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的觀後感(通用7篇)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的觀後感(通用7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的觀後感(通用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的觀後感(通用7篇)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的觀後感1

“蠟炬成灰淚始幹”,蠟燭燃盡,光照人間;蒲公英隨風飄落,化為肥沃的土壤。雖然蠟燭燃盡,但是燭光精神永不磨滅;雖然蒲公英化為一枝禿幹,但是下一秒的大地依然芬芳……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視頻。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讓師生潸然淚下,心靈震撼。

我彷彿置身於愛的海洋,一個個高大的形象展現在眼前。有為了國家事業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終結的林俊德;有為社會、為家人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陳斌強;有扶危救困捐獻器官的何玥……他們自我奉獻,換來他人的幸福;他們以感人事蹟,創造不平凡的人生

他們感動中國,感動你我。

雖然他們遠離我們,但是先進事蹟感染着我們;雖然他們兩鬢髮白,但是光輝形象永遠風度翩翩、充滿活力!

陳斌強,一位普通的語文教師,2007年,他的母親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為了能更好地照顧母親,他決定帶着母親上班。他用一根青色的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電動車帶着母親上下班。他清楚地記得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母親用它揹着自己。長大了,這布帶便是自己的深情,自己用它揹着母親。有一天,母親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所以,不論時間多麼緊促,不管工作多麼辛苦,自己都要拼盡全力,像小時候母親無怨無悔的照顧自己一般去照顧她。他對待母親沒有絲毫懈怠,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母親的幸福,他在所不辭。雖然陳斌強知道,在母親心裏,也許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他為何整日陪伴在自己身邊,但在她的內心深處,一定會感覺到無限温暖,一定會感覺到有一個值得依靠、信任的人圍繞身邊。陳斌強的樸實孝心,催人淚下;他的堅定執着,天地可鑑。

他雖然沒有幹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他卻擁有平凡人沒有的精神。他的孝心感動中國,他的孝心永駐人間!

童年,純真幸福快樂。然而,12歲的何月卻悄然離開,並且捐獻出自身器官。她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對她如此殘酷,她卻像天使一樣飛翔。她來過,又不曾離開,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年僅12歲的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2012年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此時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説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2012年11月17日零點10分,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位患重病的患者。使得三位病人康復出院,她猶如死亡線上的小天使,為病痛之中的人增添了光明和希望,為恐懼死亡線上的人平添了愛的滋味。她小小的年紀,卻擁有偉大的精神;她蓬勃的生命,卻埋葬在童年中。她的生命閃爍着光彩,照亮他人的幸福路;她的精神散發芬芳,滋潤每一個人的心田。

這一刻,有很多人落淚,為了眼前平凡而偉大的事蹟;這一刻,有很多人激情澎湃,為了心裏的豪氣與敬佩。童年或許對於我們來説是短暫的,但對於何玥來説卻是永久的。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每當讀到臧克家的這首《有的人》,我的腦海中便會浮現出一個個感人形象。他們或許已經離開人世,但是他們的精神卻像這蒲公英般永垂不朽;他們或許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們的品質卻猶如蠟燭,照亮温暖每一個人的心靈。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愛無處不在,温暖永駐人間。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相信下一秒的大地,會長出無數蒲公英,芬芳傳遍整片大地。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的觀後感2

觀《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大會》後,陳斌強對母親的孝敬比自身的利益更為重要的事例讓我深有感悟。

陳斌強的母親很不辛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因此,照顧母親的重大責任落在陳斌強身上。他不僅要照顧母親,還要按時上班,身為老師的他,對學生應有強大的責任感。他每天去上班時,都用一條布帶把母親綁在身上,然後走30多公里的山路才到學校。下班後,還要為母親做飯、餵飯、洗澡,晚上還要安慰母親入睡,才放心;夜晚還要定時帶母親去廁所,他每天僅僅睡5個小時,到凌晨5點就要起牀制定好一天的計劃。把一天的時間都白紙黑字寫出來,安排得充充實實,可用一個詞形容:爭分奪秒。

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這輩子無法償還的,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奔波忙碌。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他們寧可自己苦,也不讓我們受一點苦。他們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創造者,是他們讓我們可以享受這個世界的一切;是他們讓我們過得如此快樂。難道我們不應該報答他們嗎?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孝順父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總會與他人相識,產生親情、友情、戀情,其中濃得化不開,砸碎骨頭連着筋的唯有父母的親情。所以,不管貧窮也好,富貴也罷,孝順父母是我們做兒女應盡的責任!

聯繫自我,説實在的,我在我家裏人眼裏都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孝順父母,敬愛老人。説我是孝順的,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證明,在這裏簡單寫上幾筆也就算了:在家裏,我會盡力的做我力所能及的家務,在爸爸的工作上,我也可以幫上小忙,這雖然算不上大事,但這也是報答父母的途徑;我爺爺現在病卧在牀,雖然我不能像陳斌強照顧母親一樣照顧爺爺,但我可以做一些輕鬆的,比如:倒水洗澡、洗衣服等等,這些我到做到了。

孝順並不需要榮華富貴,僅僅是一杯熱茶、一句問候、一個關心的眼神,父母都會感到很幸福的了。

現在趁我們的父母還健康,讓我們一起來孝順我們的父母吧。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的觀後感3

星期四的晚上,我們全家人一起收看了中央一台直播的《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

第一個獲獎的是飛行員——樑萬俊叔叔,他在空中經歷了“生死8分鐘”,成功的把一架失去動力的機安全的從4800米的高空降落到機場上。從飛機發生故障到安全降落到地面,只用8分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樑萬俊叔叔本來可以選擇跳傘逃生的,可他選擇了迫降。他憑着自己高強本領,把飛機帶了回來,也把寶貴的飛行數據帶來回來。

獲獎的還有:捐腎救母、孝心感人的田世國叔叔;在雅典奧運會上打破100多年來亞洲短跑比賽沒得冠軍紀錄,讓五紅旗第一次在這高高飄揚的運動員劉翔;一心為民的女公安局長任長霞;解決中國13億人口吃飯問題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做一個感恩的人——鄉村教師徐本禹;和艾滋病人同吃同住並且和他們做朋友的醫生——桂希恩爺爺;在戰火紛飛的伊拉克為救出7名中國人質而東奔西走的駐伊大使——孫必幹爺爺,還有很多很多……。

看完以後,我的眼淚在眼睛裏打轉轉,他們所做的一切深深的感動着我。媽媽説:“由於他們的愛心,做了很多感動人的好事,我們的世界才這麼美好。我在想;讓我們都成為有愛心的人,我們的世界才更加美好! 李俊 多麼純真的感動!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的觀後感4

感動,一個微妙的字眼,卻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

看完《感動中國頒獎晚會》,讓我熱淚盈眶,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鄉村教師朱敏才和孫麗娜夫婦。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他們退休後,沒有選擇在北京過安逸的生活,而是跑到貴州偏遠山區義務支教。把靚麗的.西裝和禮服留在北京,揹着簡簡單單的行囊就上路了,當他們來到偏僻的尖山苗寨,寨裏有200多名孩子們,在這之前他們只有一名代課老師給他們上課。看到這,他們更堅信他們來對了地方。

雖然他們做好了要吃苦的準備,但寨裏的生活和條件超乎了他們的想像,他們的卧室離廁所只有一堵牆,孫麗娜老師説因為晚上睡覺太臭,他們要帶2個口罩才能入睡,而晚上洗澡的地方也就只有一個池子,夏天時就在池裏洗冷水澡,冬天時,因為水冷一個月都不洗一次澡,再加上高原有強烈的紫外線,已經讓孫麗娜老師右邊眼睛失明,左邊的眼睛視力也只剩下0.03,老伴朱敏才也得了重病 ,因為山寨裏缺少藥物,只有自己扛下來,為看病省下來的錢幫孩子們買了學習用品,朱爺爺甚至還有一條有很多洞的秋褲也不捨得丟,看到這裏,我的眼淚完全控制不了的留了下來,太感動了。

這些年來,他們夫婦倆已經走了上萬公里,支教了5所小學,讓孩子們學習了美術、英語、數學等學習課程,也讓孩子們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共捐款了350萬元,讓小學裏充滿着孩子們歡樂的笑聲。

朱敏才和孫麗娜夫婦是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我們向他們敬禮!向他們學習!做為00後的我們,更應該懂得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老師的教育之恩,更應該懂得珍惜,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將來也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的觀後感5

今天,我在電腦前靜靜地看完了《感動中國》。裏面有許多令上千萬人感動的人物,觀看時,我的情緒也在不停的變化,時不時的落淚。《感動中國》一共介紹了十位令人感動的人,其中有堅守藏區十二年支教的胡忠、謝曉君夫婦;設身處地為病人着想的吳孟超;託舉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一位無比鋼琴師——劉偉。

劉偉十歲時就失去了雙臂,但這並沒有將他打垮——他在殘奧會上獲得了兩枚金牌。充滿希望的他似乎就快離夢想不遠了。可是,厄運並沒有就此結束——一場重病讓他不能在劇烈運動。希望又一次破滅,劉偉似乎快絕望了。但令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劉偉又重新站起來,開始學習鋼琴,20歲就能達到專業七級的水平!劉偉的事蹟震驚了世界,他向世人證明:中國人永遠志不殘!

看到他能夠重新站起來,我很高興,同時又想到了自己。我雖然不殘疾,但我也不能做到這樣。想起我因為自己一點小小的食物就放棄,想起我因為一句話就失望,就覺得這真不應該。既然我的身體無殘缺,又有什麼理由就可以這麼輕易放棄呢?

當我感慨萬千時,耳邊響起了劉偉的頒獎詞:“當命運的繩索無情的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歎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的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的觀後感6

觀看了感動中國,我為之震撼,為之動容。他們不愧為我們國人的道德模範,是我們工作的楷模,是我們踏上奮進道路上的航標。

劉偉——一個無臂男孩,他那堅韌不拔的毅力時時激勵我。他這樣説過:“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着。”從他的身上我看到沒有摸不到的巔峯。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點困難,我有時都想退縮,現在看來,其實世界上並沒有什麼難事,只是自己懶惰、沒有戰勝困難的勇氣!

在去四川藏區福利學校支教前,胡忠謝曉君夫婦都是成都中學的老師。胡忠看了一篇關於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一所孤兒學校急需老師的報道後,動了支教的念頭,來到交通不便的四川藏區教學,3年後,謝曉君帶着3歲的女兒也來到這裏。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不是不孝順,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長大了,能更好的回報社會、孝敬父母!

他們的事蹟都是普通的,積微小成偉大的事業。我們都在細小處體會到偉大的人格,現在的我們越來越希望在平民之中發現感動,發現人物,發現人才,而“草根”情結應該是我們共同所珍藏的,小人物的力量雖然微小,但是給全社會帶來的一種示範卻是影響深遠的!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的觀後感7

今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位感動了全中國的小女孩——何玥。

何玥是廣西桂林人12歲。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治療。9月初,何玥病情突然惡化,二次入院,腫瘤以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説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11月17日何玥腦死亡,她的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看到這個故事,我心中充滿了敬佩。我佩服這位12歲何玥能如此有愛心。我佩服這位12歲的何玥能有如此大的決心。我想,她在天國一定會生活得幸福快樂的。

從何玥身上我彷彿看到了另一個人的影子,她雖然沒有何玥那麼偉大,但是她也在關心着社會上的人她就是我們小區的樑奶奶。每次發生了什麼大事,比如説哪裏發生了地震,還有新聞裏嘗説的關注留守兒童等等。她總會伸出援助之手,去社區捐款,我們小區也常搞這些活動,樑奶奶對我説。她捐得最多的一次把她一個月的退休工資都捐了出去,這讓我很感動,她的善舉,不僅僅只有我能看到,全世界的人民都能看見。

我要學習何玥及樑奶奶。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w0lgz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