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觀後感

《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觀後感

《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觀後感(一)

個人英雄主義是政治批判話語溢出到了文藝世界之中。所以單純把這個概念電影藝術的領域中根本沒有探討意義。

簡單而言,從伊瑟(Wolfgang Iser)到費許(Stanley Fish)到羅蘭巴特,我們將所有創作的文本從原來封閉的製成品變成一種規範材料,以建構其文本性和開放性。於是在文化批判中,我們不一定要遵從原本作者既定的表達內容,而是從文本符號中由現世和閲讀者的語境和社會意義來進行討論和批判,甚至讀者的閲讀本身就是基於文本的在創作而並不需要去還原作者的價值語境和隱喻(因為沒法還原,不過可以用作我們閲讀理解的材料)。這就是所謂的“作者已死”。

於是,這種觀點,事實上在被引入到了政治批判中,於是在政治理論的交鋒之中,往往會將某一個社會語境或者意識形態的文學藝術作品來詮釋其所反映的時代價值觀和社會主流傾向,以及潛在的社會規則(而不是如古典時期,我們倒過來理解文本)。於是,藝術作品就開始了從工人運動到平權運動等公共政治活動中,被無數次拿出來作為批判對象。女權主義對於父權社會起源的研究會運用到去解讀古希臘悲劇中藴含的母系大家族倫理向父權倫理的轉變,而從玫瑰色運動(廣義上也包括五月風暴)之後誕生而來的左派運動,和蘇聯體系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這種批判性行為就推向了高峯,所謂的“個人英雄主義”批判也就誕生在這個背景下。而藝術家這個階級從商業社會到一戰前期,短暫的歐洲文人階級慢慢解體之後,二戰後的藝術家們就開始成為夾在政治實體和大眾之間的遊離者,同時被政治和大眾襲擾着,於是慢慢組成了藝術家獨立的話語世界,在對古典美學的改革和對於工業社會的反思下,慢慢將藝術創作的話語世界與大眾拉得越來越遠,在政治表述上也越來越隱晦。 當然,賺錢的時候還是會走入大眾語境的。 而個人英雄主義實質上首先是批判“古典英雄史觀”。

我們高中教材中將這種批判解讀為“勞動大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這解讀得有一點粗陋。事實上,英雄史觀以及古典英雄主義文學會被左派理論家批判,來自於這樣幾個東西:

1,古典英雄主義是帶有明確的階級意識的,歐洲史詩作品中的英雄必然有着比較有來頭的血統,或者代表着某種神學共同體中推崇的價值觀,或者説出身於一個特定的階級。

2,並且在此基礎上,古典英雄的敍事往往是整個共同體推崇的價值尺度的集中體現,並且往往史詩的敍事是在反覆陳述我們現有共同體統治和階級的合法性,以及現有倫理推崇的正當性。這種事情,從血緣部族,帝國,宗教都喜歡這麼幹。

3,英雄史觀強行將歷史變成了一種人本視角的敍事,而不是左派理論所推崇的社會性實驗集中地或者説歷史語境。 這就是被批判的”英雄主義“。

而”個人“就更明顯了,在新自由主義代表着中左拿起自由價值觀的大旗前,個人自由一直是保守主義者和古典自由主義者的專利,而在社會主義陣營,包括歐美文藝界的左派看來,這如同在後工業的虛妄中自High,而且忽視了隱藏在自由大旗下的社會不平等和系統的複雜性,妄圖回到原有階級社會中的無知而冷感的自由聯合體中。在自由大旗被左派搶走之前,個人主義同樣是被批判的對象。

於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批判話語,不僅僅存在於那個年代的我國,幾乎在整個左派運動中都存在,實質就是政治批判將火力集中在了文藝作品上。 但是,我們拋開政治,完全迴歸到文藝作品領域中,個人英雄主義本身並不是幼稚的,事實上他是成文史中的大量敍事中都存在,而文藝作品的塑造邏輯中,我們也或多或少地在引用這種敍事邏輯,19世紀小説文學中的人物敍事本身也是在表現當時社會中一些價值觀衝突,並將作者推崇的價值譜系給完全投射在了主人公中,當然這一線路在現代主義興起後開始慢慢有所改變。古典時期就更不用説了,我們在政治學誕生之前,建立政治史的方法本來就是君王--貴族的個人表演,我們專注於這些人物利益糾葛甚至很晚期才去關心起政治結構的分析。所以説,大部分我們接觸的文本都帶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敍事邏輯。 那麼,工業化的電影自然會延續這種在我們審美體系中常年存在的敍事邏輯,也在簡單貼近一些平庸的價值觀,並且在情節容量極度有限的商業電影中,這種人物設置本身是符合集體創作中的優化原則的,這更多是文化工業市場所帶來的改變。在不改變這條敍事邏輯的前提下,電影工業人開始費盡心力去補充其他的元素和細節,就組成了我們現在主流的好萊塢大片。

從藝術解讀上當然是平庸的,但是藝術表現上完全可以做到一個方向的無數次超越。 當然由於消費市場的迭代過快,作為被動消費者有着天然的話語權也對電影工業有疲態。於是”個人英雄主義“就被大眾擰出來,直接扔到專業人士臉上,讓人無所適從;而對於文藝片”裝逼“的批判也是同樣的邏輯。

當然從社會學邏輯而言,就是我開頭提到的那個原因: “而藝術家這個階級從商業社會到一戰前期,短暫的歐洲文人階級慢慢解體之後,二戰後的藝術家們就開始成為夾在政治實體和大眾之間的遊離者,同時被政治和大眾襲擾着,大眾由於消費權利而帶來了話語權,無數次從消費市場產生某種審美強制性;原文人階級和世家體系的解體也造成了藝術家們獨立話語權的喪失。於是慢慢組成了藝術家獨立的話語世界,在對古典美學的改革和對於工業社會的反思下,慢慢將藝術創作的話語世界與大眾拉得越來越遠,在政治表述上也越來越隱晦。”

《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觀後感(二)

整部電影是吳邪講述,經由落魄作家三胖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一場夢。

如果按照書的時間線來看,這時的吳邪可能已經經歷了張起靈代替自己進入青銅門守門,在瞭解了部分內幕之後成長為吳小佛爺,與汪家人走上了漫漫鬥爭之路。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就很有意思了,在經歷了忠誠與背叛,得到與失去的吳邪,是用一種什麼口吻來講述一個“吳邪衝破家族阻礙初次下地”的故事呢?

這個故事裏的吳邪,很吳邪。演員的演繹是超出我想象的到位。鹿晗的眼神很清澈,那是一種被家族種種阻隔在外的清澈,這就是吳邪沒有被捲入迷局之前的狀態——他插科打諢,是個説話有時候賤兮兮的話嘮。這種角色對於演員來説看上去很簡單,實際上頗具挑戰。畢竟你得把握好一個度,讓人想揍一頓的傻叉和讓人想親一口的可愛有時只有一線之隔,還好,鹿晗塑造的吳邪是後者。其中還需要注意的是吳邪在整部片子各個時段的眼神變化,對張起靈説我罩你時的少年意氣,對於同伴在自己面前死亡的憐惜和恐懼,面對墓室裏木偶的好奇,夢境中的迷茫,以及最後將銅幣擲下的笑意,都在鹿晗黑白分明的眼中,十分帶人入戲。另外有一點,是胖子讓吳邪捅了那個和阿寧纏鬥的樹人時,吳邪將匕首扔給胖子然後推着胖子“殺”死了樹人——我就把這裏當做手上已經沾滿鮮血的關根老師對於年輕時自己的一點點温柔吧。

再説張起靈,這個夢裏的張起靈,好像不是那麼張起靈。我把這歸咎於這是吳邪的一場夢,畢竟張起靈張開嘴槓鈴笑可比他喊一句“天啊是陳文錦”讓人害怕多了。不過可以理解,畢竟“你怎麼知道他不會笑,也許他內心在笑呢?你只是看不到而已”。可能是角色大部分時間都板着臉,演員的發揮並不驚豔,而且我可看出來吳老闆深埋內心深處的崇拜了——張起靈的打戲特、別、多。關於這點我在後面會具體説,這裏就不再贅述。

接下來説説吳邪夢境中的其他人:阿寧,酷姐,演員從出場的一個眼神就把氣勢做得很足,説實話如果説這部電影中那兩點是我的意外之喜,那就是吳邪和阿寧。阿寧的打戲很帥,一句“you stay”,台詞和眼神的完美結合,脱衣服用衣服裹人打鬥更是巧勁狠勁具在。如果説有不足那就是阿寧態度的轉變以及邪寧戲份缺少,這也放在後面再講。

吳三省,片子中主要的笑點大部分集中在叔邪的對手戲中,王景春老師演繹得很不錯,但是可能是劇本的原因使得原本應該出彩的老狐狸特性和用盡全力阻止吳邪下墓的決心都沒有表現出來,所以使得三叔整個出來就很扁平。包括大奎潘子阿忠驢蛋蛋都是如此,角色扁平,覺得有或者沒有對於故事並沒有影響。

王胖子,終於説到最讓我心痛的王胖子了。心痛的就是戲份的大量減少。想問一問做着夢的吳老闆,你對得起王月半同志陪着你上刀山下火海為心愛的妹子守靈聽見你有難立馬跑到你身邊的那份情誼嗎??對於我來説,盜墓筆記是鐵三角的故事,三個人在迷局中互相拯救的故事,所以王胖子戲份的大量刪減讓我真的真的`很心痛。但是,但是,吳邪和胖子的火花還在,兩個人少有的對戲依然是片中的亮點——兩個人的鬥嘴,吳邪耍的小聰明,嗆聲死胖子和小孩子,都讓我在影院裏笑得很開心。有人説演員感覺不大對,我覺得還好,胖子的貧勁兒還在,就是因為戲份過少所以還是顯得單薄。不過胖邪兩人的初見戲碼好想……算保留了吧?

吳邪的這個夢境很有意思,如果一個看過盜墓筆記的人去看,那就會發現很多小彩蛋:鐵面生和吳邪薩滿和張起靈某種意義上的重疊、梳着妹妹頭不停叫“吳邪哥哥”的小花or秀秀、化身為人的驢蛋蛋和阿忠、依舊是為救同伴而死去的大奎還有頂着瓦罐和吳邪相遇的胖子……不能少了關根老師給自己點上的吹簫控蟲和墳頭蹦迪的技能點、以及自己點燃蠟球帶領大家墳頭蹦迪之後張起靈向自己投出的讚許目光。很好,這很吳邪。

從吳邪的夢境角度説完了這個故事,那就從電影的角度再來談一談。

演員的表演在上面説夢境的時候也説過了,雖然年輕演員居多,但是大家都有出彩的地方。吳邪的表演很有靈性,臉和人設很搭,台詞雖然有些地方還有瑕疵但是對於一個非科班且拍戲數量有限的年輕人來説已經是值得表揚的了。阿寧的表演也有亮眼之處,張起靈在看向鏡子是確實有詢問命運的感覺,王景春老師扮演的三叔也很不錯,但是之前説過,因為劇本所以顯得有些扁平。

還有這部片子的李仁港風格十分濃重,如果要我下一個定義——這是一部李仁港的盜墓筆記而非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

整個故事的流暢度和細節處理得並不完美,甚至有些地方讓人都有點匪夷所思,其中包括三叔對於吳邪下墓的態度轉變、裘德考在聽了吳邪一番話之後的洗白(這是我最想吐槽的地方,一個為了長生不老可以屠殺藏民的人明顯是亡命之徒那究竟是為了什麼在聽了吳邪幾句話之後就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成這樣?)。當然,片子中有兩個情節是我很喜歡的,而且在我看來,這兩個情節不是吳邪向落魄作家三胖講述的夢境,而是確實發生過的事實——小吳邪聽到的蘇州評彈和在古樓裏遇到的薩滿法師。

還有一些細節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創造亞當》和WU’S GALLERY。《創造亞當》的第二次出現是和吳邪與張起靈兩人伸手拯救的畫面同時的,開一開腦洞,神和亞當,不管是把吳邪或者張起靈任何一人看做是耶和華或者亞當都沒有問題,耶和華在這幅畫中喚醒了昏睡慵懶的亞當,喚醒了理性,用充滿了善意與憐惜哀傷的眼神看向亞當,兩人手指接觸灌注神明的旨意和靈魂。仔細想想,吳邪對於張起靈,似乎就是喚醒世間聯繫的鑰匙,而反過來,張起靈是守局的人而吳邪被引入局中。但是要説一句,有些情節太瓊瑤了,希望導演以後不要再看那麼多同人了謝謝。

特效時好時壞,不功不過。武打戲真的太拖沓太長,以至於除張起靈和那個一直扭胯跳肚皮舞的蛇母那場最終戰成功得成了一場煎熬。那種感覺就像在電影院被人按着看完全集的天天有喜一樣,呃,你們懂我的意思嗎?

想説的還有,可能需要二刷看完再來補充。開始看盜墓筆記的時間也不算長,高一開始現在已經快大四了,比起十年的書粉也還年輕。去看之前很忐忑,看完之後雖然有遺憾但還是比較滿意。順便,希望三胖磨練一下演技。

最後貼出來很喜歡的那段妖豔小女子唱的蘇州評彈,或許就是三叔對於吳邪和張起靈兩個人的判詞吧。

浮生若夢夢浮生,真作假時假亦真。

人生如鏡鏡映人,但願是影避凡塵。

花開花落為常道,鏡花水月不需尋。

回首空門聖靈起,本是無邪帶點真。

又想了想,驢蛋蛋是被屍鼈咬死的,算不算吳老闆對驢蛋蛋主人的一個小小報復呢?吳老闆忒壞忒可愛啦!

回憶吳邪關於平凡和不平凡、進去和出去的兩段話,心中頗有感慨。我借曾經的我,説出我心裏的話,不後悔走入迷局。鹿晗的聲音有種特別的少年氣,説出這兩句話時的無奈和辛酸……唉,這就是小三爺。

又看到有人説之所以在這個夢裏胖子出現的那麼少,是因為吳老闆不想讓胖子走進局中。想想也是,胖子與任何事都無關,只是為了吳邪和張起靈願意跳身謎海。而吳邪能做的,就是在故事裏讓他遠離災難。誰説你不再天真,永遠都是那個吳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pejp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