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人格教育觀後感

人格教育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格教育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格教育觀後感

人格教育觀後感1

"講座中我認真學習了于丹剖析的《論語》中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她讓我從孩子的身上也深深感受到了這一點,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掌握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快樂地接受它。是呀,一味的讓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識,並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相反的,久而久之,還會適得其反地厭惡學習。我們作為老師,雖然是傳道解惑的,但也要為孩子的快樂着想,在自己的課堂上加些作料,使得孩子能夠有興趣接受新知。

中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黃金時段,在這一階段塑造獨立自主,不畏艱難,積極向上,勇於進取,關愛自己,樂於助人的良好人格,並持之以恆,終生不棄,將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是否有意義,生命中是否有快樂相伴,活得是否有尊嚴。 于丹老師關於人格教育的講解精闢,視角獨特,言語生動,擺事實,講道理,讓我們深有感悟。

一、給孩子快樂,給自己快樂,延伸為給全社會快樂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校,老師,家長緊盯着孩子的學習,教育他們要出人頭地,要成績好,考高分,與孩子交流最多的也就是學習,課上要認真聽講,記筆記,課後要及時複習,牢記知識點,不用孩子洗衣服做飯,甚至洗臉水打好,牙膏擠好,孩子除了學習別無二事,成天跟書本打交道,殊不知正是我們過度的“呵護”與“關愛”,卻讓我們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缺少快樂,遇事沒有主見,與人溝通交際能力差,待人接物沒有禮貌,等等。

如此包操包辦之下,孩子們不能充分正確地認識他們生命的價值,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有害無益。只有適當的放手,留給他們自由的空間,讓他們盡情享受陽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潤,讓他們在社會的熔爐中得到鍛鍊,提升與人溝通,待人接物,生活自理的素養,讓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完成自我的開發,更有意思的去學習,去磨礪,去感悟,去成長,去快樂吧!

二、適當給予壓力,增強孩子抗挫折,抗擊打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視為掌上明珠,捧在手裏怕摔着,含在嘴裏怕化了,下雨要打着傘為他擋着,颳風要拿着衣服為他裹着,上街要把他牽在手裏,怕他摔了,磕了,被車撞了。搞得孩子不敢一個人上街,晚上不敢獨自睡覺,不敢一個人上廁所,遇到事情手忙腳亂,亂髮脾氣,爛耍性子。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在逆境中磨礪意志,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堅強不屈,永不言放棄。與人相處融洽,與別人分享快樂,遇事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他們懂得父母給予是情分而不是本分,做人要誠實穩重,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標方向前進。要有能吃苦,肯吃苦的精神,要懂得苦盡才能甘來,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要讓孩子學做一隻小螞蟻,為了能搬動比自己體積體重大無數倍的食物,同心同德,齊力協作,慢慢地移動,但鍥而不捨,不達目的誓不休。這就是團隊合作的精神,為了共同的目標攜手同行,風雨共擔,心齊力協,目標明確。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看到曙光的絢爛;只有感受過程的痛苦,艱難,才能享受收穫的喜悦,感悟勝利的來之不易。

于丹老師講的一個寓言故事讓我印象更深:有個孩子特別愛發脾氣,他的父親就在牆上釘釘子來記錄發脾氣的次數,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釘了那麼多的釘子,自己也傻了,發誓要改掉這個壞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顆釘子,慢慢地釘子拔完了,父親語重心長地説:“孩子,釘子雖然拔完了,但是那麼多的洞卻永遠也抹不掉,你發脾氣的時候,讓多少人為你痛心呀!”是呀,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裏掃個地家長都要找老師論論理,試想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是什麼樣的!

作為一名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不但要交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交給孩子禮儀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讓每個孩子能健健康康地為自己的將來而學習!

人格教育觀後感2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準時鎖定四川經視頻道,一絲不苟的收看了著名演講師于丹老師的講課,這一課使我受益匪淺。

這一堂課裏,于丹老師神閒氣定,娓娓道來。其中最讓我有所感悟的是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小男孩,他從小就在一棵大蘋果樹下天天很天真的玩耍。大樹笑嘻嘻的,每天都等着他來。他摘果子吃,他揪樹葉玩。有時候發脾氣還在樹身上亂刻亂畫。但是大樹從來也沒有生過氣,大樹就每天都等着小男孩。男孩漸漸長大了,等大樹再見到男孩時,男孩卻變得愁眉苦臉。大樹問男孩:“你怎麼不來找我玩呢?”男孩説:“你看,我的'同學,每天用錢都能變出許多玩具,我找你玩有什麼意思呢?”大樹説:“孩子,你不要不開心,我雖然沒有新玩具,但你可以把我的果子都摘了,拿去賣掉,這樣你就會有新玩具了。”孩子聽了,十分高興,立即就把所有果子都摘掉,接着,他便擁有了想要的一切。此後每年秋天孩子都回來摘果子,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回來過。當孩子長成了青年,回到樹下時,已經結不出果子的老樹着急的説:“孩子,你現在書都已經唸完,怎麼還不高興呀?”孩子歎口氣説:“你看,我周圍的人都已成家,而我連娶新娘、蓋房子的錢都沒有,你叫我怎麼高興呀。”大樹説:“沒事,你看我有這麼多粗壯的樹枝,你把他們砍了,就夠你蓋房子了。”孩子就興高采烈的將樹枝砍下來,蓋了一座房子。又過了很過年,孩子再來樹下的時候,中年的他還是很憂傷,他對老樹説:“我總要在世界上確立自己的前途事業,我的同學都漂洋過海去了更遠的地方,可我呢?”大樹説:“你把我的樹幹砍了吧,做一個獨木舟,你就能去遠方了。”孩子就把老樹幹砍了,做了獨木舟,離開了這裏。過了很多年,這個孩子已經白髮蒼蒼。老樹根對他説:“孩子,我已經沒有了果子、樹幹、樹枝,你更不會在陪着我了吧?”孩子説:“我該走的地方已經走過了,我該看的東西也看完了,我先最大的心願就是和你一起曬曬太陽。”

其實,這棵年老的大樹便是為我們付出一切的父母,他們就這樣從不曾為自己着想,他們的心中裝着一個視為珍寶的東西——孩子。做父母的總一心想着自己的兒女,可是,做兒女的卻很少關心過自己親愛的父母。兒女們有的在理想站上車,有的人在孤獨站下車,有的人在痛苦站上車,不管結局怎樣,卻總有一個高大温暖的身影籠罩着我們,他們悄悄打開我們心靈的窗户,將那些悲痛獨自承受,沒錯,那個樸實温暖的身影便是愛你勝過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如果他們對你的付出是百分之百,請你回報他們百分之兩百的愛。當你在悲傷中時,一定格外想念那個給予你愛的身影,如果有,請大聲叫出你的心聲:“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人格教育觀後感3

12月22日上午7:15,按照學校統一要求,我觀看了山東電視台公共頻道播出的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專題講座。于丹老師説:“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尋一種生命的快樂和尊嚴。”她以其博學、睿智和思辨震懾了我的心。

回顧我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有成功,有挫折,也有失敗。我覺得孩子雖小,難以理解生命,但是身為父母,總是期望能縮短孩子成長過程中混沌的歷程,期望能儘早地對自己、對社會、對這個世界產生清醒的認識。一個孩子怎樣正確認識自己,善通人情世事比他認知知識更重要,滋長樸素的人格和內心道德力量比獲取知識和技巧更重要。

通過於丹老師的講述和舉例闡述,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知道了“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家長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價值。”懂得了“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完成自己的開發,其實這是我們大家都企及的一種教育的境界。”“我們能夠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家長,不是教孩子怎麼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好老師和好家長完成的是喚醒,而不是灌輸,建立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不是家長的教訓。”……

教育就是培養好的習慣,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家庭教育實際上是一門“動心”的藝術,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上,那麼我們的教育效果就會徒勞無功。我會不斷努力,與你一同成長,做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把愛、信念和美好傳遞給你以及家人同事、朋友,努力讓你身心健康積極,讓家庭充滿朝氣和正氣;也在努力做一個善良、樸素端莊、努力向上、熱愛生活的母親,儘可能地讓你受到良好的薰陶。

一碗米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一碗水可以煮出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作為父母,我們不僅有責任教育孩子閲讀、書寫……還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心裏氣氛。我們一定要遵從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為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實走好每一步!

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理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在人羣中去學會愛,在山水中去發現永恆,在社會的規則中去勇於承擔,在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em9gz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