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醉翁亭記的心得體會800字

醉翁亭記的心得體會800字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記的心得體會800字,歡迎大家分享。

醉翁亭記的心得體會800字

醉翁亭記的心得體會800字1

《醉翁亭記》,一篇很早就閲讀過的文章,同《岳陽樓記》一樣,對這種文章還是懵懵懂懂,只是被其中語言所感動。自認為《岳陽樓記》是篇輝煌的文章,把一切感情化作文字赤裸裸地展此刻面前,無法不被它征服。“醉翁亭”呢?則是平淡中透露出無言的歡樂。似乎不需要直接表達出來,卻能使人心有所獲。獲得的就是那個時代那裏的人們心中的喜悦。即使自己不是身處在那裏,仍能幻想出活生生的畫面。綠意滿眼,野花叢叢,鳥兒時叫,溪水潺潺;太守擺宴,心之歡喜,野菜山餚,突顯美味;從遊太守,去而鳥悦,微醉而歸,心亦歡愉。心中就是這樣的感覺,很平淡的,很甜蜜的。假如我是滁州民,看着太守那麼的清廉,生活過得如此之美,怎能不歡樂呢?

若把歐陽修的思想融入到《醉翁亭記》中,或許有另一般風味。大家都在説歐陽修傳承范仲淹的高尚思想,把“後天下之樂而樂”貫穿始終。我也頗有感觸,在如此美妙的山水風景下,如此熱情歡騰的氣氛裏,歐陽修竟首先感到的是百姓之樂,其次才是自己寄情于山水的樂趣。其實有段時間不明白他的樂究竟如何?但這些天不斷領略文章,不斷在手中瀟灑揮舞着“樂”字,才一點一滴地看到歐陽修的笑,為百姓之樂而樂。以前以為官吏決不會領會百姓真正的幸福,但從《醉翁亭記》裏,看出一位封建王朝官吏超前的政治認識。從歐陽修個人來講,他總是堅持着自己的理想,永遠地含笑應對人生曲折。歐陽修的文字告訴我,或憂或喜,只在選取。應對如此完美的生活,能實現自己的一絲絲理想,為何不選取喜呢?

此刻經常看歐陽修的文字,他從不寫怨寫悲。在他的心裏,只有歡笑,只有為百姓樂而樂,盡力地用自己含笑對人生的態度,為人民做一個兩袖清風的好官。

醉翁亭記的心得體會800字2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一向以來人們稱讚它風格歡快、意境優雅。前人大多評論該文連用21個“也”字,構成了一唱三歎的風韻。其實,細讀全文不難發現,這篇四百餘字的山水遊記,除連用21個“也”字之外,還有10處之多連用“樂”字。

一、樂觀進取的處世態度,奠基了太守“樂”在其中的思想根源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被貶到滁州以後寫的散文。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範被罷官,歐陽修不顧個人利害,憤然上書斥責有關的權臣,他因此也遭到貶謫。當時,作者也和白居易一樣,“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此,在到任的路上,他寫道:“陽城澱裏新來雁,趁伴南飛逐越船,野岸柳黃霜正白,五更驚破客愁眠”。詩中流露出遭貶後憂不成眠的情緒。

然而,難能可貴的是,歐陽修並沒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他由於出身貧困,努力仕進,以前幾起幾落的磨難,成就了他的自強不息、樂觀上進的處世態度。所以任職滁州期間,作者的情緒是開朗的,“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閒”,所以,作者把個人的煩惱扔在一邊,“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覺得“四時之景無不可愛”(《豐樂亭記》)。故而歐陽修在《送張生》中高吟:“老驥骨奇心尚壯,青松歲久色愈新。”離開滁州三年以後,歐陽修還深情地懷念那段被貶生涯,“吾嘗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嘗思豐樂,魂夢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祿謝寺丞相歸滁州》)。這種懷念當年,以苦為樂的處世心態十分罕見。由此觀之,《醉翁事記》的產生絕不是偶然的,這與歐陽修的經歷和樂觀心態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而奠基了歐陽修創作《醉翁亭記》的思想根源。

醉翁亭記的心得體會800字3

歐陽修是我國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和詩人,提到他,總忘不了他的《醉翁亭記》,他通過對優美的自然環境的描寫與和樂的社會風氣的描寫,含蓄委婉地表現了貶官之後的特殊心境。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敍述,情感的抒發,而這三者又都生動地表現了歐陽修當時的特殊情懷。隨着文章中對景物的描寫,我們看到了一個閒適快活的世界:“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優美,望之蔚然而深透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這兒的山,沒有嶙峋怪石,沒有巖絕壁,這兒的水,不是驚心動魄之水。山,委紆起伏,佈滿了茂盛的綠蔭,幽深秀麗,靜靜地綿延環繞;水,猶如一條迴旋曲折的銀色飄帶,潺潺而下,泠泠悦耳;還有一亭,四角翹起,像鳥一般,悄然飛臨在這細水旁,多麼柔和寂靜的景色啊。

《醉翁亭記》開頭這一段描寫,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景色優美的環境裏,產生了愉悦的感受。另一段景物描寫,也是如此:“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仁者,山間之朝幕也。野若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這裏寫到了清晨飄散開來的淡霧,傍晚聚擾來的煙雲,春季發出幽香的野花,夏季蒼翠的綠樹,秋季潔白的霜色,冬季露出水面的石頭。一切都那麼恬靜簡樸,淡雅自然。這是散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再看散文中人事的敍述:“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它所描寫的不是轟轟烈烈的社會巨大事件,也不是不同凡響的英雄行為,而是比較平凡的、沒有矛盾,沒有衝突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散文中描寫了在年事已高的太守管轄下,眾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太守自己生活的一個片斷,呈現的是一派閒適快活、安詳和平的景象,作者感到無限的快樂,不禁心曠神怡,寬辱皆忘,一切人世間的榮辱,煩惱都置之腦後,以至於忘自己“飲少輒醉”,盡興暢飲。結果,周圍歌聲繚繞,人們起坐喧譁,而他卻“頹然乎其間”,醉態可掬,欲起而不能了,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歐陽修通過景物的描寫,人事的敍述,抒發了自己由此而觸發的內心感慨。他的真摯的感情溶匯在景、事中,更使文章顯得情意盎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必而寓之酒也。” “……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這是一個飽經滄桑,在仕途宦海中顛簸數十年的人的欣慰的心情。從天聖八年(1030),年僅23歲的歐陽修就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上下往返,盡心竭力,積極協助范仲淹革新內政,終於遭到羣邪所忌,革官貶滴。他的理想在以前不能實現,而在貶於滁州之後,卻有了可喜的政績,這對於奔波勞碌,疲憊不堪的歐陽修來説,是多麼舒心愜意的享受啊!滁州百姓的安樂生活,給了他極大的撫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個恬靜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於酒,而是醉於優美的景色,安詳的生活。這兒,禽鳥因山林而樂,人們因太守遊而樂,而太守則是因百姓樂而樂,他處在優美的環境中,身心愉快,舒適安閒,不由便醺醺然了。歐陽修蒼顏白髮,頹然坐於眾之間,眼睛微閉,眼前的景物是優美的,人是歡欣的,歐陽修也被這和諧的氣氛所籠罩,陶醉了。歐陽修以“醉翁”自稱,曠達自放,擺脱宦海浮沉,人世紛擾,在這遠離都市的山水之間,把自己的心靈沉浸到閒適、恬淡的情境裏,獲得了一種平衡、和諧的感受。這種感受滲透在《醉翁亭記》裏,使文章如田園詩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轉而流暢。

醉翁亭記的心得體會800字4

今天,在古文老師的帶領下,我欣賞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發現文學大師的'寫作技法很值得我們去參考借鑑。

作者在開篇第一段寫出了亭子的周圍環境和亭子命名的由來。在寫亭子環境時,作者的落筆很新穎:從遠山起步,立足於滁州,先是定點觀察環視,然後把焦點對準“西南諸峯”,點出“望之尉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移步換景,景隨步移:“山形六七裏”,先聞水聲,後見泉水。最後“峯迴路轉”,推出泉上的醉翁亭。按由遠而近的順序巧妙地介紹了周圍環境。在看我們的遊記:到了某某亭子,亭子兩邊樹怎麼樣,山怎麼樣,水怎麼樣。這樣的老套思路,和歐陽修比起來那可就大相徑庭了。

第三段是寫作者在醉翁亭裏宴請眾賓的事件。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四幅圖,可以依次歸納為:滁人遊圖,太守宴圖,眾賓歡圖和太守醉圖四個部分。讀完之後我就十分疑惑,歐陽修這樣的文學大家怎麼會犯這樣的小錯誤:文章每個段落都有各自的中心,所有的文字都圍繞這個中心來寫,寫作時更應惜墨如金,與中心無關的皆要捨去。那麼,這段的中心便是歐陽修宴請眾賓,還要寫“滁人遊圖”幹什麼,這不是廢話嗎!難道是歐陽修喝醉了不成。我向老師請教,老師一語點破我的迷津“一切景語皆情語。”我恍然大悟。太守周圍的景物無一不讓他愉悦:駝背彎腰的老人,天真活潑的兒童,絡繹不絕的遊人,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祥和,他所治理的這一方水土,百姓安居樂業,快樂無比,他不僅沉醉於山水之樂,更沉醉於與民同樂之中,不但不是廢話,而且為下文“太守醉也”埋下伏筆,真乃神來之筆啊,難怪為世代流傳之絕唱。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讀完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我也“樂意無亦也”!

醉翁亭記的心得體會800字5

讀完《醉翁亭記》,任誰都得發出驚歎吧!近千字的一篇古代散文,卻勾勒出如此美景,怎叫人不驚歎呢?

文中,濃墨重彩地渲染出一個山間清妙,小溪傍山,珍禽飛鳥,無不令人咋舌。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是讓人倍感逍遙。

文末,又詳寫了眾人玩樂的場景,設想,倘若沒有這眾人,這《醉翁亭記》不就少了一份熱鬧,而在這醉翁在乎山水之間,不也少了份亦師亦友的情義在瀰漫了嗎?

再完美的事物也永遠及不上人間的真情呀!

讓我們走出醉翁亭。小學將要畢業,在班主任的生日會上,同學們幹了許多的有趣事,到最後都忘了吃生日蛋糕,這生日蛋糕可不一般,三層奶油,一層黑巧克力,各色水果,光是看,就讓人垂涎三尺。

因為我住得和老師比較近,所以由我送老師回家,可是,在路上,一輛摩托車如公牛般發瘋地朝我衝來,一下就把我手中的蛋糕撞倒在地,蛋糕“血湧不止”,噴擠出來的奶油四處飛濺,我不幸中了幾彈,可我哪還顧得了這些,則要去把蛋糕端起,突然耳邊響起了老師的聲音:“別動!”我以為老師會批評我,看着老師臉上焦急的神色,手中因急得發顫而抖的紙巾,我明白:我錯了。老師接着説:“你都髒成這樣了,還碰它幹嘛?再好的蛋糕,我也不要了!”那爛了的蛋糕,變了,變成了和老師一樣美的花。

再想想,還是生日,不是別人的,而是我的。那天,我被罰打掃衞生,本來想和同學開個party的,可是這樣還怎麼開呀!這時,我看見另一人拿起了掃帚,是我的好朋友,我笑着問他:“我被罰,你打掃衞生幹嘛,不回家嗎?”“有難同當!”灰塵也變成了花,和朋友一樣美的花。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在人間真情中!讓我們走出醉翁亭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powjj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