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説明文 >

笑談歷史名人-六年級-説明文

笑談歷史名人-六年級-説明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尤其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説明文,説明文是以説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説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説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如何寫説明文才能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笑談歷史名人-六年級-説明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笑談歷史名人-六年級-説明文

笑談歷史名人-六年級-説明文1

大家都認識劉邦吧。就是漢王劉邦。當年劉邦一舉擊敗楚霸王項羽,可知其中另有隱情。

當時,項羽手下幾員大將因嫌棄項羽不會論功行賞而棄他於不顧,投靠劉邦。但他們可知道,項羽雖説不會論功行賞,但體恤額下屬,這樣一位好君主,他們的下屬為何會棄他於不顧呢?這當然是因為劉邦了。

劉邦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惜向項羽俯首稱臣,而為了打贏一仗,向原本在項羽陣營的大將開了“空頭支票”,這樣的人還能稱君稱王嗎?這還遠遠不足以表現出劉邦的狡黠,在打敗項羽之後,劉邦又出爾反爾,原本封韓信為“假齊王”的話又否認了,並給韓信加了個“莫須有”的罪名給處死了。當時的韓信韓信一定恨死自己以前背叛項羽的決定了,可是現在悔恨又有什麼用呢?

韓信被斬後,劉邦又以其他罪名將另外一些大將、生死兄弟斬首了。

而項羽呢,在臨死關頭還不向劉邦低頭。不!應該是,原本在項羽的面前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條是過了烏江重整軍隊,待日後再攻打劉邦。還有一條是被劉邦捉回,受盡非人的虐待。而項羽哪一條都沒有選,而是拔劍自刎,血灑烏江。這才是大丈夫所為!劉邦呢?試問劉邦有何顏面稱君稱王,有何權利讓這麼多人為你賣力、賣命?

笑談歷史名人-六年級-説明文2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智慧的化身。但我卻不這麼認為。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用錯了人,這讓蜀國坐收了漁翁之利。在布兵時,諸葛亮若將關羽、張飛或關羽、趙雲的位置調換一下,那麼,既能讓關羽還清曹操當年過五關斬六將的.不殺之恩,還能讓張、趙二人中的一位順利捉住曹操。可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並未這樣做,從而鑄成了大錯,為蜀國最終被魏國所滅埋下了禍根啊。

在蜀魏相爭中,蜀國和魏國的實力相差太懸殊,劉備死後,蜀國元氣大傷,可諸葛亮硬要一意孤行。當時吳、蜀明明已經和好,如兩國聯手,魏國一定會失利的,而諸葛亮不願這樣做,這足以看出諸葛亮只有勇而無自知了。

而後主劉禪昏庸無能,劉備死後交代過:“如若小兒無能,軍師可取而代之。”諸葛亮不但沒有取而代之,而且硬要扶起他,這又可以看出諸葛亮既無勇氣又無判斷力了。

其實,劉邦本可以光明做人,如果幫助項羽的話,又有何不足之處呢?還會讓當時多一位明君。而諸葛亮呢,人們往往看見他的成功而看不到他的失敗,我覺得要有褒有貶才公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shuomingwen/9pzo4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