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1

?既然我們可以有這麼多朋友,那麼朋友有沒有種類之分呢?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視為開放與包容,“同”可視為封閉與單一。從人際交往來説,“和”指與不同類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與氣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類型指得又是什麼呢?我覺得“朋友”這個詞事實上很難定義,在很多場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詞。勉強加以分類,可以以一個個體為中心,從他的主觀角度出發,以工具性目的和價值或情感認同性目的各自所佔比例為尺度,畫圈。圍繞個體最緊的是主要以純粹價值認同為紐帶的朋友,越外圍的朋友,工具性越重。當然,所謂工具性和認同性只是為了劃分方便,在實際中,兩者攙雜在一起,很難一刀切。不過,也會有極端情況,如果我們對於一個人毫無感情可言,與他相交只剩利用價值了,我想我們即使稱之為朋友,其內涵也變味兒了。這還僅僅是主觀的劃分,客觀的現實生活常常讓我們與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關係,而認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但兩個人的心還是相通的,客觀不能,主觀也無須見面。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這種情況。但是這種劃分仍不嚴密,只考慮了常態、共時的情況。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結 交上述兩種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難忘的是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出現的,又不能永遠在一起的朋友。

這雖然是人生憾事,話又説回來,我們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聯繫。因為情感的相投、價值的認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機緣下才產生。執着地追求全面的瞭解可能會使剎那的美感煙消雲散。所謂距離產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種和諧,該散就散,回憶有時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子罕)再進一步説,如果我們能欣賞他人異於己的地方,那和他們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難的事。這一點與認同感並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賞異己,便意味着從反面認同了對方的“異”,從“異”中求得了“同”,達到“和合”的境界。這或許就是孔子所説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礎。

如果説俞伯牙之於鍾子期是一種同質的認同,那麼莊子之於惠施就是一種異質的認同。好比矛盾的雙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將失去存在的價值。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2

我們學校是經典的古詩文學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讀了很多首古詩,一年讀的是【三字經】二年級是《弟子規》,我們是《論語》。

下面就來欣賞一片《無故而知新》的故事內容吧。

孔子的眾多弟子中,有個叫顏回的。有一次,顏回問孔子:“獲得新知識的主要途徑是什麼?”孔子回答説:“獲得新知識有許多途徑,向老師學習,向書本學 習,在交往中,生活中,自學等等。顏回又問:還有別的途徑。孔子回答: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説,温習已學習過的東西,可以由此獲得新的的知識和體會 。我之所以提出:温故而知新,是因為新知識的獲得與有的知識是有關係的。温習舊知識有助於得到新知識。

通過這篇文章,我感到了再温習就知識時一定不要忘了以前的知識, 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3

在我背過的古詩和學過的古文中,我最喜歡的是《論語》中的“吾日三省”。

曾子説:“我每天必定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有沒有盡心盡力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呢?師長傳授的知識有沒有複習呢?”這是幾千年前,曾子提出的要“吾日三省吾身”,意在告誡人們要時時注意自己的道德修養。幾千年後的今天,我仍要時時記着這句話,每天要反省自己的言行,及時發現不足,找出原因,尋找解決的方法,努力改進。我要從身邊的事做起,與同學互幫互助,勤奮學習,認真地做好每件事,做一個勤學好問的好孩子。

我還要從自己做起,保護我們美麗家園——地球,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節約能源,低碳生活,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廢報紙、牛奶盒的回收活動,儘自己的所能做一個環保小衞士。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4

昨晚讀完了《漫畫論語》這本集漫畫和國學經典“論語”於一體的書,封面上寫着這樣一句話:在閲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傳承。我想讀完了這本書,也是充分感受到“在閲讀中感悟”的體驗。

《論語》是一本我在學生時代就讀過的書,我記得,語文課本中總會有關於《論語》的課文,當然,那時候學習的時候,只是一段文字而已,今天,讀完整本《論語》還是第一次。有很多以前讀過或是聽過的,原來都是出自《論語》不禁讓我意外。

説回這本《漫畫論語》給我的感受,其實,整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正文內容,而是後記,《論語》與“輪語”,原本我以為“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和其弟子言論的作品,論讀第四聲,但是,這篇後記告訴我,論引申為“輪”,有如遵循大道行進的車輪。還有在古漢語中,論通“倫”,論語也是倫理。不讀這本書,真的還不知道原來《論語》有這麼深刻的道理藴含其中。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5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我讀了一本書,它由孔子在講課的時候弟子記錄下來的由語言編成的《論語》。現在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孔子吧。孔子,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生於公元前551卒於公元前479年。它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後人稱為聖人。

孔子思想、學説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諸於《論語》一書。全書共分20篇,512章,約20000餘字。

《論語》即孔子的論和語,論就是議論,語就是告知,使人有所覺悟。它是一部含義深遠的古代學術理論,內容大多是孔子回答別人的言論。

《論語》是一部偉大的思想總集,他記錄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言行,是後人瞭解和研究孔子最可靠的原始資料。《論語》言簡意賅卻含義深刻,字字珠璣,耐人回味。字回行間滲透着聖人的思想、言行和處世為人之道。可以説《論語》是中國文學最成功的傳記書之一。它對我國2500年的思想文化價值取向的影響,與《聖經》對西方人一樣,深刻而廣泛。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長,要學會取長補短;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告訴我們品德好就一定會有朋友;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非動”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做事要符合禮的標準……在《論語》這本書中我讀到了很多句名言,讀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很多人生的道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孔子在《學而第一》中説的那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快樂的人生從身邊點滴事情做起:在學習的時候經常去温故舊的知識,就會感到快樂;有朋友從遠方來,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感到生氣,這就是一個君子的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獲得快樂:在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不要有畏懼的心理,可以聯繫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的難題。就像解答奧數題,總是從最簡單的原理入手,耐心地一步一步分析,當你解開難題的'時候,快樂的心情就像潮水一般湧上心頭,這時學習不也變得快樂了嗎?

我們在生活中要像孔子所説的那樣,把每一件事都當成快樂的事去做,那麼你就會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7

以前經常讀《論語》,也會陪孩子背《論語》,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沒看過《論語》是不現實的。《論語》中常見的經典句段不僅會背,還知其意,有的還能指點生活、學習。可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使其指導我的教學生活!今天讀了一篇文章《從孔子教學場景中汲取教育智慧》,他使我茅塞頓開:作為儒家四大經典之一的《論語》是本常讀常新的書。讀書還要從不同的視角去審視它、去挖掘它,只有這樣才會受益匪淺。

同樣的問題,孔子給與不同的答案(因材施教);褒貶並舉激勵弟子積極向上(先揚後抑、先抑後揚)……這樣的教育情境在《論語》裏舉不勝舉,要知道這部書是孔子的弟子對孔子的教育言行的回憶錄,可見其中的教育場景一定是弟子們記憶猶新的,這説明老師的教育深刻地影響着學生,這不得不令人歎服老師的教學藝術的高妙;可見孔子的教學場景中孕育的教育智慧非常之博大,作為師者應該重拾《論語》,研讀它,去尋找那精彩的教學場景,以指導自己的教育工作,使自己的教育充滿智慧。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8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們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彙集編纂,後來就成了《論語》。

寒假裏,媽媽要求我讀他有關交友的論説,以便對我今後的交友起到指導的作用。同時,她又向我推薦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這本書,以幫助我理解。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在這段話裏,孔子教育我們兩點,一是要交好的朋友,正直、誠實和見多識廣的好朋友值得交往,對自身有益。二是不要交壞朋友,溜鬚拍馬,不誠實和誇誇其談的壞朋友千萬不能交往,否則害處很大。

怎樣和朋友相處呢?孔子曰“侍君有三愆:言末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我和媽媽一起閲讀了《論語》的原文和于丹老師的心得後一致認為:朋友之間需要互相尊重和真誠,更要把握分寸,不能要求對方一定要怎麼做。

今後,我在交友時首先要注意禮儀,比如當我提醒同學臉上有點墨跡時,要很有禮貌地個別跟他説,不要説很多次,也不要冒失地去摸他(她)的臉,更不要譏笑他(她),這樣,在一個友好和平的環境中,我會交到很多的好朋友。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9

第三,要把握好與朋友的距離。“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鄉黨)。朋友關係是一種非常親密的關係。真正的朋友之間用不了太多客套。但那並不是親密無間。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里仁)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長)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顏淵)從個體的角度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再怎麼認同,兩個人總還是不同的個體。人與人之間不可能沒有摩擦。兩個人捱得越近矛盾就可能越大,就好像擠公共汽車。我們都需要一定的屬於自己的空間。從朋友間的交往來看,稍微疏遠一點給雙方都留出了餘地。

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這種距離保持一定的新鮮感,另一方面,我們還可利用這種空間交更多的各種類型的朋友。把握好與朋友的距離就能把握好交友的質和量。有的人只有泛泛之交卻沒有知心朋友,有的人只有少數幾個知心朋友,交友面卻很小。他們都沒有處理好交友的距離感。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10

學期,我們學校新加了一門課程——經典教育。我們四年級學習的是儒家經典著作《論語》。《論語》中有很多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對學會的知識,要按時去温習它,這不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嗎?"是啊,對於學過的知識,我們只要經常去複習,就能夠更加深刻記住所學的內容,對學過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可以學以致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天都再三反省自己:替人家辦事有沒有盡力?與朋友交往講信用嗎?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用心複習?"這句話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只要我每天都按照這三點來反思自己的行為,我相信,我就可以改掉生活中、學習中的一些小毛病,讓自己在不斷的反思中的到更大的進步。

讀《論語》不僅可以增加知識,還可以改掉一些壞習慣。以後,我要更加努力學習《論語》,以及其他的經典著作,在經典閲讀中茁壯成長。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11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論語》告訴我們,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且彼此之間要留有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常言道:世界是個大家庭。既然是在“家”裏,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稟性,正如有愛螃蟹,有人愛鱸魚,不過都是求真的一種心境。只要不越於原則,還有什麼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誠説話,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論語》,作為一部先聖的經典,帶給後人的啟迪和價值是説不盡的,而且越是隨着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孔子及其學説的魅力會越發真實地展示出來。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12

《論語》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很深奧,每一句都是雅言,都是好的語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弟子及其在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我印象最深的幾句話分別是: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和“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還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這一本書的語言都十分深奧,使人難以理解,可是,理解後卻覺得很對。這便是《論語》的絕佳之處。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勸人好的或好的,沒有一句話是對人沒有益處的。《論語》這一本書好像就是聖潔之書,沒有一絲一毫的叫人繼續作惡或叫人作惡。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13

翻開書本,聞見淡淡的書香,使我耳邊彷彿響起了孔子那孜孜不倦的教導,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論語》這本書主要講孔子與他的兩位學生的對話。其中為政篇中,“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學了而不思考,就沒用了,思考而不學,就會很疑惑。

聯繫生活來説就是,有些學生很用功的學,因為總不思考,所以成績提不上去。而另一些學生呢!是很喜歡思考,因為從來不學習,就很疑惑,成績也提不上去。我發現,學習有兩面性,不光要學還得思考,不光學習有兩面性,很多東西都有兩面性,就比如説看書,不光得看,還得理解;人生也有兩面性,一面是好,一面是壞,往往人們在生活好的時候太驕傲,當生活變質時,我們要懂得寬容一點,多理解別人一點。我們每個人的理想都不同,不管貧窮還是富貴,我們都要向着自己的夢想前進才行。

讓我們一起向着夢想前進吧!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14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他的論語流傳至今,這位清廉的聖人教給了我們知識和各種禮節、學習方法、交友之道、處世之道等,他從7個方面將這些寫得淋漓盡致、由淺而深,而且適用現代社會,會給我們以啟發。

例如學而篇(學習之道)是給我最大啟發和教育的。

學習並不是死記硬背,要經常去温習功課,每次都要用心去學。每天提醒自己為他人辦事是否盡心,同人相守是否誠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用於實踐,學習不僅僅是讀書寫字而是如何在學習中領悟文章深處的真諦,所以孔子提倡實踐,將所學到的東西反覆揣摩真正掌握才能體會到喜悦。

真正好學的人,應該多與他人切磋,與遠道而來的朋友一起討論、交流,我認為這樣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這一位智慧老人在中國悠久文明的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通過歷史的鏡子照亮了我們

論語讀後感之五_讀後感15

寒假,我讀了《論語》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人必須要誠實守信,不要為一時的利益就撒謊騙人,而自己在後面吃更大的虧。

《論語》是一本古代名人孔子説的話,由他的弟子們編寫而成,裏面有許許多多名言警句,提醒我們做人的道理,比如説:要誠實、有禮貌等。

我讀了以後,印象最深的是幾句關於誠實守信的名言警句,原來在語文書上學過,現在聯繫《論語》中的其他內容,我對“言必信,行必果。”、“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兩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自己説出來的話,絕對不能反悔。

就拿生活中的一個例子來説:有一次,小隊活動,我打電話給9位隊員,他們都一口咬定:“我來!”,結果,只來了8個人,是洪偉沒來,第二次,他又沒來,後來的幾次活動,我們都沒有告訴他,因為他不夠誠信,“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而林杭每次都來,現在我們總是第一個通知她。

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不是沒有,而是很多,讀了《論語》,我告訴自己:要做像孔子和他的弟子那樣誠實守信的人,不欺騙別人。

標籤: 論語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gzly9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