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晚會觀後感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晚會觀後感

感動中國的嗎,每一位人士背後都有着令人感動的事蹟,他們揹負着最傷痛的事蹟在人世間艱難前行,不離不棄。本站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晚會觀後感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晚會觀後感一:

這兩天,我區各地各族幹部羣眾紛紛為魏德友夫婦和阿不列林·阿不列孜投票,支持他們參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截止到昨天(12.11)下午6點半,魏德友夫婦和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已經分別獲得了四萬三千票和近兩萬票。

木壘縣居民達吾列提曾是一位貨車司機,三年前因車禍致殘無法繼續從事駕駛員工作。在當地社區的幫助下,他開起了抓飯店,生活過得越來越好。達吾列提覺得,魏友德夫婦所做的事情正是新疆精神的具體體現。他説:“魏友德夫婦幾十年義務巡邊關,無私奉獻、不喊苦不喊累,他們是我們新疆人的驕傲,他們入圍感動中國是應該的。”

陳紅是新疆天富集團有限公司電力設計公司的一名員工,從老家甘肅來到新疆的時間還不長,但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裏。當得知阿不列林·阿不列孜入圍“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候選人後,立即投上了堅定的一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以他們的精神為榜樣,克服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所有挫折和困難,任勞任怨、努力工作,也會像他們一樣,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在這片熱土上。”

博樂市出租車司機依瑪木買買提·依明説:“我已經給他們投票了,我會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蹟,遵守交通法規,服務好博樂市的各族乘客,也會把他們的事蹟告訴我的親戚朋友。”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晚會觀後感二:

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血緣是任何東西割不斷的,在我的努力幫助下,看到有更多的家庭能團圓,這是我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同時也是我人生價值最好的詮釋。

在江蘇無錫市宜興官林鎮上,有一位名叫呂順芳的普通農家婦女,從2000年5月起,她在家中獨自創辦起一個“尋親驛站”,多年來收集整理了全國各地3000多個尋親者的資料,幫助200多位孤兒找到親人,為許多年邁老人尋找到失散多年的兒女,使一個個離散家庭得以團圓,演繹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她因此被人親切地稱為“尋親大姐”。

我要為天下父母尋找離散的兒女

對於家人離散的痛苦,呂順芳有着切身的體會。50年前,由於家庭遭遇自然災害,呂順芳三歲的妹妹被母親忍痛送出家門。時光流逝,轉眼間母親已到垂暮之年,在有生之年見到自己的孩子成為母親最大的心願。呂順芳説:“每逢節假日闔家團圓時,母親經常躲在一旁悄悄抹眼淚,我知道這是媽媽在想妹妹,我永遠也忘不了媽媽思念妹妹的眼神。”於是她開始為尋找妹妹而四處奔波。然而直到母親去世,呂順芳也沒有找到妹妹。在尋找妹妹的過程中,呂順芳發現社會上還有許多與她有着同樣不幸遭遇的人。“有多少棄兒在思念家鄉、想念親人,又有多少父母在牽掛兒女,心靈上的缺憾永遠無法用物質財富去彌補,不管自己的妹妹能不能找到,我都要幫天下的父母去尋找他們離散的兒女!”呂順芳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她毅然辭去了年收入5萬多元的工程承包業務,從此踏上了義務尋親的道路。

懷着這個真摯而美好的願望,多年來,呂順芳的“尋親驛站”接待了來自內蒙、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14個省區市的幾千名尋親者。她收集尋親者的姓名、相貌、血型、特徵等信息,整理了全國各地數千個尋親者的資料,並與全國10多家報社、電視台和網站建立聯繫。在呂順芳家中,尋親者的照片、資料擺滿了好幾個櫃子,其中僅光盤、錄像帶就有十幾盤。在尋親過程中,只有高中文化的她甚至學會了10多個地區的方言,她還開通了網上“尋親驛站”和尋親QQ羣,協助有關單位建立了“尋親基因庫”。

那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尋親者這樣對呂順芳説:“呂大姐,是你給了我們找到親人的希望和動力,為我們編織了一個全家團聚的夢想。”

別人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2002年5月,內蒙古赤峯“草原尋親團”一行7人慕名來到宜興。呂順芳帶着他們連續幾天從早到晚走了好幾個鄉鎮,哪怕有一點線索也不放過。她説:“這些孤兒跨越千山萬水來到宜興尋找自己的親人,憑的就是那份血濃於水的親情。我要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不讓他們帶着失望回去。”功夫不負有心人,7天辛苦奔波下來,有兩位孤兒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親。看到一家人團聚後欣喜若狂的場面,呂順芳比誰都要高興,她在一旁也陪着他們一起歡笑,一起落淚。

幾年來,呂順芳幾乎年年都組織大規模的尋親見面會,每次她總是跑前跑後,為遠道而來的尋親者提供方便。呂順芳家裏經常住着一些經濟拮据的尋親者,她不僅免費為他們提供吃住,有時臨走前還要買好票把他們送上車。有一次,7位尋親者在她家無償吃住了一個星期。陝西西安的錢女士在報上看到尋親見面會的消息,趕到宜興卻沒有找到親人,急得哭了,呂順芳安慰她説:“別泄氣,你先把我當做你的親人吧,我們一起找!”來自內蒙古的趙丙華帶着他的養父、69歲的趙紹成老人到無錫農村尋親。當年,年輕的趙紹成在無錫農村花160元錢“買”走了出生僅46天的趙丙華。呂順芳獲悉情況後,主動提出幫助,向他們提供了10多條重要尋親信息,並陪同他們走訪了幾家媒體請求支持。

每次組織尋親活動,無數個電話接得呂順芳喉嚨嘶啞,晚飯常常要到10點多鐘才能吃上,有時深更半夜還會被電話鈴聲驚醒。但當呂順芳看到一個個離散家庭團聚的時候,渾身的疲憊彷彿一下就消失了,她説:“別人一家團圓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當看到拄着枴棍的`八九十歲的老人能在有生之年與自己的親骨肉團聚,我的心裏就比吃了蜜還要甜……”

讓呂順芳欣慰的是,在她的影響下,越來越多人加入到愛心隊伍中來。常州的朱文標老人在呂順芳的幫助下,和內蒙古一位名叫斯琴高娃的孤兒取得了聯繫,儘管尚無法確認父女關係,但朱文標還是兩次寄錢資助斯琴高娃一家。老人説:“是不是女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份情。”江蘇泗陽縣農民潘守平經呂順芳牽線搭橋和70多歲的老母親相認,在感動之餘,他開始資助5名貧困兒童上學,儘管自己家庭收入並不高,還有兩個兒子在上大學,但潘守平還是決定長期資助下去。

只要我還跑得動,就要把尋親活動進行到底

這些年來,呂順芳為尋親者牽線搭橋,每月光電話費支出就不在少數,加上招待遠道而來的尋親者,對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她來講都是不小的數字,幾年中她花光了數萬元積蓄。呂順芳的家人告訴記者,呂大姐還購買了近千元的電話卡,用於撥打長途電話。有的外地尋親者方言口音重,電話溝通不易,呂順芳就通過書信和對方聯絡。

對呂大姐,有人投來敬佩的目光,也有人投來懷疑的目光,認為她是想出名或在暗中撈錢,更有人想出高價收購她保存的尋親者資料。有人問她:“這麼辛辛苦苦為別人尋親,你圖個啥?”呂順芳説:“天下再大也大不過人間親情!我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自己,這份快樂是旁人無法理解和體會到的。看到那麼多人流着淚説‘呂大姐,拜託你了!’我總不能放下不管呀!只要我還能跑得動,就要把尋親活動進行到底!”

當地一位80歲的朱姓老人經呂順芳牽線找到了離別40多年的親生女兒,老人邀請呂順芳去他家吃團圓飯,呂順芳盛情難卻,買了個大蛋糕前去慶賀。老人的兒子悄悄掏出1000元錢塞給她,可呂順芳堅決不收,她説:“我要收錢就變味兒了。”

在宜興舉行的大規模尋親活動現場,經呂順芳奔走聯繫,中科院所屬某基因數據庫的工作人員免費採集了300例尋親人員的血樣,為尋親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這個尋親數據庫,將能夠幫助失散人羣準確、有效、快速地尋找到親人,讓更多的失散親人早日團聚。

除了經常組織大型尋親活動外,呂順芳還在互聯網上建起了網上“尋親驛站”,設立了尋人登記、失蹤人員查詢、網上留言等欄目,她收集整理的尋親信息已經悉數搬上了網,供各地尋親人員免費查閲。呂順芳把網址印在了名片上,她表示今後會做好尋親網的推廣工作,爭取把“呂大姐尋親網”建成互聯網上知名度最高的“尋親驛站”。

“尋親大姐”的義舉感動了社會,她先後入選無錫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佳新人新事、江蘇省第九屆精神文明建設新人新事,榮獲首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首屆江蘇省道德模範、無錫市道德模範稱號,《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全國、省、市多家媒體報道了她的事蹟。對於這些,呂順芳並沒有看得太重,她説:“親情是人世間最寶貴的財富,每當我面對尋親者一雙雙期盼的眼睛,就感到自己有責任去幫助他們。我只是做了一個普通公民應該做的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o47g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