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德育教育心得體會(通用5篇)

德育教育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德育教育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德育教育心得體會(通用5篇)

德育教育心得體會1

隨着新課改的推行,德育成為當今教育的重中之重。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個人素養深刻影響着自身未來的發展。所謂德育是指:在教育階段進行一定的素質與品德教育,進而影響個人行為的過程。

一、中專語文中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專生的年齡大多在16-18歲之間,處於此年齡段的學生正處於叛逆期,對於社會的認知尚不成熟,排斥教師與家長給予的引導。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弱,跟風、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對中專生進行德育教育迫在眉睫。

語文,指的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這就指出,教師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語言與文字的教學,同時還要注意文化的傳播與指導。而在語文的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成為中專語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根據中專生自身的特點,以及語文教學的特色,讓德育教育成為中專語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中專語文中進行德育教育的現狀

由於語文課程的特色,使得語文教學變得隨意自然,正是由於語文教學的此特點,中專生在語文課堂上缺乏學習的興趣。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教師缺乏教學的激情,致使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工作無法開展。隨着新課改教育的深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成為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標準。而目前,對於中專生的德育教育收效甚微,學生缺乏積極參加學校德育教育的意識,所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中專語文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即使教師對於德育教育有一定程度上的重視,但仍舊存在很多問題。

三、中專語文教學中缺乏德育教育的原因

1.學生對於德育教育理解不深刻

學生處於叛逆期,對於教師與家長的引導具有排斥心理。在中專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中專生採取不關心、不在乎的態度。其次,中專生對於德育教育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將德育與教育結合起來。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對德育的教育理解不深刻,致使中專生本身產生了對知識的辨別吸收,在課堂上,自主刪除了德育的教育部分。

2.教師教學缺乏德育教育

中專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過於急功近利,缺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耐心。另外,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只注重語言文字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品格素質方面的教育。中專語文教師對德育教育認為是一種教學額外的教育。所以,教師本身不重視德育教育,沒有將德育與教育聯繫起來,採取了避之不提的態度。此外,語文的教學是對中專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關鍵科目,而中專語文老師忽略了語文教育對中專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造成教師在授課的同時,常常忽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3.學校無法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

現代中專學校的競爭力,取決於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及專業素養,所以,中專學校注重學生自身專業科目的學習及成績,對於學生本身的德育教育莫不關心。學校為了完成教育部給予的教學任務,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對於中專生的德育教育,致使學校無法營造和諧的德育教育環境。

四、提高德育教育質量的措施

1.加深中專生對德育教育的理解

中專生因為處於叛逆期,對教師及家長的引導具有排斥心理,所以作為家長及教師,要時刻注意中專生的心理變化,通過語文課程中語言文字的教育,進一步改善中專生對於德育教育的態度,使中專生逐步接受教師及家長的引導。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瞭解我國的文化,認識我國五千年文化的內在魅力,進一步正確的認識自我,提高自身修養,加深對德育教育的理解。在專業課學習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素質,使中專生自身的綜合實力產生質的飛躍。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更快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

2.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增強德育與教育結合

語文的教學是在傳授語言文字基礎上對我國的文化進行傳播,所以,語文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教師對中專生的德育教育。中專生通過學習語文等有關的科目,可以進一步瞭解社會,認識世界。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中專生不僅可以學習我國的語言文化知識,還可以增加自身的閲歷,瞭解我國不一樣的文化,提升自身的內在涵養。所以,中專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注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發展,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參加德育教育。此外,中專語文教師在講課時,要注意營造課堂氛圍,使中專生對於語文的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課文之前,可以對作者進行簡要的介紹,進一步對中專生進行愛國教育,使中專生本身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另外,教師需要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變換授課風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己亥雜詩》一文時,可以與《病梅館記》相結合,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文章寫作的特點,講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3.重視中專生的德育教育

學校本身就是學生學習知識,塑造健康人格的地方,所以,作為中專類院校,在注重學生專業成績的同時,還要對中專生進行德育教育。而中專生屬於特殊的一類學生,他們對於社會的認知很膚淺,但自身又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所以中專類院校在完成教育部門給予的任務外,還要注重對中專生的德育教育。這就要求中專類院校增大教學安排中德育教育的時間比例,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使學生在學校期間,時時刻刻都可以學習我國的文化,同時進行自身的品德學習,增強自身的品質素養,建立健全的人格,使中專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全能型人才,滿足國家需要。

五、總結

為了響應新課改的號召,我國對於中專生的德育教育有了更深層面的認識。對於中專生的語文教學,不僅要求語文文字的教學,還要注重對中專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德育與教育相結合,在教育的過程中滲透德育,使中專生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自身的語言文字修養,還可以進一步完善中專生對於世界的認知,建立健全的人格。通過對中專生的德育教育,使中專生成為全能型優秀人才,實現自身價值。

德育教育心得體會2

作為高中部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老師,擔任班主任職務已經有幾個春秋了,一直以來在董事長高瞻遠矚的“高貴人才”大局觀念以及運籌帷幄的“高山景行”決策風範的陶冶下,鑑於自己駑鈍,這期間雖説沒能領悟到多少高深的理論知識,但多多少少積累了些許經驗,以及自己的感悟。千絲萬縷,不一而足。藉此機會,向各位領導彙報、與同仁們交流,難免有不足疏漏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同仁批評指教。

談班主任工作,主要的就是德育工作。德育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工作的首要工作,同時也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務。因為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前線指揮,好似火線上的連長,不僅是學校上層決策的傳遞者,更是學生德育工作的直接教育者。所以重視和做好德育工作,班主任責無旁貸。

既然德育工作如此重要,那麼,作為高中生的班主任我們應該如何重視?以及如何做好呢?

在我看來,德者,智、信、仁也!

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當好一個班主任,一定要做到“智、信、仁”三字。

一、智,就是智慧。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作為一個高中年級的班主任,帶領管理全班60多名學生,就好比北極星,學生全都圍繞着你,以你為核心。班主任如果沒有智慧謀劃,僅憑一雙手一張嘴隨意指揮任性而為,必將寸步難行,遲早會使自己焦頭爛額,而且班級也會一盤散沙、分崩離析。到最後不得不請辭換人。凡是走到了這個境地的班主任,都是由於沒有運用智慧去管理的結果。道理説得這麼高深,好像只有聖人才有這般能力了。不然,做一個智慧的班主任其實並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管理經驗或者法寶祕籍。在一個正規高效的管理嚴密的學校,上層領導早已宏觀掌控、運籌帷幄,將學校的大事小事考慮周詳,安排周密,到班主任這個層面只是要懂得如何巧妙地有效執行,讓政策的效力達到最大化,這就是智慧。

舉個非常簡單的案例來分析,我們錦弘中學早已為學生量身制定了夏秋兩季校服,校服是學校的形象代表,是學生對自己學校的文化認同,情感皈依。可是在校園裏,我們總會發現有些特別張揚個性的學生總是找一些各式各樣的理由隔三差五的穿自己的個性衣服,這個現象或許很多班主任都遇到過。那麼如何讓這些學生認同學校的文化,自覺着校服在身呢?這裏就是體現德育智慧的地方了。在學校制度的要求規範層面下,面對執拗的特殊學生,則必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班主任需要進行耐心的道德教育。之所以學校要讓每個人穿校服,其實是對學生人文關懷的體現,因為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經濟條件、不同文化層次和現實境況的家庭,這裏面必然有富貴貧寒的懸殊,着裝的不同,時尚元素的加入,衣服價格差異、華麗與樸實的截然對比,以及流行的渲染,必然會形成學生的攀比之風,甚至會導致部分學生對自己出生的不滿以及自尊的挫敗感,進而影響學習甚至心理的健康發展。而同樣校服下的學生就不會有差異有攀比甚至歧視,在一個公平的平等的環境下成長,對每一個人都是有利的。把穿校服、對學校的文化認同上升到這個層面,自然會讓學生心悦誠服,打心裏面接受,這就是有智慧的德育教育。

進入高三以來,高中部在校長室的領導指揮下,德育工作方面做了很多的創新改革。比如,一天三遍高喊勵志口號、貼勵志標語、激情跑操等。剛開始,這種方式或許在部分老師的心裏激起了波瀾,部分人甚至認為這是搞形象工程。沒錯,表面上看,這確是形象工程,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它帶來的影響卻是潛移默化的、實實在在的。因為我理解為,這是對班級凝聚力的培養,對學生競爭力的培養、對學生集體意識和榮譽感的培養。這種激情文化的指導正是對董事長提出高中部“塑造一種模式”的激情學習理念的深刻解讀與有力貫徹。這就是注入“精、氣、神”。一個學校如果沒有凝聚力必然沒有發展的動力,沒有有效的競爭力和生命力;一個班級,無論是哪個類別,創新班也好、普通班也罷,如果也沒有凝聚力,沒有貫徹好這種激情文化,那麼其結果必然是鬆散的、渙散的,成績也是很糟糕的。

今年的高三,我接手了一個普通理科班,據瞭解,這個班自從高二分班以後,每次考試都是同類班級中最差的。果然,高三摸底考試應驗了這個傳説,平均分與同類優秀班級相比差了25分。這個結果猶如五雷轟頂啊!接手以後,我就開始觀察這個差的原因在什麼地方?一段時間後,我得出結論:這個班沒有凝聚力。班集體非常渙散,學生都很懶散,行為習慣非常不好。怎麼辦呢?我想起李校長的一句話叫:“以形定性”。先規定行為習慣、然後具體佈置要求,在班級和寢室展開“標語上牆”的勵志活動,不但讓班級貼上橫幅標語、宿舍也要貼上勵志語錄。每天三次大喊口號時,讓班長領喊,每個人都要發出歇斯底里的聲音。然後就是跑操、喊口號、整隊形、選領跑。其中,跑操活動是班級凝聚力培養最好的措施,要想讓一個班級的成績好起來就先要讓這個班級的學生跑起來。為什麼這麼説?記得一次例會聽校長説起跑操時講了這麼一句話,叫“腳步齊人心就齊,腳步不齊人心就不齊”,凡是口號喊得最響、腳步最齊的班級學生的榮譽感就最強,班主任的德育做的就最好;反之,亦然。除此之外,做好德育工作,在班級認真開好每週一次的主題班會課,找典型、抓典範,哪怕一點優秀的地方就進行大張旗鼓的表揚,樹立榜樣,採取董事長所説的“找優點、只讚揚”的教育方式,俗話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一系列動作以後,班級的精神風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的懶散習慣一掃而空。所以説,要“以形定性”、激情帶動、褒揚鼓勁。讓前進的帆船始終鼓滿風。首先我們要的就是搞好外在的形象,讓外在的形象去感染那些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以此來促進內在的改變。高中部現在全部執行這個理念,尤其高三的晨讀晚讀書聲琅琅、貫徹樓宇,可謂響遏行雲,這難道不是智慧的結晶嗎?

這樣的德育工作,就是在有形之處下功夫,在無形之中收穫成果。

二、信,就是信義。

子曰:“言必行,行必果”。“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做老師,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用董事長的話説:“我們都是在做善事。”既然是做善事,那就好好做,切不能做成了壞事,不能誤人子弟。説這話或許聽者不悦,會站出來反駁,大家天天辛苦備課上課,我怎麼可能“誤人子弟”呢?這不是笑話嗎?其實未必。我們的老師大部分多是從師範大學畢業的,那麼,何謂“師範”呢?語曰“身正為師,德高為範”。説白了,就是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高尚的人。這樣的人才能做老師,而班主任是老師中的老師,更要以身作則,言出必行。一個學生跟着你三年,這三年是他最美好的年齡,也是他行為規範、道德理智慢慢確立奠定的三年,所以,遇到一個什麼樣的班主任對每個學生來説無比重要,因為這個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風向標。一個班級學生與班主任相處三年,三個春秋的耳濡目染,他的行為習慣三年以後和他的班主任會十分相似,這個班主任的脾氣秉性甚至都會傳染給這個班的學生。我們回想一下自己都會發現,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行為習慣是曾經的某個班主任老師感染的,或者有他的影子在身上。這也許不是什麼壞事,比如哪個班主任特別愛看書他影響了當年的你,而今你也酷愛讀書;但也許又不是什麼好事,比如曾經的班主任特別愛抽煙,不管課堂教室還是辦公室亦或是走廊,他煙癮犯了就拔,結果許多年後你也成了他。

所以,班主任對一個班級的德育教育是從他自身開始的,這就是“師範”意義。具體到我們每天陪伴的學生,我們平時的言行很多時候正不知不覺地影響着他們,我們的一抬手一投足無不映射在學生的眼中,成為他們爭相討論模仿的熱點焦點。那麼,如何給他們樹立正面的積極的形象正是我們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細微之處了。所謂,事無鉅細,細大不捐,小事重視了就不是小事了,小事忽略了大事可能就辦不成。

譬如,學生晨讀。當大家都在班級讀書的時候而你卻一直站在門口刷手機,氣定神閒、悠然自得,投入得忘乎所以,完全沒有公共場合的顧忌。那麼其影響定然是負面的,你們班的學生帶手機問題一定將會是你一直不斷的頭疼問題,因為你每天都在薰染他們,讓他們對手機充滿慾望。當你為處理帶手機問題苦思冥想招式的時候,卻不曾想到問題的根源之一在你自己這裏。所以,與其在班裏苦口婆心地開班會不斷重複玩手機的危害性,倒不如自己放下手機,與學生們一起暢快地晨讀。這樣,你給學生帶來的就是正面的榜樣,在你的薰陶下,學生自然愛讀書愛學習。言傳身教,身體力行,自古以來都是中國式德育教育的典範。“己欲立而立人”正是這個道理了。

這種以身為範的榜樣式的德育工作,其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其效果卻是立竿見影的。

三、仁,就是仁慈。

孔子曰:“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做一個師者,應當温和而不嚴厲,威嚴而不剛猛,恭敬安詳。我把這十個字理解為做一個温和仁慈沒有暴戾之氣的教育工作者。

前不久,同事們的微信朋友圈都被一則合肥市北城世紀中學老師打學生的視頻刷爆了,想必老師們都看到了。一個八年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在開學頭一天就用扇學生耳光的方式讓自己一夜成名,可惜是臭名昭著。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一節課扇了43位學生,我真心佩服這位老師的體力。視頻傳到網上以後,滿城風雨、口誅筆伐、千夫所指,輿論一邊倒地指責老師,更是甚囂塵上。再一次把體罰學生的敏感話題推到了新聞輿論的頂峯,也把學校德育工作的話題推向了風口浪尖。而今,此事已經風平浪靜、偃旗息鼓了,至於它的起因結果已經不重要了,可是,重要的是這個事件給我們同樣作為一線德育工作者的班主任們帶來怎樣的警醒和啟發。從學校德育的角度出發,我個人認為這個案例無疑是德育教育失敗的典型。

體罰,是傳統教育的陋習;打孩子,也是現代公民法制教育首先應該擯棄的。

義正言辭地説,教育的方式中最低劣的就是暴力手段,即動手打罵,心裏學概括為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語言有時也會成為暴力,其厲害程度甚至強於動手,比如,有些老師經常在無意間講口頭禪:你看看,豬都被你笨死了。這就是一種語言暴力。

體罰和辱罵學生,別的且不説,首先是對孩子自尊心的傷害、心靈的荼毒。作為一個班主任老師,德育教育的踐行者。面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恬靜好學者有之、調皮搗蛋者有之、頑劣憊懶者亦有之。那些聽話的學生固然惹人喜愛,那些頑皮的學生難道就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滅嗎?正好相反,一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成功之處恰恰是對那些不聽話學生的教育與感化。中國式傳統教育,往往認為打罵是最直接有效的,甚至有家長在和班主任溝通時説“老師,我家的孩子你只管打,沒事,我支持。”其實,這是一句大大的謊話,你千萬別上當。中國人常説:“打是疼罵是愛,不打不罵就是害。”我認為這句話是個假命題,以訛傳訛罷了。

是不是運用暴力是直接有效的治癒差學生的手段?我的回答是:絕對不是!

舉個案例,現在中小學生沉迷於手機moba——“王者榮耀”的現象十分普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註冊“王者榮耀”的未成年人超過200萬。而我們身邊沉溺“王者”的學生也是比比皆是。在座的班主任從班級裏想必也會偶有斬獲。

遇到這樣的學生非常令人頭疼。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很大,他們沉溺其中,難以自拔。高三學期剛開始,我在班級裏就發現了一例。接連三天,只要我去班級觀察,這個學生總是趴着睡覺,常常面容憔悴、兩眼通紅。我斷定他晚上玩手機。於是我把他單獨叫到辦公室,一直跟他談心:談他的家庭,他的成長經歷,他的學習成績以及現狀,他的人生理想和未來打算,等等,總之,就是不談手機問題。後來,這個學生下午竟然自覺地把手機拿給了我,並且立誓要折節讀書。他講“玩遊戲‘王者’,是成就別人為王者;放下游戲‘王者’,是成就自己為王者”。當時,我非常感動並且激動,我覺得這個事處理的太成功了太藝術了。我既沒有動手打他,也沒有威脅叫家長,而是用仁慈感化了他。從那以後,每天早上喊口號、晨讀,總有一個嘹亮亢奮的聲音特別突出,那就是來自這個“回頭浪子”。所以,我堅信:仁慈強過任何的肢體暴力和語言暴力。

以誠待人,人必以誠待己;以心待人,人必以心待己。德育,就是育人育心。既然如此,班主任做德育工作則應以温和的容顏、平和的心態以理服人、以德化人。這也是著名教育學家上海市特級語文教師於漪女士的情感教育的德育核心原則。

子曰:“有才無德,小人也;有德無才,君子也。”俗話説:一等人德才兼備;二等人有德無才;三等人無德無才;四等人無德有才。可見,德育教育是何等重要,理應把它放在教育教學的首要位置來抓。

高中部德育工作一貫的優良作風是班主任的談話制度,無論是考試前的答題指導還是考試後的心理輔導,辦公室、樓道走廊,經常能看見班主任老師和學生在一起語重心長地促膝長談。這是高中部德育教育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以及自二零一六屆以來高中部校長室推出的臨界生領養制度,更是體現了學校德育教育落到實處的具體有效的人文關懷舉措,這些無不是董事長長期以來夙夜辛勞、對高中部德育教育工作大力鼓勵支持的結晶。每一點都是良苦用心;每一滴都是苦心經營。尤其是董事長提出的“拼了”精神:拼了,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拼了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勇氣,拼了是決戰到底、永不捨棄的豪氣,拼了是非我莫屬、捨我其誰的霸氣,拼了是我要上大學、我必上大學的鋭氣。作為一線的德育工作踐行者——班主任們,我們需要的是細心聆聽、用心揣摩、專心致用。定然受益匪淺、受用終生。

德育教育心得體會3

在素質教育的時代,德育工作在學校工作中應該佔什麼樣的地位?我認為,德育工作就應該放在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位置,德育是最重要的素質教育。而在整個德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的德育和學生的德育一樣重要,抓好師德師風的建設是實施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要求別人做到的,就得自己首先做到,要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在語言和行為規範等方面都得做學生的表率。無論在集體工作還是個人工作,都要站在學校大局的高度,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指導。

1、教師職業道德要求體現我們工作的特殊性,儘管我們共同擁有一個地球,同在一片藍天下生存,我們各自有着不同的奮鬥目標和任務。我們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我們的言談舉止、行為規範、道德標準等等,都將會影響到無數家庭的未來希望。

2、作為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從職業道德和工作需要上來講,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2.1 依法執教,以德從教。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是法制國家了,在教學工作中,認真學習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主要是《一綱六法二條例》特別是其中的《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和《教師法》等、《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以及黨和國家有關領導關於教育的講話。

2.2愛崗敬業。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應該熱愛她,努力工作,尋找快樂,積極進取,作出優異的成績。

2.3 關愛學生。我們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在現行情況下,教育是服務行業,我們服務的對象是學生,我們要從生活、學習、成長等方面關心愛護他們。

2.4 嚴謹治學,加強業務進修。教育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人不學就要落後。昨天的知識已經不適應今天教育了,昨天的方法同樣變老化了,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傳統教育已經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5 團結協作。在工作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無論是集體工作還是個人工作,團結好教師,團結好學生,用集體的智慧,用大家的頭腦完成工作。

2.6 為人師表。作為教師,既要教給學生知識,又要教會怎樣做人。一個老師的言行將會對學生很大的影響,有時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在各方面都要做好學生的表率。

今天的教師要塑造全方位的新形象,除了抓好自身的教學業務工作,還要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強化政治學習,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德育教育心得體會4

思想道德教育,是為了培養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實實在在的實踐活動,不是抽象的概念。中華民族文化博大浩瀚,倫理道德思想和倫理道德教育所累積的理論亦宏富精深。繼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關鍵在汲取傳統文化、道德的精髓,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實施途徑和方法。思想道德教育不僅具有歷史性,而且作為人類共同財富,還具有共同性。我們在引進西方先進科技的同時,也應該引進大量的西方先進文化和優秀道德。把外來先進文化同本土傳統優秀文化和道德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具有時代特徵的、進步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規範,我們中華民族才會立於永恆的不敗之地。

當前我院開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使我們重新認識到當前社會上的人情淡薄,人心冷漠的可怕,同時又看到了像李彬、林志梅、郭明義這樣的希望,他們的先進事蹟使我深受感動,並得到了心靈的啟迪。

林志梅同志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許多不平凡的事。檢察事業是個關係民心的重要工作,沒有強烈的事業心的人,沒有堅定信念的人,沒有工作責任心的人,不可能踏踏實實的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下去,也無從談起取得什麼成績。林志梅同志數十年如一日,幾乎堅持每天上午七點上班,晚上七點下班,完成工作任務只有提前沒有拖沓,始終踏踏實實、兢兢業業,為檢察事業默默奉獻,取得了一個有一個的良好業績,獲得了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認可。在實際工作中,她更是如此。在南京市院預防處工作的16年內,林志梅同志不斷奔波於13個基層院與眾多企業之間,她所組建的南京市預防職務犯罪宣講團,至今共組織宣講300多場次,近4萬人受教育。她以如此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投入到工作中來,值得我們尊敬,更值得我們學習。

李彬同志讓村民富起來、讓過上的生活.在任職期間,基礎設施在、生活條件在改觀,了更多的實惠.李彬同志所做的事情,也正是基層幹部每時每刻在乾的工作.要學習李彬同志,認識到崗位職責的神聖性,對當代共產黨人所肩負的時代使命的理解,堅定理想信念,地帶領,齊心協力,團結奮鬥,建設美好社會,美好生活。

1990年起,郭明義參加了54次捐獻全血和捐獻血小板,累計6萬多毫升,相當於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按搶救一個病人需要800毫升計算,這些血至少能夠挽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2006年以來,郭明義8次發起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倡議,得到1700多名礦山職工和社會人士的響應,佔鞍山市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的三分之一。 。2007年以來,郭明義7次發起無償獻血的倡議,600多人坦然伸出臂膀,累計獻血15萬毫升。2008年以來,郭明義發起成立的“郭明義愛心聯隊”從12人發展到2800多人,捐款近40萬元,資助了1000多名“希望工程”特困生。 2009年以來,郭明義發起成立的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俱樂部彙集了200多名成員,是目前中國參與人數最多的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俱樂部…… 越來越多的人走向郭明義。他們義務獻血,他們捐資助學,他們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他人的生命。他們是快樂的。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林志梅、李彬、郭明義同志是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以其為鏡,可知榮辱、明職責、立言行,激勵我們真抓實幹,創先爭優。作為一名基層檢察幹警,我要以此次思想道德教育活動為契機,以林志梅、李彬、郭明義同志為榜樣,積極響應時代的召喚,去追求,去探索,去創造,去奉獻,去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做一名新時期的優秀檢察官。

德育教育心得體會5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必不可少的一種形式。因此,人們從接受教育開始,音樂教育就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初中到高中,音樂教育都是實施美育與德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必修課程。在中學時代,正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這個時期的德育教育又顯得尤為突出,音樂教育肩負的正是這一重任。音樂教學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音樂教學全過程中。《樂記》雲:“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確如此,優美高尚的音樂。藴含着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並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中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中學生的精神起着激勵、淨化、昇華的作用。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感受美、鑑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與“假”、“美”與“醜”、“善”與“惡”的能力。使中學生在思想、道德、修養各方面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音樂教育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道德教育作用。

現在的中學音樂教育中分為唱歌、欣賞、器樂、實踐這四個主要方面。

要制訂切實可靠的音樂常規來訓練學生講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從學生步入音樂教室、師生問好、坐站姿勢等都要養成一定的規範動作,以培養遵守紀律、舉止文明、尊師重教的良好行為,基本訓練要通過發聲練習、節奏訓練、聽音練耳等培養學生和諧統一的良好心態,要結合教材採用多種方法,使德育內容有機地滲透在教學中,課堂小結要面向全班各類學生,鼓勵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通過這些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行為。

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説教,要見縫插針,聯繫實際。例如,我所在的中學是—個完中,入學成績普遍不高,因此在學生身上有很多不好的習慣,好動、厭學,無學習方法可言,最重要的是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自信,嚴重的還有一些自卑。我在上課時抓住他們好動的心理特點,每節課有10分鐘進行自我才藝展示,開始的時候90%的學生都不敢上台展示,通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學生由多人共同表演展示到單獨上台展示,很多好動的學生慢慢地成為課堂十分鐘的“明星”。其中有一位同學主動找我談話,説:“老師。我以前從未獲得過這麼多的掌聲,也從未感受過大家的眼神、動作,一切的一切都圍繞着我來進行。我逐漸敢於上台了,也迷戀上了我們音樂教室的這個舞台,它使我增加了自信心,去面對了很多我以前逃避的東西。”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任何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泛的説教,而音樂教育正可以為德育培育良好的情感基礎。

例如《一分錢》這首兒童歌曲,全曲天真活潑、充滿稚氣,毫無説教的味道,卻非常自然地體現了拾金不昧的美德;優秀的音樂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黃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能讓學生感受到抗日救亡時期如火如荼的革命戰爭場面。還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反映當代現實生活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愛你,中國》《春天的故事》等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着人們的理想與情操;優秀的民族音樂,滲透着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能加深學生對祖國悠久文化歷史的瞭解,如《十面埋伏》《嘎達梅林》《孟姜女》《蘇武牧羊》《花木蘭》等。

另外,音樂教育有利於向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大多數的音樂活動都是集體的活動,如音樂課上的合唱、合奏、音樂遊戲及課外的歌詠比賽,這些活動都能培育人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遵守紀律的習慣以及形成人與人緊密合作的良好道德,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提倡的“團隊精神”。這些音樂語言,能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對每一個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學生在自我參與式的藝術薰染中,不僅受到審美、情感、思維的培育,還能逐漸培養起健康的藝術興趣和愛好。在不斷學習音樂的實踐中,通過耐心專注地訓練音樂技能和技巧,培養中學生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艱苦努力的頑強個性。

同時,培養出堅強的意志與刻苦學習的毅力。如演奏樂曲或表演節目,能表演出色,必須一絲不苟,熱情積極,全身心地投入訓練與演出。音樂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現性及形象性,要求學生具備非智力因素的諸要素,從而形成一種堅韌不拔的情意品質,這種品質會賦予他們對學習的高度自覺性和責任心,使學生會思維、會求知、會生存。

道德行為對學生一生都能發生着影響,學校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加強的,凡長期經過音樂薰陶的學生,其性情、精神、氣質以及思想意識、思維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會形成一種心理定勢,具有牢固的穩定性,能讓其一生獲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學校音樂教育應以育人為宗旨,努力做到以樂輔德、促智、怡性,從而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pd8wl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