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論語》觀後感

《論語》觀後感

“子貢問:‘師與商也熟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我正在搖頭晃腦地揹着儒家學派的精華《論語》。

《論語》觀後感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共有二十章,有些涉及學習與禮儀,有些闡述了做人之道。比如上文所説的“過猶不及”,就是大人們經常掛在口中的至理名言。

這段對話的意思是這樣的。有一天,子貢請教老師:“子張和子夏,誰比較傑出?”孔子説:“子張的言行過於急進,而子夏則稍顯不足。”子貢説:“那麼子張就是更好一些嗎?”孔子笑着回答道:“過度和不足是一樣的'。”也就是説,如果一件事你做過頭了,就和沒有達到的一樣。此刻,你是否覺得驚訝?難道做過了和沒達到的是一樣的嗎?

“過猶不及”這樣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可是,一旦與生活相遇,不少人成了迷途的羔羊。

明朝時,有一個人被稱為“永樂第一才子”,他就是解縉。因為他編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鴻篇鉅製《永樂大典》,皇帝便對他讚賞有加,並把他視為“第一寵臣”。可是皇帝剛給了他幾分顏色,他便準備開染坊了。有一天,他向皇帝報告:“有一位皇子越禮了。”於是他就被皇帝在心中埋下了不快乾涉第一家庭的內務。但他還是沒有意識到,不過什麼事兒他都要插兩腳。終於忍無可忍的皇帝發怒了,讓他到邊疆去扶貧。於是這位大寵臣就這麼覆滅了。解縉啊解縉!你也管得太寬了!你不去安心編書也就罷了,居然敢到太歲爺的頭上動土。難道你沒有讀過《論語》嗎?“過猶不及”啊!

如今的校園中,“豆芽菜”和“漢堡包”越來越多。他們有的為了減肥,少吃甚至不吃,造成營養不良,成了一棵棵“豆芽菜”;而另一些人呢,經常禁不住美食的誘惑,大快朵頤,成了一個個“漢堡包”。這兩種不健康的人羣不都是“過猶不及”最好的例證嗎?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尺度,要拿捏好分寸,不然就會“過猶不及”。《論語》中像這樣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還有許多,快來和我一起學習吧!

標籤: 觀後感 論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we0w0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