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青藍工程徒弟心得體會

青藍工程徒弟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藍工程徒弟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青藍工程徒弟心得體會

青藍工程徒弟心得體會1

美好而充實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轉眼間一學期的工作即將結束,而我新的學習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有幸參加了我校青藍工程,與付葉榮老師結為師徒,在付老師的幫助下,我的教學能力、學習能力、知識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而我也在師傅及組內老師關心愛護下漸漸適應數學的教學工作。

付老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豐富的教學經驗,這一切都讓我感覺特別踏實,她手把手的指導我備課、備學生,作為徒弟,我成為了師徒結隊活動的一名受益者。

通過這學期的師徒結對活動,我體會較深的是:這是一個師徒相長的過程。大家都知道“教學相長”,就是在於師徒共同教研中,師父與徒弟共同獲得大提高。下面我就從徒弟這個角度談談我的收穫:

1、每次都會認真準備聽課的過程,師傅給我評課時,會反饋出很多我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優點和缺點。比如對某個教具或黑板的使用,我可能從教師的角度覺得該用,但並不知效果會怎樣,但師傅可以從聽講人的角度體會到,評課時就會反饋給我,從而起到了肯定或否定的效果,讓我以後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調整。

2、我聽師傅的課也會有很大收穫。付老師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學有序,特別清晰。她的課給人的感覺從容不迫,課堂氣氛也很好!真正的做到了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鍛鍊,將知識教學與情感教育結合在一起。

大家都有體會,認真準備一節課和大家聽課評課的過程會給講課人帶來很大收穫,那麼師徒之間的聽評課就好比堂堂都是公開課,必定會帶來更大收穫。我感到師徒結對像一條無形的紐帶聯結在師徒之間,使他們在有意無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從而得到提高。

再次是在師生關係上:我始終覺得教師應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温暖每一位學生。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去精心地培養學生,“愛”源於高尚的師德,“愛”意味着無私的奉獻。有了這種心境,師生之間就能處於一種和諧的狀態,許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然而由於第一學期的無經驗,在寬與嚴的尺度把握上我拿捏得不是太準,讓我很是頭疼,經過反覆的研究、總結,在師父的指導下,我深刻的認識到對學生的師愛一定要掌握以下的幾點原則:

1、嚴格要求學生。古人云:教不嚴,師之惰。教師的愛,不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當然,嚴格也不是苛求,嚴格是體現在對學生思想品質、行為規範、組織紀律的正確引導,體現在教會學生為人處世,培養創新精神的真誠付出。

2、尊重理解學生。講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限,學生有他們自己的人格。他們也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當然,理解和尊重他們的人格,不是讓他們自由地形成和發展他們的人格,而是在老師的愛心引導下,使學生自覺地形成和發展健康的人格。

3、寬容學生。教師應以寬容、博大的胸懷,誨人不倦的精神,用人格的力量,來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照亮學生的心靈。當然,寬容不是一種無原則的縱容,不是漠視學生的缺點和過失,寬容是要求我們將心比心去包容、去開解和引導他們。

4、關心學生。多留心,多觀察,多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幫助他們各種困惑,指導他們如何學會學習,學會休息,學習自強自立,學會處理人際關係,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其次,我認識到盡到教書育人的職責,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勤奮鑽研、科學施教。

教育活動有其客觀規律,正確運用教學規律,能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這個規律的核心便是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要靠自己不斷的摸索,更多的還是要向師父,身邊的優秀教師們學習,我們要善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博覽羣書,勤于思考,注重更新,夯實學術基礎。

回顧一學年的經歷,我深切地體會到,青藍工程不僅為我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機會,同時也為我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不僅瞭解到了數學課這門知識豐富的學科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接受性,也體會到了做一名數學課老師要不斷積累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的閲歷,把這門課的精彩帶到課堂,帶到孩子的心中,帶給每個孩子科學課的享受。在這短短一學期中,收穫很多,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在不斷地學習與實踐中,使自己和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青藍工程徒弟心得體會2

到學校的第一天,我就認識了我的師傅周淑豔老師,她很親切很友善。當時沒有想過她會成為我的師傅,因為她真的很年輕。現在已經是第二學期末,不知不覺在慶華中學我已經度過了整整一學年。這一年我真的成長了很多,尤其是對於我的工作部分來説。而我能有今天這樣的感受,跟學校的“青藍工程”培養計劃和我的師傅周淑豔老師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我是畢業後直接參加工作,在這兒之前我並沒有任何的教學工作經驗。唯一的教育實習經歷還是在初中教育階段。所以當一開始踏上高中講台時,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學校考慮到這些情況,及時為我們安排了指導工作的師傅。這一年,我的師傅作為高三畢業班的老師,在自己工作生活很忙碌的情況下,仍然對我進行了悉心的教導,我學到了很多。

第一,課本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把握。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有着很大的差別。初中地理多是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認識。而高中地理則是地理原理和地理背景的理解。這種教學重點的變化,增加了教學難度,需要教師有較為豐富紮實的地理知識。雖然我大學的專業是地理科學,我本人對地理也很有興趣。但是真正在每一次備課中,我仍然會出現很多迷茫。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把握不住教材的深度,常常一不小心就按照大學課程進行擴充講解。往往到最後是我自己講解壓力大,學生還一頭霧水。在周老師的指導下,慢慢我也學會了去把握高中教學所需要的“度”。可以從教學參考用書上,各種題目中去感受這一部分到底高中需要掌握到什麼程度。

第二,教學技巧的培養。備好了課,怎麼講清楚,從某種角度,我甚至覺得比備課更重要。再精心準備的教學內容,不能順利的通過課堂教學表現出來都是於事無補的。怎麼讓學生聽明白這些知識,怎麼讓學生學以致用,這個曾經是最困擾我的問題。周老師在第一次聽過我的課,就指出我一節課的容量偏大,而且過分追求自己講解,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融入課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消化知識。後來通過考試成績也深深證明了我不是在教學生學習,我是在硬塞給學生知識。很顯然,這需要改變。周老師也多次指導我,學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東西不能憑自己的主觀想象,要通過學生去了解。比如課堂提問、作業情況、課後輔導等等,讓學生來告訴我,到底他們會不會。教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學。

第三,教學心態的調整。或許是剛剛參加工作,似乎我的情緒還挺容易波動的。中考不考地理,初三沒有地理課。由於受到這些外部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地理基礎比我的想象要糟糕很多。面對不理想的成績,學生上課迷茫的表情,很多時候我都感到很受傷,覺得自己的.努力看不到回報。在這個問題上,周老師給了我很多的鼓勵和指導。我開始明白,不是我沒有努力,而是我努力方向不正確。成績不是一下就能提升的,老師和學生的默契度也需要時間培養。但是這個時間不能太長,因為高中學生的學習時間是很寶貴的。要想盡快縮短這個時間,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心愛學生,用心瞭解他們。愛學生,發現學生的可愛之處,讓自己愛上課;瞭解不同班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調整每個班的講課方式,讓學生愛上地理課。

通過“青藍工程”,我學習到不止這些,還有很多。或許正是因為我有一個年輕的師傅,所以很多時候,她不會追尋自己的經驗給我意見,而是無私告訴我自己的體會給我建議。尊重我的教學想法,教學方法,支持我指導我自己成長。而我的成長之路還在繼續,仍然需要學校的關心和周老師的指導。

青藍工程徒弟心得體會3

當我撰寫這篇彙報時,我能很自信地説我的師傅是胡焱老師。因為她是我教學生涯上遇到的第一位優秀的導師。作為剛參加工作的一名新教師,我明白了我還有很多需要成長需要進步的地方,而我認為自己是相當幸運的,因為能遇上這麼優秀的前輩給我指點迷津。

師傅上過的一堂高年級閲讀課至今讓我記憶猶新。從那堂課中,我發現了自己許多的不足,師傅精美的板書,精心設計的教案,課堂上孩子們踴躍舉手的場景至今留在我印象中的,現在想起來心裏還是美美的,真是一種享受呀。

剛入門的我,對於英語的教學感覺有些生澀。在彙報課上有些緊張,總是來回地在孩子們中間走動,孩子們的視線跟着我走,師傅及時提醒我,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了孩子們學習,緊張情緒會直接影響課堂。師傅耐心細緻地告訴應該如何教學字母的讀和寫,要遵循先聽説後讀寫的規則,課堂的用語應該更豐富……

忙碌的十一月,杏壇之星賽課活動的開展,給我增添了很多學習的機會。與其説是學習,倒不如説是享受欣賞聆聽。戴美星老師給孩子們上的《清澈的湖水》那一課,至今猶憶起平靜的水面,遊走的白雲,徐徐的微風……舒緩美妙的音樂仍在耳畔縈繞,陳雙宇老師親切温柔的話語,讓我忘不了《掌聲》這一課帶給孩子們的温暖和鼓舞。而我最得意的事是聽了師傅上的《It’s a mouth》這一課,師傅的板書——兩隻可愛的小丑娃娃,極大地激發了孩子上課的積極性,課堂熱身活動,看着孩子們跟着Body song的音樂一起運動起來,那副模樣有趣極了,孩子們在教學遊戲中那高高舉起的小手,自信的微笑總是讓我眼前一亮,我想這些美好的畫面都缺失不了屏幕前那一位默默地引導者呀。

如果把一個人的成長比作一座金字塔的話,我想我的教學成長還在最底層,而引領着我踏上這座塔的人正是我的師傅胡焱老師。

至今我的桌子前還擺放着師傅留給我的資料,翻着這些資料,想想這幾月經歷的事情,我心中有説不出的感動——在我迷茫時,在我無助時,在我疑惑之時,身邊總是有這麼多的師傅陪伴着我,開導着我。學到老,活到老。而我的教學生涯才剛剛開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80wz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