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2021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通用31篇)

2021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通用31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蹟可分為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蹟的材料。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通用3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通用31篇)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

今天我觀看了《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獲獎的有默默奉獻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九十八歲高齡還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有年屆九十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劉盛蘭……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劉盛蘭爺爺,他是一位孤寡老人,一年只有5000員的生活費,他從1996年開始拾荒助學,總共捐了10萬多元,資助了一百多名學生,而自己卻從沒有穿過一件新衣裳,沒有吃過一次好飯好菜,吃的是別人扔在垃圾箱裏的食物和別人不要的爛菜葉。

看了他的事蹟,我的內心被震撼了,他自己平時過着貧困的生活,節衣縮食,卻把辛苦積攢的錢捐助給那些沒錢讀書的孩子們,讓他們學到知識,學到本領。這是一種怎樣的奉獻精神啊!想到我們平時生活中遇見的一些人,明明身強力壯,完全可以去打工上班養活自己,卻好吃懶做,不願意幹活,寧願伸出雙手去跟別人乞討。也有一些年輕人,天天呆在電腦前,不願意出去找工作掙錢,還要靠父母養活。我覺得這些人都是可恥的,不願意付出就想得到豐厚的回報。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向劉盛蘭爺爺學習,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哪怕是捐出一本書,捐出一件舊衣服,我想當那些上不起學,穿不暖衣服的小夥伴們收到書,收到衣服的時候,肯定會很開心的。

《感動中國》節目中還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值得我們去學習。其實在我們的周圍也有許多感動的人和事,小夥伴們,只要你有心,也能做一些感動別人的事的哦。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2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感動世界!

隱姓埋名,報國心皎潔的于敏;捨己為人,為霞尚滿天的朱敏才夫婦;率先垂範,量與江海寬的趙久富;無私奉獻,涓滴見滄海的“炎黃”;含辛茹苦,愛子心無盡的陶豔波......他們都是我們中國的驕傲!

他是一個風風光光的外交官,她是他的妻子一個小學教師;但是,他們還有一個職業——貧困地區支教教師。放棄了退休後城市的優越生活,他們來到了條件艱苦海拔1300的山區。以前那些安逸的生活似乎從沒出現過,他們住進了與學校廁所“一面之隔”的房子。不管條件怎樣艱苦,他們都用全身心的精力去面對,這從孩子們那一句句話語就足以能感受得到。10年了,為了孩子們他的腿腳不靈活了,她的眼睛也模糊了,他們不捨得看病;他們的衣服破了,就將就着穿,更不捨得買!可是,就是這10年他們一共給學校捐款350萬元!......

她每次回北京都是為了山區的孩子們,自己的兒女也需要父母的愛呀!可是為了大山孩子們自己的孩子她沒有過問一次。她總是匆匆來,匆匆走的時候她都恨不得把保險單給自己的女兒。這難道不是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捨己為人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嗎???

他叫朱敏才,她叫孫麗娜。這些平凡的名字造就了一個個不平凡的的人;而這些不平凡的人卻造就了一起起“感動中國”的偉大事蹟!!!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3

《2013感動中國頒獎禮》我認真觀看後,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台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雖然感動我的人很多,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動捐獻器官的小學生——何玥。

何玥,女,12歲,廣西桂林人,小學生。因腫瘤擴散至腦部組織,2012年11月腦死亡。在她聽説自己的生命只剩3個月時,何玥做出了父母親人都難以理解的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

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激動地看過《感動中國頒獎禮》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他們的這些行為符合了我們共同的價值標準,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符合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並和老師所倡導的道德價值取向完全一致,它觸動了所有人的心靈。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着別人,也感動着中國。也許我們身為學生,無力是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用心努力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也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4

在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87歲;拾荒助學的“五保”老人劉盛蘭,92歲;婦科醫生胡佩蘭,98歲;見義勇為者方俊明的母親,84歲,仍能搬動高位截癱兒子的身體;將軍夫人、退休教師龔全珍,91歲。除了在平靜中逝去的98歲的胡佩蘭醫生外,其他四位老人仍然健在,他們的平均壽命在90歲以上,他們每一個人在我們的身邊人也算是少有的高壽。高壽人羣在全國道德模範中集中出現反映了一個人生的重要規律:佛教思想中有“靜者壽”,儒教思想中有“仁者壽”,道教思想中有“德者壽”,有德者方能得“道”,此為“道德”一詞的來歷;有德者,心胸開闊、心地善良、心靜安舒,此為長壽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靜”、“仁”、“德”是統一的,是人最樸素最原始的心性表現。

哲學家黑格爾説過,中國文化離開了道教什麼也不是,我們在表彰全國道德模範,弘揚中華道德的同時,更要弘揚中華道德文化,《道德經》有云:“外其身而身薦”,如道德模範一樣,心繫身外、心繫國是,造福他人和社會,成為社會發展社會和諧的精神動力,同時“心外其身”,進入無我和忘我的境界,體才不為心所累,是養生、健康、身長薦於世的必要條件。此為至理,有必要宣而廣之。

現代人為了追求生命的質量、追求幸福的生活,以自身為中心,把功名利祿看得太重,名譽成了精神的壓力、過多的利祿享受成了創體的毒藥。此所謂:求生生難長,求福福不至。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5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我覺得它是淨化心靈的儀器,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

《感動中國》有幾十位讓人們感動到流淚的人,可以説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這幾十人純潔、善良的心。

這幾十人中我每個都覺得讓人感動,劉盛蘭每天省吃儉用,捐錢給孩子們。他那時月薪才300元,可他卻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時已經73歲了,後來又一場大火燒了他的房子,回到農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錢,10元、20元、30元、40元這位老人吃東西都是吃垃圾裏拾來的,還會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葉,而且17年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真善心!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正直、善良、樂於助人、樂於奉獻的優秀品質。

還有一個叫段愛平的。她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可她為村裏的犧牲非常大。我們應該想成為百萬富翁吧。這個段愛平就是個百萬富翁,可是她卻把自己的錢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後窮得都沒錢看病,而且她還會下雨天幫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們要學習她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幹事創業、奮發有為的崇高精神;學習她真心實意地幫民致富、解民困難、化民恩怨、心繫百姓、執政為民的公僕情懷;學習她不管身處何時何地,心中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在榮譽面前不忘本的淳樸本色。

看完《感動中國》之後,我勵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動中國》裏面的人物學習,幫助、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6

感覺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並沒有以往那樣的讓人感動,但是仍有很多讓我印象很深刻。

其中義薄雲天的一位軍人劉俊貴,只因風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他為班長在天山守墓不知道多少個三年。還有格桑花開的最美鄉村教師,一名西瑪拉雅山下的園丁。她在一米多寬的山路並且泥濘不堪,下面就是懸崖的情況下,每天護送孩子回家,堅守在雪山和河流之間,與危險相伴。姚厚芝,一位慈祥母親,在自己患有癌症的情況下,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孩子,想到他們將來的生活,將來的學費。病壓垮了她的身體卻沒有摧毀她的母愛,她用她僅存的生命日夜的去完成清明上和圖刺繡,為的只是自己死後,孩子以後困難了可以買些錢得以生活,如果是我以後會有她這般堅持與付出嘛。

還有一位龔全珍老人,當時我很疑惑,心想她到底有什麼來頭。現在知道了,原來是一名將軍夫人,放棄高官厚祿跟着將軍當農民,讓我看到了愛情的堅貞,將軍離世了卻留下修好的水渠,大橋,良田。老阿姨繼夫繼續把温情留給鄉村百姓。她説,日子雖清苦但是心裏快樂,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心誠意對大家付出,大家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我也會牢牢的記住這些話。

今天的整個評選讓我懂得無論做什麼事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學會堅持,學會愛人,懂得感恩,做一個有責任心,有上進心的人。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7

《無手老師》這部影片不同於我們日常接觸到濃稠到甜膩的那種“心靈雞湯”,它的拍攝手法樸實,但卻最接近真實,非常值得一看。在離場時,我注意到許多觀眾在擦着眼角,我的內心也湧動着的難以言説的情緒。

影片是根據青海省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蹟拍攝的。馬復興是一位自幼失去雙手、身殘志堅的鄉村教師,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他常説的一句話就是:我班裏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為此,他一個個去找,將失學輟學的孩子一個個找回;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大部分收入捐贈學生,補貼學校;甚至供養,資助學生上學。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化每一個學生,感動每一個人。不禁讓我感慨,這是當今真正所謂的師之魂!

代課老師馬復興,經歷人生不幸,各種異樣眼光,命運終於給了他機會:他成為了一個小學代課老師。他倔強地遵守着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對這份責任執著的追求,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片中馬復興那被高原烈日拉長的身影和滿眼黃土卻閃爍希望之光。是何等的震顫人心,就只是因為那麼一個簡單的信念和職責!

馬復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忽然想化用評論名家傅小石的一段話,大意是:”他殘破的人生,苦難的命運,殘缺的雙手——和一顆完美的心。”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8

劉秀祥1986年出生,2008年,劉秀祥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學”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並獲得“中國好人”稱號。2012年,大學畢業的劉秀祥放棄高薪就業機會,毅然選擇回鄉教書育人。從教至今,劉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他走遍村莊,只為通過教育改變更多大山孩子的命運;他致力公益,牽線“一對一”資助上千名貧困學生,開展公益勵志演講上千場,聽眾達上百萬人,只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家鄉的孩子們奮鬥的力量。2020年,劉秀祥先後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和全國“最美教師”稱號。

劉秀祥畢業後收到了多家企業的入職邀請,而且待遇不錯,月薪上萬,可他最終決定放棄高薪工作,回到貴州老家當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去幫助更多像他一樣深陷貧窮境地的孩子。

現在的劉秀祥,已經是貴州望謨縣實驗高中的副校長,獲得諸多榮譽,兩次入選“中國好人榜”,也成為“中國最美教師”。

工作之餘,劉秀祥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全國巡迴勵志演講1000多場,聽眾上百萬人,還資助貧困學生1700多人。

八年過去了,望謨縣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教育走出了大山。劉秀祥堅信:“無論我們的孩子身居何處,怎樣的家庭和怎樣的環境,都應該有更好的未來。通過教育扶貧才能徹底拔掉窮根,越是偏遠的地方越需要優質的教育,因為孩子們的未來就在現在的課堂裏。”

劉秀祥是令人敬佩好老師,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希望他越來越好。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9

用愛的捆帶將患上“老人痴呆症”母親與自己綁在了一起。每天,陳斌強,都會和母親騎上小車,從充滿了“孝”的小路上前去陳斌強教書育人的中學。母親的“痴呆症”愈來愈嚴重,就連大小便也不能自理,陳斌強為了母親有時會沾上一點氣味,但他的學生們卻並不排斥——因為那是愛的味道!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的三寸暉······”這些在每個人的心裏恐怕已經再熟悉不過,可這些來自古代的真情告誡,在古代,人人都是孝子,可在“寶貝”肆孽的年代,卻有不少人不理解父母的苦心,令父母“超負荷運行”。

但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卻展現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中學教師陳斌強感人至深的守護母親的故事,在億萬的“寶貝”面前重新詮釋了“孝”,“孝”代表的不單單是一個字眼,而是一種偉大的力量,為我們的人生注滿了崇高之美,為所有人注入了春風般温暖。

陳斌強那將自己與母親再一次緊緊捆在一起的愛的捆帶,也許在未來久遠的日子裏會塵封,但儘管捆帶不會永存,它記錄的一點一滴的子孝與母愛卻會永存,卻會把孝傳滿整個華夏,傳滿整個世界!

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父母的愛已脈脈匯入了我們的血脈,但我們卻不一定會察覺出,但父母為我們而付出,為我們而忙碌,為我們而辛勞,就算是再疲憊,也不要忘記——感恩孝奉!其實,世界上不存在孝子,因為,為父母付出,是我們理所應當的!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0

今天,我們在這裏,觀看了2016年的感動中國,這場長達120多分鐘的視頻讓我很感動,而最讓我感動的,是在山區中為孩子們默默奉獻而從不所求的這樣一對山區夫婦,他們對優越的生活選擇放棄,而走向了科技落後的山區生活。

曾經有這樣一對夫妻,朱敏才曾是一位外交官,英語非常好。本來可以住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們卻選擇了山區的艱苦生活。這個山區小學有100多個孩子,代課老師卻只有一人,他們的到來無疑是給山區孩子增加了興趣,在平常的日子裏,他們學不到英語,那麼課外知識就更別説了,但自從他們來後生活就和以前大大不同。由於每天這樣過度操勞和長期吃不上營養的蔬菜的原因,自己卻落得了風濕病,沒動一下條件雖然苦,但他們是快樂的。可好景不長,又一次他突發腦溢血,倒在了這裏。過了許久才脱離了危險期,這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有讓人激動的消息呀!他的心願是在貴州山區當上一名英語教師,在這一刻,他的願望果然實現了,而且非常光榮出色的完成了,難道他們得獎項不是理所應當的麼?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終於在2015年晚在央視播出了,昨天晚上,我特地抽觀看了頒獎典禮,觀看過程中,平凡的人們在不同平凡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人民。’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1

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沒有專職的心理醫生。學校老師們開玩笑説:“張桂梅校長就是心理醫生。”

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家庭貧困的陰影,經常會使一些學生精神狀態低迷,學習成績滑坡。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張桂梅不僅耐心地開導學生,而且親自去家訪,瞭解學生背後的家庭原因。她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輟學。

張桂梅每晚住在學生宿舍。高一年級的一名女生情緒低落,學習成績退步。張桂梅就讓她與自己同住,經常開導她。瞭解到女孩的父母經常打架,女孩還常被父親嫌棄辱罵。張桂梅3次到村中她家裏為其父母調解,終於讓全家和好,小姑娘臉上有了笑容,學習也更努力了。“我要救這個孩子,就要救她父母,救她全家!”張桂梅説。

“陳小琴(化名)最近考試成績才390多分,這個成績究竟是什麼原因?”今年國慶家訪,張桂梅帶着滿腹疑問來到船房鄉華榮村高三學生陳小琴家。陳小琴家是貧困户,母親有精神疾病,父親受到村裏幫扶,當了村裏的保潔員。張桂梅明白了陳小琴的心病,親切地鼓勵她:“大家都在幫助你家,你在學校的生活費有學校補助,你不用擔心家裏,應該全力以赴地專心讀書。”

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沒有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輟學,沒有發生過學生自殺、自殘的事件。12年來,跋山涉水的家訪,每個學生和家庭的甘苦張桂梅都瞭然於胸。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2

今年63歲的張桂梅是雲南麗江華坪縣女子高中校長。2008年,她用從各方籌集到的資金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專門招收貧困山區的女孩。12年來,已經有1800多名女生從這所學校走出,考上大學,實現夢想。

每天清晨剛過5時,華坪縣女子高中學生們的一天都是從校長張桂梅的喇叭聲中開始的。

5時30分開始,讀書聲就會陸續在學校各個角落響起。這裏的女孩都來自貧困山區,基礎差、中考分數低,要想考上大學就需要付出更多。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去世後,她申請從大理來到華坪縣教書,沒多久就查出身患腫瘤,讓她沒想到的是,華坪縣婦聯為了救她發起了募捐。

張桂梅在山區家訪時發現很多女孩早早就輟學在家、嫁人生子,延續着貧困,她想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女孩能夠繼續讀書、考大學、改變命運。2008年,張桂梅在縣裏財政和各方支持下創辦了第一所女子高中。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連年高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她也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多個榮譽稱號。

現在張桂梅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多種疾病讓她每時每刻都在咬牙堅持,但讓她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

目前,麗江市設立了“張桂梅教育基金”,籌集資金將用於支持華坪女子高中發展、補助貧困學生。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3

清貧不失善良;年邁不失活力。他,一個九旬老人,沒有温牀暖枕,沒有子孫繞膝,有的只是對失學兒童的憐愛和為孩子們圓上學夢的執著心。他的名字是――劉盛蘭。

陳雨露這樣評價他:“走過古稀,走過耄耋,老人沒有更多語言,獨以無聲的行動有力的詮釋着一個偉大民族對教育的深刻理解。”

敢問世間能有幾人,風燭殘年卻節衣縮食?布衣襤褸卻傾其所有?形單影隻卻從者如流?病困交加卻矍鑠偉岸?這位老人,是用生命在助學。

當我從電視裏看到老人用來包錢的布塊時,充盈在眼中的淚水無法抑制的決堤――那塊發黃的布里包裹着零散的硬幣,一角,五角,一元……老人飽經風霜的眼眸中,流露出了幸福的笑意,而那張笑臉的背後,我彷彿看到了他烈日炎炎下拾荒的身影;冷冽寒風中困苦的生活。

也許他比受助者還要清貧,但卻比錦衣玉食者更加富足。不是所有貧苦人都需要捐助,也並非只有富賈才能扶貧。慈善與名譽絕緣、與地位無關,而是用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將善良的本真詮釋到極致,劉盛蘭就是這樣的人。

善舉往往一時易做,一世難得。面對着星星之火,行善之風終會燎原。總有一天小悦悦的慘劇不會發生,扶與不扶的問題無需糾結,“人之初,性本善”感動中國的意義正在於喚醒那一顆顆沉睡已久的善良之心。

風燭殘年,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4

今天校外輔導班組織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真的是太感動了,我是邊看邊流着眼淚,十個人編織了十個故事造就了十個英雄,他們的事蹟都十分典型,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要説對我最感動的是張麗莉老師的事蹟。一天晚上,一輛失控的大車像無頭蒼蠅一樣,高速撞向剛下課的初三(3)班的學生們,當時情況萬分危急,張麗莉老師看見了這可怕的一幕,她第一反映就是不顧一切衝向孩子們,用力把孩子們推開,孩子們都不知道怎麼回事,當他們反映過來,尋找救命恩人時,發現張麗莉老師已經被壓在車輪底下,動彈不得。同學們含着淚撥打了120,當這位善良的好老師被趕來的救護人員艱難地從車輪下救出抬上擔架時,四周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120救護車開上公路時,已有自發的數百輛車等在那裏,一起開着燈為她送行。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下,過了好幾天張麗莉老師才從昏迷中醒來,可她再也不能正常行走了,下肢已高度癱瘓。

在節目播出中,她是坐着輪椅出來的,她的學生們個個含淚向她擁去,抱成一團,全場一片掌聲。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不停地在想:張老師是個非常普通的女老師,她當時那來那麼大的勇氣?她當時有沒有想到後果?她完全可以自己躲開,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沒有任何人會責怪她的,可她卻毫不猶豫地衝向死亡,把生留給了學生。這種不顧個人安危,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壯舉不是每個人隨便能做到的,是張老師平時心中裝着學生,是張老師對學生充滿着愛,是張老師的善良和高素質。張老師是時代的驕子,是我們的英雄。現在我們的社會多麼需要象張麗莉老師這樣的人啊!讓我們永遠記住——張麗莉這個名字。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5

近日,網上一組排雷英雄的無手“軍禮”照片震撼了廣大網民的心。軍禮無言,誓言鏗鏘。一句“讓我來”,排雷英雄倒在了血泊中,救下戰友,自身失去了雙手和眼。一個嚴肅莊重的“軍禮”展示出了排雷戰士對黨的忠誠,對排雷事業的不悔決心。

他們是一羣走在“死亡”路上的英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為的是幫人民羣眾排除安全隱患,還人民羣眾一篇安詳寧靜的熱土。排雷發明者設計之初,考慮到敵人靠火力轟炸等外力作用引爆地雷,便在地雷材質上做了優化設計。導致在如今的排雷工作中即使在強火力作用下,地雷毀滅率也是極低的,這就需要排雷士兵匍匐身子,通過絆發、剪線、去除偽裝物等一系列排雷流程進行排除。排雷完成後,戰士們還要手拉手徒步驗收雷場。

戰士英雄大多數都處在20到30歲之間,正處朝氣蓬勃,激情四溢的青春。在這場特殊的戰鬥,許多排雷戰士獻出年輕的生命。或跌入谷底,或頂高温挖掘,也從未一聲怨言,輕言放棄。爆炸事故中,僥倖抵住死亡厄運喉嚨的戰士們,有的失去雙腿胳膊,終身殘疾。這對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來説,同樣是一場巨大的傷害。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失去健康肢體的人,該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排雷英雄的故事讓無數羣眾熱淚盈眶,“上半輩子,你守護我。下半輩子,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手’。”排雷戰士杜富國的妻子緊靠在杜國富身旁説。

這世界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英雄事蹟讓我們千萬羣眾落淚。他們是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標兵,是祖國的驕傲。在他們身後,祖國大地一寸寸平安的土地不斷伸延。他們的故事,全中國都要銘記。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弘揚不畏艱難、不懼危險、不怕傷殘、吃苦耐勞的排雷精神。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6

昨日,201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播出。程開甲、鍾揚、王繼才王仕花夫婦、馬旭、杜富國、呂保民、劉傳鍵、其美多吉、張渠偉、張玉滾紛紛當選,他們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其中有6組人物都跟軍人有關,他們有的是現役軍人,有的是退伍軍人,有的是民兵;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有排雷英雄杜富國,有中國首位空降女兵馬旭,有退伍軍人呂保民,有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有英雄機長劉傳鍵。

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豪邁的軍人氣概,這與年齡無關,與性別無關,與現役非現役無關,只關乎那顆熾熱的兵心。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頒獎典禮上,有兩位獲獎軍人已經去世了,分別是程開甲和王繼才。遺憾的是,他們都於2018年去世。

王繼才,一名再普通不過的民兵,但他也是“最美民兵”,他與妻子王仕花將32年的歲月都獻給了開山島哨所,一生清貧度日,在環境艱苦的孤島日復一日地堅守,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民兵之歌。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巡邏時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程開甲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獲得者,被授予“八一勛章”,並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至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是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程老一生淡泊名利,隱姓埋名40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研事業。2018年11月17日,程老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雖然程老和王繼才都已經遠去,但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普照中華,激勵一代代人在建設強大的中華民族的道路上不畏艱辛,奮勇向前。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7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之後,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台上而敬佩。

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於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台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在講台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説就是“如果説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這些英雄就生長在普通的生活中。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為學、為人、為師,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事業需要更多像她那樣的教師。我們學習張桂梅,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共產黨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教書育人恪盡職守、嘔心瀝血的精神;學習她崇高師德、治學嚴謹,為追求學術鍥而不捨、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她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為戰勝病魔而不屈不撓、積極樂觀的精神。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8

感動,一個微妙的字眼,卻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

看完《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讓我熱淚盈眶,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鄉村教師朱敏才和孫麗娜夫婦。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他們退休後,沒有選擇在北京過安逸的生活,而是跑到貴州偏遠山區義務支教。把靚麗的西裝和禮服留在北京,揹着簡簡單單的行囊就上路了,當他們來到偏僻的尖山苗寨,寨裏有200多名孩子們,在這之前他們只有一名代課老師給他們上課。看到這,他們更堅信他們來對了地方。

雖然他們做好了要吃苦的準備,但寨裏的生活和條件超乎了他們的想像,他們的卧室離廁所只有一堵牆,孫麗娜老師説因為晚上睡覺太臭,他們要帶2個口罩才能入睡,而晚上洗澡的地方也就只有一個池子,夏天時就在池裏洗冷水澡,冬天時,因為水冷一個月都不洗一次澡,再加上高原有強烈的紫外線,已經讓孫麗娜老師右邊眼睛失明,左邊的眼睛視力也只剩下0.03,老伴朱敏才也得了重病,因為山寨裏缺少藥物,只有自己扛下來,為看病省下來的錢幫孩子們買了學習用品,朱爺爺甚至還有一條有很多洞的秋褲也不捨得丟,看到這裏,我的眼淚完全控制不了的留了下來,太感動了。

這些年來,他們夫婦倆已經走了上萬公里,支教了5所小學,讓孩子們學習了美術、英語、數學等學習課程,也讓孩子們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共捐款了350萬元,讓小學裏充滿着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朱敏才和孫麗娜夫婦是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我們向他們敬禮!向他們學習!做為00後的我們,更應該懂得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老師的教育之恩,更應該懂得珍惜,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將來也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19

王婭是本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從1985年開始,她就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並默默堅持了30餘年,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在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後,更是將唯一一套住房捐給基金會,用於資助寒門學子。此外,王婭還常年無償獻血,並於2016年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決心將自己的仁愛之心從生前延續到身後。

2016年7月,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1500餘萬元捐助西部貧困孩子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王婭知道此事後,通過郵件與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取得聯繫。“我是工薪族,願意為貧困孩子盡點心意。”王婭述説了她樸素的心願。於是,她開始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先是匯去6000元資助了甘肅一名高中生三年的生活費,隨後又捐出6000元資助了另一名學生。王婭常説:“雖然我沒有孩子,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因為孩子是未來。”

當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倔強的王婭一邊和病魔抗爭,一邊加快捐資助學的腳步。就在化療進行第五個療程的時候,王婭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將本應用於治療的錢全部捐給貧困學生,就這樣,一筆3萬元的捐款匯到基金會賬户上。不僅如此,王婭還將僅有的也是最大的資產--一套商品房捐贈給基金會,用以資助更多的貧寒學子。

2月16日22時21分,王婭因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我們。按照她的遺願和生前協議,她的遺體被送到了天津醫科大學,這位生前堅持助學助困的普通女工,在身後為醫學教育事業燃盡自己的光輝。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20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我一直將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一直激勵着我。古人云:“人貴能持之以恆”,這句話也不證實了這個道理嗎?

正如中國女排,她們在經歷了11年的低迷期,仍然不放棄,努力堅持才能再次榮登世界之巔。這幾天人們都沉浸在這份喜悦之中,中國女排因為堅持,她們成功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堅持,不努力。

古今中外無數的成功者,都以他們生動的人生經歷,向我們展示了堅持的寶貴。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才打敗了吳國;司馬遷飽受艱辛,歷經18年才寫成了《史記》;愛迪生試驗了上千種材料,終於找到製作電燈的'鎢絲;拿破崙幾經波折,才成為稱霸歐洲的法蘭西皇帝;馬雲艱苦打拼,才成立了今日的淘寶網……

如此等等,都雄辯地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堅持是一種態度,只有堅持不懈,人生才能趨於完美。

身處絕境,強者與弱者的區別就在於,強者能夠抓住逆境背後的機遇,在絕境中逢生。而弱者則是在逆境中隨波逐流,在絕境中選擇了放棄。失敗者並不是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絕境中,成功者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成功者比失敗者多堅持了一分鐘,多走了一步路。

曾經的我還以為進不了理想的中學,但正是我堅持着心中的信念和夢想,終於如願以償。每當自己一次次挫敗,感到自己不行了,失敗了,我都會啟用這種力量,讓我重新站起來。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大多數人都是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後天的太陽”。只有堅持到底,那麼就一定會成功!堅持就是勝利!我們要學習中國女排那永不放棄的精神。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21

葉先生説:“其實我一生經過了很多苦難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來,我卻一直保持着樂觀、平靜的態度,這與我熱愛古典詩詞的確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為被一時短淺的功利和物慾所矇蔽,而不再能認識詩歌對人的心靈和品質的提升功用,這是一件極可遺憾的事情。如何將這遺憾的事加以彌補,這原是我這些年來的一大願望。”

1948年,她隨丈夫渡海來台。在白色恐怖之下,丈夫因思想問題入獄,幾年後出獄,卻因長期囚禁性情扭曲,動輒暴怒。為了老父和兩個讀書的女兒,她辛苦教書維持整個家庭,極盡忍耐。王安石的《擬寒山拾得》把她從悲苦中提振了起來。“眾生造眾業,各有一機抽”一句,如當頭棒喝。她跟自己説,要把精神感情完全殺死,殺死了,就不再為它煩惱。1969年葉嘉瑩攜全家遷居加拿大温哥華。1976年3月24日,長女言言與婿永廷以車禍同時罹難,又一次給了她沉重的打擊。料理完女兒女婿的後事,她閉門不出,日日哭泣,寫了10首哭女詩。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逼人一世來”,“痛哭吾兒躬自悼,一生勞瘁竟何為”,她歎命運不公,反思勞瘁一生的意義。

經此一難,葉嘉瑩突然覺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個終極的追求和理想。”

1978,她向中國政府申請回國教書。一年後,她收到了中國教育部批准回國教書的信,安排她先去北大,不久,又應李霽野先生之邀去了南開。每年3月,温哥華的大學停課放假了,她就飛回國內講學。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14年,她決定定居南開。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22

中央電視台2017年2月8日晚播出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獲得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榮譽的分別是: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孫家棟、三進火海捨己救人的王鋒、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魯大學畢業後回國紮根農村的秦玥飛、訓練中壯烈犧牲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平凡崗位上創造非凡業績的電焊工李萬君、讓眾多患者挺直脊樑的好醫生樑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量子通訊的領跑者潘建偉、焦裕祿式的好乾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還向中國女排表達了特別緻敬。

這些偉大的人讓我們的內心如大海般此起彼伏,思想如潮水般洶湧澎湃!

河南救人小夥王峯,“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2016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陽一棟民宅突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3次衝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王鋒卻幾乎燒成“炭人”,約五六十米的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腳印!儘管各界解囊相助,10月1日38歲的王鋒還是永遠走了……

“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後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穫的時節。”這是帥氣小夥秦玥飛的頒獎辭。

秦玥飛,耶魯大學畢業,現任湖南衡山福田鋪鄉白雲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聯合發起人。大學畢業時,他選擇回祖國農村服務,至今已6年。改善灌溉系統、建現代化敬老院,為鄉村師生開展信息化教學……他説成功不可能一夜間發生,“必須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做。”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着我們,也感動着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蹟。用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吧!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23

若不是《感動中國》節目,我還未曾認識你,認識了你便讓我懂得,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凡人,就是英雄。你就是我心中的英雄——陳陸。

“我會守護好廬江”,這是你對父親最後的承諾,亦是對國與民最堅定的保證。洪水猛獸沒有將你擊退,唯有拼命呼救的聲音時時緊扣你的心絃。面對濁浪滾滾的洪水,是進是退;面對疲倦不堪的身軀,是戰是休;面對羣眾殷切期盼的眼神,是留是走……你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一趟趟,一次次,哪怕已經高強度工作96小時,哪怕被洪水浸泡的全身浮腫,你依然不顧疲勞,衝鋒在前,只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更多的生命。

堅守是風骨,堅守是責任,堅守使你成為家庭中的缺席者,堅守,卻使你成為了抗洪中的英雄。

我要感謝你,是你讓我明白什麼是責任,穿上軍裝是你從小的夢想,抗洪救災是你的職責,你在一線擔負起了保家衞國的責任,而我,考上大學建設家鄉是我的夢想,努力學習是我的職責,我定會在題海中擔起學生的責任。我要感謝你,是你讓我明白什麼是英雄,你並不是電視劇中的傳奇偶像,而是我們身邊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你是一位普通的消防員,一位普通的丈夫,一位普通的丈夫。和我們一樣,對生活有種種小期待期待:期待過年與家人的團聚,送兒子一件消防車玩具,和家人去一趟海洋館……但危難時刻,方顯男兒本色。英雄,就是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大千世界,總有人會給世界帶來長歎,帶來憤慨,也總會有人讓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動的力量,讓我們面對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熱愛,對自己,對生活,對未來。而我們將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每一個不被辜負的日子裏起舞。

洪水洶湧,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過後,你是天空燦爛的霞。

陳陸,一位在災難中始終衝鋒在前的勇士,是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榜樣!我們對你還來不及説一聲再見,你的名字已經讓世人知曉。我們總是無奈用這樣悲壯的方式認識英雄,但不要悲傷,英雄的精神在我們這一代傳遞,我們會為了夢想拼搏,我們會繼續沿着你的路勇往直前,請你放心,山河定無恙,人間皆安樂。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24

“感動中國”的旋律緩緩響起,一年一度的頒獎晚會再一次打動了觀眾的內心,細數着那些平凡中的偉大,感動之情油然而生。

本次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稱號的有奉獻大半生,致力保護敦煌的學者;戰功赫赫,卻深藏功與名的老英雄;永不放棄,從不言敗的運動員……

其中,令我感觸頗深的是用盡一生來保護新中國孩子一生平安的醫學家——顧方舟。他是中國著名的病毒學專家,脊髓灰質疫苗的研發者。上個世紀,全世界突然爆發脊髓疫情,我們全中國的孩子也陷入恐慌之中。當時,這種疾病極易在幼兒身上發生,但無藥可治。31歲的顧方舟,意識到嚴峻的形勢,於是他載着全中國的希望,去蘇聯探求疫苗。經過不斷努力,他研製的疫苗終於問世,可由於那時並無證據來證明此疫苗是有效的。顧方舟沒有猶豫,他冒着生命危險,與自己的同事一起試服了第一批疫苗,後來他還用自己的孩子當作試驗品去檢測。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2000年,他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國成為了一個無脊灰的國家,而顧方舟在這條困難重重的道路上,足足奮鬥了44年。

直到現在,我們還因此受益,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兒得以健康地成長。一聲“糖丸爺爺”,是我們對顧方舟爺爺的無限感恩和緬懷。在中國的歷史上,正是因為有許多類似顧方舟爺爺這樣的醫學家、科學家,才能推動着中國的發展進步。顧爺爺為研製疫苗用自家孩子來試驗的行為深深打動了我,我深刻體會到那該需要多麼大的勇氣,才能做出如此行為!而這一行為的背後,更是對整個中國孩童的無私而博大的愛。

“為一大事來,成一大事去。”顧方舟爺爺放棄了他曾經高薪的外科醫生職業,奮不顧身地投入到國家公共衞生事業中。那一粒粒糖丸,凝結的是數不清的汗水和智慧,他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超越了自己的親人。甚至最後他在彌留之際上,還叮囑着孩子們:“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你們快快長大,報效祖國。”

作為糖丸受益的年輕一代,我們應繼承顧爺爺捨己為人、甘於奉獻的信念,並將這種信念深深刻在心上,如此,未來方能成就大業。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25

昨天晚上坐在電視機前靜靜的看完《2021感動中國》,看完欄目,心中突然有種説不出的感覺,每次觀後,總會給人以長長久久的思索與追問:是什麼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瞭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走進他們,叩問自我,在感動中找尋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並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裏最軟弱的地方,但是什麼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瞭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走進他們,叩問自我,在感動中找尋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並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裏最軟弱的地方,但“那時候的我們,渴望知識,有老師給我們上課,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她的女兒説:“媽媽,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你不是一個好媽媽。”聽到這,我感覺鼻子酸酸的,她的博愛深深感染着我,她放棄了對女兒的陪伴,但是她的學生也是千千萬萬個小家庭的希望啊!她用她的博愛,影響了幾千幾萬個家庭的孩子,讓他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讓他們受到教育,從而有機會走出大山,去用自己的力量改變社會,為社會創造價值。她的學生也受到她的影響,試想如果她的學生能把她的博愛接力下去,那中國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棟樑之才的!

中國的貧富差距現在還是較大,一個老師能夠選擇放棄優越的條件,而選擇艱苦的地方,如果不是一種愛的力量支撐着她,她何以在那裏整整36年!支老師,她用自己的微薄收入給學生添置學習用品,用盡自己的全力去幫助學生改善教學條件,無私地教育學生知識,這深沉的愛讓我感動不已。這樣的老師,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她真的如詩句所讚美的那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想到我自己,現在有如此優越的生活環境,有爸媽的寵愛,有温柔的老師,每天坐在乾淨明亮的教室裏讀書學習。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好好學習,積極進取,希望長大以後也能成為支老師那樣偉大的老師。

評析:能夠深刻領會支老師身上的精神,聯繫自己的實際,説出自己的感動,值得點贊。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26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就像早春約會在中央電視台如期播出。通過投票等多種方式在全國範圍內評出年度人物事蹟,在晚會現場陸續與觀眾見面,分別用他們不同親身經歷講述了感動中國真實故事,用感動力量再次喚醒了心靈春天。

感動是人類最直接一種情感。生活中總會有那麼一些人,時時感動着我們。他們是宋兆普、黃大年、王鈺、鄧迎香他們是一個人,他們是一羣人;他們是一種精神代表,他們在用一種心靈力量,喚醒沉睡春天。

我們常説,好人就在身邊。“感動中國”人物也都來自我們身邊。它傳遞出了中國人好人觀,行善觀。“勿以善小而不為”,積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裏,我們2021年感動中國觀後感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着千千萬萬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精英,也有百姓草根凡人,但卻都以不同偉大事蹟感動着這個名族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撞擊與神聖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背後,我收穫不僅僅是文字上樸實與感動,更多是內心中無法言喻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裏佩服和尊敬人物。他是學生口中“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裏瑤鄉,有着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家,將瞭解情況一一記錄在冊,並用自己微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大學夢。然而,自己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通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後因積勞成疾,莫振高於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老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轉變。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27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如約而至,守在電視機前的我看着熒幕中的一個個人,聽着一件件事,不自覺的便紅了眼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八十七歲的孫家棟爺爺已經年過古稀,少年勤學的他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家棟”——家國棟樑。導彈、衞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他的傳奇,孫家棟爺爺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緊密相連,他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衞星,第一課返回衞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衞星、氣象衞星、資源探測衞星、北斗導航衞星等第二代應用衞星的總工程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在他領導下發射的衞星竟奇蹟般地佔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鏡頭前兩鬢斑白的老人眼角濕潤,淚光閃爍。眼中滿含的是對航天事業的熱愛、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熊熊火光閃耀靈魂。二零一六年五月十八日凌晨,一場大火猛烈的襲擊着一座居民樓,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義無反顧的三次衝進火海救人,二十多位鄰居無一傷亡,可是從火場出來的王鋒,已經被燒成了“炭人”渾身漆黑,神志已經不清醒。在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王鋒的傷情似乎有所好轉。正當所有人都盼着這位英雄能早日康復時,十月一日下午,他卻悄然走遠,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他的無私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心中永生。

誨人不倦無私奉獻。支月英是江西省澡下鎮的一名老師,一九八零年,只有十九歲的她,不顧家人的反對,隻身來到離家百里遠的泥洋小學。這裏山高路險,支月英卻絲毫沒有退縮,毅然決然的留了下來,成為了一名深山女教師,三十六年以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山村的講台上,幾十年如一日,從“支姐姐”變成了“支媽媽”,培育了大山深處的一代又一代人。

一腔熱血育桃李,三尺講壇寫春秋。你跋涉了許多路,卻終是圍繞大山,吃了許多的苦,但給孩子們的卻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卻白了你的麻花辮。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28

今年《感動中國》中最使我感動的是何玥姐姐。

當小何玥離開我們時,我潸然淚下,不為她的離去而痛心,而是為她的愛而感動。她未曾離去,她的愛融入了天地。她一直都在這裏,帶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勇敢前行。“何處春江無月明”是的,處處春江都有月明,你就是那明月,將愛融入清亮的月光,譜成一首動聽的生命樂章,愛的樂章!在你身上,我們看到了那高懸頭頂的大愛,從古至今,熠熠生輝,永放光芒。還有一個大孝子——陳斌強老師,他從小沒了父親,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姐姐。母親把三個孩子養大,陳斌強長大後,母親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生活能力。媽媽,從我們出生,開始牙牙學語到長大成人,媽媽的關懷無微不至,媽媽的大愛,我們無以為報,能做的只有在生活中多關心她,呵護她,讓她也能感受到我們愛。陳斌強説:“我們孩子可以等,但是父母等不了了。”沒錯,我們要想回報母愛,必須行動起來。從古至今,孝子數不勝數,他們以自己的行動,讓温暖的親情不斷傳遞。我們要向何玥和陳斌強學習,我們要珍惜的學習環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處的人!

侯旭陽習作展爸爸的朋友星期天的早上,天氣晴朗,爸爸和媽媽出去有點事,媽媽説:“小明你在家裏好好呆着,不要給陌生人開門。”爸爸媽媽走後,小明覺得很無聊,就畫了一張畫,又做了作業。忽然,聽見一陣敲門聲,他就從房間跑出來問:“你是誰呀?”門外傳來一位叔叔的聲音,叔叔説:“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小明就搬來一把椅子,站在上面,通過貓眼,看到了那叔叔的樣子。他身穿綠色的上衣,一條天藍色的褲子,棕色的皮鞋,手裏拿着本厚厚的書。小明想了想他是我爸爸的朋友,爸爸一定知道他是不是好人。小明説:“叔叔我有點事一會兒就回來。”叔叔説:“快點。”小明就打電話給爸爸説:“爸爸有沒有你的朋友來我們家啊。”爸爸説:“有,你要好好的對待你這個叔叔啊。”小明聽爸爸這麼一説就大膽的放叔叔進來。小明讓叔叔吃水果、看電視……叔叔要走了,爸爸媽媽也回來了。爸爸説:“我送送客人吧。”爸爸邊送叔叔,叔叔説:“你兒子對我太好了,又是讓我吃水果,又是看電視太好了。”

爸爸説:“應該的,對待客人就應該這樣有禮貌,這麼好。”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29

一個人,總有感動的時候,世上永遠不缺少令人感動的人。中央電視台在芸芸眾生中,尋找出10箇中國最令人感動的人,在每年的春天通過《感動中國》這個節目,向大家介紹這些人和他們令人感動的事蹟。《感動中國》已經開展了10年,可我卻只看了一期,就是今年的這期。

今年,每個人物的事蹟都十分令我感動。像朱光亞爺爺,他一心研究原子彈,率領科研人員研究了整整10年。經過他不懈的努力,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終於研究成功了,他為中國核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像胡忠和謝曉君夫婦,他們放棄在城市裏的優良條件和工作,到山區的孤兒院去教書。這一教,就是12年。他們經常因為過度疲勞而昏倒,但他們還是堅持在那裏教書。在這其中,無臂的鋼琴師劉偉最打動我的心。

“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着。”這句話是劉偉的勵志名言。的確,他精彩地活着。劉偉在10歲的時候,因為一場事故被截去了雙臂,可他沒有放棄對未來的憧憬和對人生的希望。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堅強地挺了下去。從10歲—12歲,從失去雙臂到踏上維也納的大廳,他創造出了無數的奇蹟,他時時刻刻都在努力。

劉偉令我感動的,是他那種相信自我的心情和他那堅持到底的精神。

我又想起了我自己。平時,我很少有堅持不懈做到底的事情,常常是做到一半時,覺得太難了,太累了,就不做了。就拿我跳繩來説吧。前幾個星期,媽媽對我説,跳繩對身體的健康有好處,於是我規定自己每天跳繩500個。堅持了幾天,就做不下去了,因為跳完繩後,很累,氣喘吁吁的,十分不舒服。我心想:這太累了,我還是放棄吧。很快,放棄就戰勝了堅持。

現在,我看了劉偉的事蹟,我認為,劉偉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遇到了許多困難,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相信自己,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功。

劉偉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感動中國”的人物的精神,我都要學習。《感動中國》讓我知道了許多令人感動的人,讓我知道了許多值得我去學習的人。《感動中國》,一個讓人感動的舞台!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30

張玉滾,和許多默默無聞的鄉村教師一樣,拿着最少的工資,幹着最累的活。然而和那些普通教師不一樣的是,他本就生長在這片大山裏,在大學畢業後本可以去山外的世界闖蕩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卻只因校長的一句挽留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回到自己曾就讀過的小學當教師。

他,一個人扛着給學生們買的書走過崎嶇的山路,一個人教五個年級的多門課。為了改善學生們的伙食,他讓妻子辭去工作來學校食堂當義工。作為一名老師,他無疑是十分敬業的。更令我敬佩的是他敢於作出這個決定的勇氣。哪一個人沒有年輕氣盛的時候,又有哪一個人沒有自己一直想實現的理想?然而同樣是很年輕的他,卻在離自己的成功最接近的時候,選擇暫時擱下自己長成參天大樹的機會,去播撒更多希望的種子。

然而,在一次為學生送書的途中,意外的事故使他年幼的女兒夭折了。在失去至親的巨大痛苦之下,他也坦言想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不想看到這裏的一切。我想這座大山的確虧欠他太多了,即使他真的離開這裏也沒有人會責怪他的狠心。有哪一位父親可以無視曾經奪走自己女兒生命的土地?可在村民們的安慰勸導下,他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可能是想彌補自己對女兒的虧欠,他對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子女一樣好。他用自己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承受了失去女兒的痛苦,用滿腔的熱情更無私地投入教學之中,即使提起女兒的過世仍是止不住淚水的流淌,仍是更堅定地握緊手中長長的教鞭。

艱苦的環境和忙碌的工作使歲月早早地在他的臉上留下痕跡,使他遠不如那些同齡人看上去精神飽滿的樣子。可提及教學,他卻又提起了精神,在現場唱起了自己在音樂課上教學生們的歌,簡單的音節構成了最樸實、最美好的樂章。他希望自己可以做學生們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引導他們走向成功之路。我想象到他在年輕時站在山頂,用渴望的目光眺望山外的模樣;想象到他在深夜為女兒的過世撕心裂肺的哭喊,卻苦苦糾結是否要離開大山的模樣;又想象到他耐心地為學生講解山中植物的知識,帶領他們大聲朗讀課本的模樣……再細細品味他説的話,的確,他為了幫助星星迎來曙光放棄了自己的白晝,在黑夜裏做着一輪明亮的月,只要星星們抬起頭,他便隨時都在。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心得體會31

“分毫”指的是數量較小的金額,“千萬”指的是數值極大的金額,兩者分別可以看作窮人與富豪。分毫積攢往往是節儉樸素的人,千萬捐獻則往往是慷慨大方的人——而“分毫積攢”並“千萬捐獻”的人,大概也就只有這對夫婦了。

為何這對夫婦如此讓人感動?

他們一分一毫地積累着財富,若不知道他們的最終目的,也會被他們的堅持不懈驚歎到,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為羨慕別人整日大魚大肉、飾品衣服多如山而拋棄另一方一走了之,反之,兩人之間的濃厚感情是任誰也抹不掉的,與當今社會男男女女頻繁交往分手、動不動離婚的塑料感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讓人們感歎夫婦善良本性的同時,對他們忠貞不渝、白頭偕老的愛情感到羨慕。

一生省吃儉用的夫婦倆,一直都過着樸素清淡的日子,一套絨睡衣穿了大半輩子。一般人“分毫積攢”,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想積累為數不少的財富,而獲得旁人的羨慕目光,保住自己的面子,炫耀錢財、誇耀自己的經濟實力,表面上鬥志昂揚滿面紅光,實則心中空蕩沒有些許深刻的思想。又或是見到了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想存錢去買些嚐嚐鮮,這也許包含了自身的強大毅力與獨立自主的優秀品質,但與這對夫婦幾十年如一日的積攢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如若僅僅只是標題中的“分毫積攢”四個字,那也不會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千萬捐獻”似乎一直被認為是富豪的專利,大概是人們條件反射地認為只有錢多的人才會願意捐如此大數額的款。而如今這一對夫婦倆不同於常人的做法,着實立定了人心難測的定論。

夫婦倆捐獻的鉅額財富,光是數值就足夠讓人感動,而瞭解了他們艱難的積攢經歷之後,更是不禁讓人站起為他們鼓掌,為他們獻上鮮花與掌聲。最可貴的品質並非是如復一日的積累,而是願意拋棄自己的榮華富貴去幫助那些窮困潦倒的人們,給予他們改變人生的機會。當全場觀眾掌聲雷動之時,一時間一股暖流湧上心頭,能讓人們感動到如此地步的,大概就是這些平凡卻又善良節儉的純樸百姓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yew3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