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南京夢魘電影觀後感「推薦」

南京夢魘電影觀後感「推薦」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於日本人如此,必須深刻反思和懺悔戰爭罪行,才能得到亞洲各國人民的諒解,否則一意孤行的後果是遲早還要挨原子彈。

南京夢魘電影觀後感「推薦」

  南京夢魘電影觀後感一:

我不知道是帶着怎樣的心情看完這部影片,與其説是影片,我覺得不如説是一部紀錄片,它很真實,真實得可怕!

對於南京的所經歷的那些事兒,我不曾忘卻,我想應該是每個中國人都不曾忘卻的(但也許小部分的我們已經忘卻),或者作為日本人也該不應忘卻(但也許大部分的他們沒有這樣做),歷史卻是永遠不會忘卻,它成為了歷史的記憶。

記得小時候也曾看過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影片,小時候的我,似乎對於那些一幕幕血腥的,殘忍的,悲慘的場面,感到很可怕;如今長大了的我,瞭解過那段歷史的我,看過許多關於那段歷史的我,再來看這部影片,感覺到了一陣寒顫,寒顫之後是對那段歷史中的人的哀悼,哀悼之後是對現在和平時期的我們的慶幸。

電影很真實,它由一個個扮演者敍述着這段歷史的外國友人的真實經歷,穿插着一個個經過那段歷史的人的口述,加入一張張真實得可怕的照片,加入了一段段真實得如在眼前的片斷,這一些由真實再真實不過的歷史組成了一部這樣的電影。

我承認,這部電影更多的是在反映當時的幫助過南京難民的那些外國友人,神父,醫生,女子大學的院長……南京的人民感謝你們,我們感謝你們。如果不是這些存在着善心的人們,當時被他們所救護的'二十五萬南京人民,當時可能也慘遭殺害和蹂躪了。

但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中國人,看到的,更是那段實實在在存在着的那段歷史。那些觸目驚心的畫面,那些可以讓人悲憤不已的惡行,那些過往傷心的淚水,在這個寒冬的季節裏,更是感到一陣又一陣的寒意。我記得電影中有一位口述人,她在那時只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為了讓爺爺和自己能夠活命,含着血淚忍受着日軍的強暴,還有那位口述者所説的母親,在臨死的那刻忍着身上無數的刀傷還抱着自己的小兒子餵奶……一幕一幕的真實由話語轉化成了我們腦中的畫面,一點一點他們的傷疤化成了我們臉上的淚水。

從來都不曾感到自己活在當世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但在那短短的一個小時又三十分鐘卻十分慶幸自己能夠活在現在,一個和平的時期,是有些地方還有戰爭,是有些地方還有流血,但是至少我的方圓百里之內沒有像當時那樣有人會突然把我抓去當成練刀的靶子,強行抓我去當慰安婦……也許我該知足了,至少我不用經歷當時那段可怕的歷史,只是需要記住它。

電影在快完的時候,它問了一個問題,“我討厭日本人嗎”?我也想回答這個問題。我不討厭日本人,請各位在看這句話的時候不要咒罵我,我只是説出自己的想法而已。我不討厭日本人,甚至我還喜歡某些日本的東西,像是我的電腦,我的照相機,我的DV,都是索尼的;我只是討厭當時侵華的那些日軍,殘忍對待我們同胞的日軍,那些沒有人性的日軍,那些仍然執迷不悟的軍國主義者,那些無視歷史修改教科書的敗類!前兩個月,我的家教小孩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那是一個韓國的小孩,我給她講過日本侵華的歷史,她也問過我同樣的問題,我也説過同樣的話,我對她説,歷史是不能忘記的。

電影看完了,但是歷史沒有完,南京,歷史的記憶,隨着歷史的漫漫長路,繼續存在着。

今天是2008年的大年初一,本不應該看這麼沉重的電影,但無奈電腦裏只有《一公升的眼淚》和《南京》,最後選擇了《南京》,因為電影嘛,如果悲傷的時間也會比較短。

其實,不喜歡寫博客,但是太喜歡看電影電視了,所以就跑上來寫點咯~以後如果看到什麼我喜歡的不喜歡的電影電視劇,或者書籍,如果有動力,就會跑上來發發牢騷咯~

呵呵!新年嘛!總要説句恭喜的話!

在這裏,祝來過我這沒來我這的人們都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媽媽説身體是最大的財富),開開心心的生活,好好把握每一天的時間,無論是快樂還是不快樂,是有悲傷還是有難過,都要開心去面對,因為那些都是不會再重來的時光。

新年快樂哦!~~~~~~~

  南京夢魘電影觀後感二:


        瞭解歷史,並不是為了讓人們彼此憎恨,讓仇恨一遍遍上演慘劇。

人類的劣根性並不獨為日本民族享有,看看網上這麼多要殺要剮的評論,我們就該知道,真的要警惕的,是潛伏於人心中的獸性,破壞、毀滅、殺戮的獸性。喬瑟夫提及日本人在看着中國人備受折磨死去時冷血的大笑,他把之歸咎於日本文化。其實並不完全如此,八國聯軍的隨軍牧師,也曾在其日記中記載了,那些士兵在圓明園中砸毀那些無法帶走的奇珍異寶時,臉上都帶着快樂的神情。從這些記載都可以知道,有時候毀滅會帶給摧毀者快樂---他體會到權力施展的快感。

南京大屠殺的悲劇性,不只是因為中國軍民遭受到日本軍人的屠殺,它的悲劇性更在於展示了,某些條件下,人類無法掩藏,暴露無遺的嗜血性,這才是我們應該引以為戒的。但是看來喬瑟夫的擔心還是再不斷上演,中國人在近代愛國主義、激進主義的教育下,看了這部影片,還是想要重演悲劇。

不敢説日本近代教育是促成其嗜殺性格的主要因素,但是對喬瑟夫在影片中認為日本文化對日本發動戰爭的影響,我還是持着認同態度的。

那麼今天我們中國的教育也是使中國成為另一個“日本”的罪魁禍首。當全世界都在反思戰爭,反思戰爭中所體現的人類泯滅人性的惡行時。中國的孩子看着《小兵張嘎》、《地道戰》等戰爭影片長大,在這些影片中,正面人物總是從容的把反面人物玩於股掌之中,這使得中國孩子對戰爭的殘酷性缺乏認識,卻對戰爭充滿着英雄情節。

關於近代中國備受屈辱的愛國主義教育,使我們對母國總是懷着一種深重的恥辱感,對“敵人”總是懷着一種刻骨的仇恨。不管這種恥辱和仇恨在現實生活中到底為多少人時刻銘記,至少在網上,要殺到日本去,製造東京大屠殺,要強姦日本婦女的説法不在少數。戰爭的殘酷性早為中國人所忘記。我們所銘記的是製造另一次災難,以彌補史上國人所蒙的災難。

其實真正殘酷的又豈只是南京大屠殺,或者日本侵華戰爭,哪一次戰爭不是一場災難。以中國史上歷次戰勝者對戰敗者的屠城處罰、燒殺搶掠,或者史書上多次記載,城被圍困之際,城中饑荒,守城將領帶頭殺妻妾,以餉兵士,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苦難?甚或只是難民逃亡,這也是一種苦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ve0e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