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優秀」

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優秀」

南京大屠殺對於中國歷史而言是一種永遠的痛,永遠留着那30萬人的血。本站小編整理了南京南京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優秀」

  南京南京觀後感一:

1.

吳清源在年輕時的奮鬥歲月裏,曾長期被當時的本因坊秀哉惡意打壓。多年後,當有人問起這段公案,90歲的老棋聖只是輕描淡寫的給了秀哉四個字評價:“他是壞人。”

當年在《體壇週報》看到這段採訪,我如遭當頭棒喝,進而醍醐灌頂:我們總覺得只有認知能力低淺的蒙童才會對一個複雜的人做出諸如“他是壞人”這樣簡單的判斷。稍有人生經驗,我們都懂得對一個人進行儘可能複雜的描述,以求儘可能準確,儘可能深刻。更何況吳清源一生多姿多彩,轟轟烈烈,和本因坊秀哉這樣一位重量級人物的恩怨,真要詳述起來,只怕夠寫一本書了吧?

然而吳清源就只有四個字:“他是壞人。”——歷經滄桑,閲歷極豐,才能如此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再有千言萬語,也無非從這四個字裏闡發開去;再有千頭萬緒,也無非從這四個字裏衍生出來。這四個字道出的是根本,是一團亂麻的頭,是一切進一步闡述得以綱舉目張的出發點。

所以,在後來的生活中,每逢複雜混亂,我總要退回來問自己:“一句話,這件事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2.

南京大屠殺的本質是什麼?——是獸行。

日軍的本質是什麼?——是壞人。

這就是最終的結論。一切反思,如果推導出不同的結論,就是放屁。

這也是最初的出發點。一切反思,如果背離了這個出發點,也是放屁。

不管“大是大非”這個詞已經被濫用到何種程度,我還是要説:大是大非,不容混淆。

3.

日軍視角,未嘗不是有益嘗試。把日軍當成人而不是禽獸來拍,我很贊成。日軍並非天生邪惡,那是理所當然。甚至日軍自己也是屠殺的受害者,同樣説得通。

但你絕不能把日軍表現得那麼温情脈脈,那麼滿懷悲憫,乃至最後放走兩個中國人,還飲彈自盡。總而言之,在一羣可以拿殺人當比賽來娛樂的日軍裏,角川這樣的角色可以有,但怎麼可能擔任主角?角川太“正常”了,正常到沒有半點極端。而做出南京大屠殺這麼不正常的暴行,會是一羣“正常”人嗎?

怎麼?把壞人如實的拍成壞人,就膚淺了?“不正常”就體現不出“人性”了?什麼是人性,人性原本就既能至善,也能極惡;人性原本就會從正常異化到面目全非。殺人可以殺到HIGH,這血淋淋的歷史,何嘗不是人性最異化最醜惡的一面?不敢(或不能)直麪人性之惡,你那所謂的人性之善又豈能不虛偽。

同樣道理,不刻意表現殺戮強姦之類暴行,這也沒問題。但如果有一個對南京大屠殺全無瞭解的人去看這部電影,你絕不能讓他看完之後以為屠殺的範圍僅限於國軍殘兵和難民營,而全然體會不到這是一場遇難人數30萬量級的屠城。你可以“不這樣拍”,但你絕不能“不拍”。

歷史只有真假,無所謂深淺。真實的歷史擺在那裏,拍不好是你自己沒本事,又豈能扭曲歷史以成全你的“深刻”。連最基本的大是大非都如此混淆,你陸川便有再多的小聰明,也終究是個蠢貨。

於是這部電影的下場也就理所當然:故作深沉結果卻曖昧可疑,處處用力結果卻軟弱無力。

4.

和我同去看電影的MM,大概從影片開始後十分鐘就抽紙巾,一直抽到電影散場。出了電影院,我問她對這部電影感覺如何,她紅着眼説不出個所以然。我笑道:

“我猜一下你現在的心理,你看對不對:一方面,你從頭哭到尾,情緒波動很大;另一方面,你又並不覺得這部電影拍得好。於是哪一頭你都不好承認。説它好吧,你明明不覺得它好;説它不好吧,你明明現在眼眶還紅着,也不好意思……”

她倒是矢口否認了,但我猜抱有這種心理的人不在少數。

明明就拍得不好,就算你流淚過,也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當一羣殘兵高呼“中國不會亡”,當拉貝臨走時雙膝跪倒……我也哭了。這樣一個題材,這樣一部電影,要撩撥國人的情緒實在太容易了。只是哭完之後,照樣要説它令人失望。

《南京!南京!》不是一部爛片,但它給人造成的失望卻大於任何一部爛片。《無極》就算拍成一坨屎,大家也笑笑過了,無非心疼下票錢。但《南京!南京!》,你動的是南京大屠殺這樣一個題材,你對不起你片名裏的兩個感歎號。當然,這一題材確實有它的難動之處,以往多部同樣題材的電影也無一稱得上成功。也許我們確實可以説:如何看待歷史尚有爭議,現在還“沒到可以討論南京的時候”。但這部《南京!南京!》的問題根本不是如何看待歷史,而是究竟有沒有尊重歷史。一部處處玩弄機巧的電影,卻錯在了根子上。

請你去問問任何一個稍微懂點事的中國孩子,他們都會告訴你:“日本鬼子是壞人。”也請你暫時收起你的不屑,稍微尊重一下這最簡單、最起碼的是非。

30萬亡靈在上,沒有人會像kuso《無極》那樣kuso這部電影。拍成這個鳥樣,實在讓人失望到連憤怒都沒有了。

  南京南京觀後感二:

我真的很鬱悶,寫了篇幅很長的影評因為不小心按了後退鍵全部消失,現在時間有限,只能簡要重寫。

陸川説,他不擔心它的票房,因為它本來就是商業片。

我看到很多影評都很刻薄,因為專業,所以是審視,好像大家去看南京南京是看陸川的期末總結論文去了。我不是一個專業的觀眾,我只想用最平民的視角,陳列或者説是堆砌一下我的感覺。

今天是南京解放60週年紀念日,也就是公映第一天,配合題材的莊重嚴肅性特別穿了一身黑色和同學一起去的,電影院的觀眾以老年人居多,也夾雜着少量的中年人和為數不多的我這樣的小憤青。不過話雖這麼説,我絕對不是站在國人愛國心爆棚的角度上看它,我只是覺得對於一部花費四年時間製作拍攝的電影,我們有理由以儘量不戴有色眼鏡的方式追捧。

影片的亮點是有很多的。劉燁的硬朗和中國萬歲我就不説了,先説説範偉。

他給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他的小品和非誠勿擾上,感覺他是適合演帶有喜劇效果的日本鬼子的料,但他第一個鏡頭和拉貝出來與日本兵“朋友,朋友”的時候,我還沒有把他和他的角色聯繫起來。直到他女兒被扔下窗的時候,才從他撕心裂肺的哭喊裏找到共鳴。那是唐先生從懦弱轉變成堅強的時刻,也讓我看到範偉在喜劇外面也有發展的空間。

難以忘記的是唐先生在鐵絲網外面含着淚對唐太太説,下個月的薪水我會按時交給你的。這句平淡的話語給我強大的真實感,這比“你要保重”,“我愛你”的離別話語的分量更重一百倍,因為他們誰都明白,這一別就是永別了。另外我也在想,給唐先生把活下去的機會留給別人的勇氣也許來源於那未出世的孩子,如果妻子沒有懷孕,他會這樣做嗎?這裏有一點我還是不明白,我沒有看到與唐先生交換的那個助手他的感情流露,我憤憤地感到不值,也許他只是唐先生前期的縮影?

江一燕的表演比高圓圓更可圈可點。她的燙髮,她的柳眉,她的濃重的口紅,她的眼神,她的言語表現得都很到位。這個縱是社會底層的妓女也有自己的尊嚴。關鍵時刻她第一個舉起了手,成為這100個勇敢的女人裏最勇敢的女人。最後,她面無表情地赤裸裸地被蹂躪至死。她的屍體被另外一具一具的同遭暴行的赤裸的屍體堆壓放在平板車上當眾拉走,遠去的時候,角川的視線是模糊的,我的視線也隨角川的視線模糊而模糊。她曾經是那麼遭人白眼的否定,那麼死去的時候她的悽壯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於此相對的是百合子。百合子作為日本前線的慰安婦,讓角川找到了依賴。這個對慰安已經職業化已經麻木的女人得到角川的慰問包時,終於露出了讓人心酸的微笑。説起“糖很甜”,“有種家鄉的味道”更是讓我覺得難過。最後百合子還是被折磨致死了。正是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悲劇的製造者,所以很多日本人都成了悲劇的承受者。

作為主線的`角川的表演我覺得是很到位的。電影裏面最讓人記憶深刻的音樂就是日軍祭祀慶典,那有力振奮的鼓聲把所有角川看透戰爭猙獰面目的片段串聯在一起,化成尖椎形的棒槌狠狠地刺痛着角川的靈魂。他和他的同伴殺了很多無辜的平民,他的女人被他的同伴殺死。戰爭裏的人,其實活着比死亡更辛苦,是吧。

最後小豆子和父親存活下來,看到大家吹着蒲公英走在小路上時我並沒有感到輕鬆。一直有兩個疑問,其一是小豆子和劉燁是站在第一排的,掃射的時候沒有被射死實在牽強。其二是片末一個日本兵在大缸子裏洗澡,要表達什麼呢。

站在角川的立場上看完整部片子我其實是不希望看到角川自殺的。他的罪惡雖然足以死去可是我能看到他沒有泯滅的人性。角川之死是複雜的,如果沒有百合子的出現,只是在戰爭的殘暴和人性的拷問下死去彷彿不是很活,有了百合子就有了另一個精神支柱坍塌和對戰爭痛恨的而死的理由,讓人物漸漸飽滿了。確實不能否認的是那些罪惡的主導者不是日本兵,他們只是日本軍國主義殖民侵略的工具,也正是這種精神主導他們軍隊的嚴明的紀律性和高質的效率性,這種風格在二戰戰敗後直接轉換成日本重新崛起的動力,確實是讓人深省的。

不過如果你説叫我説它的看點是什麼,我還真的説不上來。有很多亮點確實是它的優點,可是看完以後只能唏噓卻説不出什麼感受確實也成了它的致命傷。

另外我知道也許是因為影院刪節版的關係讓很多片段都突然中斷,不過我還是相信它是不錯的片子。總之最重要的是,我們看它,不是為了仇視,而是為了反思。

標籤: 觀後感 電影 南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kxkr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