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觀後感

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觀後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觀後感

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觀後感1

今天星期六我和爸爸在山東電視台影視頻道觀看了于丹老師的專家講座,十分有感觸。她教給我很多對我有幫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幾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第2個主題。

在講這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的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十分愛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帶到院子裏的籬笆跟前,對他説:“孩子,以後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顆釘子。”這個男孩便照着爸爸説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結束的時候,小男孩去籬笆跟前看,他這一天就釘了30多顆釘子,他十分驚訝,怎麼自己一天中就發這麼多次脾氣呢?他自己都沒感覺到。這時,爸爸走到他的旁邊説:“要想讓釘子更少就只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小男孩就盡力控制自己的脾氣,於是每天釘的釘子越來越少:十幾顆、十顆、五顆、三顆,終於有一天,他高興地跑到爸爸跟前説:“爸爸,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説:“那就把釘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釘子全拔了後有沒有想到這上面的釘子孔還是會留在別人的心上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亂髮脾氣,發脾氣就像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轉過頭來看看我,整天對家人發脾氣,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媽媽??攏?職秩夢腋墒裁次易蓯遣荒頭常?氲秸飫錚?也喚?械僥誥危何以誶茲説男納狹糲鋁碩嗌俑瞿巖閲ッ鸕納絲詘#?職鍾侄運?擔?ldquo;今天一顆釘子都沒定這固然很好,但你

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亂髮脾氣這個壞習慣,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

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觀後感2

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頻道播出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人格教育》節目,我們學校給每位家長都發了一張節目預知單,併發了短信告知。於是,爸爸和我準時坐在電視前進行收看。于丹老師認為,“中小學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尋一種生命的快樂和尊嚴。

于丹老師的講述有理論闡述、有故事啟迪、有古語名句,旁徵博引、令人深省。通過收看這欄節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父母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很多快樂,比他掌握很多知識更重要。”;知道了“一個小孩子,如果能用他的行動讓別人感到幸福的時候,那麼,他的收穫遠比他的付出多。”……由此,我更知道了老師和父母在孩子成長教育中的重要性,“我們能夠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麼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

于丹老師認為,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從中小學過來的,與大學相比,中小 學教育更重要。 “現在的大學生,專業知識確定很專業,但他們人格 的缺陷,卻是在大學裏無法彌補的。孔子説:一個人‘十五至於學,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現在的孩子,四五歲就開始了學習,家長帶着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教會他們承受應試的壓力。今天該教孩子學什麼?不是知識,不是技巧,而是樸素的人格和內心道德力量,這些勝過知識和技巧。 ”

節目結束了,留給我的卻是思考。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我覺得學校作為一個專業教育機構更是責任重大,如何通過家長學校、教育博客、學校網站等途徑和家長一起探討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到此,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經寫過的一篇博文,那是從老師和家長雙重身份的一點體會和呼籲。

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觀後感3

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中小學生人格教育》。

于丹老師在人格教育中主要為我們強調了一點:在我們中中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我們還要懂得怎樣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習慣,還要學會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學會如何正確地處理一些人際關係還要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得家務活。

于丹老師説的孔子的一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話,這一點其實也不假,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比學習更重要的還有許多我們需要學會做的事,而最重要的,便是怎樣做人。只有學會了做人,自己所學的知識才能夠正確的利用。

做人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其中包括道德、禮儀等等。而我們中學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禮儀方面的學習之外,還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個人,就算學習再好,但卻不能自己照顧自己的話,那麼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個廢人。像三國時期的司馬懿教育孩子一樣,不要過多的讓爸爸媽媽幫你幹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學着試探性的先做,實在不會的話再讓爸爸媽媽來幫忙。(或自己先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和父母探討更好的方法。)

于丹老師講的這一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我們中學生的必修課內,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連這些都不會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是一個不具備健全人格的人。

觀看完于丹老師的講座後,我深深地明白了做人不可太孤傲這一道理。大家都知道楚霸王項羽吧!他的出身不比劉邦卑微,他的軍隊也許比劉邦的更強大,但他為什麼最後失敗了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信任別人,他的身邊不乏有文武雙全的人物,但是他生性多疑,總是不相信別人,導致自己最後遭受十面埋伏。關羽的遭遇和項羽也類似,關於身為武聖,卻太孤傲,就是因此,他才會敗走麥城,至自己於死地。所以,搞好人際關係還是很重要的。

大人們常説,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我們身為一名中學生,肩負着祖國的希望,要想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學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學會做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x9r4n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