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珍珠港電影觀後感

珍珠港電影觀後感

《 珍珠港》很好看,寧靜祥和的夏威夷清晨,充滿夏日的陽光海灘,唯美純真的愛情,親密無間的兄弟情誼,這些最美好的東西和冷酷無情的戰爭、長時間無情的轟炸、這些戰爭的罪惡和人性的醜陋交替展現在我們面前,再加上渲染主題的背景音樂,不得不説看後觸動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去思考。

珍珠港電影觀後感

珍珠港電影觀後感一:

丹尼與雷夫乃維持了二十幾年友誼的摯友,倆人熱愛飛行,在二戰期間加入了美國海軍,隨後奉命派駐美國位於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隨同海軍隊員而來的還有醫療隊、牧師、炊事員等後勤保障人員。

當時,希特勒法西斯的鐵蹄已經踏遍西歐大陸,目標做世界主人的德軍統帥希特勒此時正將目標瞄準於一英吉利海峽之隔的英國,於1940年夏開始對倫敦進行了大規模的空中轟炸,雖然英國皇家空軍進行頑強抵抗,但霧都仍被炸成了一片廢墟,人們處於恐懼、絕望之中。

隨着法西斯征服他國的慾望不斷膨脹,德國潛艇襲擊美籍來往歐美的商船,一貫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人如坐鍼氈,但出於避免將戰事引入美國本土的考慮,他們僅僅象徵性的徵召飛行員前往英國進行人才支援。

這其中就包括自告奮勇的雷夫,在志願體檢中,雷夫與女醫療隊隊員艾芙琳一見鍾情,迅速墜入愛河,兩人相隔異地也經常有書信往來,雷夫駕駛技術高超、射術精準,短短几次實戰擊中6架敵機,不幸的是爾後一次執行任務時被擊中而失去聯繫,沒人認為雷夫還有生還的可能。艾芙琳得知這一消息後傷心欲絕,但很快從雷夫好友丹尼那重拾愛情,不久得救於法國漁船的雷夫回到了珍珠港,大難不死的他沒想到自己不僅沒有後福,日夜對女友的思念竟然是這般出乎意料的結果,瀕於崩潰,情緒失控的他與丹尼大打出手,倆人關係如緊繃的弓弦般緊張,艾芙琳也因此事苦惱不已。

此外,日本正策劃着一場計劃縝密的偷襲,企圖摧毀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然後步步吞併其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做亞洲頭把交椅,這就是讓美國嗤之以鼻的偷襲珍珠港事件,日本一面假惺惺派大使前往美國表示和平的願望並贈送友誼勛章,同時故意讓美情報部門截獲其海軍情報,以迷惑對手,而前往珍珠港附近海域的航空母艦正一步步接近。當時,美國本土的政治家、軍事家們也就截獲的情報真假進行過激烈的爭論,可恰恰是珍珠港這一戰略要地被他們以較小被襲可能性而忽視,雷達顯示的敵方機羣甚至被當成了從本土飛來的B-25轟炸機,1941年12月7日,當300多架零式戰鬥機飛臨珍珠港上空準備進行第一輪轟炸時,熟睡中的美國大兵疑惑為何如此早的進行飛行訓練,當第一發炮彈襲來,人們才幡然醒悟,然而為時已晚,日軍對機場跑道及飛機、軍艦進行了猛烈轟炸,大部分已亂作一團,稍作鎮靜的士兵也只能舉着機槍進行着象徵性的回擊,具體慘狀無需贅述,結果是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基本癱瘓,亞利桑那號等軍艦被擊沉,而日軍僅損失了30多架飛機。

國難當頭,丹尼與雷夫冰釋前嫌,駕駛僅存的幾架戰鬥機與狡詐的日本人進行殊死的空中搏擊。

偷襲珍珠港事件令美國大陸震撼,全國上下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時任總統羅斯福甚為惱怒,宣稱日本人要為其不道德的偷襲行為付出代價,並舉全國之力加緊製造武器裝備,同時力主國會准許其對日宣戰,次日,美國加入了二戰同盟國的行列,山本五十六説:我們的偷襲珍珠港正喚醒一個沉睡中的巨人。

接下來,美國人醖釀着一次次對日本本土的報復性襲擊,丹尼與雷夫經過選拔,也都在此次執行任務的人員名單之列,1942年4月18日,載有11架B-25轟炸機的大黃蜂號行至距東京灣600多海里的海域被日方發現,但因原計劃是於400海里處由轟炸機起飛對東京兵器製造廠、機場、煉油廠等設施進行轟炸,所以只能緊急起飛,但能否在燃料耗盡前到達在中國的最近着陸點只能自求多福了,人間正道是滄桑,他們在執行完任務後最終還是有驚無險的降落在中國東北部地區,但鬼使神差遇到了入侵中國的日寇,丹尼在戰鬥中不幸身亡,臨死前丹尼得知自己了將要做爸爸消息。

最後,雷夫及隊員們將丹尼的靈柩帶回了艾芙琳的身邊,傷心過後的艾芙琳從此與雷夫又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整部電影以二戰為大背景,偷襲珍珠港為大事件,丹尼、艾芙琳、雷夫三人的愛情為線索,相互穿插,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我們在愛情故事波瀾跌宕的推進中,等候着我們心中早已知曉的災難的到來,使原本冷酷的戰爭多了一絲人情味,只是如此紛蕪龐雜的世界緊張局勢讓人的生命如此脆弱、不堪一擊,而故事中的主人翁們誰能預料到愛情得失背後還有生與死的掙扎,不可否認,每一次迫不得已的偉大革命、戰爭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傳統戰爭時期的每位領袖在器宇軒昂宣佈對敵宣戰時,也昭示着部分戎馬士兵將一去不返,此種情況下只有血有肉的交織中才能匡扶正義。

珍珠港電影觀後感二:

又重温了一遍《珍珠港》

喜歡,我只是喜歡,我就是喜歡

導演邁克爾.貝,猶如一個偉大的毀滅藝術家,先用寧靜祥和的夏威夷清晨,充滿着夏日氣息的陽光海灘,唯美純真的愛情,親密無間的兄弟情誼, 把最美好的`東西淋漓盡致的演繹到極致

之後,再用冷酷無情的戰爭,將一切美好瞬間毀滅,化為灰燼。 用長達40分鐘的無情的轟炸,冷血的殺戮,強烈的視覺衝擊,淋漓盡致地揭露着戰爭的罪惡,人性的醜陋。 基調鮮明的對比反差,狠狠的撕扯着觀眾的心靈。

第八遍了

唯美依然,感動依然

每每看到凱特.貝金賽爾那精緻的臉龐透着的深深的焦慮,

望着遙遠的地平線,急切地期盼着愛人從戰場歸來。

那清澈卻透着深深憂鬱的眼神,就有種流淚的衝動

亂世的愛情,總是悽美得令人揪心

喜歡泰坦尼克號的人應該喜歡這部片子,

它們都是那種場面氣勢恢宏,愛情浪漫悽美,背景音樂悠揚大氣, 畫面精緻唯美的片子

無論它的票房怎麼慘淡,無論別人怎麼從歷史政治等等方面把它批得體無完膚,無論有多少應聲蟲在我面前大談它有多麼多麼的爛, 我都可以毫不掩飾我對珍珠港的喜愛與鍾情!

有時候,看電影並不需要那麼複雜

電影,只是在那2小時裏,讓我們忘掉現實世界,置身於它為我們營造的那個世界,隨着攝像機的視角,全身心地投入

珍珠港電影觀後感三:

偷襲珍珠港的歷史事件在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本書後有了深入瞭解,而看了電影《珍珠港》後更直觀的感受了事件的全過程。對於很少看戰爭片的我,很投入的看完了這部片子。

一連看了好幾部二戰的影片,像《辛德勒的名單》《英國病人》《美麗人生》這些片沒有太多的戰爭場面,這部《珍珠港》一直想看,但又怕戰爭太血腥看不下去,在網上先搜到了主題音樂感覺很耳熟,很好聽

所以很費勁的找到了下載地址,在貫穿着悠揚的主題音樂中看完了這部片子,感觸很多,卻又不知怎麼寫。

一部好的電影可以學到很多,但一時又説不出學到了什麼。這部片子看後主題曲一直在耳邊迴盪。和《泰坦尼克號》一樣這部影片場面氣勢恢宏,畫面唯美細緻,愛情浪漫悽美。

還是先説這主題音樂吧,影片的開始,落日的餘暉映照大地,一架紅色的雙翼單引擎的飛機飛入我們的視野,此時耳朵上出現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旋律,這首配樂的名字是Tennessee(田納西州)很柔和的音樂配合着唯美的畫面,一下就被帶入和被感染了,這段配樂第二次完整的出現是在丹尼駕着飛機和伊芙琳在空中看珍珠港落日的鏡頭中,兩個相愛的戀人享受這樣一個温暖的午後,此時的音樂和畫面讓我們感動,在看過影片後這首音樂彷彿還在耳邊想起。。。。。。電影《珍珠港》中的每一首樂曲都是無與倫比的,精緻至極《There you"ll be》有你相隨,也很經典,非常好聽。這部影片的音樂製作,是除霍納之外的又一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

《 珍珠港》很好看,寧靜祥和的夏威夷清晨,充滿夏日的陽光海灘,唯美純真的愛情,親密無間的兄弟情誼,這些最美好的東西和冷酷無情的戰爭、長時間無情的轟炸、這些戰爭的罪惡和人性的醜陋交替展現在我們面前,再加上渲染主題的背景音樂,不得不説看後觸動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去思考。

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航空母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

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爆發。

對於歐洲而言,二戰的起點在德國的閃擊波蘭,對蘇聯而言,起點在巴巴羅薩計劃,對中國而言,起點在盧溝橋事變,而對於美國,正真把“中立”的遮布去掉,是在珍珠港。

歷史背景:日本從1941年中就開始向東南亞擴張,引起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滿,為了給日本一點警戒,美國凍結了對日貿易,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油,沒有石油,日軍的戰鬥裝備無法行駛,艦艇拋錨,等於無法繼續侵略,為了確保侵略,掠奪石油,日軍決定冒險一擲襲擊珍珠港,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主力。珍珠港事件,成為了二戰最關鍵的轉折點。

這部影片確實很震撼,最喜歡背景主題曲,大氣悠揚經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ozewno.html
專題