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最新」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最新」

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忠誠與背叛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最新」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篇一】

鑑往思今,革命先烈冒着生命危險努力為黨工作,如今我們的條件如此優越,沒有任何理由不發奮進取,幹好工作。影片中有一句話被反覆引用,即:“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這句話很深刻,作為革命繼承者的我們更應當牢記革命先烈的遺志,牢記自己曾經在黨旗下承諾過的誓言,不以個人的榮辱為得失,永遠忠誠於黨、忠誠於黨的事業。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考驗,時刻保持警惕,保持自己信仰的純潔,做到“政治上清醒堅定、作風上公道正派、經濟上清廉乾淨、道德上純潔高尚”,贏得社會的尊敬!

作為一名司法行政幹部,同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使得歷史的傳承得擬延續,歷史的期望得以實現?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永遠熱愛我們的司法行政事業,堅定理想信念,增長知識本領,錘鍊品德意志,矢志奮鬥拼搏,在人生的廣闊舞台上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盡情展現人生價值,讓生命在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篇二】

十八大獻禮影片《忠誠與背叛》,這部影片藝術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創立中央監察委員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通過真實可信的歷史故事,豐富生動的畫面,展現了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楊匏安等紀檢戰線革命先驅,為忠於黨的事業,維護黨的純潔性,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英勇果敢的光輝形象。

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效果,閘北區局機關黨支部組織了專題討論,部分黨員幹部還專門撰寫了電影觀後感,並在學習園地中展評。同志們認為,一個政黨如果沒有鐵的紀律,失去了純潔性,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影片中有一句話被反覆引用:“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作為質量監督戰線上的一員,我們當以影片勉勵自己,時刻牢記質監事業的神聖職責,當好維護三大安全的忠誠衞士。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篇三】

近日,在學校統一的安排下,觀看了十八大獻禮片——《忠誠與背叛》。 該片以1927年“4•12反革命政變”後,中共在武漢召開五大並首次選舉產生中央監察委為歷史背景,通過真實可感的故事、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譜寫了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成立、十名監察委員忠於職守、為黨履職的光輝篇章,熱情謳歌了王荷波等紀檢戰線革命先驅,在白色恐怖籠罩的.嚴峻形式下始終堅守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用鮮血和生命捍衞黨的純潔性的崇高氣節和光輝形象,表現了紀檢先輩威武不屈、剛正不阿、忠於革命、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影片中有一句話被反覆引用,即:“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這是馬克思在中學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寫道的一句話。文中這樣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他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這些在今天看來都振聾發聵的話卻出自當時一個初中生筆下。它卻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們,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是什麼精神力量支撐着影片中王荷波、楊匏安在當年白色恐怖下甘願放棄個人利益、家庭幸福,敢冒拋頭顱灑熱血的風險,無怨無悔的為了民族獨立富強,為了共產主義的事業殫精竭慮、死而後已呢?我想是共產主義的信念,是為了千萬人幸福的信念。正是這樣的信念使無數社會精英在極端惡劣的社會環境下投奔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的獨立,為了新中國的解放,帶領人民開創偉大的事業。

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為了中國的獨立富強民主,我們需要像王荷波、楊匏安這樣的人。為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個事業必將永遠存在。這個事業不以政權的更迭為改變,不因政黨的存廢而轉移,不為金錢權勢地位所動搖。誰為了廣大民眾的利益犧牲小我,誰就能夠贏得民眾的支持。誰以這個事業為最高追求,誰將永遠存在於世界和民眾之心中。

時至今天,我們的事業還在繼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繼續努力。作為教育事業工作者,我們當以影片勉勵自己,時刻牢記教育事業的神聖職責,當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祖國培養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去完成我們的事業。我們要忠於黨的偉大事業,自覺把自己的行動統一到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中去。今後,我們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上好每一堂課,改好每一份作業,讓家長放心,讓領導放心。唯有此,才是看這部影片的最大意義。

 

標籤: 忠誠 觀後感 背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xlzr7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