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傳統作文 >

中華傳統作文600字7篇

中華傳統作文600字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華傳統作文600字7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華傳統作文600字7篇

中華傳統作文600字 篇1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但是中華傳統美德雖無中華史歷史之久遠,但亦是由古代傳承下來的。自古便有尊老愛幼、見義勇為、誠實守信等美得。例如:東漢人黃香,9歲時母親去世,於是他便把對母親的愛傾注他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用自己的身體.將父親的被窩焐熱;夏夜炎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蓆扇涼。黃香長大後,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遇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便拿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像黃香這樣的人,以對待父母的心態對待他人,便是真正的尊老愛幼。

但現如今,廣東發生的小悦悦事件,令人心寒。為什麼那麼多人看到小悦悦被車撞,卻都沒有伸出援手,而是冷眼旁觀。最後,被一位拾荒的阿姨發現並救起,最後因搶就不及時而身亡。千百年來,尊老愛幼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雖然家庭倫理關係和道德標準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父慈子孝、尊老愛幼依然仍是人們應守得道義。為什麼那麼多人行成了不管我事,何必自找麻煩的見死不救心理。但也有一些把正義、人格、信念、操守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例如義不辱節的蘇武,“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捨身搶救落水兒童的羅盛教,臨危不懼捨身攔驚馬的劉英俊,勇鬥歹徒的徐洪剛……

再今天,我們仍需要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見義勇為、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

“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形象的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誠信是社會的重要標誌,也是市場經濟的必要守則。誠心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亦是一個集團,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存之基。人無誠信,難以自立;企業無誠信,難以生存;政府無誠信,不能取信於民;國家無誠信,難以發展。

所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們必需要做的!

中華傳統作文600字 篇2

我們國家有很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孝老愛親就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因為在中國古代有各種三綱五常之類的,有關倫理的規則,在中國古代是很在意宗法上面的規定和道德的。在現代社會,我們也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金華就是孝老愛親,比我們年長的長輩是需要我們敬愛和孝順的,他們哺育了下一代,也就是我們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沒有他們優良的教導,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德和成績。要學會尊重老一輩,還有要敬愛自己的親人。親人是與我們最親近的人,也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我們要懂得回報,要敬愛尊敬他們。然而在三鋼5廠裏面還有一些是古代的糟粕,這些東西是我們不需要繼承的,反而要把它並起掉,比如在國家社會引起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他們只是家裏的鞋內處,甚至在古代還有我小腳纏足這樣的陋習,這些都不是我們需要繼承的,我們要弘揚的是美德,而不是落後習俗。

我們國家有很多傳統美德,尊師重道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中國古代我們是很在意教育的,通常將有道德的人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像古代的老子,孔子,他們這種聖賢之人,都是獲得我們現代人很大的崇敬與敬仰的。所以在當今社會我們也要崇尚這種美德,尊重那些有知識有品德的人,去愛戴他們。這其實並不難,只需要我們能夠尊重老師,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到,比如不跟老師頂嘴,在學習生活中要好好的聽取老師合理的建議。在請教問題的時候要注意言行的禮貌,不能拿那種命令的語氣去命令老師講題。要懂得尊重老師,尊重知識,懂得謙卑和謙虛。

在我們中國有很多中華傳統美德,他們都因為是很美好的,是傳統文化中比較精華的部分而流傳至今,這些東西是不能讓我們遺忘的,我們需要認真的傳承他們,讓他們得到發揚,並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進他們讓他們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倫理與知識的進步。

中華傳統作文600字 篇3

中華民族傳統

——我愛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當大年三十的晚上,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王安石的《元日》來表達我內心的喜悦與激動。

除夕夜的零點是辭舊迎新的時刻,所有人都不能早睡。在那時,我已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和家人們下樓放鞭炮、玩耍。我和他們一起放煙花、點小炮,十分開心、不亦樂乎。很快,就要到零點了,我們都會屏住呼吸,等待那一刻的到來。只見天空中燃放起美麗五彩的煙花,挨家挨户的窗子前都放起了鞭炮,那聲音震耳欲聾,我趕忙用手捂住耳朵,但仍一個勁地叫:“哦,過年了!”我們也放起了鞭炮,這象徵着新的一年生活將紅紅火火、喜氣洋洋。

回到家,姥姥姥爺又給我們做了熱乎乎、香噴噴的餃子,別提多幸福了!在除夕夜,親人們不僅能團聚,晚輩還能得到前輩發放的壓歲錢。我給姥姥姥爺們磕頭、説吉利話,祝願他們新的一年越活越年輕,能長命百歲。他們呵呵地樂,很是滿足,就給我發了許多壓歲錢。除夕夜人們要守歲,很晚才可以睡覺。

正月初一,街上熱鬧非凡,到處張燈結綵,我們可以來回串門,給親戚們送禮,我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過後幾天經常可以和家人出去旅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我還可以吃到各種口味的湯圓,那味道至今想起仍十分美味,難以忘懷。這快樂的年一直延續十幾天,使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沉浸在無比快樂之中。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有着深厚久遠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當然,它也是我最愛過的節日。春節中每一個美好的習俗都反映了中華人民的淳樸善良的美好品質,我愛人們這濃濃的親情和傳統的美德,我愛春節!

中華傳統作文600字 篇4

輕輕地,用指尖悄悄拂去歲月積攢的厚厚的風塵,凝眸而忘,那一頁頁,一篇篇忘卻不了的畫卷,始終攜刻着。歷史的涓流亙古不變的流淌着,就這樣傳播者那淵源流長的文化弘揚着那生生不息的傳統美德。追溯到秦統一六國的時候,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呢?然而六國的破滅,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杖打得不好。弊端是他們用土地來賄賂秦國而導致的嚴重後果。他們不能正確的堅持正義,沒有保住祖祖輩輩冒着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這一些極少的土地。子孫就是這樣不珍惜祖輩們打下的天下,用他們來換取這一夜的安穩覺。

與之相反,左傳中的莊公善待百姓,具有仁愛之心,正義之氣,禮儀之規,智謀之力,誠信之品。他盡心盡力的為老百姓的品德感動了曹劌,為自己又增添了一雙臂膀,在戰爭中莊公放下了帝王的架勢,一切聽從曹劌的建議並請教了這樣做的道理,從而打了一個勝仗。傳統美德還有尊師重教,勸學中就體現出老師的地位與職位的高尚。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送東陽馬升序》中宋濂求學的艱辛。抄書抄的手指僵硬,硯池裏的水都結成了冰,他仍然在他繼續着他的學習。可以感受到他學習十分艱苦。

為了需有所成他跑到百里以外去求學,老師特別的苛刻,説話很傲慢,他從來也沒有因為這些計較什麼。都是恭恭敬敬的站在那裏求學,聽着老師的教誨。從這裏可以看出她十分的尊敬老師。這種尊師重教的美德傳揚至今,這的是博大精深啊。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孔融三歲就懂得謙讓。黃香九歲温府奉親。漢文帝九歲為母親嘗湯藥。伸由百里負米。閔損蘆衣順母。

蔡順拾葚異器。這些都承載着傳統美德,以一顆謙讓、愛人,敬母的心流傳千古。他們的精神將永盛不衰。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和民族精神正在燃燒着,這傳統美德依然要永久的傳承下去,着一顆璀璨的星星將永遠的照亮中華民族。

中華傳統作文600字 篇5

中國傳統文化——禮貌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一個……

“學習爭先雖重要,禮貌禮貌也要好。學校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這是一首禮貌禮貌歌。

禮貌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禮貌的定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

小時候,父母總是説見到人必須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一見到認識的人就會叫個不停,什麼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此刻的我已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了,不怎樣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叫人。一般見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媽一向説“見認識的'人必須要叫,這是禮貌問題。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老師也經常説“在校必須要叫老師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但是此刻的我,總覺的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向嘴邊掛着阿姨叔叔什麼的,會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學笑話。

我承認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説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愛幼。

坐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個性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後門一開就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是專門為老弱病殘所設的。但我總是會看見一個孕婦或老人站着,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着的人有想讓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説“誰能讓一下位?”我有信心説我不是這樣的!正因我做到,看見這樣的狀況會主動讓位!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悦!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禮貌!

中華傳統作文600字 篇6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有很多,如:熱熱鬧鬧的春節,思念親人的清明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我最愛吃粽子。

記得去年端午節,媽媽説:“今天我們一起包粽子吃吧。”我聽後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爸爸先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有一天,他聽説自己的國家要滅亡,很傷心便跳河了。老百姓知道了,都紛紛來到河邊找屈原的屍體,可是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老百姓們怕小魚把屈原的屍體吃掉,就把家家户户做的粽子扔到了河裏,讓小魚吃飽。這樣小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爸爸還給我講了端午節其他習俗:賽龍舟、插艾草、飲雄黃酒等。

爸爸講完故事,媽媽就把做粽子的材料準備好了。桌子上有一盆清水、一些芭蕉葉、紅豆、糯米和繩子。媽媽先把芭蕉葉放在水裏,泡成翠綠翠綠的。再把芭蕉葉捲成尖尖的。然後媽媽在裏面先放了一些糯米,再放了一些紅豆,接着再用糯米把剩下的部分填滿。最後媽媽用繩子緊緊的繫上,紅豆粽子就做好了。

我按照媽媽的做法也想做一個粽子,我先把芭蕉葉捲成尖尖的,再放入一些紅豆。可是糯米總是調皮地從芭蕉葉裏跑出來,我弄了半天糯米終於不掉出來了,可是粽子又包不上了,急得我滿頭大汗。媽媽説:“你不要放太多的糯米,不然就包不上了。”於是,我倒出了一些糯米,果然就包上了。一個圓鼓鼓的粽子就做好了,我高興地大喊一聲:“我會包粽子了。”

媽媽把粽子放在水裏煮上20分鐘,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一個個圓鼓鼓的粽子就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我感覺今天的粽子比以前好吃多了,因為這裏面有我的一份汗水。

粽子和端午節是一對好朋友。我愛粽子!更愛端午節!

中華傳統作文600字 篇7

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幸福、美滿、安詳、健康的晚年,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展規律,就是尊重歷史。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兒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老年人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老年人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和關愛。

關愛老人從關愛自己的父母做起,從關愛身邊認識和不認識的老人做起,古有:木蘭替父從軍、黃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有首歌《常回家看看》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裏話,《感恩的心》震撼了無數人的心靈,《父親》、《母親》唱出了兒女的心聲。敬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有人説:“童年是一幅畫,少年是一個夢,青年是一首詩,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人則是一部歷史。”而我要説,老人為社會建設、為子女嘔心瀝血,任勞任怨,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無私的奉獻。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老人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老人。從這個意義上説,尊敬老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願天下所有老人天天笑口常開,青春常在。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祝願所有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幸福安康,願夕陽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願所有的老人健康長壽,安享晚年!

我們衷心的希望“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永放光彩!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chuantongzuowen/mrmvl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