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數學同課異構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數學同課異構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同課異構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同課異構心得體會範文(通用8篇)

數學同課異構心得體會1

我非常有幸參加了在南昌市舉辦的“全新思維高效教學策略‘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觀摩展示活動”。本次活動分別由四位國內有名的小學數學專家級教師和四位省內優秀的教師來執教,先由省內的一位優秀教師上一節公開課,再由專家教師也執教同一內容,然後由專家教師來評課,最後由專家教師進行相關內容的講座。

在這次的學習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交換律和結合律》這一課。在聽這課前我剛好上完了這一內容,因此就會將其和自己的這一課進行對比。最終,我發現自己太拘泥於教材,而這兩位老師創新地將教材上的內容進行了重組。同時,明白了同樣的教學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改變教材內容,或者改變教材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因此實現形散神不散的教學特色。

而在這次學習中,專家的講座更是讓我受益匪淺。劉鬆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了對學生的最高教學是“學生教別人”,在他的課堂上就充分切實的體現了這一點——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再讓會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去教其他學生。而,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學,總是擔心學生不會,擔心這,擔心那的,不敢放手,沒有真正意義上地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那麼,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讓學生多講——學生能講明白的,老師就不再重複;學生講不清楚的,老師恰當補充清楚。

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學生的起點和終點,更要關注中間的節點和盲點,這也是劉鬆老師在講座中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劉鬆老師在上展示課之前先做了一項調查問卷。隨即,他發現了孩子雖然大多數都不知道什麼是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甚至沒聽説過這些詞,但大多數孩子都能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這項問卷,劉老師達到了瞭解學生學習的起點的目的,於是他這節課先設計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教學,再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所以,唯有把握學生的起點,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課堂主動權也就交給了學生,學生也能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興趣盎然。

同時也明白了: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是需要的,但要扣住我們的關鍵問題,讓導課與知識的自然緊密。並且課堂是隨機而動生成的,不是預設好就不變的,課堂總是會有很多的意外出現,但意外應是意料之中的,只要把握住了課堂出現的意外,轉化成課堂新的切入點,那就有可能成為課堂的亮點。

不停地回味名師的課堂,理智地比對自己的教學,收穫確實很大。當然,我知道如果把名師的教學設計完全照搬到自己的課堂,必然極難上出名師的精彩與效果。總而言之,我們的課堂,不是對名師課堂的生搬硬套,也不是自以為是的自負,而是不斷的學習、反思,摒棄模仿照搬,發揮自身特長,取精舍粕。這樣,他人之智慧結合本人的特性就更能給給數學教學戴上充滿魅力的花環!

數學同課異構心得體會2

2月29日我參加了數學同課異構觀摩聽課活動,分別聽了五位教師講的數學《方向與位置》,各位教師各顯才能為我們呈現了一節節生動而精彩的數學課。通過傾聽這五節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的幾點學習心得:

通過同課異構數學教學課的比較,我發現我們的教師沒有盲目地照本宣科組織教學,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根據自己對新教材的解讀,靈活地處理了教材,完成了本節課的知識的學習。我們説一節好課要有新意,有實效,有韻味。要做到有新意,必須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任何一節成功的課,必定含有教師再創造的成分,我們不能一概地説創造得越多就一定是一節好課,但如果沒有創造,肯定上不出一節精彩的課。特級教師翟裕康曾説過:“看一節課上得好壞,首先看教者對教材作了多大的改動……”回味一些名師的課堂,他們除了具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課堂駕馭能力外,更讓人佩服的是在他們的課堂上總能發現一些教學“金點子”。這些“金點子”會讓你眼前一亮,而這些“金點子”在教材上,教參上根本沒有的,它正是這些教師們創造性勞動的結果,是他們大智慧的充分體現。

通過這樣一個同課異構的教學比武,我對新課程的教學處理有了多方位的思考,“聚焦課堂”的背後,是對學生,對教師自身,對數學教材,新課程標準,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一系環節與對象的聚焦。相信在廣大教師的積極探究,深入思考下使我的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的精神樂園。

同樣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應該盡力使自己的課更生動、更有趣。上出自己的風格自己的特色,在教材教法上多下功夫,在對學生上多一些耐心。

數學同課異構心得體會3

12月13日去天津中學參加“華北九校初中數學同課異構”做課活動,來自天津中學的馬玲玲、靜海二中的賈智學、河北師大附中的苑義層、內蒙古錫林浩特六中的劉娟娟四位教師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都會展現出不同的教學風格。

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

劉娟娟老師先類比線段的比較並在黑板上貼了三個不同顏色和不同大小的角,學生利用第四個角在黑板上比較,引出本課課題。讓學生感覺數學是有趣的。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挑戰,渴望挑戰帶來的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長期以來,數學幾乎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詞,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學習的結果,輕探究的過程;重反覆的練習,輕情感的滿足……這一切,使我們學生對數學很難激起興趣。他們感到數學是枯燥的、煩瑣的,數學幾乎等同於做題,而且沒完沒了。一個巧妙的問題引入,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激起,他們感到數學是有趣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挑戰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他們走向成功。

二、教師精心設計教學課件

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苑義層老師通過疊合法比較角的大小時,就是通過動畫演示,使枯燥的數學教學變得形象直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三、教師的教學語言。

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是至關重要的,天津中學的馬玲玲老師的語言表述最好,讓學生聽懂理解知識,四位老師隨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語言敍述應合乎邏輯,因果關係不能顛倒,提出問題要清晰明確。教學語言應規範化,用普通話教學。教學語言要乾淨利索,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語言。

五、小組合作。

劉娟娟老師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體現了探索性的教學過程。苑義層老師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比較充分,能深入每一組傾聽學生討論並時而和學生共同交流。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使學生養成“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堂上積極交往的機會,培養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極大作用的有利於學生間的互幫互學、相互啟發,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小組合作學習能較好的解決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完成動手操作與相互交流、相互啟發、探索創新這一矛盾,使學生能在和諧的氣氛中相互學習、逐步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六、一題多變。

天津中學馬玲玲老師的學材的設計中最突出的是一題多變,經常做這種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思維質量,還可以培養學生面對難題的良好的從容心態。一題多變重點在於對某個問題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探索。一題多變和一題多解對培養學生髮散思維有極大的幫助。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必備前提,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

數學中的一題多變設計應能夠體現知識的一定規律和一定的關聯,便於學生思考問題時思路的發展。新課程標準中增加了“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用題目的相同、相似這一系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瞭解數學從簡單到複雜,從一般到特殊的探索規律。再用不同的思路去分析,不僅使得學生對思考的問題由淺入深,而且極大的鍛鍊學生類推能力和梳理思路歸納的能力。

教學時,教師都經常埋怨學生講過的都不會,我們是否想過自己在教學上的欠缺?

數學同課異構心得體會4

我們學校在上週舉行了“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雖然時間短暫,但我也獲得了收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對同課異構有了一點自己的理解。我認為同課異構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課效果不同,各有千秋。其次,同樣的教學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改變教材內容,或者教材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實現形散神不散的教學特色。另外,同課異構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必拘泥於固有的教學策略,可以每節課刪除不必要教學環節,甚至挑戰教學策略,逆策略而動,突破常規,實現效果好的課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白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用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很好的突破重難點。而武老師通過數軸直觀地讓學生認識了近似數的取值範圍,學生很容易掌握用四捨五入方法求近似數。

在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這兩節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優良作風,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同課異構心得體會5

非常榮幸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全新思維高效教學策略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觀摩展示活動”。在這一次活動中我們不僅觀摩了本省骨幹教師與名師們的“同課異構”展示活動,如《年月日》、《交換律和結合律》、《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認識百分數》還聆聽了幾位名師們精彩的講座,使我們不斷的在學習中成長。下面就談一談我的一些感想吧:

首先對同課異構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我認為同課異構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教出的課效果不同,各有千秋,這次活動的每一堂課都體現了這一點。特別是省骨幹教師李文娟和特級教師朱德江老師設計的《年月日》。第二,同樣的教學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改變教材內容,或者教材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實現形散神不散的教學特色。第三,同課異構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必拘泥於固有的'教學策略,可以每節課刪除不必要教學環節,甚至挑戰教學策略,逆策略而動,突破常規,實現效果好的課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如劉鬆老師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一般情況下是先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後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但在這節課中劉老師他打破常規,先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再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其次,在這一次的學習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讓我印象深刻。

一、教學設計巧妙,步步“誘敵深入”,淡化了人為設計的痕跡。

這一點是我這次聽課感受最深的。教學設計是解決怎樣達成教學目標的問題。在幾位名師的教學中,教學設計相當巧妙,課堂各層次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多餘的環節,沒有一句多餘的話,甚至沒有一個不參與的學生。如:朱德江老師的《年月日》,他通過呈現奶奶有高血壓,每天定時吃一片降壓片,一盒有30片。

引出問題“一個月夠吃嗎?”然後通過學生活動與反饋,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判斷是否夠吃,引出需要研究的問題“一個月有多少天”。再利用數形結合,讓學生結合年曆卡用圖進行記錄、探究,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哪些月夠吃、哪些月不夠吃”,發現每個月的天數及規律,從而認識大月、小月。最後又通過解決“一年吃多少片”的問題,研究“一年有多少天”?當時,我最大的感觸是: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二、不僅關注了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終點,更關注了中間的節點和盲點。

這一觀點是劉鬆老師在為我們上完課之後做的精彩講座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反思自己的教學,真的很少去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即使有這個想法,也沒附諸行動,更別説關注中間的節點和盲點了。而劉鬆老師在他上這節《交換律和結合律》時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在教學之前先做了一項調查問卷,他發現孩子雖然大多數都不知道什麼是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甚至沒聽説過這些詞,但大多數孩子都能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通過這項問卷,劉老師瞭解了學生學習的起點,於是他這節課先設計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教學,再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他認為乘法交換律、交合律是一種三維的數學模型,學生理解有困難,這就是教學中間的節點和盲點,是教學的重點。而加法是一種二維的數學模型,更加直觀,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學生乘法都會了,加法就迎刃而解了。唯有把握學生的起點,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才能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興趣盎然。

三、體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名師們的教學中處處都體現了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把握兒童已有,體會兒童的障礙。

數學同課異構心得體會6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有幸參加了“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這次同課異構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地學習的平台。這是一種橫向的同事之間的互助指導式的聽課,可以通過聽課和聽課後的教師在此次的課題方面提出的問題及對問題的分析和研討,來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作為聽課者的教師既是學習者,又是研究者。這種活動不僅將聽課具體化,還為今後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同時也給教師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課異構”即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已有的教學經驗、學生狀況、教學風格及教學技能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上出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使教師在教學設計與實施方面做到“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就形成了同一內容不同結構的課。“同課異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並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教學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通過聽課我受益匪淺,讓我近距離的領略到每位教師的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雖然這四節課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課堂上老師們都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適合本班學生的特點,採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交流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勇於實踐的能力!

每位老師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為教師不僅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還要在這“好”字上下功夫,怎樣才能上好課,上出讓學生喜歡的課?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要多琢磨,多學習,要走出自我。

非常感謝能有這次學習的機會,我將會將學習的知識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去。

數學同課異構心得體會7

在邯鄲市新課堂“同課異構”教學觀摩活動中,我有幸聆聽了邯鄲市優秀教師趙豔和武漢常青實驗小學教師李文燕兩位教師分別執教的李清照的《如夢令》,這兩節課聽下來使我對古詩詞教學有了重新的認識。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兩位老師都合理利用了多媒體,通過課件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的綜合作用,誘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採用新的教學模式,變學生配角為主角,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積極性,使課堂達到高效,令學生收穫頗豐,讓聽課者也感受甚多:

1、課堂層次清晰明瞭。趙豔老師在古詞教學中,總結了古詞的五步教學法,即:知作者,讀詞文,品詞意,悟心境,誦詞文。按照古詞教學的五個步驟一步步引領學生悟出詞的學習和欣賞的方法。趙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詞句把課文讀活讀美,告訴學生李清照留下來的詞並不多,但是首首精,字字妙,提醒學生體會33個字包含了無比豐富的內涵;通過詞牌名、小令等古文知識的點撥,使學生了解文言文的相關知識;通過時代背景的介紹,使學生為李清照先甜後悲的生活經歷唏噓不已,直到最後跟着音樂吟唱本詞,所有這些,都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如夢令》的樂趣,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文的熱愛。

2、教師語言優美豐富。美好的意境需要精到恰當的語言的詮釋,兩位教師都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精湛的承接、轉合、總結,準確而動情,每個聽課者在教師富於激情且美好的語言中感受到其中的詩情畫意。

3、點撥引導恰到好處。語文教師帶着學生一起欣賞文學作品時,要帶着學生進入到文字深處,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感悟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李文燕老師在引導學生找到本詞所描繪的三幅畫面之後,想方設法將學生引入到三幅畫所展示的意境之中。在學生想像了這三幅畫面之後,再讓學生把想象的這三個畫面用語言寫出來,不僅使學生的審美情趣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還培養了學生的習作能力。

4、在想象意境、體味感情、品讀語言過程中,始終伴隨着誦讀,邊讀邊思,邊讀邊悟,學生讀出了景色的美麗、誘人,詞人心境的歡快、明朗。感覺到了少女時代李清照無憂無慮、自由幸福的生活狀態。在整首詞明快的色彩、歡樂的格調,以及精煉的語言的薰陶感染中,讓學生真正領略到古詩詞無窮的魅力,為他們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聽完兩位教師執教的《如夢令》,內藴的豐實、厚重超過了我的想象。

以上即是我的聽課所得,我想在今後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將不斷探索,不斷嘗試,以讓我們的孩子逐漸學會自我閲讀,自我表達。這也是我的追求目標。

數學同課異構心得體會8

20XX年9月22日,作為一名普通的數學老師,我有機會參加這次臨沭縣小學數學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感到十分的榮幸,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調控能力,嫻熟的教學技藝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視野,數學素養,創新思想,人格魅力,無不衝擊着我的思想和心靈,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藴,給了我心靈深深的震撼。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王海燕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活動,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慾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於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着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學生。

在這五節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總之在本次學習中每一位老師的課都給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創新的教學方法,對細節巧妙的處理,還有課堂的真實性都是需要我去慢慢研究和學習的。感謝執教的老師和領導,是你們讓我的視野更寬廣,思想更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gow4v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