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活動 >

關於藝術活動作文三篇

關於藝術活動作文三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藝術活動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藝術活動作文三篇

藝術活動作文 篇1

“三四班金獎!”隨着一聲洪亮的聲音,一場熱鬧的表演落下了帷幕。

今天是三年級的藝術表演,我們邁着整齊的步伐踏入大報告廳,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座位。它全身都是紅色,給人一種莊重,威嚴的感覺,像一封紅色的提醒信,告訴我們不要喧鬧。最大的就是舞台了,它是用木頭做的,像一塊巨大的海綿,一塊深一塊淺,樣子好看極了,彷彿能聞到一股淡淡的蔬菜香。

同學們的服裝五花八門,有的是藍色的,像是把一條小溪披在了身上,看着波光粼粼;有的是紅色的西服,給人一種活潑向上的動力;有的是黃色的短裙,很醒目,感覺到一種小清新的風格。

除了美麗的服裝,當然少不了精彩的演出,我們班表演是《紅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當我們身穿紅軍服,頭戴紅軍帽走上舞台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音樂開始了,我拿着話筒走出幕布,我的心像一隻活蹦亂跳的小兔子,激動非凡。我結束了我的任務時,我和其他人一起跑到幕布後等待。過了一會兒,我又調整好姿勢跑了出去。一轉眼,第一個節目已經過去,我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後台換裝:解開皮帶,脱了衣服,整理衣冠,調整心態。“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我們的主唱龔鑫悦唱出了一串清脆悦耳的音符,台下剎時啞口無言。再加上優美的舞姿,就連評委也被我們征服了。我心裏的兔子又平靜了下來。我們的表演結束了,台下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一浪接着一浪。我心裏的小兔子高興起來。

時間定格在三週前,我們正在熱火朝天的排練。剛開始我們不太聽話,排練的效果也不太好。所有的同學都想放棄,但祝煜熙的媽媽沒有放棄,還是一如既往的給我們排練。直到比賽前一週我們才開始突飛猛進,我們打倒了一頭頭兇猛的攔路虎,一路向前,最終成就了今天的我們。

我想説:“沒有努力就沒有收穫!”為三四班的每位同學點贊!

藝術活動作文 篇2

前些天,我與幾位同學參觀了開封市博物館,欣賞了不少美麗的藝術品,領略了中國古代與現代藝術品的魅力。我們先參觀了三樓北廳“明清皇家用品展”,從青花瓷到五彩瓷。到用和田玉籽料雕琢而成的各種玲瓏的玉器。從乾隆的馬鞍腰刀到繡工精緻的道光的'龍袍……看的我眼花繚亂,目瞪口呆。其中,我最感性趣的是一個用和田玉籽料雕成德名為“青玉山子”的玉器。這件藝術品十分精緻,整塊玉白潤,光滑。長27.5釐米,寬6.5釐米,高21.1釐米。“青玉山子”拔地而起兩座大山,四面都有景色,有飛流直下的瀑布,一座接着一座的亭台樓閣。中心的蒼松加上山澗中正在一心一意打坐的仙人。為這塊寶玉增添了不少生機。

看完三樓的藝術品,我們又來到了二樓的“館藏文物”展廳進行參觀。這裏展出的有陶器,唐三彩,瓷器。玉器,漆器,琺琅器等等。

看!“三彩陶陀”的駱駝好像在沙漠中不緊不慢的走着,“娃娃卧蓮瓷枕”枕面上可愛的小娃娃使我浮想聯翩,“鴛鴦戲水瓷枕”枕面上的兩對鴛鴦似乎在池邊戲水,“朱漆仿古菊瓣盤”彷彿菊瓣香飄十里……

這麼多歷史悠久的古代藝術精品中,有一件我非常喜歡。那就是一個釉色明亮,紅、藍色交織,宋代的鈞瓷碗。它十分美麗,那朦朦朧朧的藍色花紋好似一望無際的大海,那火紅的紅色如同片片紅霞映照在大海中。這可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俗話説:“家有黃金萬貫,不如宋鈞一片”。而“鈞瓷帶紅”,更是“價值連城”。這個碗就是極為珍貴的宋代鈞瓷碗。據説鈞瓷的製造工藝十分複雜,往往十窯之中,有九窯都是失敗的。鈞器坯剛放入窯中的時候無顏色,後來由於窯中温度不斷升高,窯內產生了化學反應,使鈞瓷碗變化出不同顏色,而這種帶紅的鈞瓷碗更是鈞瓷中的極品!

往裏走,往左拐,展櫃裏面有一個歷史悠久的瓷瓶靜靜的立在那裏,那就是乾隆年代的“青花山水瓷瓶”,我十分喜歡它白亮的瓶身上,有淡雅的青花圖案——連綿不斷的山峯上若隱若現着一條山間小路,山間的雲霧迷濛,幾間田園小屋前有一條溪水“嘩嘩”的流淌着,橋上有過路的行人,藍天蒼鷹翱翔着,這幅美麗的山水圖,令人浮想聯翩。

這次藝術欣賞活動使我增加了知識,開擴了視野,使我瞭解到了更多的歷史文化,受益非淺。

藝術活動作文 篇3

春天的震澤,分外豔麗。桃紅柳綠中迎來了第二屆蠶花節開幕式,作為土生土長的震澤人自然是驕傲的!震澤古鎮以蠶絲聲名遠揚,在震澤,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到處都是桑蠶的故事。桑蠶之美,才是震澤真正的地標。蠶絲文化已成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讓震澤這個千年古鎮在國際舞台上成為一朵美麗的浪花。

學校組織我們去參加蠶花節的活動,隊伍浩浩蕩蕩一路前行,踏着青石板,穿過寶塔街,來到了慈雲寺門口。舞台已經搭好,白色的背景,幾縷青絲點綴其中,素雅而清幽。猛然間一瞥,一籠籠蠶匾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大傢伙擠在一起,專注地觀看蠶匾裏的一條條蠶寶寶。那些蠶寶寶身體胖胖的,擠擠挨挨地在陽光下扭動着半透明的身體,慢慢蠕動着。突然,走過來一位慈祥的奶奶,她告訴我們:這一匾的蠶寶寶都是準備“上山”做繭子的,為了能吐盡身體裏所有的絲,它們正大口大口蠶食着鮮嫩的桑葉,進行吐絲前的最後準備。我突然想起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蠶寶寶的一生是短暫而輝煌的。

那邊三五成羣的蠶娘正圍着水盆在勞作呢!陽光下四濺的水花像晶瑩的珍珠。我們連忙圍了過去,用清澈好奇的眼神觀看着她們嫻熟的動作,原來她們正在剝絲綿兜。只見經驗豐富的慈雲蠶娘坐在小板凳上,面前放一個大木盆,盆裏裝滿水。蠶娘兩手翻飛,剝開了一個煮熟的繭子,摳掉蠶蛹,熟練地拉長絲繭,套在一個竹製的框上。一層復一層,絲綿兜就這樣誕生了。我羨慕極了,央求蠶娘讓我試試。蠶娘手把手地教我,我把絲繭放在水裏浸透,小心翼翼地用指甲撕開一小口,慢慢地、均勻地用力把絲繭撐大,不停地在水裏翻身,一直要撐到半個臉盆大小再套在竹框上固定住。然後重複剝大概六七個繭子,重疊套在一起才算完成一個絲綿兜。從竹架子上取下,成半月牙型,等待晾曬、烘乾,成為我們平常蓋在身上的柔軟暖和的絲綿被的雛形!這種原汁原味的傳統手工技藝讓我們這羣孩子大飽眼福,個個都想親手試試,於是慈雲寺裏充滿了歡聲笑語。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的家鄉震澤真是個好地方,有千年古塔——慈雲塔;有歷史久遠的禹跡橋;還有繁榮了千年的絲綢文化。因為絲綢,這座古鎮有了絲一般的品質,有了綢一樣的華麗,有了讓人經久不忘的故事。哦,我愛震澤,更愛震澤的蠶絲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huodong/dxxg9w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