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漫畫 >

【推薦】漫畫作文合集7篇

【推薦】漫畫作文合集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漫畫作文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漫畫作文合集7篇

漫畫作文 篇1

創新是古老大海上的一葉方舟,嶄新的風帆,揚起希望的浪花;創新是綠茵茵草地上的一朵小花,嫣紅的花蕾綻放美麗的芬芳。這讓我想起那一幅極其簡單卻又耐人尋味的漫畫。

漫畫中兩隻烏鴉正在找水喝,那隻老烏鴉還是用老祖宗的方法——把小石子一顆顆放進瓶子裏,讓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期待喝到水……它累得滿頭大汗;另一隻烏鴉沒被老方法所束縛,大膽地用吸管喝水,省時省力而且很快就喝到水了。那隻老烏鴉看着年輕的烏鴉很納悶:“咦?這傢伙怎麼不按套路出牌呢?”

那隻老烏鴉還是憑自己的經驗和傳統在做事,被“套路”套住了。可是,在生活中,我們更要敢於打破套路,敢於創新。你聽説過美國牙膏公司的故事嗎?公司生產的牙膏產品優良,包裝精美,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前十年營業額增長10——20%。不過,到了第11年,增長就停了下來,總裁很焦急,怎麼辦呢?有位年輕的經理建議將現有的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總裁立刻採用此建議。試想每天早晚每個消費者多用1毫米的牙膏,每天銷量將多出多少。這個創新使公司第14年的營業額增加了32%。傳統的做法只會通過投放廣告或降低價格搞促銷,這樣既費力又花錢,效果不盡人意。擴大牙膏口用了創新思維方法獲得成功。

科技時代,很多產品的發明和更新換代都是如此。電視機最開始的顯像管技術,電視機非常笨重,現在的液晶顯示技術,讓圖像越來越逼真,機身非常輕巧;火車從最開始的蒸汽驅動到現在的電力驅動,甚至磁懸浮驅動,讓火車速度越來越快。總之,只有不滿足於當下,積極嘗試尋找新方法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同學們手上戴的.兒童電話手錶,就是一個創新的例子。它既可以看時間,又可以打電話,還能定位,一表多能。由此我想到我們寫作文時也要有創新,不能用老掉牙的素材,否則得不了高分。

這幅漫畫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要敢於打破傳統,勇於創新,不斷超越,才能成功。

漫畫作文 篇2

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這樣一幅漫畫:一個植樹人在種植一顆小樹,種好後,去取水壺準備澆水,出來後,看見一箇中年大叔依靠在小樹旁。

植樹人不解的上前去問:“您在做什麼呢?'

中年大叔傲慢的説:“我在這兒等着乘涼,你少管閒事。”

我從中看出這個中年大叔不懂付出,只想舒服享受,不願付出,虛度年華。仔細想想我們身邊一些年輕人在網吧通宵上網打遊戲,奢侈美好的年華,不思學習,和這個中年大叔有什麼兩樣呢?

我希望大家都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命,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事情不要發生!

漫畫作文 篇3

我看到了四幅漫畫,裏面的內容讓我很受啟發。

放學了,小麗和小亮正走着回家的路。走着走着,他倆看到了一個垃圾箱,垃圾箱口和旁邊全是垃圾,而且這裏既有蒼蠅,又有刺鼻的臭味。小麗説:“誰這麼不講文明啊!亂扔垃圾。”他又對小明説:“小亮,要不咱們垃圾扔進垃圾箱吧!”小亮卻説:“你先收拾着點吧!”小麗很是不解,他只能自己扔垃圾了。於是,他忍着刺鼻的臭味,冒着被蒼蠅的包圍,終於把垃圾清理乾淨了。正在這時,小亮拿起書包,拉開拉鍊,拿出一張紙和筆,還有膠。寫上了幾個大字,原來,他在想我們不能天天扔垃圾,得想個辦法才行。最後,小亮把大隻用交貼在了垃圾箱上,寫着“文明——只差一步”,小麗看見了,連忙對小亮豎起了大拇指,説:“小亮,原來你是在寫這個呀!你真聰明,我要向你學習。”説完,倆人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這四幅漫畫告訴我們:我們只要講文明,如果我們走進這一步,城市才會更美好。

漫畫作文 篇4

俗話説得好:“父母的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可是如果對孩子嬌寵太多,那就是錯誤的愛,那就是溺愛。在有些父母看來,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沒有必要在做其他的事情。下頭就讓我們一齊來欣賞欣賞自我和漫畫吧。

寒假裏,教師佈置了一份異常的作業:要同學們回去以後多幫父母做家務,給他們分擔分擔,然後寫下一篇關於自我做家務的體會的作文。

陳才一向就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一回到家以後他便開始給父母分擔家務。這不,他剛來到客廳就看見沙發上滿是灰塵,可能是很久沒擦了吧。陳才拿起雞毛禪我正準備清理的時候,媽媽看見了,高興的説:“小才啊,這些不是你應當做的事情,讓媽媽來做吧!你快回去學習。”陳才搖了搖頭,他想,媽媽不讓我整理沙發,我悄悄洗衣服去!

想着,他把衣服放在水盆裏,倒了一點洗衣粉,像模像樣的洗起衣服來。正洗得起勁,我媽媽又來了。這一次媽媽變得很嘮叨,一邊把陳才推開,一邊説:“我的孩子,你記住啦!你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事情都有爸爸媽媽來幫你做。難道你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麼給你取名為陳才嗎?爸爸媽媽期望你長大以後能夠成才。快回去學習!”

陳才不想要媽媽生氣,只得乖乖地回到房間。媽媽什麼都不讓我幹,我該怎樣辦?正在這時,他看見房間裏亂七八糟的,許多玩具啊文具橫七豎八躺在地上。他一邊認真地把東西收拾好,一邊想着該如何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正巧爸爸給他送牛奶來了。爸爸説:“陳才,聽話。讓爸爸來幹吧!”

這時陳才再也忍不住了,把爸爸媽媽都叫來,拿起作業單,説:“爸爸,媽媽。我明白你們很疼愛我,可是你們也不能什麼也不讓我幹啊,如果我整天都只明白學習,叫我以後怎樣獨立生活!那麼作業也要你們來完成吧。”爸爸媽媽聽了,呆呆的無言以對……

這幾幅漫畫讓我深受啟發,我想父母的愛確實是無私的,可是溺愛不是真正的愛,它會讓孩子養成依靠,無法獨立自主。此刻很多的父母都對孩子過於寵愛,結果孩子上了中學連自我的衣服都不會洗,生活不能自理。這就是溺愛的可怕後果。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為孩子撐開一片自由的藍天,讓我們學會自我飛翔!

漫畫作文 篇5

我們的語文老師姓李。她戴着一副眼鏡,總是帶着微笑,留着一縷長髮,愛穿走路“嗒嗒”響的皮鞋。她雖然已經年近五十,卻依舊童心未泯。上她的課,總覺得生動有趣,意猶未盡。

記得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叫《桂花雨》。李老師可不是循規蹈矩地直接叫我們學這篇課文,而是先帶着我們觀察桂花,從而讓我們更加熟悉桂花的姿態。而當我們都已經仔細觀察過桂花之後,她才開始教我們這篇課文。因為有過先前獨特的“預習”,我們聽得啊,那叫一個精彩!而且李老師不是隻講課文中的內容,而是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她給我們講了跟桂花有關的食品和它的製作方法,聽得我們直流口水,甚至已經達到不想下課的狀態了。而且,李老師改作業的方式也與眾不同。她不是自己拿着筆,在我們的本子上飛舞,留下一道道紅色的墨印,而是選出二十幾個組長,讓我們先把作業交給組長改,再交給她改,從而培養我們的能力。

二十幾年的教學經歷讓李老師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可以説,她已經把這項技能練得爐火純青了!記得有一次,老師在講作業。講到一道選擇題時,李老師叫我們回答。題目並不難,李老師卻説一定有人不會。説完,便點了幾位同學的名字。嘿,還真神了!被叫的同學一個個都不知所措,十分迷茫。這樣的事發生了不止一次,令我們大吃一驚,不禁暗暗佩服。

有這麼一位神奇而又可敬的老師,我們真是太幸福了!

漫畫作文 篇6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一幅漫畫,名字叫《扶不扶》。看完後,我感慨萬千。

漫畫的內容是一位老奶奶摔倒了,痛苦地趴在地上。一位中年婦女想去扶這位老奶奶,另一個提着籃子的老人勸她説:“別去扶,不然她會説是你撞的。”那位中年婦女可能是提籃子老人的女兒,她非常同情那位老奶奶,眼角掛着淚水。旁邊有些人在看熱鬧,還有的人像沒有看見似的急匆匆地離開了,好像多待一分鐘就會給自己惹上麻煩。

看完這幅漫畫我不由得想起了《今日説法》裏講到一位老人倒地扶不扶的問題。主人公是一位大客車司機殷紅彬叔叔和一位81歲的老人。有一次,殷紅彬叔叔駕駛大客車路過立交橋時,看到一位老奶奶倒在橋上,於是就靠邊停車,好心地將這位老奶奶扶了起來,結果反被老奶奶説成他是肇事者。萬幸的是車上有攝像頭,並且找到了車上乘客的證詞,最後才還了殷紅彬叔叔的清白。

這件事讓我想到:人間無情,大道有愛。雖説有些坑蒙拐騙,可是真愛卻一直存在。如果有一位老人摔倒在你面前,你伸伸手,一條生命就可能被拯救。如果你轉身離去,可能一條生命就此終結。

大家千萬別被少數不良社會現象遮蔽了眼睛,人倒了要是不扶,那人心就倒了,人心要是倒了,想扶也扶不起來了。社會上還是好人多,被訛詐的事件畢竟是少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心比心,讓社會多一些關心,少一些冷漠吧!

漫畫作文 篇7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很奇特的漫畫。

畫中間靠右的部分有一個戴着眼鏡的人,他正津津有味地讀着一本百科全書。他身體的左側是一個裝滿了水的水桶,右側則是一口灰色的水井,一根釣魚竿垂在水井裏,不用説,這肯定是那“書呆子”的魚竿。畫的最下面寫着一行字:“書上説,魚離不開水”。

最初,我看到這幅漫畫的時候,真想笑,這個“書呆子”!井裏怎麼會有魚呢?一點兒常識都沒有,真是愚蠢,哈哈!可是,當我笑過之後,就突然意識到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現在的人們,總是生搬硬套,連草稿都不打。就像圖中那個“書呆子”,只知道聽取百科全書上的解釋,真是荒唐!連小孩子都知道,井裏沒有魚。不是所有有水的地方都有魚。我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卷裏的作文題是讓我們來寫一樣自己喜愛的禮物,結果有個同學竟生搬硬套地將我們寫過的《蘋果》寫了進去,而且開頭十分僵硬:“我收到了一樣禮物,那就是一個蘋果。蘋果有許多品種,綠蘋果、黃蘋果、紅蘋果……”大家笑得東倒西歪。這個同學也是像圖中的“書呆子”一樣,沒有常識,不會變通。

做人應該具備起碼的常識,多積累生活經驗,而不是做一個不懂創新,只會生搬硬套地聽取別人意見的人。

標籤: 漫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manhua/peq0q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