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説明文 >

我經歷的家風故事説明文

我經歷的家風故事説明文

相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特別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義的説明文,説明文的特點是“説”,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識性。我們應該怎麼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經歷的家風故事説明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經歷的家風故事説明文

我經歷的家風故事説明文1

一個名人説過:“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我很好奇的問爸爸媽媽“什麼是家風家訓啊?我們家有嗎?”爸爸笑呵呵的告訴我,在爺爺他們那一代和之前,每家每户都有非常嚴格的家風和家訓,比如食不言寢不語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到了爸爸這一代,社會變化的很快,家風家訓逐漸演變成了平時生活中的細聲叮嚀和諄諄教導,雖然不再像古時候那般嚴苛,卻也一直穿插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在每一件小事上。聽完爸爸的話,我好像懂了,卻又不是很明白。爸爸看着我似懂非懂的樣子,摸摸我的頭,笑着跟我説,就是平時跟你説的做人做事的規矩,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傳承下來的精華。接着爸爸給我舉了幾個我小時候的例子。

小蜻蜓姐姐是爸爸好友的女兒,我們小時候都是一起玩耍的。爸爸跟我説,我們兩個小時候就想冤家一樣,見面就要吵吵鬧鬧,打來打去的。有一次,我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兩個人又打起來了,我還把她的臉的抓破了,爸爸媽媽就讓我給姐姐道歉,但是我不肯,覺得自己比她小,而且以前她打了我也沒有給我道歉。於是小蜻蜓姐姐氣呼呼的就回家了,之後爸爸媽媽就跟我説,打了人犯了錯就要勇於承認錯誤,不管什麼原因,打人就是不對的,如果連承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將來怎麼能立足於社會,又怎麼能擔當重任。再爸媽的再三勸説下,我們來到了小蜻蜓姐姐姐家,紅着臉跟她説了對不起,姐姐聽完我的道歉,跟沒事人似的,拉起我高高興興的説我們去玩吧。那次之後,我們兩個再也沒有爭吵打鬧過,彼此都很讓着對方,一直到現在我們仍然是好朋友。現在回想起來,我明白了,原來勇於承認錯誤,知錯能改是一種擔當,是做人最基本的準則,而這一點也終究會讓我受益匪淺的。

爸爸説完這件事之後,我仔細回想了一下平時他們教育我的一點一滴,不隨地亂扔垃圾,不説髒話,答應的事情要做到,自立自強等種種,都可以説是家風家訓的體現。而在這些平時的點點滴滴中,爸爸跟我説的最多的就是做為男孩子要學會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記得還是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就讓我一個人睡,因為家離的近,讓我一個人去幼兒園,稍微大一些了讓我洗自己的襪子短褲,感覺自己從小就做的比別的孩子多一些。漸漸長大了些,才知道我做的這些爸爸小時候也經歷過,而且經歷的比我更殘酷,他的童年爺爺奶奶工作忙,別説一個人睡了,連吃飯都是自己解決的,晚上一個人睡早上一個人起,家裏一個人也沒有,也正因為如此,長大後的爸爸一個人可以獨擋一面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他經常説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小時候學會了獨立,讓他長大以後可以輕鬆的面對生活。雖然我不能全部理解他説的含義,但是我現在已經可以自己做很多事,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膽子也大了很多,這都得益於平時爸爸媽媽的教導與鼓勵。

通過這次和爸爸的對話,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家風,為什麼爸爸會説家風家訓一直都貫穿在家庭生活之中,不管社會如何變化,從未走遠。因為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説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同時它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和教育千百年來的積澱,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我們終將會一代代的把家風家訓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我經歷的家風故事説明文2

在我的大家庭中,如果要説自己最敬佩的人,那非姥爺莫屬了。簡單説,姥爺是一個會鍼灸的高級工程師,在他的身上有着很多我們晚輩值得傳承和繼承的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一直引領着我們這個大家族前進,並潛移默化每個人併成為我們的家風。

每年春節回家,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能夠在茶餘飯後聽姥爺講他的故事。這其中,最打動我的是姥爺小時候生活困難卻依然勤奮學習的故事。

聽姥爺説,他上學時候條件特別艱苦,不像我們零零後,每天放學回家父母都會為我們做好熱騰騰的飯菜。姥爺上學的那個時候,每週必須要回家拿一次乾糧,不然就得餓肚子讀書,而那時候,肚子填不飽,讀書已經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而且饅頭酸菜在那個年代已經算好東西了,能吃上一個黑麪饅頭就已經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了。姥爺常常背乾糧到學校舍不得吃,饅頭放久了長出了長長的毛,姥爺就只能把饅頭上的黴摳掉,繼續就着酸菜吃,學習學到忘我的時候真的會忘記飢餓忘記痛苦,只要自己的內心是充實的,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裏就會忘記自己正在經歷的磨難。肚子咕咕叫就打開書大聲朗讀,貧困、飢餓、寒冷在浩瀚的知識面前不值一提,太多未知的謎題需要靠着強大的求知慾去解決。晚上沒有燈,就跑去路燈下看書,白天沒看夠,晚上打着手電筒在被窩繼續看,就是在這樣的高度自律下姥爺如願以償考進了當時最好的工科院校,大學期間在艱苦的條件下仍然刻苦讀書,“老三屆”大串聯期間大家都在搞運動,姥爺不隨波逐流,沒有老師教書就跟着大學的校醫學會了鍼灸治病,並在以後的生活中用自己的技術免費為廠礦企業的人們治病,口碑極佳。後來他考研留學日本,成為了一名令人尊敬的高級工程師,走上了大型軍工企業總工程設計師到高級管理者的工作崗位直到退休,姥爺也是一向秉持着熱愛學習的好習慣,真正是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把這種精神通過自身的行動傳承到我們家族的每個人的手中、腦中、心中。

古有范仲淹劃粥割齏、匡衡鑿壁借光、車胤囊螢映雪,現有姥爺嚴謹刻苦,廉潔自律,不畏艱難的精神鼓舞着我們。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富裕了,姥爺也常常教育我們勤儉節約,時時勤勉,日日反省,不畏萬難,把讀書和學習做為終身的大事來做。因為,這就是我們家最美的家風,它為我們家族帶來了榮耀和快樂。感謝我的家風時常激勵着我,成為我不斷前進的動力,我也會努力將這種家風繼承併發揚光大。

我經歷的家風故事説明文3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家庭都會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我們家的家訓只有兩個字——誠實,雖然簡單普通,但是爸爸媽媽一直非常重視,我也一樣,可是在我八歲那年的暑假我曾經説了一次謊。

記得那次因為我口算落後了,媽媽叫我寫十張口算訓練,從中午一直寫到天黑,由於我帶着牴觸情緒慢吞吞的還沒寫完。月光從窗户灑進來,一直照到我的臉上,漸漸地,我越發厭倦了這個作業,心裏響起一個聲音:“和媽媽去説一聲,明天再寫吧。”我剛想去説,又一個聲音響了:“要不亂寫一下吧,省得被媽媽罵,明天也不需要再寫了。”“媽媽如果要檢查怎麼辦?”“不讓她看到不就行了!”“可是……”腦子裏不同的聲音沒完沒了的吵鬧起來,最後偷懶的聲音贏了,我在口算紙上隨意亂填了一些數字,估計答案基本都是錯誤的。

然後我安心的上牀睡覺了,想着媽媽明天肯定是不會發現的,因為我把那十張口算紙放在了被子下面,從外面看是看不見的。等到躺下時,我就把它放在枕頭下面,以免媽媽幫我蓋被子時發現,這些事情都辦穩妥了,沒一會兒我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媽媽居然叫我把口算拿出來讓她看看,我急忙説:“昨天寫完放在桌子,怎麼不見了呢?可能…可能…”我想不出接下去該説什麼,因為我撒謊了。“對了,可能是被風吹走了吧!”媽媽像是看出了我的心思,微微一笑説:“好吧,那算了,你什麼時候想到放哪裏了再拿給我看。”然後顧自轉身忙家務去了。我忐忑不安的楞在一邊,想想爸爸媽媽平時反覆提到的家訓,做人要誠實,於是,我鼓起勇氣跑去跟媽媽説了實情。出人預料的是,這次媽媽居然沒有罵我,她摸摸我的小腦袋説:“能夠主動承認錯誤的孩子還是個好孩子。”

我的家庭只是千千萬萬個小家庭的其中一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家風家訓,只有我們都維護好我們的家風,我們祖國這個大家庭才能更和諧!

我經歷的家風故事説明文4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家庭,自然也有千千萬萬種家風,雖然每個家庭的家風不盡相同,但是,我相信家風都是以真善美為核心的,踐行着誠、孝、儉、勤。俗話説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我們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説到家風,我的腦海裏不禁湧現出了爸爸媽媽用行動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打我記事起,爸爸媽媽很少給我太多的零花錢,每當看到同學們每天兜裏有零花錢,放學了可以去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和玩具的時候,我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心想我的爸爸媽媽好小氣,不給我零花錢。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瞭解到了:許多零食生產加工很不衞生,還添加了大量的有害添加劑,小孩吃了後會導致肥胖等,在我耳聞目睹了種種亂吃零食帶來的不良後果後,我終於理解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我也明白了:爸爸媽媽掙錢很辛苦,不能隨隨便便亂花錢,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用行動保護我的成長,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家儉樸的家風。

誠信,我想這是家風中最重要的一點。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和個人,誠信是我們每個人立足的根本。從三年級開始,媽媽要求我每天堅持寫日記。記得有幾天,我因為種種原因沒時間寫,媽媽問我寫沒寫時,我總是面不改色,爽快回答:“寫了,寫了。”有一天,媽媽要檢查我的日記本,我的心裏怦怦直跳,忐忑不安,拿着日記本慢慢地向媽媽走去。媽媽翻開一張張白紙,臉上的笑容灰飛煙滅,頓時大發雷霆,狠狠地批評了我,並説:“我批評你,不是你沒寫完日記,而是因為你不誠實,不講信用。你沒寫可以告訴我,而不應該用謊言欺騙我。記住,做人要一諾千金。”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明白了誠信比任何品質都珍貴,我也答應媽媽,我會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誠信的人。

孝,就是孝順了。俗話説“百順孝為先。”我家也不例外,雖然我們沒有和奶奶住在一起,但一有時間,爸爸媽媽就會帶我回鄉下看望年邁的奶奶,到了家,爸爸媽媽忙裏忙外地幫奶奶做好多的事情,我都默默的看在眼裏,有時候我也情不自禁地動起手來幫奶奶做一些事情。如果一段時間我們沒有回去,媽媽總是會要求我給奶奶打電話問候。

勤,就是勤奮了。學習需要勤奮,每天我都會埋頭苦學。當我想鬆懈的時候,就會想起爸爸媽媽,他們為了我的健康成長,辛苦地工作,這時,我便會重振旗鼓,繼續努力學習。

誠、孝、儉、勤這四個字雖然簡單,做起來卻並不容易。美好的`家風陪伴我成長,讓我懂得如何為人處世。我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擁有獨具特色的優良家風,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大家庭才會越來越美好。

我經歷的家風故事説明文5

家風,即家族世代相傳沿襲的風尚,它是引導我們成長的無聲力量,是一個家族的精神風貌,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傳承千年的精神尺度。家風,亦是吾國之民風,它不僅影響着家族的傳承,更影響着民族的未來,是極其必要而不可或缺的。給予我精神力量的,正是這樣的一種家風。

孝之風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孝,是一種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的家中,所有人都為傳承這一家風而努力。我的父母對待家中長輩,態度恭敬,關愛有加,照顧得細緻入微,尊重長輩的意願,十分孝敬。在這樣的良好家風的薰陶下,我也學會與長輩們溝通交流,為他們做一些事情,關心他們,孝敬他們。在孝敬長輩的家風影響下,整個家庭彼此關係融洽,相互關愛。傳承這樣的家風,有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構建和諧社會。

禮之風

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我家的家風,就要求每一個家庭成員明禮學禮。我的父母總是言傳身教,十分講究禮儀,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彬彬有禮,謙和温厚。他們經常教育我要有禮貌,做一個有素養的人,教我主動同長輩打招呼,對人謙和有禮,言行舉止端莊大方。禮儀代表着一個人的精神風貌,是現代文明的標誌,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傳承這樣的家風,能提升一個民族的形象,盡顯我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風采。

誠之風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在誠實守信的良好家風中,我始終謹記祖輩們的諄諄教導。我以親身實踐來傳承我的家風,在生活中,我銘記誠信的傳統美德,待人誠懇,不輕易許諾,一旦承諾,必當竭力做到。正是這樣一種誠實守信的優秀家風,告訴了我樸素而又真切的道理,給予了我受益一生的品格。傳承這樣的家風,能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一個誠信的和諧社會。

家風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影響着整個社會的風氣更決定着民族的未來。家風,不可遺失,家風,需要傳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shuomingwen/keokv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