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我的長征觀後感15篇

我的長征觀後感15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長征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長征觀後感15篇

我的長征觀後感1

長征——一段神祕的歷史,一段屬於人類傳奇的歷程,它的背後有着不少的酸甜苦辣的故事

《我的長征》就是演示長征的故事,一位戰士回憶他長征時與毛主席、連長的感人故事,讓人不禁淚流滿面。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收益匪淺。紅軍戰士們為了中國竟願去完成那麼大的一個目標。再想想自己,家長讓我做些數學題我就不高興,讓我寫一篇週記就嘟嚷着不願意。這麼小的事我都不願意去做,長大還能成什麼材,當什麼博士。我曾在一篇日記上立志要把自己的名字掛在世界的橫幅上,現在一想,那可能是天方夜譚,成功不會輕易地服從懶惰的人,更不會把自己拱手相送到一個懶惰的人面前。在紅軍戰士長征的過程中,相信他們心裏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成功地穿過雪山草地,他們並沒有空想,而是努力地實現目標。我呢?一天漫無目的,總是這逛逛,那轉轉,心裏所謂大的目標都是空想,比如拉小提琴吧,想着要拉30分鐘,可拉一會就不想拉了。記得國慶節我們去黃龍玩,傳説中美麗的五彩池就在山頂,我去就是為了看五彩池,可是爬到山的三分之一,因為把腳扭傷了,就鬧着下了山,後來看到臨座的小妹妹拿着在五彩池拍的照片時,我又後悔又羨慕。我是多麼沒毅力,一點困難就退縮,跟紅軍根本不能比,也不敢比。

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幸福,我們得到的太多失去的也太多。讓我們學習紅軍長征的精神吧!

我的長征觀後感2

今天的富足生活不知是多少血肉換來的,今天寧靜的和平不知是多少的生命換來的——有時,真的感覺我們的生活實在是過得太恍惚卻又不知足了。或許我們的思想真的是需要洗禮了,而今天觀賞的這部《我的長征》足夠讓我們心靈得到震撼。

隆隆的槍炮聲中,紅軍戰士接二連三地倒下;瓢潑的暴風雨中,紅軍戰士跋山涉水;瀘定橋上,紅軍戰士奮不顧身……

耳畔炮聲隆隆,心中熱血沸騰……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創造的壯麗史詩。70年歲月流逝,但紅軍氣壯山河的英雄壯舉,長征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依然讓我們心潮激盪、熱血澎湃,激勵着我們進行新的長征。伴隨着感人的畫面,我的心靈中分明感受到一種震撼。在那艱苦的歲月裏,是什麼支撐着紅軍戰士勇往直前;是什麼讓他們坦然面對死亡的威脅;是什麼讓他們不斷成長,走向勝利?“革命理想大於天”,正因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撐,我們的紅軍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慘烈的戰鬥磨礪了紅軍的意志,親人的犧牲、戰鬥的勝利激發了他們的鬥志。主人公王瑞由一名膽小、幼稚的伢子成長為有着堅定意志的共產黨員。這其間,“跟着走”是一直激勵着他成長的航標,由起初的盲目跟着走到最後的堅定地跟着黨走,跟着勝利走。這似乎在啟迪着我們:人生的道路上一定會有坎坷,會有迷茫,最關鍵的是讓自己心中有一盞明燈。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支撐,偉大的精神推動着偉大的事業不斷邁向新的征程。新時代我們不需要面臨槍林彈雨,我們不必忍飢挨餓,但挑戰依然存在,我們同樣需要清楚航向,心中有指引的明燈,明確“跟着走”的方向。

我的長征觀後感3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當我聽説我們要觀看影片《我的長征》時,我不由想起了毛主席的這首詩詞。一連串的問題也湧入了我的腦海;紅軍為什麼要進行長征,一路上有怎麼感人的故事······

電影講述了一位曾經的紅軍戰士,回憶起當年長征的故事。那年他才16歲,就參加了紅軍,大家都親切地叫他“瑞納子”。在渡橋的時候,敵人的炸彈無情地奪去了他爸爸的生命。在長征的路上他摔倒了,毛主席還親自把他給扶了起來。一路上,大家互幫互助,一包豆子還分着吃;寒冷的冬天,大家緊緊地圍着火堆取暖······想想我自己,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確不懂謙讓,真的很慚愧。

一路上,瑞納子還結識了少數民族青年達爾夥,他用那顆真摯善良的心打動了達爾夥,使紅軍和少數民族兄弟成了親密的夥伴。最使我感動的是,連長為了救瑞納子,自己不幸掉進了無底的深淵。瑞納子在長征的途中還失去了他最親的親人與朋友;爸爸,姐姐,姐夫和達爾夥,看到這裏我不禁地流下了眼淚。我想同時失去了最親的親人和朋友,內心一定是非常地痛吧!

看完了之後,我的心還是久久難以平靜。紅軍在長征前出發時還有30萬人,而到了終點卻只剩下2萬人,28萬人永遠地倒在長征的途中。我覺得,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懷着一顆感恩的心來報效我們的祖國。如果沒有了革命戰士,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不會有我們美好的今天。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用無數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珍惜。讓我們弘揚長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求金色的理想和燦爛的明天!

我的長征觀後感4

看了學校組織的電影—《我的長征》後,我的腦海裏總是浮現出裏面的種。種畫面,心裏始終無法平靜。

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依次最偉大的征途,跨越了十幾省,行程二萬餘里。這一路上的困難,艱險不計其數,其中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而在紅軍身後,還有幾十萬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趕路時隨時有敵軍的轟炸機向紅軍投去雨點般的炸彈。無數的紅軍戰士欺生了,但英勇的紅軍戰士並沒有被這些困難壓跨,他們最終還是戰勝了所有的困難和險阻,勝利地到達了目的地。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在多情況下都會遇見困難,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不可能戰勝他們的困難,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不可能戰勝他們的我經常沒有做到這一點。學習中遇見了一個難題想了一會想不出來了就不再堅持思考了。一遇見炎熱或寒冷的季節,我甚至連作業也堅持寫下去。在體育課跑步時,我老是間斷,不能堅持做到天天去跑……以前的我做什麼都缺乏足夠多的恆心和毅力。《我的長征》給了我啟發,教育了我,讓我明白堅忍不拔是做任何事的關鍵,我一定要學習這種精神。

張大以後,我要把自己的力量貢獻給祖國的時候,一定也會遇到許多困難,我一定要把那些困難擊跨,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長征觀後感5

今天,我懷着沉重的心情去影院觀看<<我的長征>>影片。心中感慨萬千。

過瀘定橋,那叫一個險哪!橫跨東西兩岸的瀘定橋只剩下十幾根鐵索,湍急的流水肆虐地咆哮着。敵人早已在對岸等候多時了,一顆顆炸彈朝戰士們"飛"過來,戰士們一邊扶着鐵鏈心驚膽戰地向前挺進,一邊還要躲避敵人的炸彈。炸彈落入水中,頓時激起高達十幾米的浪花。有個戰士躲閃不及,不小心被反動派的炸彈擊中了。頓時,鮮血湧了出來,染紅了衣襟,染紅了鐵索......他不甘就這樣死去,不願就此放棄自己年輕的生命,他緊緊地抓住了搖搖晃晃的鐵鏈,臉色煞白。最終,因堅持不住,掉入了咆哮的大渡河。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濕潤了淚水順着臉頰流了下來。我們如今的幸福不就是這些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鮮血換回來的嗎?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拋頭顱,撒熱血,我們如果不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怎麼對得起那些逝去的英雄們呀!

是戰士們用自己的鮮血打下了今天的大好河山。當我們犯錯誤時,當我們做出不該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對得起飄揚在前胸的紅領巾嗎?

戰士們,你們安息吧。我們不會辜負你們對我們的無限期望,我們會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做新世紀的接班人!

我的長征觀後感6

打開筆記本電腦,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我的長征》這部電影,這是—部描寫紅軍長征時期的電影。

剛開始出來了—位老爺爺,他,就是主角王瑞,他説:“我最美好的回憶是我的長征,我最痛苦的回憶也是我的長征。”在這部電影中,王瑞失去了所有的親人:父親、姐姐、姐夫和他最敬重的連長。苦難與艱險—直磨礪着王瑞,然而一直關心他的毛澤東卻用自己長輩般的慈愛和堅定博大的意志,撫慰和激勵王瑞,讓主人公王瑞在炮火硝煙中真正成長了起來!

這部影片還充滿了深情,表現了領袖與戰士的深情,片中解放軍在和彝族的同胞歡快的跳舞的情景,紅軍對少數民族的深情,紅軍對老百姓的深情。表現瞭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後人繼承與傳播。

看完這篇電影,我的感觸很深。與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的血淚史相比,我們今天遇見的挫折又算得了什麼?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定要倍加珍惜,想想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連生命都可以犧牲,我們好有什麼個人利益不能犧牲呢?百百萬萬紅軍的壯舉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是他們那堅定不變的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恆不變的價值!我們一定要把這段歷史,把這段長征精神牢記心中,發揚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熱情和拼搏精神,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感恩與給予我們幸福生活的長輩!

我的長征觀後感7

在假期裏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我的長征》。這部電影很好看,劇情非常感人,催人淚下。而這部電影的主人公竟是七十年前的十六歲的少年。他的名字叫王瑞。十五歲那年,他們一家四口參加了長征。湘江突圍時,在敵機的狂轟濫炸中,他認識了毛澤東。父親也在炮火中犧牲了。可父親説過的一句話卻堅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

在繼續長征的途中,他親眼目睹了毛澤東、賀子珍為了堅守紅軍的紀律,在緊急環境中被迫丟掉剛剛出生女兒的場面。悲痛激發了戰士們更加強烈鬥志,紅軍第一次贏了——婁山關大捷。

紅軍在彝族時又有一位紅軍戰士加入了進來,他叫達爾火。他的伴侶索瑪目送她遠去。後來姐姐竹妹子犧牲了,王瑞失去了第二個親人。有一次紅軍強度大渡河時,哥哥為了救他,也犧牲了,他失去了第三個親人。姐夫和達爾火在渡河時被射中而死,他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王瑞在硝煙尚未散盡的瀘定橋頭又一次見到了毛澤東。被煙火燒焦的頭髮,輕聲感歎:“有紅軍這樣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還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呢?”

七十年後,白髮蒼蒼的他又重新踏上了二萬五千里長徵之路……

這部電影劇情非常的感人,激起了我們對革命烈士的懷念,我們更要學習他們肯為別人奉獻大無畏精神。還有,就是這些犧牲的戰士,他們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國家美好的日子奮鬥到底,還有一些女子,寧死也不做蔣介石的俘虜,他們是我們中國的英雄兒女,也是我們的革命英雄,他們把祖國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把和平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這才是我們應具備的品格,為這些紅軍戰士們唱起讚歌吧!

我的長征觀後感8

一個下午,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觀看了《我的長征》這部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電影。看完後,我思緒萬千,劇中那一幕幕動人心魄的瞬間時常拂過腦海,那一句“跟着走”時時縈繞耳畔……

電影以長征親歷者王瑞老人回憶的方式展開。當年年僅16歲的王瑞跟着父親、姐姐、姐夫參加了紅軍長征。途中,王瑞的親人先後犧牲,在巨大的悲痛中,他牢記父親的話“跟着走”,最終成長為一名堅強的紅軍戰士。

跟着什麼走?湘江之戰中,昏暗的古城,擁擠的人羣,血染的`江水……但混亂中,始終有一面鮮紅的黨旗迎着炮火飄搖,指引着王瑞和紅軍戰士們向前走。

跟着什麼走?飛奪瀘定橋時,面對國民黨軍的前後夾擊,面對僅剩的13根光溜溜的鐵索,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紅軍戰士義無反顧,毫不畏懼。突擊隊員用血肉之軀為後續部隊開闢前進的道路。看到一個個戰士墜落於滾滾江水之中,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滾落下來。當看到剛入伍二十幾天的彝族小夥把紅旗插上橋頭堡時,我瞬時熱血沸騰起來。炮火硝煙中的一抹紅,是希望,是英雄長存的精神,是指引我們“跟着走”的旗幟!

跟着什麼走?跟着旗幟走!紅軍萬里長征,漫漫征途,路上有多少艱難險阻,又有多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白雪皚皚的雪山上有老軍需處長永遠的豐碑;漫漫無邊的草地上有倔強的小紅軍;瀘定橋下有當年犧牲的戰士們的白骨……我知道,他們心中必定有一面旗幟,這旗幟歷經了血與火的洗禮,顯得愈發鮮豔!

我的長征觀後感9

電影《長征》反映了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戰略大轉移的歷史,再現了當年長征中湘江之戰、四渡赤水、強渡烏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草原等的壯觀場面,謳歌了紅軍戰士勇於挑戰自我極限、敢於戰勝惡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我不禁思考紅軍憑藉了什麼力量,才能克服種種不利因素、甩掉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隊,取得了長征的勝利,保留了中國革命珍貴的火種?

影片並沒有交待長征的起因和背景,故事是從紅軍搶渡湘江開始的,由於博古、李德對撤退所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部隊帶着大量的緇重滯留在湘江橋,幾天幾夜也沒有能夠完全通過湘江。這時,敵人的飛機狂轟爛炸,前面有蔣介石佈置攔截的防線,後面有幾十萬敵人的追兵。面對紅軍長征的第一道難關,幸虧紅軍的後衞部隊拼死抵擋國民黨追兵的猛烈進攻,為中央紅軍過河搶得了寶貴的時間,否則後果則不堪設想。

我認為,紅軍避免覆滅的原因,在於將士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特別是後衞部隊的敢打猛拼的勁頭,阻滯了追兵前進的腳步,給紅軍帶來了喘息的機會。如果沒有五萬犧牲將士甘願流盡最後一滴血,沒有他們的壯烈情懷,也就不可能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更不要説軍隊的發展壯大,以致最後消滅蔣介石反動政府、建立新中國了。

從另一方面來説,戰略指揮出了問題,如果部隊亂成一團,沒有凝聚力,沒有眾志成城的決心,同樣也不會取得長征的勝利。廣大的紅軍指戰員具備了這些優良的素質,終於使決策失誤的紅軍起死回生,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我們要汲取經驗教訓,發揚紅軍的精神,克服困難,不怕犧牲,眾志成城,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必將無往而不勝。

我的長征觀後感10

一個老人,點燃了蠟燭,一雙被淚水模糊了眼睛,久久凝視着一個藍色碎花的步包……重温七十年前的那段金戈交鳴的歲月,無不刺痛着王瑞的心。

一家四口人:父親,他,他姐姐和姐夫都參加了長征,無情的炮火和子彈相繼奪取了3個親人,殘酷的戰爭給王瑞幼小的心靈蒙上了陰影。可以想象,在炮火中看到血淋淋的,奄奄一息的父親,在一間黑屋子裏看到死不暝目的姐姐,以及看到姐夫掙扎在鐵索橋邊最後被洶湧的火光和浪花吞噬,王瑞的眼睛流不出淚了,他的心在流血啊!精神快崩潰的王瑞被毛主席從深淵中拉起。於是,王瑞振作了起來,他把滿腔的怒火凝聚在搶口,一次戰鬥王瑞一下子就幹了七個敵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革命的幼苗就在艱險的戰場上成長着。這顆幼苗隨着紅軍的勝利轉折,他終於明白:哪裏勝利就往哪走,決不跟着錯誤走,立志把敵人趕出烏蘇里江!

生活在幸福中的我們,有些小挫折,就在悲歎自己的命運了,你難道沒有見到失去親人的王瑞那極力悲傷的眸子嗎?但後來王瑞不同樣過來了嗎,如今幸福的大門向我們敞開着,無敵革命先輩的軀體已經作了我們幸福之路的鋪路石我們難道不珍惜幸福的生活?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我們沒有理由以消極的處事態度來面對幸福的生活!前人載樹,後人乘涼。幸福是用前輩的鮮血換來的,未來將由我們來創造!

人的一生就是一次長征,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我們應該發揚紅軍長征的精神,這樣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我的長征觀後感11

10月24日,我作為外國語學院的大一學生,觀看了《我的長征》這部電影,

《我的長征》講述的是一個大題材、一個小人物的故事。長征,不僅有領袖和偉人,也有千千萬萬普通的紅軍戰士和支持革命的人民羣眾。以前的各種長征題材的影片都用許多鏡頭聚焦在領袖人物身上,而這部影片則將目光凝聚在一個16歲的小紅軍戰士王瑞的身上,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感人肺腑的大角色。觀看電影時,不滿十六歲的小紅軍王瑞的情感彷彿就融入在我的情感中,看着他睜着一雙驚恐的眼睛,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個地從自己的身邊消失,和大人們一起拼殺在戰場上,衝鋒在槍林彈雨中,我不禁感慨,這是怎樣的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怎樣的一種刻骨銘心的經歷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何曾體驗過這種感覺?當我們懷着自己所謂的生命的疼痛,來看七十多年前祖輩的疼痛時,才發覺我們是那麼地造作和渺小。

我不禁在想,紀念長征,如果耽於紀念日的隆重,顯然是不夠的。我們更應該思索:以什麼樣的紀念讓這段歷史完好的保存下來,以什麼樣的方式讓人們更充分的汲取其中的價值,以什麼樣的途徑讓偉大的長征精神與具體生活結合起來。作為身處新時代的我們,弘揚新時代的長征精神,更是責無旁貸。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傳播、宣傳,而且要身體力行,刻苦努力,用實際行動去實踐、去發揚。正如所言:"開始於80年前的長征還遠未結束,我們每一個人都肩負着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在中國地圖上,很容易找到長征的起點,在我們心裏,長征永遠是起點。"

我的長征觀後感12

今天的富足生活不知是多少血肉換來的,今天寧靜和平不知是多少的生命換來的——有時,真的感覺我們的生活實在是過得太恍惚卻又不知足。而今天看了的這部《我的長征》之後讓我恍然大悟。

這部影片記載了,當時在遵義(貴州),開了一個名叫遵義會議的會。正好那時,瑞呀子(王瑞)正好來送麪條。這時,毛主席把門打開以後,生氣地説:“不吃!你這個人來的真不是時候,拿回去、拿回去。”説完,便重重地把門關上了。接着,會議室裏傳出一陣爭吵聲。

最精彩的還不是這個,還有一段飛奪瀘定橋的片斷

這是我覺得最驚心動魄的一段,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個戰鬥場面。因為紅軍要經過橋面只剩十三根鐵索,橋下水流湍急,瀘定橋離水面只有十幾米高。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山峽裏傾瀉下來,衝到巖石上,飛濺起3米多高的浪花,水聲震耳欲聾。對面就是瀘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門正堵住橋頭。而守城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了工事。看,這麼危險的環境,紅軍到底能否戰勝呢?看到這裏,我真為他們捏了把汗呀!

就是因為他們不退縮;面對敵軍的槍林彈雨,他們不畏懼,憑着勇敢頑強的拼搏精神鋪開了前進的道路。

長征,是情與情的交融;親情,面對生命逝去的悲嚎;友情,用自己的生命從懸崖邊換回小戰士的生命;民族情,紅軍以真誠和嚴格的紀律,使之與山區百姓融為一家;愛國情,飛奪盧定橋的英雄們,萬尺高橋墜落的生命,譜寫了愛國讚歌。紅軍是一支窮人的隊伍,但也是溢滿寶貴精神的情感之源。

我的長征觀後感13

觀看完《我的長征》後,我覺得自己在思想上又受到了很大的觸動。長征精神不僅讓人感動,還在鼓舞着現代人繼續奮勇前進,為人民,為國家,為黨的事業不懈奮鬥。

影片《我的長征》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摯的友情和濃濃的親情,軍民心連心,共同克服長征中的種。種困難。主人公瑞伢子與姐姐,父親以及姐夫在長征中經歷的生離死別讓人感動不已。通過他們的經歷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長征的艱辛,長征的勝利來之不易,它是用眾多人民的鮮血換回來的。是在血和肉的頑強奮戰中,我們的同胞們為我們奪回了勝利,而他們卻永遠地失去了摯愛的親人,甚至自己的寶貴生命。

《我的長征》告訴我們應該堅持黨的正確領導方針,不能跟着錯誤走。在遵義會議前,有由於錯誤的領導方針使得我軍損失慘重。紅軍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只是盲目地"跟着走"。是毛澤東在遵義會議裏,勇於推翻錯誤的指導方針,提出正確的領導方針才是紅軍的長征局面得到了扭轉。紅軍心中也知道帶跟着往哪裏走了。影片中反覆出現的台詞"跟着走"是由原來的漫無目標轉為了有明確的方向的。這也在強調我們在新時期期也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正確的目標來指導我們的實踐,要敢於和錯誤的觀點做鬥爭。我們青年學生更是要豎立人生的明確目標,只有明確了前進的方向,我們才能不斷地沿着目標不斷前進,進步。

現在我們仍然需要發揚長征精神。在新的時期,我們面臨的問題更復雜多變,面臨的"敵人"更多。長征精神會鼓舞我們一代代人去為人民,為國家,為黨的事業繼續不懈奮鬥。我們應該堅持黨的正確指導方針,密切聯繫羣眾,不畏艱難險阻,好好學習,好好工作。

我的長征觀後感14

在學校領導的精心安排下,星期三下午我們學校高年級學生觀看了影片《我的長征》,僅僅一個多小時的電影卻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的精神得到了洗禮。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東方神話。紅軍戰士們面對的是百萬虎狼之師,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面對着高山懸崖、冰雪雨霧,湍急的河流,莫測的風暴,灼熱的沙漠,無底的沼澤,飢寒交迫,刀山火海……

沒有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長征的勝利是不可想象。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表現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表現出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這些構成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支柱。

少年紅軍戰士瑞伢子被殘酷的戰爭相繼奪去了父親、姐姐和姐夫的生命,痛苦與艱險刺痛並磨礪着少年的身心,可是瑞伢子在炮火和硝煙中真正的成長了起來。

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剛剛開始,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氣魄豎起了一座萬事矚目的豐碑,英雄們鬥爭精神也將靠我們這些後世子孫去繼承和發揚,我們只有從現在起發奮學習,做一個正直、勤勉的人,長大後才能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目前,再也不需要我們去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但是在和平的建設年代,特別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上。現在我作為一名小學生,要以長征精神鼓勵自己,發揚革命的優良傳統。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珍惜朋友,珍惜親人,珍惜先輩們為我們鑄造的幸福生活,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長征的精神一定會得到發揚光大。

我的長征觀後感15

今天,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觀看了電影《我的長征》,講述了長征經歷者王瑞老人回憶自己年輕時在長征時與敵人進行生死戰鬥的歷程。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內容,給我們上了一堂歷史教育課,影片中那腥風血雨的場面令我震撼。

最難忘的要數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場面了,紅軍要經過橋面十三根鐵索,,面對橋下水流湍急的瀘定橋,他們不退縮,面對敵軍的槍林彈雨,他們不畏懼,憑着勇敢頑強的拼搏精神鋪開了我們前進的道路。

紅軍戰士這種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缺少的嗎?今天,我們已成了籠中之鳥,經不起磨練,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退縮,甚至逃避。在這些紅軍戰士面前,我們應該感到羞愧!我想,今天我們不需要再去飛奪瀘定橋,不需要去四渡赤水河,但長征精神不能丟,要讓它永駐人心,發揚光大。革命先烈用血肉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繼承發揚這可貴的紅軍精神,才能去迎接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的挑戰。

想想長征二萬五,看看革命老前輩,我們的心靈會得到洗滌,我們的鬥志正受到鼓舞。有一種力量,正從你的指尖悄悄襲來,你感覺到了嗎?有一種關懷正從你的眼中輕輕放出,你看到了嗎?那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讓我們抖擻精神。

在影片末尾,毛主席意味深長地説了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時刻鼓勵着我,要勇往直前,不退縮。我們應該學習紅軍戰士這種可貴的精神,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標籤: 長征 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zewlj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