的世界不在。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歷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彈完,茶也幹,這時我睜開雙眼,我知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千瘡百孔的世界。這意味悠長的國學啊!一時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壺好茶,來再好好品一品、讀一讀。

標籤: 國學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jyyn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