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管理會計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管理會計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管理會計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管理會計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7篇)

管理會計的心得體會1

本學期在劉老師的悉心講解下,我對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及模式創新、成本控制理論與方法創新研究、無形資產管理會計、預算管理創新、新風險投融資管理會計等幾方面知識有了全新的瞭解及掌握。並且在本課程學習中的有關“秦池”案例的探討中收穫頗豐。

一、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及模式創新

狹義的管理會計是將管理會計從依附於財務會計提升到與財務會計並立的地位,並涵蓋了標準成本、預算控制、差異分析和內部控制等;廣義的管理會計則是以美國全國會計師聯合會下設的管理會計實務委員會為代表,認為管理會計涵蓋關於企業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和經營責任所需要財務信息的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等所有過程。而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控制現在和籌劃未來”的理論體系創立–從支持經營決策到支持戰略決策—從物本管理到人本和智本管理—預算管理創新與管理會計系統整合—企業核心能力和智力資本管理會計。

二、成本控制理論與方法創新研究

八大基本理論範疇分為前提性認識和應用性理論範疇兩部分。前提性認識包括成本意識和成本效益理念;應用性理論範疇包含成本節省、成本避免、廣義成本控制、成本築入、成本計算(計算方法、計算基礎、計算對象、計算方式)和成本元(經營戰術和經營戰略)。在課程中主要學習了作業成本法,並深入瞭解了作業成本法、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三者的計算原理及區別。

以日本企劃為着手點,對比美日成本管理模式、中日成本管理模式,探討對我國成本管理的啟示。日本成本企劃運用於產品設計開發階段,首先根據市場調查,立足於顧客滿意估計未來市場上潛在顧客可以接受的價格,減去企業設定的目標利潤,計算出目標成本。再利用“成本築入”的思想,將原材料等的成本模擬築入到產品成本。最後,比較產品成本與目標成本,如果產品成本超過了目標成本,則重新設計,直到產品成本低於目標成本。

管理會計的心得體會2

本學期我們會計班開設了《會計制度設計》這門課,在之前的所有時間裏,我們學習了一系列的會計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習為我們以後更好學習財務管理的知識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通過這段時間的專業知識的學習,我對會計與財務管理是什麼樣的專業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也更加清楚兩者的區別。

一、對會計的認識

通過對會計知識的學習,我認識到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管理生產過程的客觀需要。會計是隨着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要求而產生和發展。隨着經濟的發展,會計不僅僅侷限於對經濟活動予以記錄和計算,還要通過預測、決策、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來謀求經濟效益。特別是計算機等現代科學技術在會計中的廣泛應運,會計在經濟管理方面的作用也日益顯著。總的來説,會計的概念可以表述為: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其基本職能為核算與監督。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包括收入、費用、利潤三項。會計核算內容是指特定主題的資金運動,包括資金的投入、資金的循環與週轉、資金的推出三個階段。

二、對財務管理的認識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它是從事財務管理活動的根本指導。財務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企業的財務活動包括投資、資金營運、籌資和資金分配等一系列行為。企業資金投放在投資活動、資金運營活動、籌資活動和分配活動中,與企業各方面有着廣泛的財務關係。這些財務關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受資者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債務人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供貨商、企業與客户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係;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財務關係。財務管理的環節(職能)主要有:財務規劃和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業績評價與激勵。其核心是財務決策,財務預測是為財務決策服務的,決策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的興衰成敗。通過財務管理的學習,我不僅對財務管理的定義、內容和職能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我對財務管理的目標、財務管理對企業的意義、財務管理的手段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三、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係

會計與財務管理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正確認識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係,既關係到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又涉及到企業職能部門劃分的合理性。對於會計與財務管理的關係,目前學術界有四種觀點,即“財會合一觀”、“大會計觀”“大財務觀”“財會並列觀”:

(1)財會合一觀: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會計與財務管理本來就是一回事,兩者難分難解,主張統統合並,溶為一體。

(2)大會計觀:即會計包括財務管理。持此觀點的人認為,會計具有管理職能,當然應包括作為管理活動一個分支的財務管理。

(3)大財務觀:即財務管理包括會計。持該觀點的人認為,財務管理的業務環節主要是編制財務計劃,組織日常管理(執行財務計劃),進行會計核算,開展財務分析,實行財務檢查。會計工作屬於財務管理的範圍。

(4)財會並列觀:即財會平行觀。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會計與財務管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應分別對待。我個人比較支持第四種觀點。這種觀點遵循了辯證法的原理,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它既看到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區別,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聯繫,因而該觀點是比較科學的。

四、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區別

(1)從存在的客觀基礎上看:會計的原始形態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的早期,它存在的客觀基礎是時間節約規律,即用最小的勞動消耗,取得最大的勞動成果,是為有效地組織和管理生產服務的。財務管理,其存在的客觀基礎是財務活動,它並非自有生產活動就存在,而是人類生產活動發展到商品貨幣經濟條件下所進行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2)從對象上看:會計與財務管理有區別,根本原因就是兩者對象的不同。會計作為一個經濟信息系統,它的處理對象是價值運動信息。財務管理的目的是根據價值運動規律,為企業帶來儘可能大的收益,所以,其管理的對象就是價值運動自身。

(3)從職能上看:會計職能是核算與監督。會計並不對價值運動進行直接管理,它也不具備管理所固有的職能。相比之下,財務管理是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價值運動)直接進行管理,因而它具有一般管理所固有的職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五、會計與財務管理的聯繫

會計與財務管理雖然是兩個不同的事物、兩個不同的學科,但它們之間卻有着密切的聯繫。那就是財務管理離不開由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而會計則要密切跟蹤財務活動,捕捉有關資金運動的信息,反轉來為財務管理服務。財務管理是進行有關資金籌集供應與運用的意向決定,而會計是為這種意向決定提供情報的。這裏所説的提供情報,也就是提供價值運動信息。正是價值運動信息,將兩者聯繫起來。綜上所述,會計與財務管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但聯繫並不等於相同。在理論上,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學科,在實踐上,它們是兩個不同的職能部門。會計與財務管理必須相互獨立,分別對待。只有我們清楚的分清兩者的關係,我們才能更好的學習,避免做無用功。當然,由於兩者聯繫,因而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該做到兩手都要抓,但是要有側重點的抓。

簡短的實習生活,既緊張,又新奇,收益頗多。通過實習,使我對財務管理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分析報關工作的特點,我總結出一些工作經驗:做到要心細,仔細,瞭解複利的變化。這次的課程對我的幫助極大,為我以後的工作積累了很多良好的知識與經驗,今後,我將繼續保持謙虛嚴謹的態度,認真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做一個適應形勢快速發展需要的財務工作者。

管理會計的心得體會3

研一的時間匆匆而過,經過一個學期的系統學習,我對管理會計又有了新的認識。老師形象生動的課堂講解和有針對性的課後作業,帶領着我們開啟了管理會計知識領域的新大門。

管理會計是一門綜合性管理學科,是在多元化知識結構和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迫切需要中應運而生。管理會計不同於傳統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的目的是為企業內部的使用者(管理層、員工)提供各種信息,對於當前的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更重要的是,企業對自身管理會計系統的設計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戰略發展需要為自己獨家制定適合的管理會計系統。從而有利於結合更多非財務指標,如人力、物力、產品、供應商、銷售渠道,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做出綜合全面的決策。

通過這學期的課堂學習,我瞭解到:當今最有代表性的管理會計理論方法創新主要集中在作業成本法(ABC)、經濟增加值(EVA)和平衡積分卡(BSC)三大領域。基於新的製造環境,也為與JIT和TQM相適應,都極大地促進了這三大管理會計工具的產生。為了提供更為準確的成本信息,企業採用了作業成本法。而為了更好地對人力資源進行績效評價,產生了經濟增加值和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平衡積分卡。我國企業比過去更加重視預算管理、內部控制、成本管控、風險管理,因此,現代管理會計也在企業實務界得到了更廣泛的重視。資本市場需要反映價值的財務會計,但企業更需要創造價值的管理會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7zz7q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