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説明文 >

立秋的習俗説明文作文

立秋的習俗説明文作文

立秋到來,立秋的習俗有什麼呢。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快來看看吧。

立秋的習俗説明文作文

  
立秋的習俗説明文作文一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公曆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在周代是日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見《禮祀·月令》)。漢代仍承此俗。《後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秋忙會

立秋都有哪些習俗,秋忙會是立秋習俗之一。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貿易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啃秋

城裏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着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裏,在樹蔭下,三五成羣,席地而坐,抱着紅瓤西瓜啃,抱着綠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悦。

秋社

立秋都有哪些習俗,秋社也是立秋的習俗之一。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説法。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等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時,就要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貼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秋的習俗説明文作文二

秋,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七月至九月,自古有很多稱謂,節在唐人徐堅等人輯撰的《初學記》一書中載有梁元帝 《纂要》雲:“秋曰白藏,亦曰收成,亦曰三秋,九秋、素秋、素商、高商。”三秋即指初秋、中秋、晚秋。九秋指秋季的九十天,西晉文人張協 《七命》詩有:“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鳴飆。”唐代文人陸龜蒙《秋色樂器》一詩有“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峯翠色來”之句。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説,秋季,色尚白,樂音配商,故有此稱。元代文人馬祖常的《秋夜》中也有 “素商悽清揚微風,草根知秋有鳴蛩”的詩句

秋三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並以中秋即農曆的八月十五日作為氣候轉化的分界,此時炎熱的夏季過去,秋天已來臨。農業生產有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立秋是早稻收割,晚稻移栽管理,大秋作物灌漿、壯子粒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立秋歷來是二十四個節氣中很重要的一個節氣,古今文人都把立秋當做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史記》上有:“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春華秋實,春種秋收,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給世間人們帶來無限的歡樂。因糧食、蔬菜、瓜果等在秋天收穫,如獲金銀財寶,又因秋在五行學説中屬金,故自古秋天有 “金秋”之美譽。

立秋,自古就是皇宮和民間的傳統節日。古時盛行祭祀之禮儀,殷商時有每日進行賓日、餞日的儀禮,到周代時祭祀禮儀要在每年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幾個節氣轉換時舉行。早在周代,每逢立秋之日,天子都要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都城外的西郊,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以迎接秋的到來。到漢代時沿承此俗,並要殺牲畜以祭天祭神,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漢書· 禮樂志》曾有“飛龍秋,游上天”之語,有因秋季豐收可向?間贈果腹之食物而誇耀揚威之意吧!

民以食為天。在民間,立秋日的天氣關係着百姓的日常生活。立秋的民諺農諺很多,如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立秋這天的天氣變化,與農田的收成有很大的關係,如在立秋這天有打雷聲,田裏的莊稼就 “秀”(即吐穗開花)不好,穀子會長不飽滿。另外, 在稻秀之時,農家最忌諱立秋這天有濃霧和白虹貫天的 “白鱟”的天象,收穫時將會因秕穀多而影響產量。入秋後秋高氣爽,天氣由熱轉寒即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的身體也隨 “長夏”到 “秋收”而相應改變。正如《黃帝內經》所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秋季,無論起居、飲食、精神、運動、養生哪個方面都要調攝,而且不能離開 “養”、“收”的原則,要收藏陰氣要養陰益氣防燥,尤其在飲食上注意少辛增酸,注意多補水以潤肺生津預防秋燥,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

跟眾多其他節令一樣,入秋後,民間也有很多講究,自古在各地傳承着稱人、貼秋膘兒、吃烤肉、吃螃蟹、吃烤鴨、吃爆肚、“咬秋”、“謝秋宴”、嘗秋鮮兒、秋遊登高、賞荷賞菊等諸多民俗。

  立秋的習俗説明文作文三

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在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因為在夏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北京人在這天吃燉肉別提多講究了,特別是漢滿兩族。首先家裏的主婦要到市場上買一大塊非常新鮮的豬後臀尖肉,回到家裏洗淨,在爐子上坐好了鍋,裏面除了切成方塊的肉和水以外,還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醬、鹽、用文火燉。在這裏面的料包可不簡單,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葉、木香、涼姜、白芷、陳皮、豆蔻、砂仁、桂圓、小茴香、甘草等等二十多種中草藥香料組成,燉出來的肉香味撲鼻。可以説在這一天裏,整個北京城完全沉浸在燉肉的香味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shuomingwen/m0gqzg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